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鎮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某鎮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024-07-16 閱讀 4304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是指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能把事故后果降到最低限度最佳處置的事前預定方案。

第二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68條和《四川省關于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第8條、第18條之規定,制定本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第三條?在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起最有效的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需要事先制定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第四條?本應急救援預案適應于在朝天鎮境內發生的所有重大、特大、特別重大的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第五條?本預案所稱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人至9人或重傷10人至20人的事故或一次死亡和重傷10人至20人的事故或一次受災30戶以上的事故或一次造成急性中毒30人至59人的事故或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不含100萬元)的事故或其它性質嚴重,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故。本預案所稱特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0人至29人的事故或重傷20人以上的事故或死亡和重傷20人以上的事故或一次受災50戶以上的事故或一次造成急性中毒60人以上的事故或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的事故或其它性質特別嚴重、可能產生特別重大影響的事故。本預案所稱特別重大事故是指:特大事故標準以上的事故。

第二章?危險目標的確定及評價

第六條?朝天鎮境內重大、特大、特別重大的安全生產事故危險目標主要有道路交通、礦山企業、水上交通、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公眾聚集場所消防、飲食衛生、地質災害、學校、特種設備安全十二大行業。

第七條?朝天地理條件差,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經濟發展落后,安全生產投入嚴重不足,致使安全生產基本條件不達標;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意識不夠,行為不規范。由此,上述十二大高危險作業行業最易發生重大、特大、特別重大的安全生產事故。

第三章?應急反應機構與職責分工

第八條組織機構

(一)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由鎮人民政府鎮長任組長,分管各口的黨委、政府領導為常務副組長,成員由鎮屬三辦一所負責人、各職能站辦所負責人、事故發生地村居委會兩委干部、企業黨政負責人及安全管理專兼職人員組成。

(二)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由分管各口的黨委、政府領導任辦公室主任,成員由黨政辦主任、財政所所長、派出所所長和各職能站辦所負責人、事故發生地村居委會干部、企業行政負責人及安全管理專兼職人員組成;辦公室可分若干工作組,由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負責從鎮、村(居)、企業干部職工中抽調相關人員組成后履行各自職責。

第九條?職責分工

(一)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

黨政辦?綜合組織協調全鎮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救援工作,具體履行以下職責:l、上報事故信息。在收到事故信息后立即向政府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報告,并在領導安排之后向區人民政府及區級有關部門報告。2、傳達事故救援搶險指令:負責向鎮屬職能部門和相關村組、企業傳達事故搶險救援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下達的搶險救援指令。3、統籌協調鎮屬機關企事業單位在救援過程中的條塊關系,并做好區、鎮之間的聯絡事宜。4、負責事故處理時期的值班接待工作。

安?辦?綜合組織協調事故現場的救援組織工作,并將事故情況迅速通報職能部門做好救援工作;負責組織各職能部門排查事故遺留隱患,確保安全。

民政所?組織核查事故傷亡基本情況,申請、管理、發放救濟款物;組織指導救災捐贈,轉移安置災民,負責災民倒塌房屋恢復重建的資金安排;負責救災物資的組織調撥和供應;保障重災戶的生活問題;負責協助政府做好死傷人員家屬、群眾的安撫和尸體處理工作。

水務農機站?組織、指揮修復中斷的公路交通;負責全鎮漁業船舶的災后調查:負責組織搶險救援車輛投入搶險。

林業站?負責森林防火搶救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檢查工作并指導幫助災后林業生產自救和恢復。

朝天中心國土管理所?負責地質災害的搶險救援指導和次生災害事故的預防。

財政所?負責救災資金的爭取、籌集和撥付;負責事故處理所需資金的籌集和安排使用。

船管站?負責組織鄉鎮船舶的安全事故救援工作和特殊情況下的搶險船舶的征集工作。

農業站?負責指導災后農業生產自救等相關工作。

社會事務辦?負責調度衛生技術力量,組織搶救傷病員,對重大疫情、傷情聯系衛生防疫部門實施緊急處理,防止疫情、疾病的發生、傳播和蔓延;負責轉移受災學校學生,做好災害學校教育、教學組織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做好災后校舍等的恢復重建。

