煤礦機電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規程
根據安全生產標準化要求及安全風險預控管理手冊中將危險源分布情況,制訂機電管理標準和管控措施,明確責任崗位,確保技術、人員、資金有保障。為保證供配電系統可靠,風險管控工作有效開展,并落到實處,特成立機電重大安全風險控制領導小組。
一、機電風險控制領導小組及職責
組?長:趙聰章
副組長:張?衡
成?員:郝敬韜?楊雷雷?李新?周華云?周仕杰
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組織制定機電風險管控措施、崗位職責及規范;
2.負責落實供配電系統、機電各崗位風險管控措施及行為規范;
3.負責組織機電風險管控措施、崗位職責及規范方面的培訓;
4.負責組織機電各崗位對風險管控措施、崗位職責及規范進行動態更新。
5.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機電科,郝敬韜同志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具體工作。
二、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科學方針,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以治理隱患、防止大事故為目標,以落實責任為重點,全面排查治理隱患,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險源監控的長效機制,強化煤礦安全生產基礎,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實現對機電風險超前預控,規范安全風險,有效防范和遏制機電重大事故的發生。
三、目標任務
通過機電危險源安全風險評估、預警防控,使機電安全隱患始終處于受控狀態,杜絕和遏制煤礦機電事故的發生。
四、機電風險管控實施方案
機電風險管控措施表
名稱
管理標準
防范技術措施
責任部門
計劃投入
供
配
電
系
統
1.供電系統應安全可靠,礦井應有兩回路電源線路。當任一回路發生故障停止供電時,另一回路應能擔負礦井全部負荷;礦井的兩回路電源線路上都不應分接任何負荷。
2.井下各水平中央變電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風機全部實現雙回路供電。
3.礦井設備、電纜的選型與安裝及機房硐室的設置符合設計及相關規范、規程的要求,并應充分考慮其安全性與潛在的風險。
4.煤礦機電設備應具備《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或行業相關標準要求標志或證件。
5.供電系統及設備相關保護應齊全、靈敏、可靠;
6.上述保護一般指:欠壓保護、失壓保護、短路保護、過流保護、過電壓保護、過負荷保護、接地保護、單相斷線保護、漏電保護、防雷電保護、急停保護、閉鎖保護、無壓釋放保護等。
7.確保供用電主要場所通訊暢通、并有足夠的照明。
8.設備監測、檢修、維護到位,確保設備完好、運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設備基礎管理規范,各種圖紙資料齊全,且應分類存檔,便于查閱。
10.各種絕緣用具齊全,并定期檢驗。
1.嚴格執行礦井供用電管理制度及措施。
2.電氣保護必須整定正確,齊全可靠。要有整定計算書,每月(或每次搬遷重新安裝后)必須檢查校驗一次,做好記錄,且供電系統圖、設備責任牌與開關三者的整定必須一致。
3.移變、饋電開關、信號照明綜合保護器的各項保護必須齊全可靠,不得甩掉或短接。
4.井下電纜必須采用阻燃電纜,定期對電氣設備的絕緣材料進行絕緣測試,發現絕緣降低,及時進行更換。
5.井下接地網和接地保護系統必須完好可靠,接地電阻必須符合要求。
6.必須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工作票制度和操作票制度。
7.電氣設備必須安裝在無淋水、環境狀況較好的地點,如必須放在狀況較差的環境中,應采取防護措施,所有電纜必須吊掛,移動拖拽電纜必須有專人進行監護,防止車輛對電纜的碾壓、碰撞及煤、矸砸傷電纜。
8.在安裝、檢修、故障處理完成之后,施工人員必須對設備進行仔細檢查,防止工器具等遺落,造成事故。
9.電纜、電氣設備的接線必須規范,符合接線工藝要求,防止電氣安全距離過小導致事故。
10.大型設備檢修須制定專項措施。
機電科
100萬元(主要用于35KV、10KV線路的維檢費用)
篇2:煤礦機電運輸專業風險辨識范圍
風險辨識范圍包括礦井機電運輸系統范圍。根據機運系統危險點分析。危險點包括三個方面:①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業環境。如:作業環境中存在的有毒氣體,將會直接或間接危害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誘發職業病。②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機械設備等物體。如:機器設備沒有安全防護罩,其運行部分裸露在外,與人體接觸造成傷害;帶電的裸露的電源線,如果人與之接觸,就會發生觸電事故。③作業人員在作業中違反《煤礦安全規程》、《操作規程》,隨心所欲地操作。如:斜巷提升不落實警戒,行車又行人;設備檢修未停電閉鎖;設備運行時人員靠近旋轉部位作業等。作業環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機器設備等物體存在的不安全狀態、作業人員在作業中的不安全行為,都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事故的發生,都可以把看成是作業中存在的危險點,從而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或消除。
一、通過分析煤礦機電運輸作業中發生的事故,可以看出,危險點的生成有下列幾種情況。
1、伴隨著作業實踐活動而生成的危險點。只要有作業實踐活動,就必然會生成相應的危險點。如:在電焊作業過程中,電焊弧光會對人的眼睛造成傷害;電焊濺出的焊渣火花落在易燃物上,會引起火災;如果電焊把漏電,人體與之接觸可能會被電擊等等。電焊工在高處和交叉作業環境,還存在墜落和受到物體打擊的危險。對這類危險點的防范措施,一般都采取個體防護(戴防護眼鏡穿工作服,使用漏電保安器、距離防護、劃分危險區域,非工作人員禁止接近、屏蔽隔離、高處施焊使用隔離物隔住飛落的焊渣火花等)。
2、伴隨特殊的環境而生成的危險點。只要出現這類不良的環境,就有可能生成相應的危險點。如《煤礦安全規程》明確規定,井下不得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電纜、電線。檢修或搬遷前,必須切斷電源,檢查瓦斯。因此,井下電工必須佩帶便攜式瓦斯報警儀。在井下檢修操作電氣設備,更應注意預防和控制環境造成的危險點。操作人員應穿試驗合格的絕緣靴或站在絕緣臺上,檢查電氣設備是否失去防爆性能。
3、伴隨機械設備制造缺陷而生成的危險點。有些機械設備的制造缺陷不經過技術檢驗很難發現。而一旦購進并投入使用,在一定條件下,潛藏的缺陷就會變成現實的危險點。
4、因缺乏維修和檢查,使機械設備生成危險點。一些機械設備存在的缺陷及危險點,不都是在制造時就存在,有些是年久失修,逐漸生成,如果缺乏作業前的認真檢查,帶故障使用,就會給作業人員的生命與健康帶來威脅。
5、違章冒險工作直接生產的危險點。《煤礦安全規程》、操作規程是我們安全工作的經驗總結,對控制和防止危險點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違反《煤礦安全規程》、操作規程,冒險作業,就會使處于安全狀態的作業環境危機四伏,險象環生,不僅不能控制已經存在的危險點,還會生成一些新的危險點,進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另外,還有些物質,如有害的化學物質(污染、放射性物質等、物理現象、噪聲等),本身就是一種危險源,防范不周,有可能受其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