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規程

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規程

2024-07-15 閱讀 4443

一、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

事故應急救援的總目標是通過有效的應急救援行動,盡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等。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包括下述幾個方面。

①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防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搶救受害人員是應急救援的首要任務,在應急救援行動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實施現場急救與安全轉送傷員是降低傷亡率,減少事故損失的關鍵。由于重大事故發生突然、擴散迅速、涉及范圍廣、危害大,應及時指導和組織員工采取各種措施進行自身防護,必要時迅速撤離危險區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區域。在撤離過程中,應積極組織員工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②迅速控制事態,并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檢測、監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及時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險源是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務,只有及時地控制住危險源,防止事故的繼續擴展,才能及時有效進行救援。應盡快組織工程搶險隊與事故單位技術人員一起及時控制事故繼續擴展。

③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現場恢復。針對事故對人體、動植物、土壤、空氣等造成的現實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閉、隔離、洗消、監測等措施,防止對人的繼續危害和對環境的污染,及時清理廢墟和恢復基本設施,將事故現場恢復至相對穩定的基本狀態。

④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害程度,事故發生后應及時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評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圍和危害程度,查明人員傷亡情況,做好事故調查。

二、作業現場事故應急處理程序

(一)現場急救概念和急救步驟

1、現場急救概念

現場急救,就是應用急救知識和最簡單的急救技術進行現場初級救生,最大程度上穩定傷病員的傷、病情,減少并發癥,維持傷病員的最基本的生命體征,例如呼吸、脈搏、血壓等。現場急救是否及時和正確,關系到傷病員生命和傷害的結果。

2、急救步驟

急救是對傷病員提供緊急的監護和救治,給傷病員以最大的生存機會,急救一定要遵循下述四項急救步驟。

①調查事故現場,調查時要確保對你、傷病員或其他人無任何危險,迅速使傷病員脫離危險場所。

②初步檢查傷病員,判斷其神志、氣管、呼吸循環是否有問題,必要時立即進行現場急救和監護,使傷病員保持呼吸道通暢,視情況采取有效的止血、防止休克、包扎傷口、固定,保存好斷離的器官和組織、預防感染、止痛等措施。

③呼救、應請人去呼叫救護車。你可繼續施救,一直要堅持到救護人員或其他施救者到達現場接替為止。此時還應反映傷病員的傷病情和簡單的救治過程。

④如果沒有發現危急傷病員的體征,可作第二次檢查,以免遺漏其他的損傷、骨折和病變,這樣有利于現場施行必要的急救和穩定病情,降低并發癥和傷殘率。

(二)報警電話報警方式

報警電話主要是:119、110、120

1、火警電話:119

發生火災或火情后,要迅速撥打火警電話,報警時撥打119,講清著火單位、著火部位、著火地址、著火物資、火情狀況、報警人姓名及報警電話或手機號碼。

2、匪警電話:110

遭遇壞人傷害、滋擾或發生盜竊時,要迅速撥打匪警電話110。撥通電話后,講清報警人姓名、發生地點、報警人電話或手機號碼,然后簡要報告案情,包括犯罪嫌疑人的面貌、衣著特征、人數、逃跑方向等,盡量多提供現場線索,以便公安機關查處。

3、急救電話:120

無論在什么時候或什么地方發現危重病人或意外事故,都可撥打急救電話120,通電話要講清傷員的姓名、年齡、狀況;若神志不清、昏迷、大出血、呼吸困難,要講清其創出現的時間、過程、過去病史;講清電話號碼、詳細地址以及等待救護車的確切地點、意外災害事故還要講清災害性質、受傷人數、傷害原因等情況。

(三)作業現場事故應急處理

1、施工現場的火災急救

(1)火災急救施工現場發生火警、火災事故時,應立即了解起火部位,燃燒的物質等基本情況,撥打“119”向消防部門報警,同時組織撤離和撲救。

在消防部門到達前,對易引燃、易爆的物質采取正確有效的隔離,如切斷電源,撤離火場內的人員和周圍易燃、易爆物及一切貴重物品,根據火場情況,機動靈活地選擇滅火器具。

在撲救現場,應行動統一,如火勢擴大,一般撲救不可能時,應及時組織撤退撲救人員,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撲滅火情可單獨采用,也可同時采用幾種滅火方法(冷卻法、窒息法、隔離法、化學中斷法)進行撲救。滅火的基本原理是破壞燃燒三條件(即可燃物、助燃物、火源)中的任一條件。在撲救的同時要注意周圍情況,防止中毒、坍塌、墜落、觸電、物體打擊第二次事故的發生。

