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機電事故及防治措施
引言
礦井機電事故主要是指采掘機械如采煤機、液壓支架、刮板輸送機、帶式輸送機、掘進機、耙斗裝載機等在工作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以及發生在低、高壓電網、直流架線間的人身觸電事故。隨著我國煤礦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煤礦機電管理在我國煤礦生產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增強,并逐漸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分析在煤礦生產中發生機電事故的原因,如何搞好煤礦機電設備安全工作在煤礦生產中的具有重要意義。
1礦井機電事故分析
1.1電氣事故
1.1.1直流架線觸電事故的原因:①架線漏電或沒有裝用直流漏電保護裝置;②帶電修理電機車集電弓;③工人違章乘坐礦車;④工人在有架線的巷道里扛鐵锨、管子等觸及架線;⑤礦車掉道后,使用長鐵器處理時觸及架線;⑥架線高度低,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
1.1.2高、低壓電網人身觸電事故的主要原因:①違章帶電清掃、帶電安裝、帶電檢修、帶電搬遷;②不執行停送電制度或誤操作,停錯、送錯電,誤認開關和電纜,沒有執行作業監護制度,沒有懸掛“有人作業,不準送電”牌;③無工作票及安全措施,不執行高壓電網作業中停電、驗電、放電等規定和要求;④用電安全技術管理有漏洞,如設備及電纜漏電,保護裝置失靈而沒有及時處理或更換。
1.2機械事故
1.2.1液壓支架如果維護不當或違章操作,也易發生機械與人身事故,特別是安裝、撤除與運輸過程中,發生碰傷人的事故最多。
1.2.2帶式輸送機對人員傷害的主要形式:一是輸送帶著火造成人員傷亡;二是違章操作、乘坐、跨越輸送帶時造成人員傷亡。主要原因有使用非阻燃輸送帶或不合格的阻燃帶,由于超載或跑偏等原因使輸送帶制動、打滑摩擦生熱引起火災。其中連接輸送帶時發生人身傷害事故居多。
1.2.3刮板輸送機的事故主要有:機頭、機尾翻翹傷人;違章在溜槽內行走摔倒人、運料碰人、斷鏈傷人、無輪罩傷人等,其中由于操作不當而使機頭、機尾翻翹傷人的事故居多。
1.2.4掘進機械引發的事故大多是由于違章作業或非司機操作,以及工作面環境不符合要求造成的。
1.2.5采煤機常見的傷人事故有:滾筒傷人、采煤機下滑傷人、牽引鏈彈跳或折斷傷人等,其中以滾筒傷人事故居多。其主要原因是司機或其他人員違章作業;司機誤操作;非司機操作;采煤機檢修時未斷電或未打開離合器;在采煤機滾筒附近作業或通過時未做防護,不慎觸及采煤機滾筒被割傷或致死等。
2防治措施
2.1電氣事故的防治措施為避免發生觸電事故,對井下電網應做到:
2.1.1各種保護裝置齊全、可靠,嚴禁甩掉不用。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和安全作業制度。
2.1.2加強對礦井電氣設備和電纜的日常檢查與維護。電氣設備的安裝使用要合理,防爆性能要完好,絕緣水平符合要求,接地網必須完整,井下供電必須做到“十不準”,還應做到“三無、四有、兩齊、三全、三堅持”,確保井下安全用電。
2.1.3對直流架線應做到:架線調試必須符合標準要求;嚴禁工人扒車、乘坐空(重)車;不準帶電修理電機車集電弓,人員上下車地點要有照明,架線必須安設分段開關,人員上下時必須切斷該區架線電源;直流架線要裝直流漏電保護裝置;工人拿長鐵器時,要注意攜帶方法和采取安全措施,以防觸及架線。
2.2機械事故的防治措施
2.2.1液壓支架在安裝、撤除、運輸時,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原煤炭工業部頒發的《綜合機械化采煤設備運輸、安裝、拆除安全技術暫行規定》。
2.2.2必須使用合格的阻燃輸送帶。各種綜合保護裝置應保證齊全、完整、可靠。此外,膠帶輸送機運行時,禁止人員跨越;若要跨越,需經跨帶橋梯;運行中禁止乘坐;不切斷電源,不準檢修。
2.2.3刮板輸送機嚴禁乘人,任何人不得在溜槽內行走。禁止用輸送機運送各種材料,特殊情況必須運輸時,要有防止頂人和頂倒支架的安全措施。刮板輸送機在緊鏈、接鏈以及處理機頭掉鏈、飄鏈等故障時,為防止機頭、機尾翻翹碰人,應注意提高鋪設質量,必須將機頭與過渡槽的連接螺栓安裝齊全且緊固,機頭、機尾必須打牢錨固支柱。開機前一定要先發出信號后,點動試車,待觀察沒有異常情況時方可開機。加強對刮板輸送機的日常維護管理,要做到:三平、兩直、一穩、四勤。