廣播站?負責災后廣播、電視系統的搶修恢復工作及救災宣傳。

武裝部?負責協調部隊、民兵和預備役部隊投入搶險救援工作。

朝天派出所?負責災區和搶險現場的社會治安及必要時的交通管制落實。

經濟發展辦?負責協調受災企業的搶險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

(二)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向各工作組傳達領導小組工作指令并監督落實;收集各工作組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及時收集和評估事故情況,按程序上報災害和救援工作情況;協調救援過程中的職能交叉。

(三)機關干部職責

轄區所有機關干部、單位職工在事故發生時必須立即到位,按照區級指揮部門或鎮領導小組的安排投入搶險救援。

第四章事故信息和日常值班

第十條?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個人)應當立即報告鎮人民政府或鎮屬有關職能部門。

第十一條?鎮黨政辦或鎮屬職能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報告給鎮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安全生產工作分管領導、行業分管領導后,迅速通知有關部門領導或值班人員。報告、通知等相關工作,要作好詳細記錄(時間記錄到分鐘)。

第五章應急救援隊伍設定及應用

第十二條?鎮人民政府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隊伍,由指揮部成員單位抽調具有應急救援知識和能力的人員組成,每個單位2至10人(具體名單附后)。

第十三條?各村居委會和企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隊伍。

第十四條?發生重特大事故后,由領導小組組長下達命令啟動本應急救援預案時,鎮、村(組)應急救援隊伍合成并在區人民政府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長、副指揮長的統一指揮下,對事故進行應急救援。

第十五條?事故情況搜集和報告。事故發生后,職能部門和相關責任人員要及時組織核查統計匯總情況,并逐級上報。

第十六條?緊急救援行動。協調軍隊、醫護人員,干部、群眾投入緊急搶救搶險,組織水利、交通、電力等部門對損壞的設施、道路和線路進行搶修和現場維護,死傷人員處理以及其他搶險應急作業;征用或采購急需物資,組織救災捐贈。

第十七條?善后處理。根據事故情況,鎮人民政府相關領導組織慰問和救援指導,及時上報情況及申請救災救濟資金和物資支持,妥善安排好死傷者家屬接待、事故處理等善后事宜。

第六章?經費保障

第十八條?鎮財政從2004年起每年通過預算安排5千元—1萬元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資金,實行“財政每年預算,節超滾動使用”。鎮財政建立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資金專帳,每年元月份將資金撥入待用,且日常準備現金5千元,確保應急救援預案的即時啟動。

第七章預備及指揮

第十九條?各安全生產行業主管部門要根據行業特點和實際,經常準備好參戰隊伍(技術人員)、所需的各種裝備、救護用品、交通工具、通訊工具等,在接到啟動本應急救援預案命令后,立即帶齊隊伍、裝備、用品用具等,出發時間最長不得超過10分鐘。

第二十條?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認為需要啟動本應急救援預案時,立即下達啟動本應急救援預案命令(事前來不及簽發書面命令,事后可以補簽),由領導小組辦公室迅即指令有關部門立即執行本應急救援預案。

第二十一條?各有關部門在接到啟動本預案命令、信號后,應立即派出救援隊伍,調運救援物資、設備趕赴事故現場,實施救援工作。

第八章?組織保障

第二十二條?有關部門或工作人員(包括各級領導)由于平時準備不充分、不客觀,接到啟動本應急救援預案命令后,不能將自己的隊伍、裝備及時帶到事故現場或能夠及時帶到而人員、裝備不齊等問題出現,未造成后果的給予通報批評或根據情節輕重給予黨紀、政紀處分;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二十三條?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任何單位、個人不服從區指揮部和鎮領導小組的調譴,拒不提供已有的設備、技術、用品用具等的,有關機關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從嚴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九章?社會支持與援助

