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焊氣割安全操作規程

電焊氣割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2182

工作環境要求

工作環境通風良好,附近無易燃易爆物品。

工作前

1.易燃易炸區域或附近進行作業,必須辦理“動火證”。注意清理現場,專人監護,保持距離,防止火星飛濺。

2.風季作業,應有擋風裝置等措施,防止火星飛濺引起火災,風力大于6級以上,應停止作業。

3.油脂的手套、棉紗和工具等同氣瓶、瓶閥、減壓器及回火管路等嚴禁接觸。

氣瓶漏氣時應用肥皂水檢漏,嚴禁使用明火。

4.用前認真檢查瓶閥、減壓器、回火防止器、安全閥或安全裝置是否完好,靈敏。

5.檢查焊、割矩射、吸能力時,應防止因熔化金屬飛濺物或其他雜質堵塞噴咀而導致回火,焊、割矩及連接部位,膠管、氣閥不能沾有油脂。

6.點火時,噴咀不能對人,燃燒的割矩不能放在工件和地面上。

7.作業時,應先清理工件表面漆皮,鐵銹,油垢,在貯存燒堿、硫磺、油、甲苯等物質的容器中作業時,必須清洗容器,并在毒氣檢測合格后方可作業。

工作中

1.裝減壓閥前,慢慢打開氣瓶閥門(防止產生靜電火花)吹掉接口內外的灰塵;裝好減壓閥,然后打開閥門檢查有無漏氣,是否暢通;操作時,人應站在接口側面,不準面對接口。

檢查皮管接頭無灰塵和金屬屑,才能連接,皮管取下后,不能仰天放,也不能放在地上,以免雜質進入。

2.經常檢查回火防止器,壓膜是否完好,各進出口是否暢通,逆止閥是否靈敏。

3.氣瓶內氧氣禁止全部用完,必須保留1~1.5個大氣壓,以便沖氣檢查和防止進入雜質。

4.冬季使用時,解凍瓶閥只能用40℃熱水或蒸汽,嚴禁用火焰加熱或鐵器錘擊。

5.與電焊工在同一處作業時,為防止氣瓶帶電,應在瓶底加絕緣墊,與氣瓶接觸的金屬管道及設備均應安裝接地線防止產生靜電而引發火災爆炸。

乙炔的安全使用:

1.乙炔最高工作壓力禁止超過0.174MPa.

2.禁止使用紫銅或含銅量超過70%的銅合金制造與乙炔接觸的儀表、管子等零件。

3.焊接與切割中使用的氧氣膠管為黑色,乙炔氣管為紅色。膠管不能互換,工作前應檢查膠管有無磨損、老化、扎孔、裂紋等情況并及時修理或更換。

4.氣焊與氣割作業過程中應預防觸電、中毒、砸傷和眼病,夏季應防中暑。

5.乙炔瓶放置地點:不能靠近熱源和電器設備,距明火10米以上;使用原已臥放的乙炔瓶,必須先直立后,靜止20分鐘后再使用。

6.嚴禁對乙炔瓶敲擊,碰撞及在瓶體上引弧,防爆曬和烘烤,嚴禁用高于40℃的熱水和其他熱源對乙炔瓶進行加熱,禁止在瓶上放置物體、工具或纏繞懸掛橡皮管及焊、割矩等。

7.移動作業時,如采用專用小車搬運,在同一小車上必須用阻燃性材料隔板隔開。

8.氣瓶閥出口處必須配置專用的減壓器和回火防止器,開啟瓶閥應緩慢,不要超過一轉半。正常使用時,減壓器指示的放氣壓力不能超過0.15MPa,放氣流量不能超過0.05M3/H?l.

9.乙炔瓶內氣體嚴禁用盡,必須留有不低于0.05MPa的剩余壓力。嚴禁自行對瓶閥易熔合金等附件進行修理和更換,嚴禁對瓶體和底座進行焊接修理。

10.如果發生回火倒燃進入氧氣膠管的現象,則不可繼續使用,必須換新。因為回火常常將膠管內膠層燒壞,壓縮純氧又是強烈氧化劑,若在繼續使用必將失去原來正常的安全性。

11.如果操作中發生回火,應急速開閉乙炔和氧氣調節手輪待回火熄滅后,將焊咀放入水中冷卻,然后打開氧氣吹除焊矩內煙灰,再重新點火。

12.在正常工作停止后,應先關閉切割氧氣調節手輪,再關閉乙炔和預熱氧手輪。

13.登高焊割作業必須采取安全措施,防止發生高處墜落,火災和物體打擊等事故。

工作后

1.焊割停止后,禁止將焊矩,膠管和氣源作永久性連接。

2.焊割停止后,必須檢查是否留有火種并確認完全熄滅后方能離開。

電焊機安全操作規程

焊接前準備

電焊機應放在通風、干燥處,放置平穩。

檢查焊接面罩應無漏光、破損。焊接人員和輔助人員應穿戴好規定的勞保防護用品,設置擋光屏隔離焊件發出的輻射熱。電焊操作者絕不允許戴隱形眼鏡,并禁止戴隱形眼鏡者在電焊工作區域圍觀。

