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制度
服裝職業危害有哪些
職業危害:是指對職業活動的企業員工,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物理、化學、生物因素以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服裝加工主要有裁剪、縫紉和熨燙三個工序,成批生產多采用流水作業??p紉機轉動產生噪聲,機器愈密、噪聲愈強??p紉工長期保持坐位前傾姿勢操作,可發生腰腿痛。熨燙工長時間手拿熨斗,可發生右肢酸痛,工齡長的工人甚至發生腕部腱鞘炎、肩周炎、頸椎病等。如照明不足,可影響視力。
服裝的衛生性,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1)服裝面料本身對人體無損害。這種損害主要表現為化學刺激和變態反應使人體皮膚發炎、濕疹、發癢、嚴重時還可形成小皰和膿皰。
(2)服裝具有保護人體衛生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要具有優良的保持體溫的能力。人們為了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常以穿著適當的服裝來調節體溫,使人體的溫度保持在36.5℃左右,這是通過服裝面料的吸濕性、吸水性、保溫性、通氣性、含氣性、導熱性、抗熱輻射性、防水性、耐汗性等性能來實現的。
二是要能保護人體不受外界和內部的污染。一般表現為人體皮膚表面的清潔和服裝的清潔。外部污染主要有塵土、煤煙、工業氣體及其粉塵等,這就要求服裝具有防止這些東西侵入到皮膚的功能。如果侵入了,玷污了皮膚,則要求容易洗除。同時,服裝還應具有外界的致病微生物或非病原微生物不能侵入,或最好能在其表面殺滅的性能。服裝的內部污染主要是由于皮膚表面出汗、分泌的皮脂、脫落的表皮細胞等污垢。因此,內衣應具有吸附這些臟污的能力,并能易于洗滌清除和保潔。
三是要適宜于身體的活動。在特定的環境下,服裝還應具有防護機械性外力和有害藥品、射線等的危害。服裝的型式應以不妨礙活動為原則。從身體活動的角度來考慮,服裝的衛生性還應具有柔軟性、伸縮性、重量輕、壓縮彈性、屈曲硬度、拉伸強度和抗折皺性等
職業病控制制度
作為服裝企業,我公司容易導致的職業病一般為:接觸各種粉塵,引起的塵肺病、眼病,直接操作縫紉工引起的手臂振動病,接觸噪聲引起的職業性耳聾,為了預防控制盒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職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企業穩定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職業病預防控制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依法為職工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保障職工獲得相應的職業衛生保護,依法為職工繳納工傷社會保險。積極推廣,應用有利于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
1.作業場所防護,要經常通風,每天要保持衛生整潔。
2.個人防護:給工作人員提供防護口罩,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測防護,在檢查項目上注意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工人作業場所的通風情況,個人防護用品的佩戴,8小時制及時制止違章作業。
篇2:化學品生產公司職業病危害告知制度
為了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切實保護公司員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所屬各部門應當為員工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二、公司綜合管理部與已進、新進公司的員工簽訂職業病危害勞動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時,應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員工,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
三、未與在崗員工簽訂職業病危害勞動告知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的,應按國家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與員工進行補簽。
四、公司員工在已訂立勞動合同期間因工作崗位或者工作內容變更,從事與所訂立勞動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時,公司綜合管理部、健康安全科應向員工如實告知現從事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所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并簽定職業病危害因素勞動變更職業病危害因素告知補充合同。
五、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工作場所,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對作業人員進行告知。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六、公司健康安全科應定期或不定期的對各部門職業病危害告知制度的實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指導,確保告知制度的落實。
七、公司健康安全科每年對員工進行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的培訓、考核,使每位員工掌握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預防和控制技能。
篇3:煤礦職業病危害告知制度范本
為了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切實保護公司員工健康,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綜合治理”的方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1、公司應當為員工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2、公司與已進、新進公司的員工簽訂合同時,應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等如實告知職工,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
3、存在職業病危害的場所,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對作業人員進行告知。
4、公司每年對員工進行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的培訓,使每位員工掌握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預防和控制技能。
5、職業病的范圍和診斷標準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對已確診的職業病患者應進行積極治療。
6、定期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檢測。
7、按規定向職工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防護要求的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積極采用新工藝,選用新設備,改善工作條件,從源頭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