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井下運輸系統檢修技術措施

井下運輸系統檢修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2377

為了保證井下運輸系統的安全、連續、可靠,保障生產的正常運行,經礦研究決定,在春節檢修計劃期間,由機電隊、機運隊、綜采隊、綜掘隊、普掘隊對井下運輸系統機電設備進行檢修,為保證該項工作的順利檢修,特編制本措施,希望各參加人員遵照執行。

一、檢修前的準備:

1、檢修人員應配齊需用的工具、起吊用具、儀器、儀表、棉紗(絲)等用品,當日檢修所需的材料、備件的數量要充足。

2、檢修負責人應向全體檢修人員講清檢修內容、人員分工、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項。

3、對所維修的設備需要停電時,必須要停電、閉鎖并掛“有人工作,嚴禁送電”停電牌,并與相關設備的工作人員聯系,必要時也需對相關設備停電、閉鎖并掛停電牌。

4、檢修人員熟悉本次檢修技術標準,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及《煤礦設備完好標準》中有關的規定執行。

二、檢修內容:

1、膠帶運輸機的檢修。

2、刮板輸送機的檢修。

3、小絞車的檢修。

三、檢修工藝:

一、膠帶輸送機的檢修

1、機頭、機尾及整臺輸送機范圍的支護完好、牢固,無浮煤、雜物,否則必須經代班長、支護工處理安全后,方準進行工作。

2、將輸送機的控制手把扳到斷電位置并閉鎖,掛上停電牌,然后對下列部件進行檢查:

(1)機頭及儲帶裝置所用連接件和緊固件應齊全,牢靠,防護罩齊全,各滾筒、軸承應轉動靈活;

(2)聯軸器是否完好;

(3)制動器的閘帶和閘輪接觸嚴密,制動有效;

(4)減速器內油量適當,無漏油;

(5)機身各托輥齊全,轉動靈活,托架吊掛裝置完整可靠,托梁平直,承載托輥齊全,轉動靈活,無脫膠;

(6)機尾滾筒轉動靈活,軸承潤滑良好;

(7)輸送機前后搭載符合規定;

(8)輸送機皮帶輸送完好,卡子無折斷、松動(硫化熱補接頭無開膠現象),輸送帶無撕裂、傷痕;

(9)輸送機中心與前后各機的中心保持一致,無跑偏,松緊合適,檔煤板齊全完好;

(10)動力、信號、通訊電纜吊掛整齊,無擠壓,無刮碰;

(11)煤倉上口的柵欄、篦子應完整牢固;

(12)消防滅火,噴霧滅塵設施齊全有效。

3、開機時,取下控制開關上的停電牌,合上控制開關,發出開機信號并喊話,讓人員離開輸送機轉動部位。先點動二次,再轉動一周以上,然后檢查下列各項:

(1)各部位運轉聲音是否正常;輸送帶有無跑偏,打滑、跳動或刮卡現象;輸送帶松緊是否松緊合格和張緊力表指示是否正確;

(2)控制按鈕、信號、通訊等設施是否靈敏可靠;

(3)上述各項經檢查與處理合格后,方可正式操作運行。

二、刮板輸送機的檢修

1、輸送機司機應嚴格按照刮板輸送機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杜絕違章操作。

2、參與檢修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取得合格證,并且能對此項工作熟練操作。

3、凡參與檢修的有關人員必須熟悉自己的職責范圍,掌握刮板運輸機的有關技術性能、完好標準、檢修工藝,保證檢修質量。并了解周圍環境及相關設備、部件的配合關系。

4、檢修人員入井前必須將所需的工具、材料、配件攜帶齊全。

5、施工期間需松動零部件方能完成的工作,在施工完畢后,必須重新進行緊固。

6、無論進行任何工作都不得少于三人,至少1人觀山,兩人作業。

7、嚴格按照《煤礦礦井機電設備檢修質量標準》、《煤礦礦井機電設備完好標準》對設備進行檢修。

8、對于各項檢修內容,必須作好檢修記錄。

9、在距離檢修設備及控制開關附近周圍20米范圍內的瓦斯濃度達到0.5%時,嚴禁送電試車。達到1.0%時,必須停止作業,并向有關人員匯報,進行處理。

10、檢修完畢后,必須保證檢修各部位的螺栓齊全、緊固,符合完好標準。

二、小絞車的檢修

1、軸承的修理與安裝

①、間隙:軸與軸瓦之間的徑向間隙為軸徑的1‰左右,徑向側向間隙為頂間隙的1/2。

②、軸承調整間隙的墊片不得超過四片,墊片總厚度不得超過2㎜。

③、軸的要求:主軸的水平度不得超過0.2‰,軸頸磨損和加工切削量不得超過厚設計值的5%.

