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回火防止器使用安全要求

回火防止器使用安全要求

2024-07-18 閱讀 6205

1.每班工作前都應先檢查回火防止器,保持密封性良好和逆止閥動作靈活可靠。

2.回火防止器如果發現有問題(乙炔流量不足或帶水過多等)而影響工藝要求時,應及時進行檢修或更換。在任何情況下,焊工不得擅自拆卸回火防止器,或使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在無水情況下進行工作。

3.每個崗位式回火防止器只能供一把焊柜(或割柜)使用。

4.焊柜或割柜在點火前,應排凈回火防止器的空氣(或氧氣)與乙炔的混合氣。

5.每次發生回火后應檢查水位,器內的水量不得少于水位計(或水位閥)標定的要求,水位也不能過高,以免乙炔氣帶水過多而影響火焰溫度。

6.水封式回火防止器使用時應垂直掛放,與乙炔導管連接必須嚴密不漏氣。

7.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必須有卸壓孔、爆破片并且便于檢查,易于排除和清洗器內的積污。

8.水封式回火防止器,每班工作必須保持器內規定水位。

9.冬季使用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工作結束后應將水全部排出、洗凈,以免凍結。如發生凍結時,只能用熱水或蒸汽解凍,絕不能用明火或紅鐵烘烤。

10.乙炔容易產生帶粘性油質的雜質,因此應經常檢查止回閥的密封性,以及干式回火防止器阻火元件的堵塞現象(可用丙酮清洗,忌用壓縮空氣吹干)。干式回火防止器每月應檢查一次并清洗殘留在器內的煙灰和污跡,以保證氣流暢通、工作可靠。

篇2:油氣處理崗位風險評估:加熱爐回火傷人

1.風險預想:加熱爐回火傷人

2.風險危害:

(1)爐膛內產生正壓、防爆門頂開,火焰噴出爐膛傷人;

(2)回火傷人或爐膛內發生爆炸而造成設備的損壞。

3.原因分析:

(1)燃料氣大量帶液;

(2)煙道擋板開度過小,降低了爐子的抽力,使煙氣排不出去;

(3)開工時點火發生回火,主要是燃料氣閥門不嚴,使燃料氣串入爐內,或因一次點火不著,再次點火前爐膛吹掃不凈,造成爐膛爆炸回火。

4.預防措施:

(1)檢查燃料氣分離器分離效果及排污情況;

(2)加強巡回檢查,注意火嘴燃燒情況,調整好風門和煙道擋板開度;

(3)搞清煙道擋板的實際位置,以防在調節煙道擋板時將其關死或開度太小;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開度太大,造成熱量損失,降低爐子的熱效率;

(4)人員在檢查時,不要正對加熱爐的防爆門、風門等部位,以防受傷。

5.綜合評估:

(1)人員中

(2)財產低

(3)環境

(4)影響

6.應急措施:

(1)一旦發生回火,要立即關閉燃料氣閥;

(2)用蒸汽重新吹掃或通風1小時以上再按點爐程序重新點爐;

(3)如出現回火傷人,要及時送醫院治療。

篇3:井式回火電阻爐安全操作規程

1目的

本規程用于指導操作者正確操作和使用設備。

2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指導井式回火電阻爐的操作與安全操作。

3管理內容

3.1操作規程

3.1.1設備檢查:開爐前應對設備各部分是否正常作一次全面檢查。

3.1.1.1檢查液壓站油位及管路應正常,然后啟動液壓泵起、閉爐蓋,檢查液壓升降機構動作是否正常、坩堝應無嚴重變形或碰及電阻絲現象。

3.1.1.2電熱元件的接線柱、安全防護罩、設備接地裝置是否正確有效。

3.1.1.3風扇運轉是否正常、爐子起、閉聯鎖開關是否安全可靠。

3.1.1.4測控溫裝置是否完好、準確。

3.1.2爐子啟動:

3.1.2.1經全面檢查設備確認無任何隱患和問題后,打開控溫儀表和啟動加熱和風扇開關并按工藝卡所規定的工藝參數設定爐溫。

3.1.2.2操作人員要堅持做好升溫過程檢查,防止儀表跑溫或其它事故。

3.1.3裝爐:

3.1.3.1按軸承套圈的大小和工藝文件的規定,將工件裝入吊藍、擺平、放穩。然后使用行車穩、準地將工件吊入井式爐爐膛中放穩。

3.1.3.2若兩人裝吊,應密切配合,專心操作,防止裝爐不穩、防止發生碰壞設備事故。

3.1.3.3注意裝入工件高度或吊具、料筐高度不得觸及風扇擋板,如必要時先用手旋動風扇,風葉不得碰到工件,同時保證有氣流的循環空間。

3.1.3.4運行中:

3.1.3.4.1若風扇振動過大,可適當調整爐蓋拉桿、頂桿來減少振動。

3.1.3.5出爐:

3.1.3.5.1關閉加熱元件電源并停止風扇運轉。

3.1.3.5.2打開爐蓋,使用行車將工件吊出冷卻。

3.1.4保持好爐蓋密封,對爐子外殼,控制柜經常清掃,保持設備的清潔。發現爐底積水,及時清除。每次工作完畢后,全部切斷電源和氣氛源。

3.2安全操作規程

3.2.1保持爐子外殼接地良好和引出棒夾持處的接觸良好。

3.2.2電爐在進行裝卸工件時,必須斷電操作,切斷通風機電源。

3.2.3新爐用500V兆歐表進行測量:相與相及相與爐殼之間絕緣電阻,其阻值不應低于0.5兆歐。

3.2.4發現儀器、電器失靈應立即停爐,報告帶班長,請有關人員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