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管道運輸安全技術措施

管道運輸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7 閱讀 7526

一、管道線路

1.管道線路的布置及水工保護

輸油氣管道路由的選擇,應結合沿線城市、村鎮、工礦企業、交通、電力、水利等建設的現狀與規劃,以及沿線地區的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氣象、地震等自然條件,并考慮到施工和日后管道管理維護的方便,確定線路合理走向。輸油氣管道不得通過城市水源地、飛機場、軍事設施、車站、碼頭。因條件限制無法避開時,應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并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輸油氣管道管理單位應設專人定期對管道進行巡線檢查.及時處理輸油氣管道沿線的異常情況。

埋地輸油氣管道與地面建(構)筑物的最小間距應符合GB50251和GB50253規定。

埋地輸油氣管道與高壓輸電線平行或交叉敷設時,其安全間距應符合GB50061和GB50253規定;與高壓輸電線鐵塔避雷接地體安全距離不應小于20m.因條件限制無法滿足要求時,應對管道采取相應的防霄保護措施,且防雷保護措施不應影響管道的陰級保護效果和管道的維修;與高壓輸電線交叉敷設時,距輸電線20m范圍內不應設置閥室及可能發生油氣泄露的裝置。

埋地輸油氣管道與通信電纜平行敷設時,其安全間距不宜小于10m;特殊地帶達不到要求的,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交叉時,二者凈空間距應不小于0.5m。且后建工程應從先建工程下方穿過。

輸油氣管道沿線應設置里程樁、轉角樁、標志樁。里程樁宜設置在管道的整數里程處,每公里一個.且與陰極保護測試樁合用。輸油氣管道采用地上敷設時,應在人員活動較多和易遭車輛、外來物撞擊的地段,采取保護措施并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實施管道水工保護。管道水工保護形式應因地制宜、合理選用;定期對管道水工保護設施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2.線路截斷閥

輸油、氣管道應設置線路截斷閥,天然氣管道截斷閥附設的放空管接地應定期檢測。定期對截斷閥進行巡檢。有條件的管道宜設數據遠傳、控制及報警功能。天然氣管道線路截斷閥的取樣引壓管應裝根部截斷閥。

3.管道穿跨越

輸油氣管道通過河流時,應根據河流的水文、地質、水勢、地形、地貌、地震等自然條件,及兩岸的村鎮、交通等現狀,并考慮到管道的總體走向、日后管道管理維護的方便,選擇合理的穿跨越位置。考慮到輸油氣管道的安全性,管道通過河流、公路、鐵路時宜采用穿越方式。

輸油氣管道跨越河流的防洪安全要求,應根據跨越工程的等級、規模及當地的水文氣象資料等,合理選擇設計洪水頻率。位于水庫下游20km范圍內的管道穿跨越工程防洪安全要求,應根據地形條件、水庫容量等進行防洪設計。管道穿跨越工程上游20km范圍內若需新建水庫,水庫建設單位應對管道穿跨越工程采取相應安全措施。輸油氣管道穿跨越河流、公路、鐵路的鋼管、結構、材料應符合國家現行的原油和天然氣輸送管道穿跨越工程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管道跨越河流的鋼管、塔架、構件、纜索應選擇耐大氣環境腐蝕、耐紫外線、耐氣候老化的材料做好防腐。管道管理單位應根據防腐材料老化情況.制定跨越河流管道的維修計劃和措施。管道穿越河流時與橋梁、碼頭應有足夠的間距。穿越河流管段的埋深應在沖刷層以下,并留有充足的安全余量。采用挖溝埋設的管道,應根據工程等級與沖刷情況的要求確定其埋深。穿越河流管段防漂管的配重塊、石籠在施工時.應對防腐層有可拄的保護措施。每年的汛期前后,輸油氣管道的管理單位應對穿跨越河流管段進行安全檢查,對不滿足防洪要求的穿跨越河流管段應及時進行加固或敷設備用管段,對穿跨越河流臂段采用石籠保護時,石籠不應直接壓在管道上方,宜排布在距穿越臂段下游10m左右的位置。

