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2000標準理解培訓教案
一.文件要求
總則
1.理解要點
1.1本節明確了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類型,即包括五類:
a)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見標準5.3和5.4.1)
b)質量手冊
c)程序(本標準要求)
d)所需的其它文件(為確保過程有效策劃、運作和控制)
e)質量記錄(本標準要求見4.2.4)
1.2通常用下列金字塔圖形來表述文件的層次及類型
質量方針質量方針
質量目標或質量目標
質量手冊質量手冊
程序程序文件
質量記錄作業指導書
表格、記錄
表2中將作業指導書從程序中獨立出來作為一類文件,作業指導書本身也屬程序的范疇。
當組織的程序較多時,往往將采用表2的分層方法將具體作業操作文件及表格從程序中分離出來。
1.3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質量::方針是指導由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發布的該組織總的質量宗旨和質量方向。
(GB/T19000-2000idtISO9000:20003.2.4)
質量目標是指在質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GB/T19000-2000idtISO9000:2000,3.2.5)。
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作為體系文件的最高一層文件,因為其是組織所追求的方向和目的,其它文件是為了實現方針和目標而展開制訂的。
1.4質量手冊見4.2.2
質量手冊作為文件的第二層對質量體系范圍、程序、過程進行描述。
1.5程序
程序指為進行某項活動或過程所規定的途徑。
本標準所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包括6個方面:
1)文件控制(標準4.2.3)
2)質量記錄的控制(標準4.2.4)
3)內部審核
4)不合格品控制(標準8.3)
5)糾正措施(標準8.5.2)
6)預防措施(標準8.5.3)
這些程序是標準明確的必須要形成的文件,但并不代表任何組織只需要5個程序文件。
1.6所需的其它文件
為保證過程的有效策劃、運作和控制,往往上述的5個程序是不足夠的,因此,應根據下述情況來決定文件的多少及詳略程度。
1)組織的規模和活動的類型
2)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復雜程度
3)人員的能力
組織規模越大、活動越多及過程越復雜,往往需要有越多且越詳細的文件來規定并指導運作,而人員的能力越強,所需的文件越少,人員的能力可能從教育、培訓、技能及經歷來判斷。
1.7質量記錄
本標準所要求的質量記錄體現在標準條款中有(見4.2.4)提示之處,主要包括:
1.7.1管理職責記錄、管理評審記錄。
1.7.2資源管理記錄:人員教員培訓、技能和經驗的記錄。
1.7.3產品實現類記錄:
1)實現過程及產品滿足要求提供證據的記錄
2)產品要求評審記錄
3)設計輸入記錄
4)設計評審記錄
5)設計驗證
6)設計確認記錄
7)設計更改記錄
8)供方評價記錄
9)產品唯一性標識記錄
10)顧客財產報告
&
nbsp;11)設備校準和驗證記錄
1.7.4測量分析和改進類記錄
12)內部質量審核
13)產品監視和測量
14)不合格品
15)糾正措施
16)預防措施
1.8文件的形式
文件可以是書面的或采用電子文檔形式(任何形式或媒體)
2.實施步驟及方法建議
2.1最高管理者確定質量方針和目標(見)
2.2分析確定質量體系過程,并結合質量目標的要求
2.3根據分析結果并結合ISO9001要求確定所需的程序及以流程圖方式描述
2.4編制相應的程序文件及作業指導書和記錄所需的表格
2.5編制質量手冊
3.程序要求
4.錯誤的理解
4.1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不屬于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說明:按照ISO9000:2000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屬于體系文件。
4.2形成文件的程序就是指通常所說的程序文件,不包括作業指導書。
說明:形成文件的程序可能不僅指程序文件,可能還包括作業指導書類(workinstrction)的文件,盡管標準中未提及作業指導書,但作業指導書屬于文件化的程序范疇。
4.3所有過程均需用相應的文件加以規定
說明:除了標準規定的5個必須的程序外,沒有強制要求其它的過程都需要文件規定。
4.4質量記錄是運行程序的結果證明,不屬于體系文件。
說明:ISO9000:2000明確規定質量記錄屬于體系文件并需要進行控制。
4.5組織的文件越多,越詳細,說明組織的管理越嚴謹,管理水平越高,但效率可能越低。
說明:文件的多少或詳細程度與管理水平及效率沒有直接的關系,組織應根據其規模、產品特點、過程特點、人員能力等來考慮文件的結構及內容。
5.討論區:
5.1本公司哪些過程應該或有必要編制程序?多少個程序是合適的?從哪里獲得這種必要性
的信息?