電焊機、焊鉗、電源線以及各接頭部位要聯結可靠,絕緣良好,不允許接線處發生過熱現象,電源接線端頭不得外露,應用絕緣膠布包扎好。嚴禁電焊機電源線在作業場所混亂拉扯和過長,電焊機與接地線連接。

電焊機與焊鉗間導線長度不得超過30M,如特殊需要時,也不得超過50M長。導線有受潮、斷股現象應立即更換。

交流電焊機:

1.初、次級線路接線,應準確無誤。輸入電壓應符合設備規定,嚴禁接觸初線路帶電部分。

2.次級抽頭聯結銅板必須壓緊,接線柱應有墊圈。

直流電焊機使用前,應擦凈換向器上污物,保持換向器與電刷接觸良好。

焊接中的注意事項

1.應根據工件技術條件,選用合理的焊接工藝(焊條、焊接電流和暫載率),不允許超負載使用,并應盡量采用無載停電裝置。不準采用大電流施焊,不準用電焊機進行金屬切割作業。2.在載荷施焊中,焊機溫升不應超過A級60C、B級80C,否則應停機降溫后,再進行焊接。

3.電焊機工作場地應保持干燥,通風良好。移動電焊機時,應切斷電源,不得用拖拉電纜的方法移動焊機,如焊接中突然斷電,應切斷電源。

4.在焊接中,不準調節電流,必須在停焊時使用手柄調節焊機電流,不得過快過猛,以免損壞調節器。

5.直流電焊機啟動時,應檢查轉子的旋轉的方向要符合焊機標志的箭頭方向。

6.直流電焊機的碳刷架邊緣和換向器表面的間隙不得少于2-3MM,并注意經常調整和擦凈污物。

7.硅整流電焊機使用時,必須先開啟風扇電機,電壓表指示值應正常,仔細察聽應無異響。停機后,應清潔硅整流器及其它部件。

8.嚴禁用搖表測試硅整流電焊機主變壓器的次級線圈和控制變壓器的次級線圈。

9.必須在潮濕處施焊時,焊工應站在絕緣木板上,不準用手觸摸焊機導線,不準用臂夾持帶電焊鉗,以免觸電。

焊接完后的注意事項

1.完成焊接作業后,應立即切斷電源,關閉焊機開關分別清理歸整好焊鉗電源和地線,以免合閘時造成短路。

2.施焊中,如發現自動停電裝置失效時,應及時停機斷電后檢修處理。

3.清除焊縫焊渣時,要戴上眼鏡,注意頭部應避開敲擊焊渣飛濺方向,以免刺傷眼睛,不能對著在場人員敲打焊渣。

4.露天作業完后,應將焊機拉回室內,以免雨淋。

5.不進行焊接時(移動、修理、調整、工作間休)時間,應切斷電源,以免發生事故。

篇2:礦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為減少井下電焊、氣割作業的次數和作業時間,規范井下特殊作業秩序,確保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防止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焊、氣割)作業引發安全事故,保證礦井安全生產,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結合我礦井下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礦所屬井下所有區域已及井口房的電焊、氣焊、氣割和噴燈焊接(以下簡稱電焊、氣割)作業,約束對象為礦屬及礦建項目部所有井下職工(含勞務工、協作工)。

3?術語和定義

4?分工與職責

為了規范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減少和縮短電焊、氣割作業次數和時間,確保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礦成立電焊、氣割作業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礦長

副組長:安全副礦長生產副礦長機電副礦長總工程師

成?員:各副總師、各科隊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考核辦公司,負責日常的檢查、管理、考核工作。辦公室設在礦通風科(隊),通風科(隊)長兼辦公室主任。

5?管理內容與方法

5.1?原則上井下和井口房內不得進行電焊、氣焊等工作。如特殊情況必須在井下電焊、氣割的,必須按要求編制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一式三份,一份送交礦調度室,一份由施工單位留存,一份現場作業完成簽字確認后交通風科(隊)備案留存。

5.2?各單位每月允許的電焊、氣割次數規定如下:礦直屬采掘一線隊伍和運轉隊每月不超過3次,通風隊、提升隊、膠輪車隊和機電隊等輔助區隊每月不超過2次;礦建施工項目部所屬的掘進隊伍每月不超3次,輔助區隊每月不超過2次;中煤電氣、十處、五處、洗選中心等每月不超過2次,一建安裝處安裝工程期間按照施工工期每月不超過30次,非安裝工程期間每月不超過2次。

