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火災和爆炸應急預案格式

火災和爆炸應急預案格式

2024-07-16 閱讀 1684

⊥65⊥、指導思想

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單位、社會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防止突發性重大火災事故發生,并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進行有效控制處理,根據本公司實際情況,本著“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特制訂本火災應急預案。

⊥65⊥、編制依據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2.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0)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號)

2.4《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第61號)

2.5《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

2.6《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6、編制說明

3.1該預案由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宣布啟動,但發生以下情況時,該預案自然啟動:

1)當油品庫發生火災事故時,該應急預案自然啟動;

2)當公司生產運行重要部位(指進水泵房、脫水機房、變電所)發生火災事故時,該應急預案自然啟動。

3.2該應急預案適用于消防部門未進入搶險現場之前時段內。

3.3當加氯間發生火災事故時,參照《液氯泄露應急預案》進行事故處理。

⊥6();?>5⊥、廠區概況

廠區占地270畝,加氯間在廠的西北部,辦公區和住宿區離加氯間355米,周圍有工廠,需要制定應急疏散方案。

⊥65⊥、事故應急指揮機構、職責及分工

5.1指揮領導小組:

職責:負責組織本單位“預案”的訂制、、制定。修訂;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組織實施和演練;檢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當發生火災事故時,由指揮領導小組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匯報和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組長:-才亮(職務:副總經理)職責:組織指揮全廠的應急救援,對外發布消息;

副組長:溫玉房(職務:廠長)職責:協助組長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成員:張洪濤、黃紅文、耿川林、陳淑玲(主要管理人員)

5.2下設實施組及人員分工:

(1)搶險搶修組:技術部經理(組長)、維修班人員

職責:

·負責緊急狀態下的現場搶險作業;

·泄露控制、泄漏物處理;

·設備搶修作業;

·恢復生產的檢修作業。

(2)消防滅火組:生產部經理(組長)、運行班人員

職責:

·擔負進入現場滅火、洗消和搶救傷員任務。

(3)安全警戒組:保安隊長(組長)、保安隊員

職責:

·布置安全警戒,保證現場井然有序;

·實行交通管制,保證現場及廠區道路暢通;

·加強保衛工作,禁止無關人員、車輛通行。

(4)搶救疏散組:行管部經理(組長)、行管部人員

職責:

·負責現場周圍人員和器材物資的搶救、疏散工作。

(5)醫療救護組:行政員(組長)、行政人員

職責:

·組織救護車輛及醫護人員、器材進入指定地點;

·組織現場搶救傷員;

(6)物資供應組:庫管員(組長)、汽車司機

職責:

·通知有關庫房準備好沙袋、锨鎬、泡沫、水泥等消防物資及勞動保護用品;

·備好車輛,將所需屋子供應現場。

6、事故救援原則

6.1及時控制造成火災事故的危險源;

6.2防止火災事故的擴大;

6.3先救人、后滅火;

7、事故預防措施

7.1進廠職工必須接受有關部門的下方培訓,掌握撲救火災的一般常識,必須懂得本崗位的防火要求,否則不準上崗操作。

7.2嚴格遵守公司內的各項防火制度。

7.3各崗位、班組應保持室內完好、整潔、不準堆放可燃物。

7.4經常檢查本崗位的防火安全,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并報告防火部門。

7.5嚴禁在防護重點部位吸煙,使用明火等。

7.6認真保管好消防器材,未經防火部門許可,消防器材不得挪作它用。

8、事故應急措施及注意事項

8.1火災初期現場勘察及禁忌與處理流程:

(1)當班人員立即向指揮領導小組組長及夜班值班人員匯報,同時立即撥打119活在電話,在事故處理過程中隨時保持與指揮領導小組的聯系。

·在對外聯系的時候,需匯報清楚一下事項:聯系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事故單位(部門)名稱;事故現場具體位置和路線;燃燒物質。

(2)當班人員佩戴好消防防護用品,進入現場使用滅火器,撲滅初期火災。

8.2預案啟動事故處理流程:

(1)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向有關領導、有關部門匯報現場情況,撥打119火警電話,尋求專業部門及社會援助,并指派專人至廠門口設立明顯標志,引導救援力量進入現場施救。采取有效方式穩定人員情緒,指揮現場秩序開展搶救工作。

責任部門:指揮領導小組組長、醫療救護組

(2)建立警戒區域

事故發生后,應根據火焰輻射熱所涉及到的范圍建立警戒區,并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建立警戒區域時應注意以下幾項:

·警戒區域的邊界應設警示標志并有專人警戒。

·除消防、應急處理人員一級必須堅守崗位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

責任部門:指揮領導小組組長、安全警戒組

(3)緊急疏散

迅速將警戒區及污染區內與事故應急處理無關的人員撤離,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緊急疏散時應注意一下幾項:

·盡量利用消防通道進行人員的疏散,疏散時觀察火勢,選擇合理有效的逃生方式;

·如現場火勢較大,可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躬身彎腰向與煙氣相反方向的安全出口逃出;或壓低姿勢,沿地板爬墻爬行(距地面20cm以內有殘留空氣)至安全出口;

·疏散、逃生需通過火焰時,應將所穿衣物用水浸濕或以棉被、毛毯等浸濕后裹住身體迅速沖出;

·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并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處滯留。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著火區。

責任部門:指揮領導小組組長、搶救疏散組

(4)現場急救

火場燒傷處理當務之急是盡快消除皮膚受熱。

·用清水或自來水充分冷卻燒傷部位;

·用消毒紗布或干凈布等包裹傷面;

·傷員發生休克時,可用針刺或使用止痛藥止痛;對呼吸道燒傷者,注意疏通呼吸道,防止異物堵塞;

·傷員口渴時可飲少量淡鹽水;緊急處理后可使用康生藥物,預防感染。

化學物品燒傷急救:

·當受到酸、堿、磷等化學物品燒傷時,用大量清潔冷卻水沖洗燒傷人員,一方面可沖洗掉化學物品,另一方面可使傷者局部毛線血管收縮,減少化學物品的吸收。

·電燒傷急救,火場觸電后,電流出入處發生燒傷,局部肌肉痙攣,且多為III度燒傷。

·傷員轉移至通風處,松開衣服。當傷者呼吸停止時,施行人工呼吸;心臟停止跳動時,實行胸外按壓;并可注射可拉明等呼吸*,促使自動回復呼吸;

·進行全身及胸部降溫;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對傷口用消毒紗布包裹,出血用止血帶、止血藥等包扎處理。

煙氣中毒急救

·中毒者搶救出來后,放在空氣新鮮、流通的地方實施搶救;

·傷員停止呼吸時,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可能時供給氧氣,并迅速送往醫院。

·急救之前,救援人員應確信受傷者所在環境是安全的。另外,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及沖洗污染的皮膚或眼睛時,要避免二次受傷。

·經現場處理后,應迅速護送至醫院救治。

責任部門:指揮領導小組組長、醫療救護組

(5)火情控制

滅火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滅火方法

滅火原理

具體使用方法?例

隔離法

使燃燒物和未燃燒物隔離,限制滅火范圍

搬遷未燃燒物;

拆除毗鄰燃燒出的建筑物、設備等;

斷絕燃燒氣體、液體的來源;

防控未燃燒的氣體;

抽走未燃燒的液體或放入事故槽;

堵截劉三的燃燒液體等。

窒息法

稀釋燃燒區的氧量,隔絕新鮮空氣進入燃燒區

往燃燒物上噴射氮氣、二氧化碳;

往燃燒物上噴灑霧狀水、泡沫;

用沙土埋燃燒物;

用濕棉被、濕麻袋捂蓋燃燒物;

封閉著火的建筑物和設備孔洞等。

冷卻法

降低燃燒物溫度于燃點下

用水噴灑冷卻;

用沙土埋燃燒物;

往燃燒物上噴泡沫;

往燃燒物上噴二氧化碳

抑制法

覆蓋火焰,中斷燃燒的連鎖反應

往燃燒物上噴射1211;

往燃燒物上噴射干粉滅火劑

·盡量撲救初期火災。在火災尚未擴大到不可控制之前,使用適當泡沫、干粉滅火器和霧狀水來控制火災。同時對周圍設施采取保護措施,為防止火災危機相鄰設施,必須及時采取冷卻保護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勢威脅的屋子,必要時用毛氈、草簾堵住下水井、陰井口等處,防止火焰蔓延。當火勢被控制以后,仍然要派人監護,清理現場,消滅余火。現場撲救時應注意以下幾項;

·發生火災時,滅火人員不應單獨滅火,出口應始終保持清潔和暢通,要選擇正確的滅火劑,滅火時還應考慮人員的安全。

·待消防隊到達后,易燃易爆物品火災的撲救應由專業消防隊來進行,其他人員配合撲救,不可盲目行動。

責任部門:指揮領導小組組長、消防滅火組、物資供應組

注意:以上應急處理流程并非是按部就班地按順序進行,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同時進行。

