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安全技術措施
為認真貫徹落實宣煤安發【2011】21號、宣煤明電【2011】6號文件精神及要求,進一步抓好我礦停產整治期間整改作業安全,我礦準備對332工作面進行檢維修。特編制采煤工作面維修安全技術措施。
一、人員配置情況:332工作面采用一班制維修作業
1、早班:跟班人員:鄭少幫、領導帶班:侯光燦、
瓦檢員:熊樹榮放炮員:安建開
職工:王知取(班長)王知紅王知原王知從丁文歸
馬伍睿馬國慶李興偉李才兵丁文林馬伍兵
呂慶華王顯龍姜澤為杜老三鄭紹孔鄭紹懷
何存柱肖直衛黃玉勝張金海丁文永鄭紹彥
丁文鋒孫建榮鄭紹近
二、一通三防管理:
1、風門連鎖:采用小定滑輪和0.8米鋼繩,中間加一個重錘物使之能自動關閉,開時只能開其中一道,另一道在鋼繩作用下不能打開,我礦規定人員過往風門時,必須隨手關門,任何人員必須愛護通風設施,不得隨意損壞,否則處罰100元。
2、在進入工作面前必須由專職瓦檢員現場跟班,檢查通風、回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1%,工作面風流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5%,撤出人員,進行處理,嚴禁微、風無風作業,確定安全后方可進入工作面開展作業,確保施工安全進行。
3、主要通風機停止運轉時,采面無風,安全員、瓦檢員、班組長必須組織將工作面所有工作人員撤離到地面,并清點人數。嚴禁在井下等候。
3、測風員根據礦井通風系統作好系統調整、風量分配工作,風量不足的不準開工。(采面供風標準,本著每人每分鐘不少于4m3新鮮風,每公斤炸藥爆炸后需要25m3新鮮風,根據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溫度的情況下采用調節風門調節風量280m3左右,能滿足了對風量的需求)。
4、按《規程》要求,合理安設瓦斯監測監控探頭,確保系統運行正常。(瓦斯探頭安裝:在工作面回風巷距回風口10-15米安設T1瓦斯探頭,距煤壁小于或等于10米安設T2瓦斯探頭,安設中距頂板0.3米,距煤壁0.2米)。每班人員必需攜帶便攜式報警儀,以便在行走路線上檢查瓦斯濃度,進入工作面掛好,并對工作地點瓦斯變化情況適時進行監控,佩戴個體防護(防塵口罩)。
5、降塵方法:打眼前進行灑水濕潤煤體,打眼中使用供水施救系統的水淋濕鉆口,防止灰塵飛揚達到防塵效果。打眼后水炮泥裝藥、爆破時使用水霧、爆破后及出煤過程中灑水降塵。
6、防滅火:該工作面防火的重點是電纜、機械磨損等。均備有砂子、干粉滅火器,可直接滅火,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其電源;在切斷電源前,只準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并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第244條:任何人發現井下火災時,應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和瓦斯情況,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控制火勢,并迅速報告礦調度室。礦調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災報告后,應立即按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通知有關人員組織搶救災區人員和實施滅火工作。如火勢較大不能滅火時,將所有可能受火災威脅地區中的人員撤離,立即按照避災線路撤出地面。
火災避災路線:工作面-三采區工作面進風巷-(西南翼皮帶巷)-井底車場-主井-地面。
三、機電設備管理:
1、電氣設備入井前,應檢查其“產品合格證”、“防爆合格證”、“煤安標志”及安全性能,經檢查合格并由檢查人簽發合格證后方準入井。
2、西南翼機電設備進入皮帶運輸巷硐室上架、掛牌規范管理(機電硐室位置:第一個設置在距皮帶機機頭40米,第二個距332溜子巷20米,第三個距皮帶機機尾50米處,規格:深2米,高1.8米,頂板采用工字鋼支護、鐵板背頂)。
3、接地保護:電氣設備外殼與接地母線或局部接地極的連接,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25mm2或以上的銅線或厚度不小于4mm,接地樁采用1.5米長,直徑為50mm鐵管,管壁上打有鉆孔20個以上,埋設深度不于0.75米,電壓在36V以上的電氣設備和電纜接線盒等必須有接地保護。接地網上任一保護接地的電阻值不得超過2Ω。移動式和手持式電氣設備至局部接地及之間的電阻值不得超過1Ω。所有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裝置和局部接地裝置應與主接地極連接成一個總接地網。
