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職業危害防治措施范本
一、目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實現公司所確定的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特制定本措施。
二、適用范圍
公司所屬各項目部從事接觸粉塵、電氣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溫、油漆作業等有毒有害作業時均應執行本辦法。
三、防治方針
職業病的防治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各項目部應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四、職業病危害種類
根據企業經營和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確定本公司的職業危害為六大類:
1、生產性粉塵的危害:在建筑施工作業過程中,材料的搬運使用、石材的加工。建筑物的拆除,均會產生大量的礦物性粉塵,長期吸入這樣的粉塵可發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時由于作業空間相對密閉、狹窄。通風不暢、特別是在這種作業環境內進行焊接或切割作業,耗氧量極大,又因缺氧導致燃燒不充分,產生大量一氧化碳,從而造成施工人員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機溶劑的危害:建筑施工過程中常接觸到多種有機溶劑,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觸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噴漆作業常常接觸到苯、苯系物外還可接觸到醋酸乙酯、氨類、甲苯二氰酸等,這些有機溶劑的沸點低、極易揮發,在使用過程中揮發到空氣中的濃度可以達到很高,極易發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業產生的金屬煙霧危害;在焊接作業時可產生多種有害煙霧物質,如電氣焊時使用錳焊條,除可以產生錳塵外,還可以產生錳煙、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長期吸入可導致電氣工人塵肺及慢性中毒。
5、生產性噪聲和局部震動危害:建筑行業施工中使用的機械工具如鉆孔機、電鋸、震搗器及一些動力機械都可以產生較強的噪聲和局部的震動,長期接觸噪聲可損害職工的聽力,嚴重時可造成噪聲性耳聾,長期接觸震動能損害手的功能,嚴重時可導致局部震動病。
6、高溫作業危害;長期的高溫作業可引起人體水電解質紊亂,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可造成人體虛脫,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五、防護措施
(一)作業場所防護措施
1、各項目部應根據公司的具體情況識別、確定職業病危害種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
2、在確定的職業危害作業場所的醒目位置,設置職業病危害警示標志。
3、施工現場在進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塵作業時,應配備有效的降塵設施和設備,對施工地點和施工機械進行降塵。
4、在地下室等封閉的作業場所進行防水作業時,要采取強制性通風措施,配備行之有效的通風設備,進行通風,并派專人進行巡視。
5、對從事高危職業危害作業的人員,工作時間應嚴格加以控制,并有針對性的急救措施。
(二)防護措施
1、公司為有效防止職業病對作業人員造成人身傷害,從管理上明確公司職能部室及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多級責任制,分清在職業病預防上的崗位職責。
2、加強對施工作業人員的職業病危害教育,定期組織培訓教育,提高對職業病危害的認識,了解其危害,掌握職業病防治的方法。
3、施工現場做封閉式施工,用高度不低于2m的圍擋將現場四周圍起來。
4、施工現場材料堆放整齊(散材成堆,型材成垛)。