在滅火后,應保護火災現場,以便事后調查起火原因。

(2)火災現場自救注意事項

①救火應注意自我保護,使用滅火器材救火時應站在上風位置,以防因烈火、濃煙熏烤而受到傷害。

②火災襲來時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貪戀財物。

③必須穿越濃煙逃走時,應盡量用浸濕的衣物披裹身體,用濕毛巾或濕布捂住口鼻,或貼近地面爬行。

④身上著火時,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衣物覆蓋壓滅火苗。

⑤大火封門無法逃生時,可用浸濕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門縫,潑水降溫,呼救待援。

(3)燒傷人員現場救治

在出事現場,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使傷員盡快與致傷因素脫離接觸,以免繼續傷害深層組織。

①傷員身上燃燒著的衣服一時難以脫下時,可讓傷員躺在地上滾動,或用水灑撲滅火焰。切勿奔跑或用手拍打,以免助長火勢,防止手的燒傷。如附近有河溝或水池,可讓傷員跳入水中。如為肢體燒傷,則可把肢體直接浸入冷水中滅火和降溫,以保護身體組織免受灼燒的傷害。

②用清潔包布覆蓋傷面做簡單包扎,避免創面污染。自己不要隨便把水泡弄破,更不要在創面上涂任何有刺激性的液體或不清潔的粉和油劑。因為這樣既不能減輕疼痛,相反增加了感染機會,并為下一步創面處理增加了困難。

③傷員口渴時可給適量飲水或含鹽飲料。

④經現場處理后的傷員要迅速轉送醫院救治,轉送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呼吸、脈搏、血壓等的變化。

2、嚴重創傷出血傷員的現場救治

創傷性出血現場急救是根據現場現實條件及時地、正確地采取暫時性地止血,清潔包扎,固定和運送等方面措施。

(1)止血

①壓迫止血法先抬高傷肢,然后用消毒紗布或棉墊覆蓋在傷口表面,在現場可用清潔的手帕、毛巾或其他棉織品代替,再用繃帶或布條加壓包扎止血。

②指壓動脈出血近心端止血法按出血部分分別采用指壓面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顳動脈、股動脈、脛前后動脈止血法。該方法簡便、迅速有效,但不持久。

③彈性止血帶止血法當肢體動脈創傷出血時,一般的止血包扎達不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而采用之,如當肱骨上1/3段或股骨中段嚴重創傷骨折時,常伴有動脈出血,傷情緊急,這時,就先抬高肢體,使靜脈血充分回流,然后在創傷部位的近心端放上彈性止血帶,在止血帶與皮膚間墊上消毒紗布棉墊,以免扎緊止血帶時損傷局部皮膚。止血帶必須扎緊,要加壓扎緊到切實將該處動脈壓閉。同時記錄上止血帶的具體時間,爭取在上止血帶后2H以內盡快將傷員轉送到醫院救治,若途中時間過長,則應暫時松開止血帶數分鐘,同時觀察傷口出血情況。若傷口出血已停止,可暫勿再扎止血帶;若傷口仍繼續出血,則再重新扎緊止血帶加壓止血,但要注意如過長時間地使用止血帶,肢體會因嚴重缺血而壞死。

(2)包扎、固定創傷處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潔的醫用紗布覆蓋,再用繃帶或布條包扎,既可以保護創口預防感染,又可減少出血幫助止血。在肢體骨折時,又可借助繃帶包扎夾板來固定受傷部位上下兩個關節,減少損傷,減少疼痛,預防休克。

(3)搬運經現場止血、包扎、固定后的傷員,應盡快正確地搬運轉送醫院搶救。不正確的搬運,可導致繼發性的創傷,加重病情,甚至威脅生命,搬運傷員要點如下。

①在肢體受傷后局部出現疼痛、腫脹、功能障礙、畸形變化,就提示有骨折存在。宜在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運,防止骨折斷端因搬運震動而移位,加重疼痛,再繼發損傷附近的血管神經,使創傷加重。

②在搬運嚴重創傷伴有大出血或已休克的傷員時,要平臥送傷員,頭部可放置冰袋或戴冰帽,路途中要盡量避免震蕩。

③在搬運高處墜落傷員時,若疑有脊椎受傷可能的,一定要使傷員平臥在硬板上搬運,切忌只抬傷員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傷員。因為這樣會使傷員的軀干過分屈曲或過分伸展,致使已受傷了的脊椎移位,甚至斷裂造成截癱,導致死亡。

(4)創傷救護的注意事項

①護送傷員的人員,應向醫院詳細介紹受傷經過。如受傷時間、地點,受傷時所受暴力的大小,現場場地情況。凡屬高處墜落致傷時還要介紹墜落高度,傷員最先著落地部位及間接擊傷的部位,墜落過程中是否有其他阻擋或轉折。

