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煤礦職業病危害防治規劃規程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加強我礦職業衛生與健康管理,改善勞動條件,保障職工的身體健康,促進煤礦安全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根據《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12-2015年)的通知》(國辦發〔2009〕43號)精神,編制本規劃。
本規劃旨在闡明2012年-2015年期間,發達煤礦在職業病防治領域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明確主要任務,落實保障措施,動員全員共同參與,保障職工的健康權益,促進煤礦安全發展、和諧發展。
?一、工作現狀
發達煤礦歷來高度重視職工安全與健康工作,各單位加強粉塵和有毒有害物質監測、綜合防塵措施落實、職業危害勞動合同告知、職業健康監護及個體防護用品配備等工作,著手建立技術支撐體系,加強職業安全衛生教育培訓,積極開展職業危害防治,煤礦全體職工職業危害防治責任意識不斷增強,基礎工作不斷穩固,職業健康工作總體上不斷發展進步。
當前,煤炭生產行業進入危害較為嚴重的領域,國家有關部委不斷加強職業健康管理,鞏固煤炭生產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基礎,高起點開展煤炭等企業職業病防治工作,全面治理職業危害防治的薄弱環節,切實保護勞動者健康權益,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護勞動者健康為根本目的,認真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等職業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落實各級責任,加強領導,規范管理,依靠科技進步,立足煤礦實際,突出煤礦重點,全面推進職業病防治工作,促進煤炭生產持續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1、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綜合治理,控制職業病危害源頭,采取工程技術、個體防護和健康管理等綜合治理措施,預防控制職業病危害。
2、突出重點,有序實施。
既著眼長遠,不斷完善制度和監管體系,又立足當前,著力解決目前防治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煤礦企業按照“源頭治理、科學防治、嚴格管理、依法監督”的基本要求,以防治煤礦塵肺病為重點,加強煤礦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基礎建設,全面提高煤礦企業職業健康水平。
3、依法依規,規范落實。
全面落實《職業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落實關于職業病防治和作業環境職業危害的有關部署和要求,規范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
4、宣傳動員,全員參與。
廣泛開展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增強各單位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勞動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充分發揮職工工會等監督作用。
(三)規劃目標
建立煤礦統一領導、部門協調配合、用人單位負責、規范管理、職工群眾監督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機制,著力提高職業病綜合防治能力,增強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職業病防治意識,改善工作場所作業環境。
--到2015年,煤礦企業新發塵肺病病例年均增長率控制到5%以內;杜絕重大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的發生,有效減少硫化氫、一氧化碳等主要急性職業中毒事故,主要慢性職業中毒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急性職業性放射性疾病。
--到2015年,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負責人、勞動者職業衛生培訓率達到90%以上,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率達到100%以上,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標識設置率達到90%以上,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率達到70%以上,粉塵、毒物、放射性物質等主要危害因素監測合格率達到80%以上。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預評價率達到100%,控制效果評價率達到100%。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勞動者的職業健康體檢率達到100%,接觸放射線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率達到85%。
--到2015年,職業病防治能力、應急救援能力不斷提高,管理能力不斷提高。職業病防治監督覆蓋率100%。
--到2015年,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工傷保險覆蓋率達到100%;職業病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各項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主要任務
(一)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機構
一是要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設置或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組織、配備專職或兼職專業人員。
二是加強各級管理人員培訓,配備必要的設備,創造必要的工作條件,不斷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
三是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采取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職業危害防治管理機構。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為我礦提供服務。
(二)著力抓好職業危害源頭控制
