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溶劑危害預防措施
在有機溶劑蒸氣滯留會發生火災、爆炸之虞工作場所,應于作業前進行測定,其濃度達爆炸下限之百分之三十以上時,應使勞工退避至安全場所。
應確實裝設有效之通風換氣設施(局部排氣或整體換氣裝置)。
應依規定實施作業檢點及局部排氣裝置之定期檢查、重點檢查。
有機溶劑作業場所應每六個月實施作業環境測定(空氣中之濃度測定)一次以上,測定紀錄應至少保存三年。
有機溶劑作業場所應派遣具有有機溶劑中毒預防知識(有機溶劑作業主管)之人員從事監督管理工作。
有機溶劑之容器不論是否在使用或不使用都應隨手蓋緊密閉,以防揮發逸出。有機溶劑之容器應予以危害標示,作業現場并應提供物質安全數據表(MSDS)。
有機溶劑作業場所應置備適當之呼吸防護具(活性碳防毒面罩或空氣呼吸器)以供有機溶劑作業勞工使用。
有機溶劑作業勞工應依法令規定施以預防災害所必要之安全衛生教育訓練(需增列三小時之有機溶劑中毒預防教育訓練)。
應實施就業前體格檢查以適當的選工、配工,及定期健康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有機溶劑作業場所,應嚴禁煙火以防止火災爆炸。
有機溶劑作業場所只可以存放當天所需要使用有機溶劑之量。并盡量減少勞工之有機溶劑作業時間。
使勞工進入有虞有機溶劑存在之局限空間,應采取局限空間作業危害預防措施。
篇2:有機溶劑作業個人防護用品規范
有機溶劑侵入人體的主要途徑為呼吸道和皮膚,因此個人防護用品的選擇應重點考慮呼吸防護用品和皮膚防護用品。
呼吸防護用品主要有過濾式(包括自吸過濾式的全面罩、半面罩和動力送風過濾式頭罩或面罩)和隔絕式(包括供氣式和攜氣式)。根據其接觸的有機溶劑的種類、場所,選用合適的防護用品。如在儲槽或通風不良的室內作業場所,臨時性從事有機溶劑作業時,或在有通風的室內作業場所從事有機溶劑作業,且每日作業時間在1小時以內時,可選擇佩戴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在曾經裝儲有機溶劑或其混合物且仍存在危害的儲槽作業時,或在未設置局部排風、全面通風裝置,有機溶劑整齊發生源未被密閉的儲槽內或通風不良的室內作業場所從事有機溶劑作業時,可選擇佩戴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
皮膚防護用品有防護手套、防護服、防護圍裙、防護眼鏡、防護鞋等。
篇3:有機溶劑中毒應急方法
有機溶劑主要是指那些難溶于水的油脂、樹脂、染料、蠟、烴類等有機化合物的液體,此類物質均可引起人體中毒。最常見的有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正己烷、氯仿、氯乙烷、甲醇、乙醚、丙酮、二硫化碳等。
⑴應急要點:
發生中毒事故區域(特別是下風向)的人員應盡快撤離或就地躲避在建筑物內。
立即將病人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脫去污染衣服,迅速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膚,同時要注意保暖。眼內污染者,用清水至少持續沖洗10分鐘。
對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有條件的可肌內注射呼吸*等。
昏迷者針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
立即撥打120電話呼救,迅速送往醫院搶救和進行后續治療。
⑵專家提示:
發生中毒后要立即將病人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
要迅速查清毒物。
要到醫院進行后續治療。
有密切毒物接觸史者,應嚴密觀察,臥床休息,防止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