提示:1)標準中5個程序要求(必須)
5.1.1外部信息:顧客或其它相關方要求(如合同要求)
2)國家法律法規要求
3)顧客反饋(如投訴)
5.1.2內部信息:
1)組織內部產品質量
2)過程管理復雜性
3)內部接口
4)人員能力
5)組織結構
5.1.3標準要求:
1)強制的要求(5個)
2)標準中條款要求(確定和確保的要求)
5.1.4本書的建議:本章內程序要求(可能需要)的建議
6.案例分析
6.1某公司的顧客經常向公司總經理反映它們關于產品質量的投訴,往往得不到及時答復,于是總經理找來負責顧客投訴處理的品質部經理,品質部經理說"我們制訂了顧客投訴處理程序,并規定處理完成后及時反饋給顧客,公司文件應該沒有問題,可能是市場部門忘記了要答復顧客。"總經理說:"你再起草一份關于答復顧客的程序文件,明確規定如何答復。"
分析:
1)標準中確實未明確規定何時及如何答復顧客的投訴。
2)顧客投訴答復不及時至少說明該過程未能有效運作或控制,需要有相關的文件加以明確。
3)現有文件中關于"及時"反饋不明確,不具操作性。
&n
bsp;4)顧客需要投訴后"及時"答復,因此應規定在收到投訴后多長時間內(如24小時)先答復處理的方法。
5)是否增加一份新的程序應考慮過程的復雜程度,答復過程較簡單,不一定要通過新增一份程序來解決。
解決辦法:
1)向顧客了解他們關于答復的時限要求。
2)結合產品特點,并考慮顧客要求。在文件中明確投訴后,多久需答復顧客,以滿足其要求。
3)保留答復的證據(記錄)。
6.2公司的管理者代表在編制文件前要求顧問師提供了一套同行業、同產品某國際知名企業的全套文件作參考:包括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及表格,他說:"有了這套文件,只要將文件的有關職能部門按照自己公司的設置進行替換、方便多了。"果然,兩天后該公司的全套體系文件就放到了顧問師的桌面上。
分析:
1)在可能的情況下(不違反保密要求)參考一些先進的企業的管理方法是可行的。
2)即使是同行業、同產品,由于規模、過程、人員、組織都可能有差別,因此直接采用其它公司的文件必定造成適用性和實用性的問題,尤其對非新成立的公司。
3)應分析公司現有流程特點、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建立自己的體系文件。
4)通過體系的運作對文件不斷加以完善和改進。
7.舉例(程序文件清單的例子)
二、質量手冊
1.理解要點
1.1質量手冊作為質量體系文件,對組織的質量體系加以概要性描述。組織應編制質量手冊。
1.2組織內部人員,尤其是管理層人員需要使用質量手冊,因此應保持質量手冊。
1.3質量手冊內容包括:
a)質量管理體系范圍的描述,即標準中所要求的相關條款,當有體系刪減時應在手冊中描
述刪減的內容及合理性。
b)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引用,通常在手冊中描述程序的概要并引出相應的程序文件,作為支
持性文件。
c)體系過程的相互作用表述,即一個過程對另一過程可能產生影響或互相影響的描述,因
此當過程與過程有相互關聯時,在手冊中應將相互關系描述清楚。
2.實施步驟及方法建議
2.1質量手冊編寫的流程可以是:
a)確定方針和目標
b)確定組織結構
c)確定程序流程
d)確定流程中職能分配
e)編制程序文件
f)編制作業指導書
g)編制質量手冊
e)f)g)編制順序可以根據組織情況作調整。
2.2質量手冊通常由一個人編制,以保證手冊的一致性和協調性,可以是管理者代表或較熟悉公司內部運作的管理人員編制。
2.3當先編制程序文件再編制手冊時,應參照程序中的內容和要求,以保證手冊與程序要求的一致性和接口良好。
2.4一般質量手冊不詳細描述程序內容,但應引出支持的程序文件名稱,在手冊的每章節中描述,同時在手冊的最后列出引用的程序文件清單,以方便實際操作。
3.程序要求
4.錯誤理解
4.1因為手冊中往往先定義了質量體系的范圍,并明確了各職位職責,因此應先編制質量手冊、再編制程序文件。
說明:誰先誰后沒有規定,對體系及運作沒有影響。
4.2質量手冊中應包括公司規定的質量方針及具體的質量目標以及組織的職責、權限的描述。
說明:手冊中應描述制訂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的要求,但不一定要在手冊中描述具體的方針
和目標,可以另外發布文件規定,尤其質量目標,往往公司的目標每年都要變更,因此,不建議在手冊中規定組織的職責權限同樣如此。
4.3公司由于沒有設計開發過程,因此手冊中可以不加以描述。
 
;說明:在手冊中雖然不用描述其過程,但需描述刪減的理由。
5.討論區
在決定文件編寫的順序時可以有多種方法:
1)方針目標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表格
2)方針目標程序文件、表格作業指導書質量手冊
3)方針目標作業指導書程序文件、表格質量手冊
是否可以采用其它方法?上述3種方法的優缺點是什么?各適用于哪些類型的組織?一個成立不久的公司采用哪種方法較好?