5、現場臨時倉庫內各種袋(桶、箱)裝材料碼放成垛,小型材料上架存放。
6、接觸粉塵作業的施工作業人員,在施工中應盡量降低粉塵的濃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斷噴水的措施降低揚塵,作業人員正確佩帶防塵口罩。
7、從事防水作業,噴漆作業的施工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施工,施工前要檢查作業場所的通風是否暢通,通風設施是否運轉正常,作業人員在施工作業中要正確佩帶防毒口罩。密閉空間內進行防水、噴漆作業容易導致一氧化碳中毒,如防護用具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時,必須立即撤離現場至通風處,并通知施工現場其他人員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對該場所進行通風;若已出現中毒癥狀,應立即報告項目部進行處理;慢性中毒癥狀比較不易被發現,公司對從事此類作業的施工人員每半年組織一次體檢,發現職業病癥狀將立即通知本人并調離崗位,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
8、電氣焊作業操作人員在施工中應注意施工作業環境的通風或設置局部排煙設備,使作業場所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濃度控制在國家衛生標準之下,在難以改善通風條件的作業環境中操作時,必須佩帶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電氣焊作業易引發的職業病與第7條所列基本相似,參照第7條執行。
9、進行噪聲較大的施工作業時,施工人員要正確佩帶防護耳罩,并減少噪聲作業的時間。如因進行強噪音作業導致頭暈、耳鳴等癥狀,應立即停止作業并通知其他人員進行治療,癥狀嚴重者報公司應急救援小組送至醫療機構進行治療。每半年進行一次體檢。
10、施工中所使用的加工設備要設置除塵裝置,清運垃圾必須使用噴灑后方可用提升機或封閉專用垃圾道運輸,嚴禁從窗口傾倒垃圾。細散顆粒材料的裝卸運輸必須要遮蓋,現場專用道路要經常噴灑水,把粉塵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長期在高密度粉塵環境作業的施工人員必須佩戴防護口罩、發帽及其他必需的個人防護用品,防止吸入有毒灰塵。
11、長期從事高溫作業的施工人員應減少工作時間,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飲用水,并佩帶好防護用品。
12、從事職業危害作業的職工應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公司將檢查結果告之本人,并將體檢報告存入檔案。
六、安全檢查措施
1、公司施工部除進行經常的檢查外,每年還定期組織其他部門進行聯合檢查,這種檢查包括普遍檢查、專業檢查和季節性檢查,這幾種檢查可以結合進行。
2、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和具體計劃,并且必須建立由項目經理負責、有關人員參加的安全生產檢查組織,以加強領導,做好這項工作。
3、安全生產檢查應該始終貫徹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群眾,邊檢查,邊改進,并且及時地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有些限于物質技術條件當時不能解決的問題,也應該定出計劃,按期解決。
?七、粉塵
施工現場粉塵主要是含游離的二氧化硅粉塵、水泥塵(硅酸鹽)石棉塵、木屑塵、電焊煙塵、金屬粉塵引起的粉塵;主要受危害的工種有砼攪拌司機、水泥上料工、材料試驗工、平刨機工、金屬除銹工、石工、風鉆工、電(氣)焊等工種;預防措施有
(1)、水泥除塵措施:在攪拌機拌筒出料口字安裝活動膠皮護罩,擋住粉塵外揚;在拌筒上方安裝吸塵罩,將拌筒進料口飛起的粉塵吸走;在地面料斗側向安裝吸塵罩,將加料時揚起的粉塵吸走,通過風機將空氣粉塵吸走送入旋風濾塵器,再通過器內水浴將粉塵降落,被水沖入蓄集池。
(2)、木屑除塵措施:在每臺加工機械塵源上方或側向安裝吸塵罩,通過風機作用,將粉塵吸入輸送管道,再送到蓄料倉內,可達到各作業點的粉塵濃度降至2mg/m3。