5.3?為有效控制井下施焊作業,使施工單位從主觀上減少施焊次數,將能在地面焊接的工程不在井下焊接,各單位每月電焊、氣割總次數超過規定次數后,超出規定的電焊、氣割作業按照2000元/次進行處罰,若月底罰款未繳清將由經營科在工資總額中扣除。

5.4?電焊、氣割作業分電焊和氣割兩種類型,分別使用不同的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嚴禁混用。若同一地點同時進行電焊和氣割作業,可統一編制一份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且統計為一次電焊、氣割作業。

5.5?井下所有的電焊、氣割作業只能在檢修班進行(安裝工程期間除外),且每班最多允許有2個地點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生產班若出現影響安全生產必須進行電焊、氣割作業的特殊情況時,可在瓦檢員、安檢員到達現場后且經分管礦領導同意并報調度室備案后,由調度室通知帶班礦領導到達現場統一協調安排進行電焊、氣割作業,且必須補簽措施。

6?監督與考核

6.1?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要按照附件的統一格式和要求進行編寫。

6.2?違反本制度進行電焊、氣割作業時,一經發現,要立即停止作業,并參照以下規定進行處罰。

6.3?違反電焊、氣割安全措施處罰標準:

6.3.1?井下需電焊、氣割施工作業時,未審批電焊、氣割作業措施私自作業的給予責任單位10000元/次罰款,并給予責任單位負責人500元/次罰款。

6.3.2?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時,私自修改電焊、氣割作業時間、作業地點的視為無措施施工,給予責任單位10000元/次罰款,責任單位負責人500元/次罰款。

6.3.3?施焊現場安全設施不到位的,包括(2個8Kg滅火器、引到施焊現場的消防水管、便攜式瓦檢儀),缺一項給予責任單位500元罰款。

6.3.4?氣焊工、電焊工未隨身攜帶審批措施,電焊、氣割操作人員無證上崗的遵照《葫蘆素煤礦各工種崗位不安全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執行。

6.3.5?電焊、氣割作業時,作業負責人未在現場監督作業的,給予作業負責人300元罰款.

6.3.6?電焊、氣割作業時,未向調度室進行三匯報,或匯報不及時,無記錄給予責任單位2000元罰款;

6.3.7?電焊、氣割結束后,必須留有留守人員,檢查現場無遺留火種及其它安全隱患,未指派留守人員或留守時間小于1小時的給予責任單位2000元罰款,留守人員未堅守崗位給予責任人200元罰款。

6.3.8?井下施工單位私藏氣瓶、電焊機等電焊、氣割設備的,以及電焊、氣割作業完成后設備未在一個班內升井的,每次給予責任單位1000元罰款。

6.3.9?井下生產班時發生設備損壞、管路撞壞等意外事故影響安全生產,急需電焊、氣割作業時,必須向調度室匯報清楚,施工單位在征得分管礦領導同意并報調度室備案,由調度室統一協調安排組織作業,但必須在當天補簽措施,且本次施焊計入規定的審批次數范圍內。

6.3.10?施工單位1天之內未將措施貫徹及現場操作記錄交回通風隊技術組存檔,形成閉環處罰責任單位1000元/次。

6.3.11?施工單位每月電焊、氣割次數超過本制度規定,超過的次數按照2000元/次進行考核,且電焊、氣割次數一旦超過本制度規定次數,下次審批電氣焊措施前必須先繳清罰款,否則不予審批。

7?相關記錄

8?附件

8.1?井下電焊、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審批流程圖

8.2?井下電焊、氣割作業流程圖

8.3?葫蘆素煤礦井下電焊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范本

8.4?葫蘆素煤礦井下氣割作業安全技術措施范本

篇3:施工現場氣割電焊十不燒規定

1、焊工必須持證上崗,無廣州市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操作證的人員,不準進行焊、割作業。

2、凡屬一、二、三級動火范圍的焊、割作業,未經辦理動火審批手續,不準進行焊、割。

3、焊工不了解焊、割現場周圍情況,不得進行焊、割。

4、焊工不了解焊件內部是否安全時,不得進行焊、割。

5、各種裝過可燃氣體,易燃液體和有毒物質的容器,未經徹底清洗,排除危險性之前,不準進行焊、割。

6、用可燃材料作保溫層、冷卻層、隔熱設備的部位,或火星能飛濺到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實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7、有壓力或密閉的管道、容器,不準焊、割。

8、焊、割部位附近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準焊、割。

9、附近有與明火作業相抵觸的工種在作業時,不準焊、割。

10、與外單位相連的部位,在沒有弄清有無險情,或明知存在危險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準焊、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