6.案例分析:
某公司的總經理向顧問師建議:根據本公司的特點,為方便各部門的運作能否將與本部門相關的文件完成后裝訂在一起作為本部門的"管理運作手冊"替代現在的"質量手冊",不需要編寫程序文件。
分析:
1)文件可以采用任何形式,因此從形式上采用管理運作手冊是可以的。如:"采購部運作管理手冊""營銷部運作管理手冊"。
2)任何組織都需要有形成文件的程序,只是程序在手冊編寫的。
3)采用部門管理手冊或按職能劃分的管理手冊,管理及使用可能會比較方便,也方便于培訓。
4)對標準中每個"運作管理手冊"中多份程序可能會多次重復出現,如:"文件控制"、"質量記錄的控制"
5)要特別注意在制訂手冊及運作過程中的接口和協調性或產品特點為各部門運作相對比較獨立的情況,如部分服務業。
6)要確保各部門管理手冊的內容相加后能覆蓋標準中的要求。
解決辦法:
1)在文件編寫前對每個部門需要的文件進行策劃,防止遺漏。
2)在管理手冊中應包括對質量體系范圍及質量體系過程的相互作用。
3)應有安排一位對內部運作較熟悉的管理人員對所有手冊進行審核(如管理者代表),以確保手冊之間的接口和協調性及對標準要求的覆蓋程度。
三、文件控制
1.理解要點
1.1應控制的文件范圍: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即
1)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2)質量手冊
3)標準所要求的五個程序
4)為確保過程有效策劃、運作和控制的文件(含作業指導書、表格)
5)質量記錄
1.2通常外來文件如顧客提供的與體系有關文件(要求);國家、國際標準也屬于文件控制的范圍。
1.3控制的要求:歸納起來主要是關于批準、評審與更新、更改、獲得、識別、外來文件、作廢文件等七個方面的控制,即
1)發布前對文件的充分與適宜性批準
2)必要時對文件評審與更新并再次批準
3)能識別的更改和現行修訂狀態
4)能在使用處獲得有關版本的適用文件
5)文體清晰、易于識別
6)能識別外來文件,并控制分發
7)防止作廢文件非預期使用,當需保留時應進行適當標識
1.3.1文件的批準:
1)文件批準的權限及方式應在文件控制程序中規定。
2)文件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批準,可以采用會答的方式進行。
3)不同::類型的文件可以采用不同職位批準方式。
4)批準的作用是為了確保文件是充分和適宜的。
1.3.2文件的評審、更新與再批準
1)必要時需要評審與更新,如通過運作發現的適宜性、充分性、接口協調性不合適時應進行評審與更新。
2)更新的方式可以是在原文件上進行修訂或重新編制新的文件。
3)當文件更新后應對新文件再次批準。
1.3.3文件的更改與修訂狀態
1)任何部門或人員都可以提出更改的要求(但更改需批準)
2)更
改后的文件應采用新的修訂狀態,即以修訂狀態來標識和區分更改的狀況。
1.3.4文件獲得
1)文件應發放至使用部門,并保證使用者能獲得最新有效的版本。當某份文件需發至多部門或多個人員時,通常文件批準原件后再復印;發放時在復印件加蓋特別標識,如"紅色受控印章"以防止擅自復印而造成失控。
2)文件不一定直接發至使用者,但使用者應知道在何處獲得所需的文件。
3)文件發放建議進行文件發放的記錄
1.3.5文件識別
1)文件之間識別可以采用對文件進行分層、分類編號的方式以及采用文件名區分。