8.3分類火災撲救:

(1)電器火災事故

·電氣火災發生時,我們應當首先想到切斷電源,然后再根據燃燒物質的種類采用相應的滅火器材進行滅火,注意事項如下:

按規定程序切斷電源,切不可驚慌失措,亂拉開關,升值帶負荷拉隔離開關,造成弧光短路擴大事故;火災發生時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火場內開關等設備的絕緣可能會降低或受到破壞,故操作時無比要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并使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用具。

剪斷帶點的低壓導線時,斷電應選在電源側的支持物附近,一放導線斷落地上造成接地短路或觸電事故;不同相的導線要在不同的部位剪斷,以防止相間短路。

需要供電企業切斷電源時,應迅速同當地供電企業聯系。

不要擴大停電范圍和停電時間,以防影響滅火工作和減少其他用電場所因停電帶來的損失;若火災發生在夜間,應考慮切斷電源后的照明問題,以利滅火。

電源切除后,電氣火災在多數情況下就可以按一般性火災撲救了。

·帶點滅火

帶點滅火時在無法停電的情況下所采取的一種不得已的做法。具體的注意事項如下:

應使用不到點的滅火劑。這類滅火劑包括二氧化碳、1211及干粉滅火劑等。禁止使用有導電性能的泡沫滅火劑。

要注意安全距離。人體及滅火器噴嘴與帶電體的最小允許距離是:35KV,60cm;10KV,40cm。低壓設備盡管沒有明確規定,但也不可離得太近。此外,若高壓電器設備成線路導線發生接地時,還應注意防止跨步電壓,撲救人員與接地點的安全距離,室內為4m,室外為8m,進入上述非安全區域時必須穿絕緣靴。

用水槍滅火時宜采用噴霧水槍,同時必須采取安全防觸電措施。水槍噴嘴要可靠接地,撲救人員應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或穿均壓服等進行操作。要注意地面的積水導電可能傷及其他未穿絕緣靴的撲救人員。

工作著的電動機著火時,為防止設備的軸或軸承變形(有此必要時),應使其慢速轉動,并用噴霧水槍或二氧化碳、1211滅火器撲救。不得使用傻子、干粉等容易造成電動機的絕緣和軸承受損的滅火材料進行滅火。

油設備如電力變壓器、油斷路器等著火時,由于郵箱內貯有大量絕緣油一旦著火,絕緣油燃燒便會變成氣體,從而使郵箱爆裂、絕緣油向四周擴散,造成事故擴大。如果只在設備外部起火,且火勢不大,可用二氧化碳、1211滅火器滅火;如果火勢較大,應立即切斷電源,并可用水撲救;如果噴油燃燒,除應立即切斷電源外,還應設法將油放入事故貯油坑內。坑內的油火可采用干沙和泡沫滅火劑等進行撲滅,地面的油火不能用水噴射,以防油火漂浮水面蔓延。此外,還要防止燃燒著的油流入電纜溝內,造成新損失。電纜溝內的油火只能永恒泡沫滅火劑覆蓋滅火。

(2)易燃氣體火災事故

易燃易爆氣體發生火災時,應首先撲滅泄露處附近被引燃的可燃物火勢,控制災害范圍,為下一步撲救泄露處燃燒做好準備。

·氣體泄露著火后,不可輕易關閉閥門,更不能隨便關停輸送氣體額設備,以防止回火引起爆炸。應先關小閥門,降低氣體泄露壓力后進行滅火,并實現做好堵漏準備,火焰熄滅后立即進行堵漏。

·氣體泄露起火后,不能盲目撲滅泄露處燃燒,以防堵漏失敗后大量可燃氣體繼續泄露,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遇火源發生大范圍爆炸。

·如果確認泄露口不大,能在短時間內快速予以封堵,則可以采用冷卻著火容器及周圍容器的辦法,防止發生爆炸,任其穩定燃燒,直至自行燃盡熄滅。

·對于有爆炸危險的依然氣體容器、氣瓶或設備的冷卻或滅火,要利用地形、地物、建(構)筑物等為掩體,以防爆炸。對于有先兆要爆炸時,要果斷撤離,注意觀察,避免爆炸傷人。

