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采區主副水倉掘進工作面瓦斯排放安全措施

采區主副水倉掘進工作面瓦斯排放安全措施

2024-07-15 閱讀 4707

由于采區主、副水倉掘進工作面供風距離較遠,為便于局部通風管理,故經礦委會安排,需遷移局扇工作,造成采區主、副水倉掘進工作面短時間停風,現準備恢復局部通風系統,為確保安全排放瓦斯,制訂以下安全技術措施。

一、成立排放瓦斯領導組:

1、組織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由通風科、機電科、安全技術科、督查科、監控室、調度室相關人員組成。

2、排放職責:

組?長:全面負責此次瓦斯排放工作。

副組長:負責現場組織排放瓦斯工作。

各小組長:組織小組人員學習排放措施,配合副組長現場安排、組織排放瓦斯。

通風科:負責準備排放工具;檢查儀器、備用藥品,排放通風設施、設備的檢查,延接風筒,風量的調節,排放期間通風瓦斯檢查記錄、排放瓦斯期間瓦斯超限現象的處置工作。

機電科:負責排放瓦斯電氣設備、通訊設備的檢查連接,排放前斷開回風巷、總回風巷電氣設備的電源及停送電工作。

安全技術科:專職安全員現場全程監管排放瓦斯程序和措施執行情況。

督查科:監督檢查排放瓦斯程序及其它地點通風瓦斯檢查督查工作。

監控室:負責排放瓦斯期間監控數據的觀察記錄,甲烷傳感器的校對,監控裝置故障的處置。

調度室:負責排放瓦斯期間的匯報記錄,傳達組長的指令等工作。

瓦斯員:排放瓦斯期間一名瓦斯員負責排放區域瓦斯檢查和延接風筒工作,一名瓦斯員負責檢查軌道巷混合風流處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和信息傳遞、警戒工作。

二、排放前的準備工作(排放程序)

1、貫徹排放瓦斯措施,明確各自排放職責。

2、排放瓦斯人員全部到位(現場清點人員)。

3、軌膠聯巷、膠回聯巷、回風巷、總回風巷電氣設備斷開電源檢查。

4、檢查警戒設置是否到位。

5、檢查排放瓦斯的通風設施、設備是否完好,檢查儀器是否靈敏可靠。

6、上述工作完成后,電話匯報組長,請示開始排放。

三、排放瓦斯時間:

2014年5月9日?肆點班

四、排放瓦斯方法及安全技術措施:

(一)排放順序:局扇及開關附近瓦斯檢查--啟動局部通風設備--工作面回風流瓦斯濃度檢查--混合風流處瓦斯濃度檢查

(二)排放方法:

1、主、副水倉是本日上午班有計劃通風,采用實行風量調節法和局部通風逐級逐段控制排放風量低濃度的方法排放。

2、根據局扇性能啟動一級電機進行排放,局扇的最大吸風量300m3/min,全風壓風量1120m3/min。共需風量586m3/min,

(三)排放安全措施:

1、啟動局扇:

(1)瓦斯員檢查局扇及開關附近10米范圍內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在0.5%以下時,匯報現場負責人。

(2)撤人、斷電、警戒設置,排放人員全部到位后,現場負責人安排專人開啟局部通風機排放瓦斯。

2、巷道瓦斯排放:

(1)排放瓦斯前在采區水倉工作面回風流與軌道巷全風壓混合風流處分別懸掛一臺便攜式甲烷報警儀,報警點設置為1.0%(工作面回風流)和0.5%(混合風流處),便攜式甲烷報警儀報警時,立即采取減少風量的措施。

(2)延接風筒前由安全員檢查被延接風筒區域頂板支護、偏幫情況,確認安全后,瓦斯員用木棍支吸氣管檢查頂板附近和延接風筒區域瓦斯濃度,檢查后人員撤至已排放瓦斯的巷道進行讀數;瓦斯員每五分鐘檢查一次排放瓦斯風流和延接風筒區域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并及時記錄,在混合風流處瓦斯員同樣五分鐘檢查一次,并隨時檢查異?,F象,發現頂板附近瓦斯濃度超過1.0%時,用風筒導風排放,瓦斯濃度降到1.0%以下且被延接風筒區域瓦斯濃度低于1.0%時方可進行延接風筒作業,風筒以5米/支為宜,延接風筒時由一名瓦斯員和一名現場人員一前一后共同延接,延接后立即撤至已排放瓦斯區域,待瓦斯濃度穩定后再延接成以10米/支的正規風筒。