(3)金屬除塵措施:用抽風機或通風機將粉塵抽至室外,凈化處理后向空氣排放。
?八、生產性毒物
施工現場生產性毒物主要是鉛、錳、苯、二氧化硫、亞硝酸鹽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種有通風工、油漆工、噴漆工、電焊工、氣焊工、電鍍工等工種;預防措施有
(1)防鉛毒措施:允許濃度,鉛煙0.03mg/m3,鉛塵0.05mg/m3,超標者采取措施。采用抽風機或用鼓風機升壓將鉛塵、鉛煙抽至室外,進行凈化處理后向空中排放;以無毒、低毒物料代替鉛丹,消除鉛源。(2)防錳毒措施:集中焊接場所,用抽風機將錳塵吸入管道,過濾凈化后排放;分散焊接點,可設置移動式錳煙除塵器,隨時將吸塵罩設在焊接作業人員上方,及時吸走焊接時產生的錳煙塵;現場焊接作業聲狹小,流動頻繁,每次焊接作業時間短,難以設置移動排毒設備裝置焊接時應選擇上風方向進行操作,以減少錳煙塵的危害。
(3)防苯毒措施:允許濃度,苯40mg/m3以下,甲苯和二甲苯為100mg/m3以下,超標者采取措施。噴漆,可采用密閉噴漆間,工人在噴漆間外操縱微機控制,用機器手自動噴作業,以達到質量好對人無危害的目的;通風不良的地下室、污不池內涂刷各種防腐涂料等作業,必須根據場地大小,采取多臺抽風機把苯等有害氣體抽出室外,以防止急性苯中毒;施工現場油漆配料房,應改善自然通風條件,減少連續配料時間,防止苯中毒和鉛中毒;涂刷冷瀝青,凡在通風不良的場所和容器內涂刷冷瀝青時,必須采取機械送風、送氧及抽風措施,不斷稀釋空氣中的毒物濃度。
九、噪聲
施工現場噪聲主要是來源于攪拌機、電動機、空壓機、鋼筋加工機械、木工加工機械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種有混凝土振動棒工、打樁機工、推土機工、平刨工等工種;預防措施有在各種機械設備排氣口安裝消聲器、在室內用多孔材料進行吸聲或對發生的物體、場所與周圍進行隔絕。
十、振動
施工現場振動主要是有砼振動棒、風鉆、打樁機、推土機、挖掘機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程有砼振動棒工、風鉆工、打樁機司機、推土機司機、挖掘機司機等;預防措施有在振源與需要防振的設備之間,安裝具有彈性性能的隔振裝置,使振源產生的大部分振動被隔振裝置所吸收;改革生產工藝,降低噪聲;有些手持振動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等隔振墊,工人操作時戴好專用的防振手套,也可減少振動的危害。
防止職業病危害的綜合措施:在思想上認識職業病對職工的危害,設置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定期對職業危害場所進行測定,重視職業病危害工程技術工作,建立健全職業病管理制度,加強職業病宣傳教育工作。根據危害的種類、性質、環境條件等,有針對性的發給作業人員有效的防護用品、用具;對從事粉塵、有毒作業人員,在工地設置淋浴設施,定期對有害作業職工進行體檢,發現有不適宜某種有害作業的疾病患者,及時調換工作崗位
篇2:外墻滲漏危害成因防治措施
一、外墻滲漏的危害
外墻滲漏嚴重將會降低工程結構的耐久性、安全性,因為砼中存在空隙裂縫,砌體的塊材和砂漿中也存在空隙和裂縫,外墻滲漏后,水進入其中,如遇氣溫降至零度以下,則水結成冰,其體積膨脹約90%,將直接擠壓材料,致使材料表層剝蝕;同時內部剩余水被擠壓,使材料內部也產生壓應力,從而引發裂縫,或致使裂縫進一步擴展,這種現象稱之為凍蝕。材料的孔隙率越大、裂縫越多、含水量越大及濕度越低,則凍蝕越嚴重。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凍蝕也越來越嚴重。凍蝕的結果導致材料的截面不斷減小及裂縫不斷增多增寬增長,材料的承載能力也不斷下降。
砼保護層被破壞,還會導致鋼筋銹蝕,則鋼筋的截面會不斷減小;另外鋼筋銹蝕其體積膨脹約1-4倍,則會擠壓砼,從而引發裂縫或裂縫進一步擴展,甚至崩脫砼保護層。所有這些都將會導致結構耐久性和安全性降低。
二、滲漏成因及預防措施
(一)設計因素導致的滲漏
1)很多設計人員不重視細部大樣設計,如窗臺坡度、鷹嘴、滴水槽、穿墻管、外墻預埋管件、門窗、幕墻與墻體間的接縫等,在這些方面設計時簡而化之。
2)為美觀而將外墻飾面磚(小型)設計成細縫拼接,使磚與磚之間不能嵌填密封材料,導致漏水。
3)設計中忽略了不同材料界面連接。如外墻設計層層裝飾線條,且線條頂部標高與梁頂標高相同,由于外墻面磚與砼梁的濕度膨脹系數相差很大,極易產生裂縫,從而使線條上部滲水。同樣原因,女兒墻根部往往也較易開裂滲水。