建設工程項目的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從源頭控制職業危害;對存在職業危害的作業場所,必須采取綜合防護措施,使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符合相關標準要求,減少和降低對作業人員健康的損害。各級企業要配備足夠的監測儀器設備和專兼職人員,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及時掌握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以監測促防治;必要時,委托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定期檢測與評價。
(三)加強對作業環境中職業危害管理和控制
一是通過優化生產布局和工藝流程,使有害作業和無害作業分開,確保從事無害作業的職工避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盡可能減少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職工數量。
二是加強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評價與控制,為勞動者提供符合職業衛生標準和要求的工作場所、環境和條件。
三是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場所要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規章制度、操作規程、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在產生嚴重危害的作業崗位設置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
四是使用有毒物品作業要依法取得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
五是配備應急救援人員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設備,制定應急救援預案。
六是要依法如實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確保申報率達到100%。
(四)進一步規范勞動者職業健康管理工作
一是要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
二是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要依法組織其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本人。
三是按要求為職工配置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并引導和督促其堅持正確規范使用。
四是要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對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要及時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
五是及時安排疑似職業病病人進行診斷,做好職業病病人的治療、康復、定期檢查和妥善安置,確保職業病病人的權益。
(五)重點強化對煤礦企業和重點職業病的防治
1、塵肺病防治。煤礦企業以防治煤工塵肺、矽肺、石棉肺為重點,實施粉塵危害綜合治理工程。提高煤炭生產機械化水平,推進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發和推廣。逐步淘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工藝、設備和材料。
2、重大職業中毒防治。加強有限空間安全作業管理。實施硫化氫、一氧化碳、氨氣、重金屬等重大職業中毒隱患防范治理工程,開展中毒隱患排查,對生產設施、設備、場所進行治理。
3、職業性放射性疾病防治。實施放射性職業病危害治理工程,開展危害控制試點,落實關鍵防治技術和措施,降低因放射線造成的礦工肺癌等疾病發病率。根據煤礦的發展,加強對職業病危害評價和放射衛生監督管理,完善安全防護措施,降低作業場所的放射性危害;落實接觸放射線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和健康監護管理制度。
4、加強對重點職業病的監測與預警。重點開展對煤礦職工塵肺、矽肺、石棉肺和放射性職業病危害等的監測,及時掌握職業病在高危人群、高危行業和高危企業的發病特點和發展趨勢,研究職業病危險源的分布情況,開展職業健康風險評估和預警。
(六)推進職業病防治信息化建設
構建職業病危害動態監管及監控預警體系。加強職業病信息監測、報告與管理,建立和完善職業病信息監測、報告與管理網絡,建設職業病監測點,為制定職業病防治的方針政策提供基礎數據。按照動態監控、及時預警、準確計量的要求,根據職業病危害的性質和程度建設職業病預警體系。加強職業病危害動態監測工作,開展信息定期報告、分析和管理工作。
(七)完善企業工傷保險等各項制度
一是加強勞動用工和勞動合同管理,規范用工行為,在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要履行職業病危害告知義務,依法參加工傷保險。
二是落實有害作業崗位津貼和女職工、未成年工特殊保護政策。
三是按照規定參加工傷保險,提高工傷保險覆蓋率。
四是完善特殊工時審批制度和職工休息休假制度,加強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
五是完善工傷預防與保障相結合的機制,將工傷保險基金部分用于職業病防治的預防和宣傳工作,逐步建立職業病治療、康復制度。
六是推行職業衛生專項集體合同制度。
(八)加強培訓和宣傳教育
一是制定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計劃,健全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體系和網絡。
二是加強對各級職業病防治知識培訓,強化對存在職業病危害主要負責人、管理人員和勞動者的培訓,積極推進作業場所健康教育。
三是把職業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納入企業普法教育范圍,列為健康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
四是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活動,在全企業形成關心勞動者健康、重視職業病防治的良好氛圍,發揮工會監督作用,鼓勵舉報職業病防治違法行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基層單位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職業健康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并切實抓緊、抓好。煤礦主要負責人是職業危害防治的第一責任人,要建立健全職業危害防治工作體系,嚴格管理,保障投入,認真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及規章、標準、規程,確保作業環境和防護達標。要制定本單位職業病防治規劃,層層分解目標,明確具體措施,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要逐步建立先進的職業衛生與健康管理體系,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和持續改進機制。?
