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防塵安全措施
一、粉塵測定
根據粉塵鑒定報告,我礦17#煤塵不具有爆炸危險性。但是,在今后的生產過程中應加強防塵防爆措施,及時處理好浮煤和粉煤,嚴格控制風流、風速,并進行灑水防塵,以杜絕發生煤塵爆炸。因此,在設計中對粉塵采取了各種防治措施,確保安全生產。
二、防塵措施
(一)綜合防塵
1、合理的風速
礦井通風井巷、回采工作面的風速根據計算均滿足《規程》要求,在正常通風狀態下不致引起煤塵的飛揚。
2、建立了完善的綜合防塵灑水系統
在回采工作面、順槽皮帶機頭、機尾、井底車場、主要進、回風巷產塵點設有防塵管網,灑水點分布于各類井巷中,安設支管和閥門及噴霧降塵裝置。
3、定期清洗沖洗
各通風巷道,定期派專人負責沖洗浮煤巷壁,并用石灰水刷白。
4、凈化風流
設計在總回風巷、回采工作面回風巷水幕,定時開啟噴灑,使煤塵濕潤,沉降下來,風流得到凈化。
5、個體防護
產塵點工作人員統一佩帶過濾式口罩及防塵礦帽等裝備,防止工人吸入呼吸性粉塵。
(二)回采工作面除塵
回采工作面綜合防塵措施,礦井機采工作面,采煤機安設內、外噴霧裝置,并在工作面設置灑水裝置。
(三)井下消防灑水系統
1、水源的選擇
水質要求:水中的懸浮物含量不超過150mg/L,粒徑不大于0.3mm,水硬度不超過20,水的PH值在6-9.5之間。
在地面工業廣場南側布置靜壓水池兩座,水池容積200m?,兩座水池一用一備,以保證井下靜壓供水及水量需要。
2、管網系統
地面標高1383m,水池標高1525m,水平井底車場標高1256m,供水管網設計壓力6.4×105Pa,井下各用水點的設計壓力不低于4×105Pa。
井下消防灑水系統采用一個系統,管道采用無縫膠管,管網呈枝狀布置。管道由主井下至井底車場,,供各消防灑水用水點。在回采工作面、順槽皮帶機頭、溜煤眼、轉載點等處設有噴頭灑水。在主要運輸巷和各進風順槽每隔50米設置支管和三通,在軌道巷、專用回風、總回風、回風順槽每100米為設支管和三通,供沖洗巷道和隔爆水棚用水。
井下灑水布置:在采區煤倉的上、下口,卸載點、轉載點等地點設置圓錐形灑水器。
回采進風順槽距工作面50m范圍內設置一道水幕,回風順槽距工作面50米范圍內設置兩道水幕。
根據《礦井防滅火規定》及《煤礦井下粉塵防治規范》在順槽每隔50m,運輸大巷每隔100m設置一個DN50mm支管和閥門,用于消防和沖洗巷道。
三、防爆措施
(一)由于本礦煤塵不具有爆炸性,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在采煤工作面、運輸巷、回風巷等定點塵源點均設有靜壓灑水管道,每隔50m安設三通及膠管,噴出的霧狀水捕捉浮游煤塵,使其濕潤,增加重量而迅速沉降,降低了飛揚性。
對于立井、井底車場、運輸下山、回風下山、主要絞車道以及其它煤塵堆積處,定期清掃,將煤塵運出。定期沖洗回風巷、回風順槽、回采工作面附近及需要清洗的巷道等處,由頂板至兩幫和底板開始沖洗,將頂幫、底背后的煤塵沖洗凈。立井、井底車場、運輸下山、回風下山及主要絞車道等巷道刷漿,生石灰與水按1:1.5(體積比)配制的石灰水配撒在巷道周壁,使煤塵固結起來,不能飛揚到空氣中參與爆炸,巷道粉刷工作一般每半年進行一次。
對于回采工作面由割煤產生了浮游煤塵,在回風順槽安設由兩道水幕,凈化風流,降低了煤塵的飛揚性,達到降塵防爆的目的。
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中消除明火的規定,防止瓦斯燃燒和爆炸,消除放炮使產生的火焰,消除電器火源,消除金屬強烈碰撞產生的火源及其它火源,是消滅引燃煤塵火源的措施。
(二)井下電氣設備及保護的選擇、井底電氣設備和測量儀表檢修搬遷、操作等要求。
1、井下電氣設備及保護的選擇
高低壓配電網絡設有過流、漏電保護接地裝置,所選的動力變壓器的高壓控制設備,具有短路、漏電接地保護。低壓動力設備的控制開關具有短路、過負荷、單相短線、漏電閉鎖保護裝置及遠程控制裝置。中央變電所高壓饋電線上的高壓開關裝設有選擇性的單相接地保護裝置,低壓選用BKD20型和KBZ型礦用真空饋電開關配電。此開關具有短路、過負荷、單相短線、漏電、閉鎖保護,井下照明電源由BZ*-4.0型照明信號綜合裝置供電,工作面照明由BZ*-4.0型具有短路、漏電保護的照明信號綜合裝置供電。照明燈具選用DSG系列礦用隔爆型照明燈。