2.2.4為防止掘進機械傷人事故,掘進機必須用專用工具開、閉電氣控制開關,專用工具必須由專職司機保管。司機離開操作臺時,必須斷開掘進機上的電源開關。開動掘進機前或在調車時,必須發出警報,司機應注意掘進機附近的人員,特別是后退時,應注意機器后部工作人員的安全。
2.2.5為預防采煤機滾筒傷人事故,《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采煤機因故暫停時,必須打開隔離開關和離合器。采煤機停止工作或檢修時,必須切斷電源,并打開磁力啟動器隔離開關。啟動采煤機前,必須先巡視采煤機四周,確認對人員無危險后,方可接通電源。更換截齒和滾筒上下3m以內有人工作時,必須護幫護頂,切斷電源,打開采煤機隔離開關的離合器,并對工作面輸送機施行閉鎖。
3加強培訓,提升素質
職工安全技術素質是確保企業安全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
3.1加大專業技術培訓力度,打造高素質的職工技術隊伍,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造就一批懂技術、重安全的專業隊伍。實現通過規范技術操作向安全作業的平穩過渡,確保煤礦安全生產。
3.2嚴格貫徹執行煤礦三大規程中的相關規定,提高職工操作技能。嚴格現場安全檢查監督管理,認真落實安全技術措施中的各項規定,實現技術操作正規化、規范化。
3.3加強《崗位作業標準化標準》的學習,規范職工的作業行為。
4結束語
煤礦機電事故的發生具有隨機性、漸進性或突發性,由于造成事故的原因很多且復雜,包括認識程序、設計、制造、疲勞、磨損、老化、檢查和維護保養、人員失誤、環境及其他因素。通過經驗教訓及事故的統計分析,大部分事故的規律是可知的。通過定期檢查、維護保養和分析總結可使多數事故在預定期間內得到控制。所以建立科學合理的事故預防體系,是預防煤礦機電事故的一個重要手段。
篇2:公司職業危害防治措施范本
一、目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實現公司所確定的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特制定本措施。
二、適用范圍
公司所屬各項目部從事接觸粉塵、電氣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溫、油漆作業等有毒有害作業時均應執行本辦法。
三、防治方針
職業病的防治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各項目部應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四、職業病危害種類
根據企業經營和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確定本公司的職業危害為六大類:
1、生產性粉塵的危害:在建筑施工作業過程中,材料的搬運使用、石材的加工。建筑物的拆除,均會產生大量的礦物性粉塵,長期吸入這樣的粉塵可發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時由于作業空間相對密閉、狹窄。通風不暢、特別是在這種作業環境內進行焊接或切割作業,耗氧量極大,又因缺氧導致燃燒不充分,產生大量一氧化碳,從而造成施工人員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機溶劑的危害:建筑施工過程中常接觸到多種有機溶劑,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觸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噴漆作業常常接觸到苯、苯系物外還可接觸到醋酸乙酯、氨類、甲苯二氰酸等,這些有機溶劑的沸點低、極易揮發,在使用過程中揮發到空氣中的濃度可以達到很高,極易發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業產生的金屬煙霧危害;在焊接作業時可產生多種有害煙霧物質,如電氣焊時使用錳焊條,除可以產生錳塵外,還可以產生錳煙、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長期吸入可導致電氣工人塵肺及慢性中毒。