②高處墜落的傷員,在已確診有顱骨骨折時,即使當時神志清楚,但若有伴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仍應勸其留住醫院嚴密觀察。因為,從以往事故后,有相當一部分傷者往往忽視這些癥狀,有的傷者自我感覺較好,但不久就因搶救不及時導致死亡。

③在土石方陷落事故中,肢體受到嚴重擠壓后,局部軟組織因缺血而呈蒼白,皮膚溫度降低,感覺麻木,肌肉無力。一般在解除肢體壓迫后,應馬上用彈性繃帶繞傷肢,以免發生組織腫脹,還要給以固定少動,以減少和延緩毒性分解產物的釋放和吸收。這種情況下的傷肢就不應該抬高,不應該局部按摩,不應該施行熱敷,不應該繼續活動。

④胸部受損的傷員,實際損傷常較胸壁表面所顯示的更為嚴重,有時甚至完全表里分離。例如傷員胸壁皮膚完好無傷痕,但已有肋骨骨折存在,甚至還伴有外傷性氣胸和血胸,要高度提高警惕,以免誤診,影響救治。在下胸部受傷時,要想到腹腔內臟受擊傷引起內出血的可能。例如左側常可招致脾臟破裂出血,右側又可以能招致肝臟破裂出血,后背力量致傷可能引起腎臟損傷出血。

⑤人體創傷時,尤其在嚴重創傷時,常常有多種性質外傷復合存在。例如軟組織外傷出血時,可伴有神經、肌腱或骨的損傷。肋骨骨折同時可伴有內臟損傷以致休克等,應提醒醫院全面考慮,綜合分析診斷。反之,往往會造成誤診、漏診而錯失搶救時機,斷送傷員生命,造成終生內疚和遺憾。如有的傷員因年輕力壯,耐受性強,即使遭受嚴重創傷休克時,也較安靜謹低聲呻吟,并且能正確回答問題,甚至在血壓已降到零時,還一直神志清楚而被斷生命。

⑥引起創傷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創傷后的劇烈疼痛,失血引起的休克以及軟組織壞死后的分解產物被吸收而中毒。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左右,及時止血、包扎、固定傷肢以減少創傷疼痛,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3、co中毒癥狀與急救方法

臨床表現:

1.急性中毒

臨床上以急性腦缺氧的癥狀與體征為主要表現。接觸CO后如出現頭痛、頭昏、心悸、惡心等癥狀,于吸入新鮮空氣后癥狀即可迅速消失者,屬一般接觸反應。

2.輕度中毒者出現劇烈的頭痛、頭昏、心跳、眼花、四肢無力、惡心、嘔吐、煩躁、步態不穩、輕度至中度意識障礙(如意識模糊、朦朧狀態),但無昏迷。于離開中毒場所吸入新鮮空氣或氧氣數小時后,癥狀逐漸完全恢復。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癥狀外,面色潮紅,多汗、脈快、意識障礙表現為淺至中度昏迷。及時移離中毒場所并經搶救后可漸恢復,一般無明顯并發癥或后遺癥。

3.重度中毒時,意識障礙嚴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狀態。常見瞳孔縮小,對光反射正常或遲鈍,四肢肌張力增高,牙關緊閉,或有陣發性去大腦強直,腱壁反射及提睪反射一般消失,腱反射存在或遲鈍,并可出現大小便失禁。腦水腫繼續加重時,表現持續深度昏迷,連續去腦強直發作,瞳孔對光反應及角膜反射遲鈍,體溫升高達39~40℃,脈快而弱,血壓下降,面色蒼白或發紺,四肢發涼,出現潮式呼吸。有的患者眼底檢查見視網膜動脈不規則痙攣,靜脈充盈,或見乳頭水腫,提示顱內壓增高并有腦疝形成的

可能。但不少患者眼底檢查陰性,甚至腦脊液檢查壓力正常,而病理解剖最后仍證實有嚴重的腦水腫。

對急性CO中毒患者,應立即移至空氣新鮮處,松開衣領,保持呼吸道通暢,并注意保暖,密切觀察意識狀態,迅速給予下列治療:

1.給氧:輕度中毒者可給予氧氣吸入。中度及重度中毒者,應積極給予常壓口罩吸氧治療,有條件時給予高壓氧治療。

2.對癥及支持治療:除一般對癥治療外,對重度中毒出現急性中毒性腦病者,應積極進行搶救。視病情給予消除腦水腫、維持呼吸循環功能、糾正酸中毒、促進腦血液循環等對癥治療及支持治療,加強護理,積極防治并發癥。對遲發腦病者,除高壓氧治療外,可用糖皮質激素、血管擴張劑或抗帕金森綜合征藥物及其他對癥和支持治療。