(3)逐級逐段排放時,確?;旌巷L流處、被延接風筒區域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不超過1.0%,當檢查被延接風筒區域瓦斯濃度接近1.0%時,立即錯開風筒減少排放風量,直至排放瓦斯區域瓦斯、二氧化碳濃度降至1.0%以下時方可進行延接風筒作業,以此類推,循序漸進排放。

(4)逐級逐段排放瓦斯時,頂板支護情況也要逐級逐段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安全作業。

(5)排放瓦斯期間,現場負責人每半小時向調度室匯報一次排放情況。

(6)排放期間監控室值班人員密切注意觀察回風巷、總回風巷甲烷傳感器數據變化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匯報值班領導。

(7)當排放至掘進面積水點時,如積水不能行人,影響排瓦斯時,停止瓦斯排放工作,先進行排水作業,且排水點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在0.5%以下,方可將排水電源送至已排放瓦斯區域,待積水排放完畢再進行正常的瓦斯排放,嚴禁排水與排放瓦斯同時作業。

(8)排放瓦斯期間設一名專職瓦斯員,檢查混合風流處的通風瓦斯情況,巡回員對各用風地點進行重點巡檢,各作業點瓦斯員負責本轄區域范圍內的通風瓦斯檢查工作。

(9)在工作面入口處設置一部電話,現場負責人向調度室匯報掘進面排放瓦斯情況,排放基地電話隨排放巷道的一定進度,及時延伸到距排放點20米的地點。

(10)排放瓦斯期間受排放瓦斯影響的回風巷、總回風巷切斷所有電源,懸掛“排放瓦斯禁止行人”牌板嚴禁行人和進行其它作業。

(11)經一定時間排放,全巷道風流穩定,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在1.0%以下,排放負責人組織相關人員對巷道頂板支護、偏幫,風筒吊掛,排水設備進行檢查,確認安全后,電話匯報調度室排放完畢,撤除警戒。

(12)安全員對措施執行情況進行現場全程監督檢查。

(13)根據現場情況,本措施不能指導現場作業時,立即停止排放,制定補充措施,貫徹學習后再繼續排放。

五、排放瓦斯示意圖:

篇2:采區主副水倉掘進工作面瓦斯排放安全措施

由于采區主、副水倉掘進工作面供風距離較遠,為便于局部通風管理,故經礦委會安排,需遷移局扇工作,造成采區主、副水倉掘進工作面短時間停風,現準備恢復局部通風系統,為確保安全排放瓦斯,制訂以下安全技術措施。

一、成立排放瓦斯領導組:

1、組織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由通風科、機電科、安全技術科、督查科、監控室、調度室相關人員組成。

2、排放職責:

組?長:全面負責此次瓦斯排放工作。

副組長:負責現場組織排放瓦斯工作。

各小組長:組織小組人員學習排放措施,配合副組長現場安排、組織排放瓦斯。

通風科:負責準備排放工具;檢查儀器、備用藥品,排放通風設施、設備的檢查,延接風筒,風量的調節,排放期間通風瓦斯檢查記錄、排放瓦斯期間瓦斯超限現象的處置工作。

機電科:負責排放瓦斯電氣設備、通訊設備的檢查連接,排放前斷開回風巷、總回風巷電氣設備的電源及停送電工作。

安全技術科:專職安全員現場全程監管排放瓦斯程序和措施執行情況。

督查科:監督檢查排放瓦斯程序及其它地點通風瓦斯檢查督查工作。

監控室:負責排放瓦斯期間監控數據的觀察記錄,甲烷傳感器的校對,監控裝置故障的處置。

調度室:負責排放瓦斯期間的匯報記錄,傳達組長的指令等工作。

瓦斯員:排放瓦斯期間一名瓦斯員負責排放區域瓦斯檢查和延接風筒工作,一名瓦斯員負責檢查軌道巷混合風流處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和信息傳遞、警戒工作。

二、排放前的準備工作(排放程序)

1、貫徹排放瓦斯措施,明確各自排放職責。

2、排放瓦斯人員全部到位(現場清點人員)。

3、軌膠聯巷、膠回聯巷、回風巷、總回風巷電氣設備斷開電源檢查。

4、檢查警戒設置是否到位。

5、檢查排放瓦斯的通風設施、設備是否完好,檢查儀器是否靈敏可靠。

6、上述工作完成后,電話匯報組長,請示開始排放。

三、排放瓦斯時間:

2014年5月9日?肆點班

四、排放瓦斯方法及安全技術措施:

(一)排放順序:局扇及開關附近瓦斯檢查--啟動局部通風設備--工作面回風流瓦斯濃度檢查--混合風流處瓦斯濃度檢查

(二)排放方法:

1、主、副水倉是本日上午班有計劃通風,采用實行風量調節法和局部通風逐級逐段控制排放風量低濃度的方法排放。

2、根據局扇性能啟動一級電機進行排放,局扇的最大吸風量300m3/min,全風壓風量1120m3/min。共需風量586m3/min,

(三)排放安全措施:

1、啟動局扇:

(1)瓦斯員檢查局扇及開關附近10米范圍內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在0.5%以下時,匯報現場負責人。

(2)撤人、斷電、警戒設置,排放人員全部到位后,現場負責人安排專人開啟局部通風機排放瓦斯。

2、巷道瓦斯排放:

(1)排放瓦斯前在采區水倉工作面回風流與軌道巷全風壓混合風流處分別懸掛一臺便攜式甲烷報警儀,報警點設置為1.0%(工作面回風流)和0.5%(混合風流處),便攜式甲烷報警儀報警時,立即采取減少風量的措施。

(2)延接風筒前由安全員檢查被延接風筒區域頂板支護、偏幫情況,確認安全后,瓦斯員用木棍支吸氣管檢查頂板附近和延接風筒區域瓦斯濃度,檢查后人員撤至已排放瓦斯的巷道進行讀數;瓦斯員每五分鐘檢查一次排放瓦斯風流和延接風筒區域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并及時記錄,在混合風流處瓦斯員同樣五分鐘檢查一次,并隨時檢查異?,F象,發現頂板附近瓦斯濃度超過1.0%時,用風筒導風排放,瓦斯濃度降到1.0%以下且被延接風筒區域瓦斯濃度低于1.0%時方可進行延接風筒作業,風筒以5米/支為宜,延接風筒時由一名瓦斯員和一名現場人員一前一后共同延接,延接后立即撤至已排放瓦斯區域,待瓦斯濃度穩定后再延接成以10米/支的正規風筒。

(3)逐級逐段排放時,確?;旌巷L流處、被延接風筒區域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不超過1.0%,當檢查被延接風筒區域瓦斯濃度接近1.0%時,立即錯開風筒減少排放風量,直至排放瓦斯區域瓦斯、二氧化碳濃度降至1.0%以下時方可進行延接風筒作業,以此類推,循序漸進排放。

(4)逐級逐段排放瓦斯時,頂板支護情況也要逐級逐段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安全作業。

(5)排放瓦斯期間,現場負責人每半小時向調度室匯報一次排放情況。

(6)排放期間監控室值班人員密切注意觀察回風巷、總回風巷甲烷傳感器數據變化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匯報值班領導。

(7)當排放至掘進面積水點時,如積水不能行人,影響排瓦斯時,停止瓦斯排放工作,先進行排水作業,且排水點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在0.5%以下,方可將排水電源送至已排放瓦斯區域,待積水排放完畢再進行正常的瓦斯排放,嚴禁排水與排放瓦斯同時作業。

(8)排放瓦斯期間設一名專職瓦斯員,檢查混合風流處的通風瓦斯情況,巡回員對各用風地點進行重點巡檢,各作業點瓦斯員負責本轄區域范圍內的通風瓦斯檢查工作。

(9)在工作面入口處設置一部電話,現場負責人向調度室匯報掘進面排放瓦斯情況,排放基地電話隨排放巷道的一定進度,及時延伸到距排放點20米的地點。

(10)排放瓦斯期間受排放瓦斯影響的回風巷、總回風巷切斷所有電源,懸掛“排放瓦斯禁止行人”牌板嚴禁行人和進行其它作業。

(11)經一定時間排放,全巷道風流穩定,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在1.0%以下,排放負責人組織相關人員對巷道頂板支護、偏幫,風筒吊掛,排水設備進行檢查,確認安全后,電話匯報調度室排放完畢,撤除警戒。

(12)安全員對措施執行情況進行現場全程監督檢查。

(13)根據現場情況,本措施不能指導現場作業時,立即停止排放,制定補充措施,貫徹學習后再繼續排放。

五、排放瓦斯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