5、生產性噪聲和局部震動危害:建筑行業施工中使用的機械工具如鉆孔機、電鋸、震搗器及一些動力機械都可以產生較強的噪聲和局部的震動,長期接觸噪聲可損害職工的聽力,嚴重時可造成噪聲性耳聾,長期接觸震動能損害手的功能,嚴重時可導致局部震動病。
6、高溫作業危害;長期的高溫作業可引起人體水電解質紊亂,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可造成人體虛脫,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五、防護措施
(一)作業場所防護措施
1、各項目部應根據公司的具體情況識別、確定職業病危害種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
2、在確定的職業危害作業場所的醒目位置,設置職業病危害警示標志。
3、施工現場在進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塵作業時,應配備有效的降塵設施和設備,對施工地點和施工機械進行降塵。
4、在地下室等封閉的作業場所進行防水作業時,要采取強制性通風措施,配備行之有效的通風設備,進行通風,并派專人進行巡視。
5、對從事高危職業危害作業的人員,工作時間應嚴格加以控制,并有針對性的急救措施。
(二)防護措施
1、公司為有效防止職業病對作業人員造成人身傷害,從管理上明確公司職能部室及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多級責任制,分清在職業病預防上的崗位職責。
2、加強對施工作業人員的職業病危害教育,定期組織培訓教育,提高對職業病危害的認識,了解其危害,掌握職業病防治的方法。
3、施工現場做封閉式施工,用高度不低于2m的圍擋將現場四周圍起來。
4、施工現場材料堆放整齊(散材成堆,型材成垛)。
5、現場臨時倉庫內各種袋(桶、箱)裝材料碼放成垛,小型材料上架存放。
6、接觸粉塵作業的施工作業人員,在施工中應盡量降低粉塵的濃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斷噴水的措施降低揚塵,作業人員正確佩帶防塵口罩。
7、從事防水作業,噴漆作業的施工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施工,施工前要檢查作業場所的通風是否暢通,通風設施是否運轉正常,作業人員在施工作業中要正確佩帶防毒口罩。密閉空間內進行防水、噴漆作業容易導致一氧化碳中毒,如防護用具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時,必須立即撤離現場至通風處,并通知施工現場其他人員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對該場所進行通風;若已出現中毒癥狀,應立即報告項目部進行處理;慢性中毒癥狀比較不易被發現,公司對從事此類作業的施工人員每半年組織一次體檢,發現職業病癥狀將立即通知本人并調離崗位,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
8、電氣焊作業操作人員在施工中應注意施工作業環境的通風或設置局部排煙設備,使作業場所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濃度控制在國家衛生標準之下,在難以改善通風條件的作業環境中操作時,必須佩帶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電氣焊作業易引發的職業病與第7條所列基本相似,參照第7條執行。
9、進行噪聲較大的施工作業時,施工人員要正確佩帶防護耳罩,并減少噪聲作業的時間。如因進行強噪音作業導致頭暈、耳鳴等癥狀,應立即停止作業并通知其他人員進行治療,癥狀嚴重者報公司應急救援小組送至醫療機構進行治療。每半年進行一次體檢。
10、施工中所使用的加工設備要設置除塵裝置,清運垃圾必須使用噴灑后方可用提升機或封閉專用垃圾道運輸,嚴禁從窗口傾倒垃圾。細散顆粒材料的裝卸運輸必須要遮蓋,現場專用道路要經常噴灑水,把粉塵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長期在高密度粉塵環境作業的施工人員必須佩戴防護口罩、發帽及其他必需的個人防護用品,防止吸入有毒灰塵。
11、長期從事高溫作業的施工人員應減少工作時間,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飲用水,并佩帶好防護用品。