篇2:石油銷售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與管理制度

石油銷售公司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與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增強**石油HB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HB公司"或"公司")職業病應急救援管理,及時處置重大職業病危害,最大限度保障職工權益,特制定此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HB公司各部室以及所有從事勞動的員工。

第三條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源編制導則》以及國家、集團公司等相關管理規定。

第四條專業術語

職業病危害: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

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

第二章職責

第五條職責

(一)公司總經理對公司職業病管理負主要責任。

(二)公司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全面管理公司職業病防治工作。

(三)公司綜合辦公室為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執行部門,全面負責現場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管理工作;負責職業病應急物資管理、維護保養工作監督。

(四)公司綜合辦公室全面監督公司職業病防治工作,并對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與管理全面監督。

(五)各部門負責配合綜合辦公室對職工進行職業病應急救援培訓,應急物資使用等工作。

(六)財務部門對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所需費用進行預算支付。

第六條應急管理對主要職業危害場所,編制相應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確保發生職業危害時,作業人員可正確處置職業病應急事故。

第七條主要目標及危害因素

公司要根據各自作業場所確定各自存在危害因素的主要目標和危害因素類別。

第八條工作要求

(一)培訓

公司綜合辦公室依據安全培訓管理制度,對上述崗位職工進行職業病應急救援工作培訓。

(二)應急救援

1、應急救援原則:先救人再救物。

2、發生職業病事故時,公司依據應急救援管理制度,對職業病事故進行救援。

3、職業病事故應急救援時,各救援人員在保證自身職業健康安全情況下,去參與救援,嚴禁無防護措施參與救援。

(三)職業病應急救援管理

1、在發生職業病應急事故時,應及時上報公司安全管理領導小組;

2、公司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及時依據事故上報程序,進行上報。

3、發生職業病應急事故時,應及時調整生產工藝或封存物料,并安排人員進行啟動事故應急處置方案,確保降低作業環境職業危害因素。

(四)應急物資管理

1、公司應根據各自實際儲備相應的應急物資,并設有專人管理.

2、防爆區作業應有可燃氣體檢測儀,定期檢測或保養,確保作業安全。

第九條監督與處罰

(一)公司應督查庫站對安全防護設施的維護保養,未進行定期維護保養的和隨意動用應急物資的,納入安全績效考核,進行處罰。

(二)公司依據職業防護標準,進行配發職業防護用品,個人未進行正確佩戴的,納入安全績效考核,進行處罰。

第三章附則

第十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篇3:某某熱電公司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管理制度

為防止突發性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并能在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后有效控制和處理各類職業病危害事故,將事故對人員造成的損害降至最小程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本著“反應迅速、處理得當”的原則,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本公司確立職業病危害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及各部門負責人,確定總負責人;

二、組織制定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形成書面文件予以公布,應明確事故發生后的疏通線路、緊急集合點、技術方案、救援設施的維護和啟動、醫療救護方案等內容。

三、明確職業病危害的目標分布,根據使用物品的種類、危險性質以及可能引起職業病危害事故的特點,確定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目標;

四、確保應急救援設施完好。

應急救援設施應存放在車間內或臨近車間處,一旦發生事故,應保證在10秒內能夠獲取。應急救援設施存放處應有醒目的警示標識,確保勞動者知曉和正確使用方法。現場應急救援設施應是經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合格的產品,安全有效,定期檢查,及時維修或更新,保證現場應急救援設施的安全有效性。

五、定期演練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公司對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做出相關規定,對演練的周期、內容、項目、時間、地點、目標、效果評價、組織實施以及負責人等予以明確。如實記錄實際演練的全程并存檔。

六、公司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時:

(一)機構職責

1、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職業病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2、組織指揮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3、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職業病危害事故處理情況,并向友鄰單位通報危害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4、組織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及善后處理,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的經驗教訓。

(二)人員分工:

1、總指揮:組織指揮全公司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2、副總指揮:協調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3、指揮部成員:

(1)部長(站長):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

(2)安全環境職業衛生管理組織負責人:負責指揮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交通管制工作;負責職業病危害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必要時代表指揮部發布有關信息;負責車輛調配及搶救物資的運輸、供應工作;負責搶險物資及防護用品的日常儲備和應急供應;

七、制定應急設備管理檔案,包括:

(1)應急設備管理制度書面文件;

(2)應急設備臺賬;

(3)應急設備中文說明書;

(4)職業病危害防護應急設施臺賬;

(5)職業病危害防護應急設施日常運轉記錄;

(6)職業病危害防護應急設施定期檢查記錄;

(7)職業病危害防護應急設施維修記錄;

(8)應急救援設施配備檔案;

(9)應急救援設施定期檢查記錄;

(10)應急救援設施維修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