2、減速箱的修理與裝配

①、檢查齒輪時,如發現有齒面磨損不勻,反常痕跡或局部剝落情況,應檢查齒輪中心距,各軸不平

等度,齒輪嚙合間隙,各軸承的水平度不同軸度和接觸情況。

②、齒輪嚙合間隙檢查:采用壓鉛法和塞尺法,最小齒側間隙(0.05~0.08).

③、齒輪嚙合接觸面積檢查:采用涂色法,接觸長度不得小于齒長的60%。齒輪不得有斷齒,齒面不

得有裂紋和剝落等現象。

3、滾筒的修理與裝配:

滾筒出現裂縫要進行焊補,襯木磨損嚴重必須進行更換,固定螺釘要沉入襯木的1/2。

4、緊急制動閘

①、閘的工作行程最大不得超過全行程的3/4,留有1/4做調整用。(以手剎的活動距離為標準)

②、制動傳動機構的各部份零件,必須有是靈活可靠,各軸節不得松曠、過緊,松閘時,制動閘瓦和

制動輪的間隙應保持在1~2㎜之間,拉閘時,閘瓦必須嚴密地壓在制動輪上,閘瓦與制動輪的寬度中心線要一致。偏差不得大于軸瓦寬度的10%。

5、電氣部份

①、電動機在檢修前先要求測量其絕緣阻值并記錄,檢修后復測一次,做好檢查、加油工作。

②、電氣除塵和觸頭修理、調整均按《煤礦機電設備完好標準》執行,務整定值任何人都不得隨意調

動。

③、電機滑環裝置必須調整好,碳刷與滑環按觸面積不得小于80%,運行時,碳刷不得冒火花。

④、電機機座應重新制作,裝配后,電機與減速箱水平及同軸度應保持一致。

⑤、檢修完畢后,要進行試車,正常后才能投入運行。

四、安全措施:

1、井下皮帶、刮板、絞車檢修必須做到停電、閉鎖、掛警示牌。檢修人員必須熟知自己的職責范圍,熟練掌握所維修的技術性能、結構原理、操作方法、檢修工藝和完好標準,并了解作業環境及相關設備的配合關系。

2、需要開停時,必須向調度匯報。

3、檢修人員上崗前必須佩戴好勞動防護用品。

4、作業前,檢修作業負責人必須到達作業現場,察看作業現場的支護及作業環境安全情況,確認無安全隱患后,方可開始作業。

5、作業前,檢修作業負責人要對所用的各種工器具、材料備件做充分準備,保證齊全完好,嚴禁使用帶有隱患的工器具。

6、作業前,要由檢修工作負責人向有關人員講清楚工作內容、步驟、人員分工和安全注意事項,作業過程中要與崗位司機相互配合好。

7、檢修人員進入現場后,要與所維修設備及相關設備的司機聯系。需要停機作業時,必須將設備開關停電閉鎖,并掛警示牌。處理故障時,要先確認故障的部位和性質。

8、作業人員要聽從指揮,遵章作業。兩人以上作業,要前后左右互相照應好,動作協調一致,搞好現場互聯工作。

9、檢修作業,需進入機頭(尾)各部劃定的“禁區”時,必須將機器開關停電閉鎖,并掛警示牌。在煤倉口周圍等有墜落危險的區域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并有專人監護作業人員的安全。

10、檢修作業需要反向開動機器時,必須是點動開機,并要派專人站在電機、減速器的側幫(能觀察到驅動滾筒的地方),觀察反轉情況,禁止站在電機、減速器上觀察,出現異常時,應緊急停機處理。