2)文件狀態的識別采用修訂狀態的方式。
3)文件編寫方法及修訂狀態標識方式應在文件控制程序中規定。文件持有人識別可以通過對持有人編號進行。
1.3.6外來文件控制
1)規定外來文件識別的方法,如按外來標準、顧客類型或產品類型進行不同的文件標識。
2)可以直接采用外來文件自有的標識(編號、版本),但當外來文件標識不夠完善或系統時組織可以規定采用自己的文件控制要求進行標識以方便控制。
3)外來文件的分發控制可以通過規定發放范圍(或批準)并進行發放記錄。
1.3.7作廢文件控制
1)為防止作廢文件的使用,通常情況下可以將作廢文件及時收回。
2)當需要保留作廢文件時(如作對照參考),需要作相應的標識如"作廢"標識以防誤用。
2.實施步驟及方法建議
2.1實施步驟:編制文件控制程序
規定各類文件的標識批準、評審、更改、發放等控制方法
按文件要求批準后發放至使用處
進行發放記錄
更改申請
更改批準
變更修訂狀態(如0,1,2,……或A,B,C)
文件發放
回收作廢文件或進行標識
2.2文件編號:不同的文件類型可以采用不同的編號方式,目的是易于識別及管理。
1)質量手冊(質量管理手冊)
QM**或QMM**
QualityManaul(質量手冊)QualityManagementManaul(質量管理手冊)
序號(01、02……)序號(01、02……)
2)程序文件
a)按標準要求類別
**COP
Procedure(程序)
Operation(運作)
Company(公司)
公司簡稱(英文)
COP/*****
序號(001……)
DC-DocumentControl(文件控制類)
MA-ManagementResponsibility(管理職責類)
RS-ResourceManagement(資源管理類)
PD-Product(產品實現類)
MS-MeasumentAnalysis(測量分析改進類)
b)按部門:
COP*****
序號
部門代碼及QA質量部
3)作業指導書
a)按標準要求類別
WI/*****
標準要求
Work
b)按部門:
WI/*****
&nb
sp;部門
4)表格:
按QR/**/***
QualityRecord
3.程序要求
文件控制程序(必需)
4.錯誤的理解
4.1公司所有的文件都需要按文件控制要求進行控制
說明:文件控制的范圍僅指質量管理體系所要求的文件,當然將所有文件按文件控制要求進行控制也可以。
4.2為保證文件的一致性和協調性,文件批準應由一個人承擔,最好由總經理或管理者代表批準。
說明:標準未規定由誰來批準文件、由文件來規定,也未規定批準的人數要求。組織應找到適合自身的文件批準職權的設置方法。
4.3所有質量體系文件都應先評審再批準后才能發布
說明:評審不是必需的,批準是必需的。
4.4文件是否得到控制主要看持有者的文件上是否有"受控"文件標識
說明:受控文件標識是對文件發放有效性及防止誤用的一種標識,并不代表文件已"受控"。
4.5所有的外來文件都應重新進行編號并受控分發
說明:標準中外來文件指與質量管理體系有關的外來文件,當外來文件有編號且能有效識別時可以不再另編號。
4.6所有作廢文件應收回并銷毀
說明:作廢文件可以作特別標識后保留在現場,不一定都要收回并銷毀,通常可以標識后保留一套完整的上一版本的文件以作對照使用。
5.討論區
5.1公司通過成立一個文件控制中心這樣的專門組織來對文件進行統一管理,還是由各部門控制自己部門的文件?