·如有發生爆炸的可能,滅火時首要任務是防止爆炸。要自始至終組織相當人力對燃燒容器及受火熱輻射、燒烤的相鄰儲罐、氣瓶等進行冷卻降溫。如有可能應迅速移到安全地帶。

·滅火后應對易燃易爆氣體容器、氣瓶或其它設備進行持續冷卻,避免復燃。同時對火災現場進行安全檢測,確信無危險時再撤離現場,恢復用火用電。

(3)易燃液體火災事故

·貯罐火災的撲救

幾時冷卻罐體。當易燃液體發生火災時,首先啟動固定式水噴淋系統,對燃燒罐和鄰近罐進行冷卻。若固定水冷卻系統損壞不能使用,則應用高壓水槍對罐體進行冷卻。在未滅火之前要持續不間斷地冷卻,防止罐體受破壞。

·集中力量滅火。針對不同的易燃液體,正確選用滅火劑,一般使用干粉、泡沫等,集中力量進行滅火。滅火前要準備充足的滅火劑,供應要有余量、撲滅燃燒后再持續噴射一定時間,防止復燃。

優先撲滅液體溢流燃燒。因為易燃液體容器爆炸或罐體發生泄漏時,溢流液體在防護池內燃燒,直接威脅罐體安全和滅火行動。滅火時應先撲溢流液體燃燒,消除危險,再行撲救貯罐燃燒。

·泄漏火災的撲救

及時堵漏。泄漏易燃液體燃燒,應及時采取關閥、倒罐、塞孔、捆扎等方法,目的在于減少或制止易燃液體泄漏。

控制擴散。泄漏易燃液體燃燒,隨著流淌面積的擴大,燃燒面積也不斷擴大。液體流到哪,燃燒就擴大到哪。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方法控制燃燒液體無限制地擴大,以減少災害損失。通常可采取圍堤攔堵、挖溝導流、河面上用漂浮攔截等方法,實施時應設多道防線,留有一定的提前量,力爭一次成功。

迅速滅火。易燃液體在流動中燃燒,撲救起來比較困難。滅火時應采取靈活的方法,要集中大量干粉滅火器,集中噴射滅火。也可用大量泡沫滅火,滅火后要防止復燃。迅速撲滅初期火災是減少損失的關鍵,發現泄漏液體燃燒及時撲滅,不讓其擴大。

防止燃爆傷人。在及時撲滅了易燃液體燃燒后,液體迅速揮發的蒸氣會很快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遇到著火源就會發生燃燒,不但擴大火情,還會造成人員傷亡。因此,滅火后,要采以泡沫覆蓋,導流回收等方法,減少液體揮發,同時要嚴格控制各種著火源、靜電放電、工具相碰產生火花等,以防不測。

·可溶性易燃液體火災的撲救

滅火時多選用抗溶性泡沫、干粉、鹵代烷等滅火劑,使用普通蛋白泡沫,則應加大泡沫供給,不間斷噴射,直至撲滅燃燒。

根據實際情況可用大量水稀釋燃燒液體,直至燃燒停止。但用此方法滅火后,易燃液體則不能再使用,造成較大損失。

泄露可溶性易燃液體燃燒,除筑堤堵截、挖溝導流外,可使用大量的水稀釋,致使其熄滅燃燒,同時可降低易燃液體蒸汽揮發,消除復燃或爆燃危險。

可溶性易燃液體因本身含氧、含碳量較少,燃燒時火焰呈藍色,有時不易被人發現。因此,在滅火時要避免流淌燃燒液體傷人。

·注意事項

滅火時要隨時注意觀察易燃液體貯罐及鄰近罐的異常變化,防止發生爆炸傷人。如果是重質油品燃燒,還應正確測算和預防油品沸溢和噴濺傷人,貯罐油品沸溢時間一般在起火30-60分鐘。若繼續向罐內射水和泡沫,而又未能把火撲滅,沸溢現象會提前出現。

滅火中要正確選用滅火劑。不同性質的易燃液體發生火災后應選用不同的滅火劑滅火,一般情況非溶性易燃液體燃燒可用普通泡沫、干粉、開花或霧狀水撲救。可溶性易燃液體燃燒應選用抗溶性泡沫、干粉、鹵代烷等滅火劑施救,也可用水進行稀釋滅火,但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滅火后要防止復燃或蒸汽爆燃。易燃液體火災撲滅后,由于罐體溫度,液面溫度或其它原因,極易出現復燃,使液體再次燃燒。因此,滅火后要持續冷卻和用泡沫覆蓋液面,同時還要防止易燃液體蒸汽揮發集聚,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發生爆燃。