4、監測線、電纜布置在巷道人行道一側,水管、風筒、監測監控線固定在腰線上0.8m處,電纜固定在腰線上0.6m處,用電纜鉤規范吊掛,每隔2m一吊掛,電纜垂度不超過50mm。水管固定在腰線下0.2m處,接頭嚴密,不得出現“跑、冒、漏、滴”現象。風、水管距迎頭20m范圍內使用一寸膠管
5、非專職人員或非值班電氣人員不得擅自操作電氣設備,嚴禁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
電煤鉆使用:
1、打眼前首先檢查各種機械設備防護裝置是否齊全、運轉是否正常。
2、打眼使用ZM-1.5煤電鉆。
3、打眼時一人撐煤電鉆,一人推,嚴禁多人強行推動煤電鉆。
4、打眼時,人員必須選好站位,站穩踩牢。打完眼后退鉆時,嚴禁猛拉猛拽,以防止倒鉆傷人。
5、打完眼后必須把打眼工具和管線拖到安全地點,電纜懸掛好,煤電鉆掛好。
四、頂板管理:
1、首先由安全員檢查好頂板情況,敲落頂板的活石,
(1)工作面支柱“見四回一”,回柱順序為:由老塘向煤壁,由上往下方向進行,逐根回撤,嚴禁多頭回撤,回柱工應經驗豐富,責任心強,技術熟練的工人擔任,回柱時要加臨時退后支護(加斜撐支護)。
(2)回柱期間必須隨時注意頂板壓力顯現情況,回柱時要有專人負責觀察頂板壓力變化情況,一旦發現頂板明顯來壓時,必須及時撤出人員,向礦領導匯報。待壓力穩定后再組織人員進入工作地點作業。
(3)工作面要按規定及時回柱放頂,回柱時必須先打好密集支柱(要求0.3米)方可進行,在密集支護中要留出0.5-0.7米寬的安全出口。
(4)回采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必須架設木垛增強上下安全出口支護的支撐力,(架設木垛要求:采用厚150毫米,長1200毫米方木,架設成井字形木垛,木垛10米設置一個),機頭、機尾架設好四梁八柱確保安全出口的安全。上下安全出口的聯接巷20米內必須有符合要求的超前支護,距煤壁10米內必須架設雙排支柱。
(5)回柱時如有倒向采空區的柱子必須要用長柄工具回收支護,人員不得進入采空區內撿支柱。
(6)打柱要求:嚴格按照作業規程進行施工,排距:1米柱距0.6米,最大控頂距4米,最小控頂3米,空頂距:0.2米。
篇2:采煤工作面開工前安全檢查敲幫問頂制度
1、開工前,班組長必須對工作面的安全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危險后,方準人員進入工作面。敲幫問頂時,其他無關人員不得進入工作面。
2、工作面敲幫問頂工作由班組長負責。
3、工作面必須備有磅錘、長、短鋼釬等敲幫問頂作業工具。敲幫問頂要由外向內,從下到上進行。
4、敲幫問頂時,先檢查和維修工作面被崩倒的支架,再清除工作面的傘檐、危石。
5、采煤工作面傘檐不得超過作業規程規定,不得丟失頂煤和底煤。
6、敲幫問頂時,工作面頂板出現離層、斷裂,又不能立即挑下時,必須立即進行支護或采取臨時支護措施,臨時支護必須牢固可靠。
7、敲幫問頂作業時,應注意觀察煤壁和小井口附近頂板壓力。
8、開采急傾斜煤層時,必須有防止煤層垮落和片幫措施(采用單腿棚或支架),點柱應緊靠煤壁,頂部要背實。
9、采煤工作面必須經常存有一定數量的備用支護材料,存放點與工作面的距離應符合作業規程規定。
10、工作面必須按作業規程規定及時支護,嚴禁空頂作業,所有支架必須架設牢固,并有防倒柱措施。嚴禁在浮或浮矸上架設支架。
篇3:礦井采煤工作面作業規定
1、每一個回采工作面必須編制作業規程,并報礦總工程師或主任工程師批準,批準后的作業規程要組織作業班工人學習。
2、普通支護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支架的排距,柱距,懸頂距必須符合作業規程;
(2)支柱迎山,棚梁背板,柱帽柱鞋柱窩必須符合作業規程;
(3)支柱的規格。材質必須符合作業規程;
(4)禁止使用折損的芝護材料;
(5)備有一定數量的備用支護材料;
(6)不得混用不同類型或不同性能的支護材料;
3、特殊支架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托梁、木垛的個數、位置、規格和材料必須符合作業規程;
(2)木垛各層接點打成直線,打緊打牢在實底并接頂;
(3)密集支柱打成直線打緊打牢,頂端無重楔,下端支實底,軟底要加穿鞋;
(4)段密集支柱之間必須留用0.5m以上的出口,出口間的距離必須符合作業規程。
4、回柱放頂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放倒撤凈放頂線以外的支架,撤回的柱,梁要安放整齊或運走,有可通行的人行道;
(2)頂距要符合作業規程:
(3)頂距超作業規程規定的最大值時,頂板仍不冒落的要進行強制放預;
(4)放頂以及過老空頂,過局部破碎帶、過斷層等,都必須制定專項安全措施,報總工程師批準,并必須有區隊長在場指揮;
(5)有防止礦車和滑輪要安裝牢固,繩鉤繩套、信號、保護裝置等設施完好齊全。
5、回采面煤壁必須平整,不得留有檐,浮煤必須清掃干凈。
6、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