提示:1)不是標準的要求,要根據公司運作的狀況來決定,如:
a)公司的規模
b)文件的多少
c)文件的復雜性
d)各部門人員的能力
e)公司現有組織
f)公司內部電腦系統的運用
g)現文件控制狀況
2)設立文件控制中心可能會有益處,如:
a)更容易規范、統一
b)控制更方便
c)不容易出錯
3)可能帶來的不利處是可能造成效率的降低
6.案例分析
某公司為了提高運作效率,充分利用現有的電腦資訊系統,將公司的所有文件包括質量管理體系文件都放到內部網上,通過OA(辦公自動化)系統或專門的文件控制系統運作。管理者代表擔心一旦進入該系統后文件可能失控。
分析:
1)文件可以以電子文檔的形式出現。
2)要確保在電子文檔放到網上之前是得到控制的(即經過了批準等控制)。
3)通常網上的文件是作為使用者參考可以直接使用的,因此要確保網上的文件同樣受控,包括:
a)發布前已得到批準
b)如需更改應再批準
c)能識別文件的更改和修訂狀態
d)能獲得有效版本
e)作廢文件有標識或不能查閱
解決辦法:
1)如果僅僅是將已批準的文件以電子文檔保存放到網上便于查閱,可以:
a)先采用對書面文檔進行批準;
b)電腦上設置權限,確保電子文檔不能隨意更改;
c)當需更改時采用局面文檔審批后再更改電子文檔;
d)對電子文檔與書面文檔作同樣的標識,包括編號、更改及修訂狀態等。
2)如果取消書面文檔全部采用電子文檔,可以:
a)按照文件控制要求設置文件的權限,包括:評審、批準、更改、查閱等;
b)在網上建立文件后交相應權限人員批準;
c)通過網絡批準電子文檔;
d)通過網絡更改文件,更改后再送批準;
e)電子文檔自動或人工進行修訂狀態的標識;
f)用新文件替代被更改的文件或對作廢的舊文件有標識;
注意:對無法使用到電腦的人員如需要文件時往往還要考慮發放書面文件(如生產線的員工),此時電子文檔與書面文檔并存。
四、質量記錄的控制
1.標準理解
1.1記錄:闡明所取得的結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動的證據的文件(GB/T19000-2000idtISO9000:2000)
1.2質量記錄屬于特殊類型的文件,可用于質量方面追溯性的要求并提供驗證、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的證據。
1.3質量記錄范圍:包括了與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涉及的所有記錄,本標準所提及的參見標準4.2.4的方面見本書P
1.4質量記錄雖然屬于文件范疇,卻不能按標準4.2.3文件控制的要求進行控制。
1.5質量記錄的控制,包括:
1)標識
2)貯存
3)保護
4)檢查
5)保存期限
6)處置
質量記錄控制應達到保持清晰、易于識別和易于檢索的目的。
1.6質量記錄通常不需要版本控制。
篇2:ISO9000培訓測試題
ISO9000培訓測試題
ISO9000簡介與導入測試題
部門:姓名:考試日期:得分:
一、何為ISO其成立宗旨是什么(10分)
二、ISO9000是什么我們公司推行的是什么標準(10分)
三、請回答ISO9000的精神。(20分)
四、您認為我們公司為什么要推行ISO9000(30分)
五、結合您的工作,在ISO9000推行過程中您應該承擔什么責任(30分)
注:可以另加白紙闡述您的理解。
ISO9000條文理解測驗題(PAGE1/2)
部門:姓名:考試日期:得分:
1.ISO9002:1994版有()個條文。(5分)
2.ISO9002與ISO9001在條文上有什么區別(5分)
3.合約審查在()進行。(5分)
A.接受訂單前B.接受訂單后。
4.您認為合格產品應該是()(5分)
A.符合公司規定的產品規格要求即可;
B.滿足客戶的要求。
C.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
5.機器設備保養是維修人員的事情,您認為對嗎?簡述理由。(10分)
6.依照您的理解,ISO9000文件管制應該管理哪些文件?(10分)
7.您認為不合格品是如何產生的?在您的工作中怎樣去做才能減少和盡量避免不合格品的產生?(30分)
8.公司ISO9002所展開之程序文件,哪幾份與你有直接關系?并簡述您在其中的職責?(30分)
篇3:公司ISO14000環境培訓控制工作程序
公司ISO14000手冊--環境培訓控制程序
編號-EP03EMS程序文件
1目的
為明確公司所有人員環境培訓的要求。對全體員工進行分層次的培訓,使其具備相應的環境意識和技能,以滿足環境管理體系運行的需要。
2適用范圍
本程序用于公司全體員工的環境教育和培訓。
3職責
3.1綜合辦公室指導各部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負責編制本部門的《培訓需求表》,并負責本部門崗位技能培訓。