對流淌燃燒液體火災,應先堵截,后滅火。堵截要設兩道以上防線,爭取一次堵截成功。滅火要集中力量一次全部撲滅,并防止復燃。

加強滅火人員安全防護。易燃液體燃燒,火熱兇猛,輻射熱強,滅火人員很難靠近燃燒液體。參加滅火人員要防止高溫灼傷,火焰燒傷。大多數易燃液體及其蒸汽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的經呼吸道引起人體中毒,有的經皮膚造成中毒,滅火中要積極預防。

搬運或疏散小包裝易燃液體時,要輕拿輕放,嚴禁滾動、摩擦、拖拉、碰撞等不安全行為,禁止背負、肩扛,禁止使用易發生火花的鐵制工具。被疏散的易燃液體不得與氧化劑或酸等危險品混在一處,避免發生更大的災害。

9、事故后的清消、恢復和重新進入

待應急救援行動結束后,由事故應急指揮小組配合有關部門對現場進行檢定,確定是否能夠結束緊急狀態并正式宣布。組織重新進入人員調查損壞區域,開始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并評論事故損失,組織力量進行污染區的清消、恢復。

·清點人數,有無傷亡人員。

·統計火災損失的主要設備、設施、物資以及經濟損失。

·清點、回收、統計消防器材的使用數量,安排專人歸位或集中,需維護的報分管領導。

·指導有關崗位人員做好記錄(起火時間、參加撲救人員,核對消防器材的數量等),整理后上報有關部門。

·通知或聯系有關部門安排人員清理現場、打掃衛生。

篇2:酒店餐飲部煤氣爆炸事故應急預案

酒店餐飲部煤氣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1、監控措施

1)制定煤氣的使用、維護、運輸及儲存的相關規定。

2)指派專人負責管理煤氣設備,做好關于煤氣設備的檢修及維護工作,并填相關的表格。

2、事故級響應分級

1)事故分級

根據爆炸物的類別、涉及的范圍及危害程度分為兩級

Ⅰ級,重大爆炸事故直接引發火災的。

Ⅱ級,一般的爆炸事故只涉及到本單位部門及人員但未造成人員重傷的事故。

2)響應分級

對應事故分級將響應分為兩級。

Ⅰ級響應,對應Ⅰ級事故,啟動Ⅰ級響應。

Ⅱ級響應,對應Ⅱ級事故,啟動Ⅱ級響應,必要時擴大響應,啟動Ⅰ級響應。

3、應急處置

1)現場第一人應立即按程序上報。

2)部門經理及安全主管應立即到事發現場,確定事故情況后,根據情況上報,并采取有效、快捷的措施控制事故發展。

2)各崗位員工在保證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應立即關閉水、電、煤氣等相關閥門,組織賓客及職工撤離,轉移易燃易爆危險品和貴重物品。

3)接到通知后本部門的個專業組成員應立即趕往現場。在應急救援指揮部的領導下,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5)其他人員在部門經理的領導下配合專業組的工作,保障賓客及員工的安全。

篇3:工業企業鋁粉塵爆炸事故應急預案

工業公司鋁粉塵爆炸事故應急預案

1.作業場地

生產車間;組批車間

2.適用崗位與作業性質

金屬制粉工、霧化制粉與篩組批的運行及操作。

3.危險源辨別與分析

粉塵爆炸是有4個爆炸點構成,在一定的空間里達到一定的濃度35-301克/cm3,一定的溫度,氧氣含量高于8%,火源能量和起火溫度(最小能量20千焦;起火溫度645℃),而形成的爆炸。

4.事故模式和后果

粉塵在爆炸后,形成強大的氣體沖擊力,使設備廠房全部摧毀,造成人員重大傷亡。

5.現場應急措施

保護好現場,人員緊急撤離,救助傷亡人員。

6.報警與通訊

立即報告項目部負責人和特材公司及工業公司主管領導,打5119火警電話報案,立即撥打醫院值班電話5214,請求搶救。

7.應急處理救援措施

組織臨時搶救小組,搶救傷員,盡力使損失降到最小。

8.防護救援裝備

應急燈兩套,挖掘工具及救護工具。

9.應急預案的實施職責

項目部負責人及特材公司領導組織臨時搶救小組,負責制定落實現場應急、應急處理救援措施,由特材公司領導或主管工業公司領導現場指揮搶險急救,由消防部門控制爆炸現場的爆炸火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