(二)全面落實責任
一是煤礦職業病防治監督管理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依法認真履行職業衛生管理職責。安全生產部負責作業場所職業健康(衛生)監督檢查,組織查處職業危害不安全事件和有關違法違規行為,參與、配合政府查處有關職業危害事故。工會負責群眾性勞動保護的宣傳教育和監督檢查。
二是基層單位要針對本單位職業病危害特點,加大重點(煤炭)行業、重點企業、重點人群的監督檢查力度。要設置或指定有關部門,負責對本單位職業健康監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規范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的診斷與鑒定工作。
三是對職業危害事故,要按照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三項基本要求和“四不放過”原則,依法調查處理,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責任人員的責任。
(三)完善規章制度
落實職業病防治法配套法規、規章。要制訂職業病危害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危害防護設施與個人防護用品性能評價、職業健康監護與職業病診治等方面管理制度,狠抓各項制度的落實。
必須建立、健全下列職業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規程: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職業危害告知制度、職業危害申報制度、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制度、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從業人員防護用品管理制度、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制度、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業危害防治制度。
?(四)保證經費投入
煤礦用于預防和治理職業病危害、工作場所衛生檢測、健康監護和職業衛生培訓等費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生產成本中據實列支。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保證必需的工作經費。煤礦企業應按照國家有關煤爐職業安全健康和財務規定提取防治費用。
工會必須適時開展《規劃》實施的督查和評價工作。
篇2:主管礦主的職業病防治職責
1、認真貫徹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落實各級職業病防治責任制,確保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健康與安全。
2、設置與企業規模相適應的職業衛生管理機構,建立三級職業衛生管理網絡,配備專業或兼職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3、每年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企業職業病防治工作規劃和落實情況,主動聽取職工對本企業職業衛生工作的意見,并責成有關科室及時解決提出的合理建議和正當要求。
4、每季召開一次職業衛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聽取工作匯報,親自研究和制訂年度職業病防治計劃與方案,落實職業病防治所需經費,督促落實各項防范措施。
5、根據“三同時”原則,企業新、改、擴建或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應由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方可進行建設,切實做到職業病防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6、親自參加企業內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的調查和分析,對有關責任人玉一嚴肅處理。
7、對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
篇3:煤礦職業病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為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加強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職業病防治的水平,切實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健康與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五條的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是從組織上、制度上落實“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使各級領導、各職能單位、各生產單位和職工明確職業病防治的責任,做到層層有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做好職業病防治,促進生產可持續發展。
二、本制度規定從礦領導到各單位在職業病防治的職責范圍,凡本礦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責任。
三、為保證本制度的有效執行,今后凡有行政體制變動,均以本制度規定的職責范圍,對照落實相應的職能單位和責任人。
各單位和人員的職責
(一)、礦長的職責
1、認真貫徹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落實各級職業病防治責任制,確保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健康與安全。
2、設置與本礦規模相適應的職業衛生管理機構,配備專業或兼職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礦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3、每年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本礦職業病防治工作規劃和落實情況,主動聽取職工對本礦職業衛生工作的意見,并責成有關單位及時解決提出的合理建議和正當要求。
4、每季召開一次職業衛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聽取工作匯報,親自研究和制訂年度職業病防治計劃與方案,落實職業病防治所需經費,督促落實各項防范措施。
5、親自參加礦內發生的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和分析。
6、對本礦的職業病防治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
(二)、礦職業衛生工作領導小組職責
在礦長的領導下,根據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的規定,在本礦中具體組織實施各項職業病防治工作,具體職責:
1、組織制訂(修改)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并督促執行。
2、根據本礦機構設置,明確各單位、人員職責。
3、制訂礦年度職業病防治計劃與方案,并組織具體實施,保證經費的落實和使用。
4、直接領導本礦職業病防治工作,建立礦職業衛生管理臺帳和檔案。
5、組織對本礦干部、職工進行職業衛生法規、職業知識培訓與宣傳教育。
6、經常檢查本礦各單位職業病防治工作開展情況。
7、經常聽取各工區、職工關于職業衛生有關情況的匯報,及時采取措施。
8、對礦內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采取應急措施,及時報告,并協助有關單位調查和處理,對有關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
9、對本礦的職業病防治工作負直接責任。
(三)、礦技術單位的職責
1、編制礦生產工藝、技術改進方案,規劃安全技術措施等,改善職工勞動條件,促進文明生產。
2、編制生產過程的技術文件、技術規程,制作和提供生產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來源、產生部位等技術資料。
3、對生產設施、防護設施進行維護保養,檢修,確保安全運行。
4、對本礦的職業病防治工作負技術責任。
(四)、職業衛生領導小組辦公室人員職責
1、協助領導小組推動礦開展職業衛生工作,貫徹執行國家法規和標準。收集整理各項技術措施、計劃,并且督促有關單位切實按期執行。
2、配合培訓中心牽頭組織對職工進行職業衛生培訓教育,總結推廣職業衛生管理先進經驗。
3、組織職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健康檢查檔案。
4、收集整理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監測報表。
5、匯總整理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對這些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6、定期組織現場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情況,報告領導小組研究處理。
7、負責職業病危害事故報告,參加事故調查處理。
8、負責建立礦職業衛生管理臺帳和檔案,負責登錄、存檔、申報等工作。
9、審批個人防護用品。
10、督促職工嚴格按操作規程生產,確保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
11、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時,迅速上報,并與礦內醫院配合及時組織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