2、井下電氣設備和測量儀器儀表檢修、搬遷、操作要求。
井下不得帶電檢修和搬遷電氣設備、電纜和電線。搬遷或檢修電氣設備、電纜及電線時必須斷開其饋電的總開關,切斷工作面所有電氣設備的電源。搬遷或檢修前,必須檢查電氣設備附近20米范圍內的瓦斯濃度,其風流中瓦斯濃度低于1.0%時,再用與電源電壓相適應的驗電筆檢驗,檢驗無電后,方可進行導體對地放電。使用普通型攜帶式電氣測量儀表,必須在瓦斯濃度1.0%以下地點使用,并實時監測使用環境的瓦斯濃度。
井下電氣設備的檢修、操作,必須由專職人員進行,所選開關的閉鎖裝置均能可靠接地防止擅自送電,防止擅自開擰蓋操作。檢修時,要懸掛“有人工作,不準送電”的警示牌。防爆性能遭受破壞的電氣設備,必須立即處理或更換,嚴禁繼續使用。井下電氣設備、電纜的檢查、維護和調整,要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第488條、第489條、第490條、第491條規定執行。
四、隔爆措施(詳細第6頁)
五、礦井地面生產系統防塵
(一)防塵系統簡介
1、主副井生產系統、塵源及防塵系統簡介
主副井生產系統主要塵源有:主井井口卸載點、儲煤場等,地面靜壓水池高出工業廣場84m,設計采用靜壓噴霧灑水系統進行防塵。
2、矸石系統防塵簡介
矸石系統位于生產系統一側,采用靜壓噴霧灑水除塵。
(二)防塵措施及裝備
主斜井生產區及矸石系統裝有靜壓灑水管道,在各灑水點設有噴頭,進行噴霧灑水,鍋爐房煙囪上安裝除塵設施進行除塵。
篇2:防火防爆防塵防毒安全管理制度
1.對所用易燃、易爆物料的過程及設備必須嚴格管理,采取有效的的安全措施,防止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以保障國家財產和職工人身安全。
2.加強防火防毒檢查和消防器材、個人防護用品管理。
3.除固定動火區外,未經批準,任何情況下禁止動火。
4.高處焊割作業要采取防止明火花飛濺措施,如有6級以上大風時應停止作業。
5.對沾有易燃、可燃物料的材料或設備,焊割前應沖洗干凈,置換分析合格。
6.生產或檢修,需用的熬煉設備應設置在安全地帶。熬鍋裝料不得超過容積的80%,以防止沸騰外溢,熬煉期間應有專人管理,并按規定佩戴防護用品。
7.搬運可燃、爆炸等危險物品,不得拋擲,拖拉和滾動,所用板手、鋃頭等工具應為銅、鋁合金或鍍鉻的鋼鐵材料。
8.禁止穿帶釘子鞋進入易燃、易爆車間和危險場所。
9.高溫設備、管道必須保溫。不能在高溫設備、管道上烘烤可燃物。
10.生產區內的照明,布線及電氣設備,應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并保持清潔干燥和絕緣良好。
11.因臨時需裝設備電器線路,應由使用部門提出申請,經有關部門審核批準,按臨時線路要求安裝,并限期拆除。
12.高大建筑,主配電設備,易燃液體罐及突出屋面的排放管、氣框放空管都應設避雷保護裝置,接地電阻值不大于5歐姆,并應每年進行定期檢測。
13.建筑與工藝生產裝置的平面布置必須符合防火間距標準要求。
14.對帶壓可燃氣體的設備、管道,應設置安全閥或防爆板,對已有腐蝕損壞或有泄漏的可燃氣體,易燃液體的設備、管道應暫停使用,并盡快修復。
15.可燃氣體放空管應高出設備或建筑物2米以上,并設阻火器。
16.輸送易燃液體,可燃氣體放空應根據管徑及介質的電阻率選擇適當安全流速,以防引起靜電發生火災、爆炸事故。
17.有易燃、易爆物料的設備管道,應有用隋性氣、蒸氣等置換的設施。
18.生產裝置、設備及廠房的防雷裝置和電氣設備的防爆等級,應符合國家和部頒有關規定。
19.液氨貯罐應有液位計、壓力表和安全閥。液氨貯罐應采用隔熱措施或設有冷卻噴淋設施。
20.裝運液氨前,必須對槽車進行檢驗,不合格的不以充裝。
21.含有大量的易燃、可燃液體的污水未經處理,不得外排放。
22.企業建立義務消防隊,義務消防隊在企業防火負責人領導下進行消防工作。
23.義務消防隊應根據生產特點和季節變化擬定消防工作計劃,進行消防教育,訓練和演習。
24.在易燃易爆場所應設置不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須放在固定的取用方便的地點,有明顯標志,產要專人管理,定期檢驗,保持完整,嚴禁隨意挪
25.廠區應設立若干消防水栓、水池,消防用水要有足夠的壓力。
26.廠區內主要通道嚴禁堆放物品,以保證消防通道暢通無阻。