第二十四條?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在應急救援工作中,任何單位、個人都要無條件地服從指揮部的安排,及時提供已有的一切人力、設備、用品用具等,施救結束后及時歸還,造成損壞無法歸還的,按有關規定評估定價給予經濟補償。

第十章?其他事項

第二十五條?行業主管部門認為有必要實行行業上級主管部門或同行單位在裝備、技術上支持與援助的,要落實好支持與援助的方案,保證用時可靠。

第二十六條?本應急救援未指出的有關行業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相關部門應當根據行業安全生產事故的特點和部門實際,準備好應急救援隊伍、必需的裝備和技術等,一旦涉及所管行業安全生產事故,嚴格執行本應急救援預案。

第二十七條?鎮人民政府每年不定期地開展1—2次本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工作,提高應急救援隊伍的技能和水平,確保能最佳應對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把事故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二十八條?各村居委會、鎮屬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要依據各自的職責和特點,制定適合于本地區、本行業、本單位的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實施細則,報鎮人民政府或鎮安辦備案.

啟動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命令

各有關村(居)委會、鎮屬有關部門:

?年月日?時?分左右,?村?組,發生了一起事故,為把事故后果降到最低限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68條和《四川省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規定》第8條、第18條之規定,現命令立即啟動《朝天鎮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此命令

簽發人:

?簽發命令時間:?年月日

篇2:商品質量安全重特大事故預警防范制度

加強應急管理,積極防范和處置商品質量與安全突發事件,尤其是食品質量與安全的重特大事故,要堅持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原則,有效預防和杜絕流通環節商品質量與安全重特大事故的發生。一旦遇到突發性商品質量安全事故,立即成立“商品質量與安全重大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的職責:一是研究決定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指揮分局相關人員進行應急處置方案的實施,向上級部門和地方政府報告突發事件和處置情況。二是具體負責指揮收集、匯總、上報、發布商品安全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信息,提出啟動、停止(解除)相應等級的商品安全重大突發事件應急措施建議;組織、協調、監督預案的落實,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善后、總結工作。三是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分局執法人員聯合相關部門對違法行為發生場所和行為人實施檢查,調查商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和現狀,責令停止可能進一步擴大危害后果的有關經營行為;組織執法人員對可疑商品采取必要的強制措施并妥善保管,提取樣品送檢;對染疫、有毒有害嚴重危及公共安全的物品做好登記收繳或銷毀處理;收集相關證據,做好案件查處或案件的移交。要及時啟動預案,果斷有效的處置,嚴格按照應急報告程序和要求及時報告,在第一時間向上級工商機關和當地政府如實報告有關情況。對隱瞞不報、遲報、緩報、漏報的,要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同時,要充分發揮12315優勢,準確快速受理消費者對商品質量安全的申訴舉報,及時化解消費糾紛,依法調查處理,消除發生重特大安全事件的隱患,維護社會穩定。