11、人員站在機架上或機身內作業時,必須將機器開關停電閉鎖,并派專人看守。

12、每次作業完畢,必須將現場的工具、材料、雜物等清理干凈,擺放整齊,并指定專人檢查,確認無問題后,方可試機。

篇2:X井下運輸系統檢修技術措施

為了保證井下運輸系統的安全、連續、可靠,保障生產的正常運行,經礦研究決定,在春節檢修計劃期間,由機電隊、機運隊、綜采隊、綜掘隊、普掘隊對井下運輸系統機電設備進行檢修,為保證該項工作的順利檢修,特編制本措施,希望各參加人員遵照執行。

一、檢修前的準備:

1、檢修人員應配齊需用的工具、起吊用具、儀器、儀表、棉紗(絲)等用品,當日檢修所需的材料、備件的數量要充足。

2、檢修負責人應向全體檢修人員講清檢修內容、人員分工、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項。

3、對所維修的設備需要停電時,必須要停電、閉鎖并掛“有人工作,嚴禁送電”停電牌,并與相關設備的工作人員聯系,必要時也需對相關設備停電、閉鎖并掛停電牌。

4、檢修人員熟悉本次檢修技術標準,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及《煤礦設備完好標準》中有關的規定執行。

二、檢修內容:

1、膠帶運輸機的檢修。

2、刮板輸送機的檢修。

3、小絞車的檢修。

三、檢修工藝:

一、膠帶輸送機的檢修

1、機頭、機尾及整臺輸送機范圍的支護完好、牢固,無浮煤、雜物,否則必須經代班長、支護工處理安全后,方準進行工作。

2、將輸送機的控制手把扳到斷電位置并閉鎖,掛上停電牌,然后對下列部件進行檢查:

(1)機頭及儲帶裝置所用連接件和緊固件應齊全,牢靠,防護罩齊全,各滾筒、軸承應轉動靈活;

(2)聯軸器是否完好;

(3)制動器的閘帶和閘輪接觸嚴密,制動有效;

(4)減速器內油量適當,無漏油;

(5)機身各托輥齊全,轉動靈活,托架吊掛裝置完整可靠,托梁平直,承載托輥齊全,轉動靈活,無脫膠;

(6)機尾滾筒轉動靈活,軸承潤滑良好;

(7)輸送機前后搭載符合規定;

(8)輸送機皮帶輸送完好,卡子無折斷、松動(硫化熱補接頭無開膠現象),輸送帶無撕裂、傷痕;

(9)輸送機中心與前后各機的中心保持一致,無跑偏,松緊合適,檔煤板齊全完好;

(10)動力、信號、通訊電纜吊掛整齊,無擠壓,無刮碰;

(11)煤倉上口的柵欄、篦子應完整牢固;

(12)消防滅火,噴霧滅塵設施齊全有效。

3、開機時,取下控制開關上的停電牌,合上控制開關,發出開機信號并喊話,讓人員離開輸送機轉動部位。先點動二次,再轉動一周以上,然后檢查下列各項:

(1)各部位運轉聲音是否正常;輸送帶有無跑偏,打滑、跳動或刮卡現象;輸送帶松緊是否松緊合格和張緊力表指示是否正確;

(2)控制按鈕、信號、通訊等設施是否靈敏可靠;

(3)上述各項經檢查與處理合格后,方可正式操作運行。

二、刮板輸送機的檢修

1、輸送機司機應嚴格按照刮板輸送機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杜絕違章操作。

2、參與檢修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取得合格證,并且能對此項工作熟練操作。

3、凡參與檢修的有關人員必須熟悉自己的職責范圍,掌握刮板運輸機的有關技術性能、完好標準、檢修工藝,保證檢修質量。并了解周圍環境及相關設備、部件的配合關系。

4、檢修人員入井前必須將所需的工具、材料、配件攜帶齊全。

5、施工期間需松動零部件方能完成的工作,在施工完畢后,必須重新進行緊固。

6、無論進行任何工作都不得少于三人,至少1人觀山,兩人作業。

7、嚴格按照《煤礦礦井機電設備檢修質量標準》、《煤礦礦井機電設備完好標準》對設備進行檢修。

8、對于各項檢修內容,必須作好檢修記錄。

9、在距離檢修設備及控制開關附近周圍20米范圍內的瓦斯濃度達到0.5%時,嚴禁送電試車。達到1.0%時,必須停止作業,并向有關人員匯報,進行處理。

10、檢修完畢后,必須保證檢修各部位的螺栓齊全、緊固,符合完好標準。

二、小絞車的檢修

1、軸承的修理與安裝

①、間隙:軸與軸瓦之間的徑向間隙為軸徑的1‰左右,徑向側向間隙為頂間隙的1/2。

②、軸承調整間隙的墊片不得超過四片,墊片總厚度不得超過2㎜。

③、軸的要求:主軸的水平度不得超過0.2‰,軸頸磨損和加工切削量不得超過厚設計值的5%.

