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醫院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第二醫院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的規定,為及時有效地控制職業病危害事故,減輕職業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損害,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特制定此應急預案。
一、事故發生前的預防
我院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對從事放射,高毒等作業實行特殊管理。
(一)成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
(二)建立健全高毒、放射等從業人員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建立醫務人員健康監護檔案。
(四)為從事放射、高毒工作的醫務人員提供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培訓上崗。
(五)逐步采用更新防護用品。
(六)為從事放射線的工作人員配置個人劑量計。
(七)實行定期維護,檢修,檢測各種防護設備及救援助設施。
(八)購買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化學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材料,產品為進口產品時應提供中文說明書。進口放射性同位素,射線裝置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物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二、事故報告
(一)在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或收治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病人時,應當立即向醫務科(白天)、院總值班(下班時間)報告,醫務科立即組織會診、救治,診斷明確后向院領導報告,經院領導簽審后報告市疾控中心,衛生局。
(二)報告內容:事故發生的具體地點,作業場所,時間,發病情況,傷亡人數,可能發生的原因,正采取的措施和發展趨勢。
在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或收治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時,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對職業病危害事故瞞報,虛報,漏報和遲報。
三、事故處理
在職業病危害事故或收治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時應:
(一)停止導致職業病危害事故作業,撤離作業人員,控制事故現場防止事態擴大。
(二)立即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或醫學觀察,填寫《職業中毒和職業病報告卡》。
(三)在控制毒源漫延的前提下保護事故現場,材料,設備和工具,配合調查。
四、將危害事故所有資料,病歷記錄完整,立卷歸檔。
附:事故分類
一般事故:發生急性職業病10人以下的。
重大事故:發生急性職業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或者發生職業性炭疽5人以下的。
特大事故:發生急性職業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的,或者發生職業性炭疽5人以上的。
篇2: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制度
1、為了規范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工作,加強職業病危害項目的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下簡稱《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辦法。
2、存在或者產生職業病危害項目,公司應當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及本辦法規定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
本辦法所稱職業病危害項目是指存在或者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按照衛生部發布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確定。
3、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的主要內容是:
(一)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
(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濃度或強度;
(三)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生產技術、工藝和材料;
(四)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
4、公司應當向所在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時應當提交《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表》及有關材料。
新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應當在竣工驗收之日起30日內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
5、公司申報后,因采用的生產技術、工藝、材料等變更導致所申報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相關內容發生改變的,應當在變更后30日內向原申報機關申報變更內容。
6、公司在終止生產經營時,應當向原申報機關辦理申報注銷手續。
7、公司要建立職業病危害項目管理檔案,以備上級部門監督管理。
8、公司嚴格按照衛生部統一格式填報《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表》。
9、本制度從下發之日起施行。
篇3: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檢驗制度
按照《職業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掌握企業內部各崗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建立定期檢測制度,制度重點包括以下內容:
1、確定具體部門和人員,負責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和管理工作。
2、單位各級領導和崗位員工要掌握了解管理范圍內及本崗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強度)及其可能產生的后果等情況。
3、建立本單位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檔案,并妥善保存。
4、明確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確定檢測的具體要求,包括檢測點分布、檢測周期及檢測結果的登記報告等。
5、單位應當請有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并由專人負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檢測、評價和監測由職業衛生管理部門(人員)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并將檢測評價結果向勞動者公布。
6、檢測、評價和監測結果出現異常或者超標時,立即采取措施,上報主管領導,加強現場作業防護,提出整改方案,積極進行治理。
7、對嚴重超標且危害又不能及時整改的生產經營場所,必須立即停止生產經營活動,采取補救措施,控制和減少職業病危害。保證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符合國家標準。
8、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后,檢測結果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后,方可重新作業。
9、檢測、評價和監測結果存入單位職業衛生管理檔案,并及時向東勝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報告及向本單位員工公布。
10、委托檢測費用應列入年度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