單位:厲莊工商分局

時間:2009.6.10

篇3: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范本

一、防治目標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各級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夯實企業安全生產基礎。按照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和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的部署,進一步強化煤礦災害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和重大災害防治工作,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二、防治礦井范圍序號企業名稱礦井名稱瓦斯水害火災沖擊地壓災害提升運輸災害1中煤集團大屯煤電公司姚橋煤礦√√√徐莊煤礦√√√孔莊煤礦√√√√龍東煤礦√√2徐州礦務集團張雙樓煤礦√√√√√三河尖煤礦√√√旗山煤礦√√√3華潤天能徐州煤電有限公司沛城煤礦√√√柳新煤礦√大劉煤礦√柳泉煤礦√√龍固煤礦√√4揚州礦務局王莊煤礦√拾屯煤礦√5李堂煤礦李堂煤礦√√三、組織實施(一)成立工作機構。成立加強煤礦重大災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機構領導小組。組長:徐林(江蘇煤監局副局長)成員:童春平(江蘇省經信委煤炭處處長)鄧江波(江蘇煤監局科技裝備處處長)趙寶華(江蘇煤監局安全監察處處長)徐建春(徐州監察分局局長)顏廷峰(徐州市安監局局長)辦公室設在省局科技裝備處,負責指導、協調、推動此次重大災害防治工作,陳健永負責日常具體工作。(二)嚴格監管監察。各級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要把煤礦重大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執法計劃,與年度執法計劃相結合,采取雙隨機監管監察方式,強化督促檢查。對存在《煤礦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85號)中15類重大隱患的礦井,要依法停產整頓;對存在重大災害隱患不整改、導致發生重特大事故的,依法從嚴追究責任。四、防治重點內容1.瓦斯防治方面。礦井開拓布局不合理;通風系統不完善不可靠;瓦斯抽采系統能力不足、抽采效果不達標;瓦斯治理工程不到位,兩個“四位一體”防突措施不落實、防突效果不達標;“一通三防”機構不健全;瓦斯超限仍然作業;監控系統功能不健全或運行不正常等。2.水害防治方面。水文地質類型復雜、極復雜煤礦未落實“三專”(專門防治水機構、探放水專業隊伍、探放水專用設備)要求;未按規定編制防治水圖件;未查清區域水文地質條件、水害類型和導水通道;受承壓水威脅的煤礦未劃分非突水危險區、突水威脅區和突水危險區;未對老空區積水劃定警戒線和禁采線;未對水害治理效果進行驗證;未按規定留設或者擅自開采各種防隔水煤柱等。3.防滅火方面。開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層,未編制防止自然發火設計或者未按設計組織生產建設;高瓦斯礦井采用放頂煤開采,不能有效防治煤層自然發火;有自然發火征兆,沒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注漿、注氮系統和火災監測系統未建立或不完善;井下火區及密閉管理不到位;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機電設備和非阻燃電纜、膠帶、風筒、瓦斯抽采管路材料等。4.沖擊地壓防治方面。有沖擊地壓現象的礦井,未進行沖擊傾向性測定和危險性評價;有沖擊地壓危險的礦井,未編制防沖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和專項措施;未配備專業機構和人員;未進行沖擊地壓預測預報;未有效消除沖擊地壓危險等。5.提升運輸方面。礦井運人裝置的大型設備和鋼絲繩未按規定進行檢修、檢測檢驗;保護裝置不齊全、“一坡三擋”防護設施不完善;超載超員運行;使用非安標產品等。6.粉塵防治方面。防塵供水系統不完善、防塵制度不落實,防塵設施不完好,不按規定佩戴使用防塵等勞保用品上崗,作業場所粉塵濃度超標等。7.頂板管理方面。未按規程措施作業,未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臨時支護、支架工作阻力、工程質量等不符合作業規程規定等。8.重大事項報告方面。整治謊報、遲報、漏報、瞞報生產安全事故及非正常死亡事故,未按規定妥善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證據,在事故調查中作偽證或指使他人作偽證等。五、工作要求(一)強化組織領導。請各煤礦企業(煤礦)高度重視重大災害防治工作,成立加強煤礦重大災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機構,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專門負責人。(二)加大資金投入。省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煤礦安全改造中央預算內資金和省級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協調支持煤礦重大災害防治。煤礦要按照《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財企〔2012〕16號)提取和使用安全費用,實行專款專用。(三)強化科技支撐。各煤礦企業(煤礦)要加大煤礦安全生產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力度,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災害防治效果,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因地制宜開展煤礦“四化”的改造升級工作,不斷提高本質安全程度。(四)落實防治措施。各煤礦企業(煤礦)要處理好當前生產與重大災害防治的關系,促進安全生產,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等有關規定,嚴格落實防治措施。(五)及時總結分析。各煤礦企業(煤礦)要及時總結分析各自重大災害防治進展情況,有力促進防治工作取得實效。徐州監察分局每季度末將重大災害防治情況進展統計表報送至省局科技裝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