2、減速箱的修理與裝配

①、檢查齒輪時,如發現有齒面磨損不勻,反常痕跡或局部剝落情況,應檢查齒輪中心距,各軸不平

等度,齒輪嚙合間隙,各軸承的水平度不同軸度和接觸情況。

②、齒輪嚙合間隙檢查:采用壓鉛法和塞尺法,最小齒側間隙(0.05~0.08).

③、齒輪嚙合接觸面積檢查:采用涂色法,接觸長度不得小于齒長的60%。齒輪不得有斷齒,齒面不

得有裂紋和剝落等現象。

3、滾筒的修理與裝配:

滾筒出現裂縫要進行焊補,襯木磨損嚴重必須進行更換,固定螺釘要沉入襯木的1/2。

4、緊急制動閘

①、閘的工作行程最大不得超過全行程的3/4,留有1/4做調整用。(以手剎的活動距離為標準)

②、制動傳動機構的各部份零件,必須有是靈活可靠,各軸節不得松曠、過緊,松閘時,制動閘瓦和

制動輪的間隙應保持在1~2㎜之間,拉閘時,閘瓦必須嚴密地壓在制動輪上,閘瓦與制動輪的寬度中心線要一致。偏差不得大于軸瓦寬度的10%。

5、電氣部份

①、電動機在檢修前先要求測量其絕緣阻值并記錄,檢修后復測一次,做好檢查、加油工作。

②、電氣除塵和觸頭修理、調整均按《煤礦機電設備完好標準》執行,務整定值任何人都不得隨意調

動。

③、電機滑環裝置必須調整好,碳刷與滑環按觸面積不得小于80%,運行時,碳刷不得冒火花。

④、電機機座應重新制作,裝配后,電機與減速箱水平及同軸度應保持一致。

⑤、檢修完畢后,要進行試車,正常后才能投入運行。

四、安全措施:

1、井下皮帶、刮板、絞車檢修必須做到停電、閉鎖、掛警示牌。檢修人員必須熟知自己的職責范圍,熟練掌握所維修的技術性能、結構原理、操作方法、檢修工藝和完好標準,并了解作業環境及相關設備的配合關系。

2、需要開停時,必須向調度匯報。

3、檢修人員上崗前必須佩戴好勞動防護用品。

4、作業前,檢修作業負責人必須到達作業現場,察看作業現場的支護及作業環境安全情況,確認無安全隱患后,方可開始作業。

5、作業前,檢修作業負責人要對所用的各種工器具、材料備件做充分準備,保證齊全完好,嚴禁使用帶有隱患的工器具。

6、作業前,要由檢修工作負責人向有關人員講清楚工作內容、步驟、人員分工和安全注意事項,作業過程中要與崗位司機相互配合好。

7、檢修人員進入現場后,要與所維修設備及相關設備的司機聯系。需要停機作業時,必須將設備開關停電閉鎖,并掛警示牌。處理故障時,要先確認故障的部位和性質。

8、作業人員要聽從指揮,遵章作業。兩人以上作業,要前后左右互相照應好,動作協調一致,搞好現場互聯工作。

9、檢修作業,需進入機頭(尾)各部劃定的“禁區”時,必須將機器開關停電閉鎖,并掛警示牌。在煤倉口周圍等有墜落危險的區域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并有專人監護作業人員的安全。

10、檢修作業需要反向開動機器時,必須是點動開機,并要派專人站在電機、減速器的側幫(能觀察到驅動滾筒的地方),觀察反轉情況,禁止站在電機、減速器上觀察,出現異常時,應緊急停機處理。

11、人員站在機架上或機身內作業時,必須將機器開關停電閉鎖,并派專人看守。

12、每次作業完畢,必須將現場的工具、材料、雜物等清理干凈,擺放整齊,并指定專人檢查,確認無問題后,方可試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