4)高層建筑非承重墻用的砌筑、找平砂漿標號,一般低于承重墻用的設計標號,強度雖能滿足設計要求,但透水性增大。
5)建筑師在設計中對外墻防水不重視,外墻裝門面設計沒有防水概念及功能設定,從而對建筑物的功能系數大打折扣。
預防措施
對設計因素導致滲漏主要采用事前預控的手段。在設計圖紙審核中,監理工程師及項目技術負責人等應審查圖紙中是否有防滲、防水要求;外墻砌筑、抹灰砂漿標號是否恰當;泛水高度、窗臺坡度、鷹嘴、滴水槽、門窗框四周塞縫等易滲漏部位是否有細部大樣圖或防滲要求。設計上如有防范措施或有要求的,施工中必須監督實施。設計中未提出或有不當之處,監理工程師及施工單位應向設計單位提出增補或修改意見。如前述腰線或女兒墻根部滲水,可建議設計單位在鋼筋砼梁上增加120高素砼,即可有效防止腰線滲水。同樣女兒墻處可設計一圈反梁并與結構梁同時澆筑、高出屋面板30毫米,女兒墻在其上,則會減少女兒墻根部開裂現象。
(二)材料因素導致滲漏
塊材質量差、翹曲、變形,防水涂料、防水密封材料等質量不合格,飾面材料缺角破損,鋁合金門窗材質不合格、加工制作質量差等,直接影響工程質量。
預防措施
施工前,施工及監理人員應對外墻需用材料及構配件進行嚴格檢查,對關鍵主材如鋁合金材、粘結密封材料,檢查產品質量保證措施、材質檢驗合格證明等,抽取樣品進行產品質量的檢查,以杜絕規格、質量不合格材料進場,明確對不合格材料有清場制度,從材料上杜絕外墻滲漏的起因。
(三)施工因素導致滲漏
外墻施工質量,特別易滲漏部位施工質量差,是造成外墻滲漏從而引起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為:
1)框架結構外墻柱與砌體連接處不埋拉結筋或拉結設置不牢固,拉結筋間距數量、長度不符合要求,由于濕度膨脹系數差異較大,導致連接處開裂是漏水的多發處。
2)砌體找平層、抹灰層砂漿未按設計配制,引起砂漿強度差,干縮開裂。
3)外墻面磚與打底砂漿粘結力不足形成空鼓,飾面磚構縫不嚴密,出現砂眼及裂縫。
4)細部構造,如窗臺坡度、鷹嘴、滴水槽等未處理好造成雨水滲透,門窗安裝未進行細致的防水處理。
5)穿過外墻的管道和預留孔密封處理不良。
預防措施
施工前,施工及監理人員應根據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施工方案,制定詳細的“墻面防水施工技術交底書”,同時制定施工工藝流程詳圖。施工中要加強過程控制,嚴格監督外墻砌筑按設計要求、施工規范及當地規定進行施工,并對外墻易發生滲漏的部位進行重點預防。
1)對基面進行清理,鑿除表面污物并清掃干凈,必要處可用聚合物水泥凈漿抹刷2-3遍,以增強砂漿與基面的粘結能力。
2)嚴格控制砂
漿的標號和質量,打底找平層建議用微纖維加減水劑的水泥砂漿,即可做找平層也可作防水層;外墻找平抹灰層遇不同材料交接處宜加掛金屬網,高層建筑超過24米高的部分外墻,找平抹灰層應全部加掛金屬網。
3)找平抹灰施工前,對外墻施工中留下的孔洞、框架填充墻的頂部、空心磚外墻的豎縫,首先進行堵洞和勾縫,并作為一道工序進行檢查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抹灰。找平抹灰施工時應分層抹灰,兩層找平操作間隔宜控制在24小時以內。
4)飾面工程施工前,要求墻體基面和面磚均先潤濕且陰干,在防水層上貼飾面磚時,要掃一遍聚合物水泥素漿。如打底層平整,可用聚合物水泥基復合涂料的乳液加水泥直接粘貼面層,把粘結層和防水層合二為一。外墻面磚勾縫時,要先清理勾縫內疙瘩并用水潤濕,勾縫砂漿宜稠一些,建議用聚合物水泥砂漿(抗彎強度、韌性、粘結力大,不易開裂),保證縫隙內料漿密實飽滿,縫面平整光滑、無砂眼及裂紋。勾縫后要及時淋水養護。
5)加強細部構造處理的質量控制,內窗臺要高于外窗臺2厘米左右;外窗臺向外坡度應≥20%;窗檐、鷹嘴坡度≥20%;滴水槽寬、深應≥1厘米;層面天溝與女兒墻陰角處應做R=100毫米圓弧角;層面女兒墻要做泛水處理。
三、結束語
對外墻滲漏應充分重視,加強設計要求、施工控制、并隨時注意工程質監和驗收。外墻防水效果驗收可用連續淋水法,即用Φ20-25毫米的水管開Φ2毫米@100毫米的小孔,選取30%的外墻面積,采用3KPA的壓力水,在建筑物最高處連續淋水6小時(其效果可相當于連續24小時暴雨),觀察墻面和窗邊,如發現滲漏,及時補救,并復查直至滲漏現象徹底解決,力爭杜絕此類質量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