27.根據火災危險程度及生產維修工作的需要,在廠區內分固定動火區和禁火區。
28.固定動火區為允許從事焊割及使用噴燈和火爐作業的區域。動火區應符合下列條件:
28.1距離易燃易爆廠房、設備、管道等不應小于30米。
28.2定動火區應與危險源隔開,門窗要向外開,道路要暢通。
28.3固定動火區要有明顯標志,不準堆放易燃雜物。
29.在禁火區動火的,必須申請辦理"動火證許可"手續后方能進行動火。
30.“動火證”按下列規定辦理:
30.1“動火證”由申請動火單位申請并根據動火要求,認真填寫和落實動火中的各項安全措施。
30.2危險場所動火,必須在動火前30分鐘進行動火分析,分析者在“動火證”上填寫分析結果并簽字。
30.3動火人到達動火地點,首先向該車間當班班長(工段長)呈驗“動火證”,經檢查確認安全措施可靠,分析合格并簽字后方可動火。
30.4“動火證”由動火人隨身攜帶,不得轉讓涂改或轉移動火地點。
31.動火的安全規定
31.1凡在貯存輸送可燃氣體、易燃液體的管道、容器及設備上動火,應首先切斷物料來源,加堵盲板,經清洗、置換后,分析合格。
31.2將動火現場的易燃或可燃物質清除干凈。
31.3非特殊情況,嚴禁帶料帶壓和開車動火。
31.4動火地點應設滅火器材和監護人,動火完畢,應待余火熄滅方可離開現場。
32.禁止在生產區內吸煙。
33.禁止廠區內用明火照明和取暖。
34.禁止在廠區內焚燒雜草和垃圾。
35.禁止帶火、冒火和外部打火或無阻火器的車輛在生產區內行駛。
36.禁止使用汽油等易揮發的或可燃性蒸汽的液體擦洗設備、用具及衣物。
37.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時,當班人員應迅速判明原因,切斷災害源,必要時作局部停車或全部停車處理,及時撲滅初起之火。
38.認真貫徹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認真做好防塵、防中毒工作,避免中毒事故發生,以保護職工的健康。
39.編制防塵防毒規劃,挖潛,革新,改造,逐步消除塵毒危害。
40.對職工進行工業衛生知識教育,講授粉塵的危害性,氨、一氧化碳、硫化氫及其他經常接觸的毒物的理化特性。對人體的危害、中毒的自救、互救方法及其預防中毒措施。
41.對產生和散發有毒物質的工藝設備,應加強維修。對有粉塵飛揚的設備要做好回收措施,減少職業危害。
42.有職業禁忌證人員,不得安排到有毒有害作業崗位。
43.根據各崗位存在不同毒物特點,應配備與毒物性質相適應的防護器材,要求人人會用。
44.禁止將灌裝液氨、濃氨水及其他有毒,有危險性作業,承包給沒有防護條件的單位或個人。
44.本制度由安全環保科負責解釋、考核。
篇3:化工防塵防毒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1、存在粉塵作業的場所必須配備防塵防毒設備、設施,所屬單位應對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保養和檢修,確保其始終處于完好狀態。
2、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項目產生塵毒危害的,應嚴格加強“三同時”安全管理,按規定配齊防塵防毒設備、設施、并經有關部門進行效果鑒定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防塵防毒設備、設施應與生產設備同時使用,并與主體設備同時進行定期維護保養。作業人員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確保設備、設施穩定正常運行。
4、防塵防毒設備、設施停運、拆除或閑置必須向企業安全管理部門申報,嚴禁擅自停運、拆除或閑置防塵防毒設備、設施。
5、企業內存在塵毒危害的單位應設立職業衛生檢查員,負責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運行及相關制度落實的監督檢查。
6、對違反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維護保養制度,并造成嚴重后果的,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