3.2綜合辦公室在匯總各部門《培訓需求表》基礎上,負責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并組織培訓的實施。
3.3總經理負責《年度培訓計劃》的批準。
4工作程序
4.1培訓計劃
4.1.1培訓需求應根據崗位、工種、人員、環境法律法規、確定的環境方針、重要環境因素、目標指標、管理方案要求及環境職責來確定。不同職能層次的人員提供不同培訓需求。各相關部門根據環境培訓需要,提出本部門年度培訓要求,經部門負責人簽字后報辦公室。
4.1.2《培訓需求表》應包含以下內容:
a.內容:培訓及考核所涉及的內容;
b.目標:經培訓后所希望達到的技能、素質和水平;
c.對象:培訓所涉及的人員范圍;
d.部門:人數/具體實施部門;
e.要求:培訓方式及考核要求;
f.時間:培訓與考核的具體時間;
4.1.3各部門根據需要,于每年12月份把需培訓的人員和內容上報**部,**部匯總各部門的培訓需求,結合企業的長遠發展計劃,制訂公司《年度培訓計劃》,(包括培訓對象、時間、內容、老師、教材、培訓考核方式等內容),經總經理批準后下發各部門,并督促各部門按計劃進行。
4.1.4總經理批準的年度培訓計劃,由綜合辦公室負責傳達到各部門。
4.1.5《培訓需求表》和《年度培訓計劃》中應保證下列人員得到適當的培訓,具體培訓內容和要求如下:
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要求備注
最高管理者①環境方針制定要求和自身在EMS中職責;
②公司重要環境因素
③相關的法律、法規其它要求;
④相關的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①提高環境管理體系意義的認識,確保環境方針承諾與貫徹的一致性;
②確保公司主要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控制;由綜合辦公室負責
中層以上管理者①相關的法律、法規其它要求;
②相關的本部門重要環境因素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
③相關的文件:(標準、手冊、程序等)①對環境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②提高管理能力;由綜合辦公室負責
重要崗位人員或轉崗人員①相關的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
②崗位知識、環保知識;
③專業操作技能、知識;
④應急情況發生時的處理方法等;①具備相應的技能;
②提高環保意識;
③對潛在的環境影響具有識別能力;
④具備處理應爭情況發生的能力;包括:生產崗位操作工、電工、汽車駕駛員、義務消防員、設備管理員、倉庫管理員、鍋爐操作工、電焊工等
全體員工(包括新員工)①環境方針、目標和指標;
②本部門的環境因素;
③環保基礎知識;
④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的重要性;①對環保重要性的認識;
②提高環保意識;
③具備一定的防火知識;由各部門組織培訓,并將結果上報綜合辦公室備案
其他獲得相關資質的外培人員委托國家認可的組織或機構進行培訓按該專業的培訓考核要求審核員、計量員、鍋爐操作管理員、汽車駕駛員等等
4.2培訓的實施和記錄
4.2.1綜合辦公室負責培訓人員的組織工作,各部門按計劃實施相關培訓。
4.2.2有關人員在培訓期間認真聽課、做好筆記、不以至早退、缺席、努力達到培訓要求。
4.2.3各部門應及時建立培訓記錄,每次培訓需填寫《培訓記錄》,包括時間、地點、老師、內容。培訓后相關部門將《培訓記錄》和相關考核記錄等送交辦公室。
4.2.4對于環境管理體系內審員,必須根據體系的有關規定,由具有資格的機構進行培訓。
4.2.5對新員工轉崗人員以及與重要環境因素相關的崗位人員,各部門應及時對其進行
培訓,以使其適應崗位的工作要求。
4.2.6在環境管理體系文件發生較大變化時,包括獲取新的或修改的環境法律、法規時,各部門應及時根據變化情況進行培訓并記錄。
4.2.7對于必須取得國家規定的特種作業資格證書公司外培的員工,培訓完畢須將“合格證書”復印件及培訓教材交辦公室,并做好記錄。
4.2.8技術質量科負責對各部門人員進行應急消防知識的教育和培訓效果進行監督檢查。
4.2.9綜合辦公室或受委托的各職能、生產部門在按公司年度培訓計劃組織培訓時,應預先安排好工作,保證培訓工作如期進行。
4.2.10由綜合辦公室負責對培訓的效果進行確認。可使用提問、答卷等多種形式并予以記錄。
4.3培訓記錄
4.3.1環境培訓記錄及考核成績應及時報綜合辦公室備案,由綜合辦公室歸檔保存,并附上培訓教材、試卷和考核成績等資料。
5記錄
5.1《培訓需求表》
5.2《年度人員培訓計劃表》
5.3《培訓記錄表》
5.4《培訓/會議簽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