12、從事職業危害作業的職工應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公司將檢查結果告之本人,并將體檢報告存入檔案。
六、安全檢查措施
1、公司施工部除進行經常的檢查外,每年還定期組織其他部門進行聯合檢查,這種檢查包括普遍檢查、專業檢查和季節性檢查,這幾種檢查可以結合進行。
2、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和具體計劃,并且必須建立由項目經理負責、有關人員參加的安全生產檢查組織,以加強領導,做好這項工作。
3、安全生產檢查應該始終貫徹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群眾,邊檢查,邊改進,并且及時地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有些限于物質技術條件當時不能解決的問題,也應該定出計劃,按期解決。
?七、粉塵
施工現場粉塵主要是含游離的二氧化硅粉塵、水泥塵(硅酸鹽)石棉塵、木屑塵、電焊煙塵、金屬粉塵引起的粉塵;主要受危害的工種有砼攪拌司機、水泥上料工、材料試驗工、平刨機工、金屬除銹工、石工、風鉆工、電(氣)焊等工種;預防措施有
(1)、水泥除塵措施:在攪拌機拌筒出料口字安裝活動膠皮護罩,擋住粉塵外揚;在拌筒上方安裝吸塵罩,將拌筒進料口飛起的粉塵吸走;在地面料斗側向安裝吸塵罩,將加料時揚起的粉塵吸走,通過風機將空氣粉塵吸走送入旋風濾塵器,再通過器內水浴將粉塵降落,被水沖入蓄集池。
(2)、木屑除塵措施:在每臺加工機械塵源上方或側向安裝吸塵罩,通過風機作用,將粉塵吸入輸送管道,再送到蓄料倉內,可達到各作業點的粉塵濃度降至2mg/m3。
(3)金屬除塵措施:用抽風機或通風機將粉塵抽至室外,凈化處理后向空氣排放。
?八、生產性毒物
施工現場生產性毒物主要是鉛、錳、苯、二氧化硫、亞硝酸鹽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種有通風工、油漆工、噴漆工、電焊工、氣焊工、電鍍工等工種;預防措施有
(1)防鉛毒措施:允許濃度,鉛煙0.03mg/m3,鉛塵0.05mg/m3,超標者采取措施。采用抽風機或用鼓風機升壓將鉛塵、鉛煙抽至室外,進行凈化處理后向空中排放;以無毒、低毒物料代替鉛丹,消除鉛源。(2)防錳毒措施:集中焊接場所,用抽風機將錳塵吸入管道,過濾凈化后排放;分散焊接點,可設置移動式錳煙除塵器,隨時將吸塵罩設在焊接作業人員上方,及時吸走焊接時產生的錳煙塵;現場焊接作業聲狹小,流動頻繁,每次焊接作業時間短,難以設置移動排毒設備裝置焊接時應選擇上風方向進行操作,以減少錳煙塵的危害。
(3)防苯毒措施:允許濃度,苯40mg/m3以下,甲苯和二甲苯為100mg/m3以下,超標者采取措施。噴漆,可采用密閉噴漆間,工人在噴漆間外操縱微機控制,用機器手自動噴作業,以達到質量好對人無危害的目的;通風不良的地下室、污不池內涂刷各種防腐涂料等作業,必須根據場地大小,采取多臺抽風機把苯等有害氣體抽出室外,以防止急性苯中毒;施工現場油漆配料房,應改善自然通風條件,減少連續配料時間,防止苯中毒和鉛中毒;涂刷冷瀝青,凡在通風不良的場所和容器內涂刷冷瀝青時,必須采取機械送風、送氧及抽風措施,不斷稀釋空氣中的毒物濃度。
九、噪聲
施工現場噪聲主要是來源于攪拌機、電動機、空壓機、鋼筋加工機械、木工加工機械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種有混凝土振動棒工、打樁機工、推土機工、平刨工等工種;預防措施有在各種機械設備排氣口安裝消聲器、在室內用多孔材料進行吸聲或對發生的物體、場所與周圍進行隔絕。
十、振動
施工現場振動主要是有砼振動棒、風鉆、打樁機、推土機、挖掘機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程有砼振動棒工、風鉆工、打樁機司機、推土機司機、挖掘機司機等;預防措施有在振源與需要防振的設備之間,安裝具有彈性性能的隔振裝置,使振源產生的大部分振動被隔振裝置所吸收;改革生產工藝,降低噪聲;有些手持振動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等隔振墊,工人操作時戴好專用的防振手套,也可減少振動的危害。
防止職業病危害的綜合措施:在思想上認識職業病對職工的危害,設置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定期對職業危害場所進行測定,重視職業病危害工程技術工作,建立健全職業病管理制度,加強職業病宣傳教育工作。根據危害的種類、性質、環境條件等,有針對性的發給作業人員有效的防護用品、用具;對從事粉塵、有毒作業人員,在工地設置淋浴設施,定期對有害作業職工進行體檢,發現有不適宜某種有害作業的疾病患者,及時調換工作崗位
篇3:建工公司職業病危害防治措施
建工集團職業病危害防治措施
目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為了預防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實現公司所確定的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特制定本措施。
適用范圍
公司所屬各項目部從事接觸粉塵、電氣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溫、油漆作業等有毒有害作業均應執行本辦法。
職業病危害種類
根據企業經營和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確定本公司的職業危害為三大類:
1.生產性粉塵的危害:在建筑施工作業過程中,材料的搬運使用。建筑物的拆除,均會產生大量的礦物性粉塵,長期吸入這樣的粉塵可發生矽肺病。
2.焊接作業生產的金屬煙霧危害:在焊接作業時可產生多種有害煙霧物質,如電氣焊時使用錳焊條,除可以產生錳塵外,還可以產生錳煙、氟化物,臭氧氣及一氧化碳,長期吸入可導致電氣工人塵肺及慢性中毒。
3.生產性噪聲和局部震動危害:建筑行業施工中使用的機械工具如鉆孔機、電鋸、震搗器及一些動力機械都可以生產較強的噪聲和局部的震動,長期接觸噪聲可損害職工的聽力,嚴重時可造成噪聲性耳聾,長期接觸震動能損害手的功能,嚴重時可導致局部震動病。
一般要求
1.從事有毒有害作業的人員要定期進行體檢。凡患有皮膚病、眼結膜病、外傷及過敏瓜者不得從事有毒有害作業。
2.對可能存在毒物危害的現場按規定采取防護措施。作業場所保持良好通風,可采取自然通風和局部機械強制通風。
3.施工現場有大量粉塵作業時,應配備有效的降塵設施和設備,對施工地點和施工機械進行降塵處理。
4.按規定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5.凡有職業性接觸毒物的作業場所,必須采取措施控制毒物濃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當作業場所有害毒物的濃度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時,應立即停止工傷并報告上級處理。
作業場所防治措施
1.油漆涂料作業防護措施
(1)油漆配料時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減少連續工作時間;
(2)在通風不良的車間、地下室、管道和容器內進行油漆、涂料作業時,應根據場地大小,設置抽風機排隊有害氣體,防止急性中毒。
(3)噴漆作業的施工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施工,在施工作業中要正確佩帶防毒口罩。密閉窨內進行防水、噴漆作業容易導致一氧化碳中毒,如防護用具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時,必須立即撤離現場至通風處。
(4)在地下室、池槽、管道和容器內進行有害或刺激性較大的涂料作業時,除應使用防護用品外,還應采取人員輪換間歇作業、通風換氣等措施。
(5)以無毒、低毒防銹代替含鉛的紅丹防銹漆,必須使用含鉛的防銹漆,宜采用涂刷的方式并加強通風和防護措施。
2.焊接作業防護措施
(1)焊接作業場所應通風良好,可視情況在焊接作業點裝設局部排煙裝置,采取局部通風或全面通風換氣措施。
(2)分散焊接點可設置移動式錳煙除塵器,集中焊接場所可采用機械抽風系統。
(3)流動頻繁、每次作業時間較短的焊接工傷,焊接應選擇上風方向進行,以減少錳煙塵危害。
(4)在容器內施焊時,容器應有進、出風口,設通風設備,焊接時必須有人在場監護。
(5)在容器內施焊時,容器必須可靠接地,保持良好通風和有人監護,且嚴禁向容器內輸入氧氣。
3.施工現場粉塵防護措施
(1)施工中所使用的加工設備要設置除塵裝置。
(2)長期在高密粉塵環境作業的施工人員必須佩戴防護口罩、發帽及其他必需的個人防護用品,防止吸入有毒灰塵。
(3)產生大量粉塵的場所施工時,應采取不斷噴水泊措施盡量降低粉塵的濃度。
(4)運垃圾時必須用水噴灑后,方可用提升機或封閉專用垃圾袋運輸,嚴禁從窗口傾倒垃圾。細散顆粒材料的裝卸運輸必須要遮蓋。
4.施工現場噪音防護措施
(1)進行噪聲較大的施工作業時,施工人員要正確佩戴防護耳罩,并減少噪聲工況下的作業時間。
(2)施工現場的噪音應控制在90dB以內。
(3)采取消間措施,裝設消間器。采取吸音措施,采用吸音材料和結構,吸收和降低噪音。
(4)采用隔音措施,把發音的物體和場所封閉起來。
(5)采用隔振措施,用一些內耗損、內磨擦力大的材料涂在金屬薄板上,減少其輻射噪音的能量。
(6)定期進行體檢。結果告之本人,并將體檢報告存入檔案。
個人防護措施
1.基本要求
(1)建立健全勞動防護用品的購買、驗收、保管、發放、使用、更換、報廢等管理制度;并應按照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對其防護功能進行必要的檢查。
(2)到定點經營單位或生產企業購買特種勞動防護用品。購買的勞動防護用品須經本單位的安全技術部門驗收。
(3)為勞動者免費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防護用品。單位不得以貨幣或其他物品替代應當配備的勞動防護用品。
(4)教育本單位勞動者按照勞動防護用品使用規則和防護要求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2.從事多種作業的作業人員勞動防護用品的配備
凡是從事多種作業或在多種勞動環境中作業的人員,應按其主要作業的工種和勞動環境配備勞動防護用品。如配備的勞動防護用品在從事其他作業或是在其他勞動環境中確實不能適用的,應另配備或借用所需的其他勞動防護用品,使用期限可適當延長。
3.安全帶使用期限
安全帶使用兩年后,應按批量購入情況抽檢一次。若合格,該批安全帶可繼續使用。對抽試過的樣帶,必須更換安全繩后才能繼續使用。使用頻繁的繩,要經常做外觀檢查。發現異常時,應立即換成新繩。帶子的使用期為3-5年。
4.防靜電鞋和防靜電工作服注意事項
(1)GB12014-89《防靜電工作服》中規定:穿用防靜電服時必須與GB4385中規定的防靜電鞋配套穿用。
(2)由于多次洗滌,防靜電工作服的防靜電性能會有所降低,所以環境溫度高、勞動強度大、洗滌次數頻繁的企業制定的使用期限應適當短一次。
(3)防靜電鞋的穿用過程中,一般不超過200小時應進行電阻測試一次,如不合格不可繼續使用。
5.電絕緣鞋、絕緣手套的使用期限注意事項
電絕緣鞋包括:電絕緣皮鞋、布面膠鞋、膠面膠鞋、塑料鞋四大類。公司將根據勞動強度、作業環境不同,合理制定使用期限。但要注意以下幾條:
一個貯存,自出廠日超過18個月,須逐只進行電性能預防性檢驗;二是凡幫底有腐蝕破損之處,不能再作電絕緣鞋穿用;三是使用中每6個月至少進行一次電性能測試如不合格不可繼續使用。
絕緣手套的使用期限,公司將根據使用頻繁度作出規定,但必須要求第一次使用之前進行吹氣自檢,每半年至少做一次電性能測試,如不合格不可繼續使用。
6.護聽器配備時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防噪聲頭盔防噪聲效果最好,不但能隔阻氣傳導噪聲,還能減輕骨傳導噪聲對耳內的操作應使用于強噪聲環境,耳罩的防噪聲性能次之,而耳塞的防噴發效果最差,在1000-2000HZ頻段一般聲衰減值只有10-20dB。
7.“三寶”(安全網、安全帽、安全帶)安全使用要求
(1)安全網安全使用要求
a)網的檢查內容包括:網內不得存留建筑垃圾,網下不能堆積物品,網身不能出現嚴重變形和磨損,以及是否會受化學品與酸、堿煙霧的污染及電焊火花的燒灼等。
b)支撐架不得出現嚴重變形和磨損,其連接部位不得有松脫現象。網與網之間及網與支撐架之間的連接點亦不允許出現松脫。所有綁拉的繩都不能使其受嚴重的磨損或有變形。
c)網內的墜落物要經常清理,保持網體潔凈。還要避免大量焊接或其他火星落入網內,并避免高溫或蒸汽環境當網體受到化學品的污染或網強嵌入粗砂粒或其他可能引起磨損的異物時,即須進行清洗,洗后使其自然干燥。
d)安全網在搬運中不可使用鐵鉤或帶尖刺的工具,以防損傷網繩。網體要存放在倉庫或專用場所,并將其分類、分批存放在架子上,不允許隨意亂堆。對倉庫要求具備通風、遮光、隔熱、防潮、避免化學物品的侵蝕等條件。在存放過程中,亦要求對網體作定期檢驗,發現問題,立即處理,以確保安全。
(2)安全帽安全使用要求
a)凡進入施工現場的所有人員,都必須佩戴安全帽。作業中不得將安全帽脫下,擱置一旁,或當坐墊使用。
b)國家標準中規定佩戴安全帽的高度,為帽箍底邊至人頭頂端(以試驗時木質人頭模型作代表)的垂直距離為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