管道穿公路、鐵路的位置,應避開公路或鐵路站場、有職守道口、隧道.并應在管道穿公路、鐵路的位置設立警示標志。輸油氣管道穿越公路、鐵路應盡量垂直交叉.因條件限制無法垂直交叉時,最小夾角不小于30°,并避開巖石和低洼地帶。

輸油氣管道穿跨越河流上游如有水庫,管道管理企業應與水利、水庫單位取得聯系,了解洪水情況.采取防洪措施。水利、水庫單位應將泄洪計劃至少提前兩天告知管道管理企業,且應避免大量泄洪沖毀管道。

二、輸油氣站場

1.一般規定

輸油氣站的進口處,應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牌及進站須知。對進人輸油氣站的外來人員應進行安全注意事項及逃生路線等應急知識的教育培訓。石油天然氣站場總平面布置.應根據其生產工藝特點、火災危險性等級功能要求,結合地形、風向等條件。經技術經濟比較確定。石油天然氣站場內的鍋爐房、35kv及以上的變(配)電所、加熱爐、水套爐等有明火或散發火花的地點,宜布置在站場或油氣生產區邊緣。石油天然氣站場總平面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可能散發可燃氣體的場所和設施,宜布置在人員集中場所及明火或散發火花地點的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2)甲、乙類液體儲罐,宜布置在站場地勢較低處,當受條件限制或有特殊工藝要求時,可布置在地勢較高處,但應采取有效的防止液體流散的措施。

(3)當站場采用階梯式豎向設計時,階梯間應有防止泄漏可燃液體漫流的措施。

(4)天然氣凝液,甲、乙類油品儲罐組,不宜緊靠排洪溝布置。

2輸油站

(1)輸油站的選址。應滿足管道工程線路走向的需要,滿足工藝設計的要求;應符合國家現行的安全防火、環境保護、工業衛生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應滿足居民點、工礦企業、鐵路、公路等的相關要求。

應貫徹節約用地的基本國策,合理利用土地,不占或少占良田、耕地,努力擴大土地利用率,貫徹保護環境和水士保持等相關法律法規。

站場址應選定在地勢平緩、開闊、避開人工填土、地震斷裂帶,具有良好的地形、地貌、工程和水文地質條件并且交通連接便捷、供電、供水、排水及職工生活社會依托均較方便的地方。

站場選址應避開低洼易積水和江河的干涸滯洪區以及有內澇威脅的地段;在山區,應避開山洪及泥石流對站場造成威脅的地段,應避開窩風地段;在山地、丘陵地區采用開山填溝營造人工場地時,應避開山洪流經的溝谷,防止回填土石方塌方、流失,確保站場地基的穩定;應避開洪水、湖水或浪涌威脅的地帶。

(2)輸油站場的消防。石油天然氣站場消防設施的設置,應根據其規模、油品性質,存儲方式、儲存溫度及所在區域消防站布局及外部協作條件等綜合因索確定。油罐區應有完備的消防系統或消防設備;罐區場地夜間應進行照明,照明應符合安全技術標準和消防標準。應按要求配備可燃氣體檢測儀和消防器材;站場消防設施應定期進行試運行和維護。

(3)輸油站的防雷、防靜電。站場內建筑物、構筑物的防雷分類及防雷措施,應接GB50057的有關規定執行;裝置內露天布置的塔、容器等,當頂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時,可不設避雷針保護,但應設防雷接地。設備應按規定進行接地,接地電阻應符合要求并定期檢測;工藝管網、設備、自動控制儀表系統應按標準安裝防雷、防靜電接地設施,并定期進行檢查和檢測。

(4)輸油站場工藝設備安全要求。工藝管道與設備投用前應進行強度試壓和嚴密性試驗,管線設備、閥件應嚴密無泄漏;設備運行不應超溫、超壓、超速、超負荷運行,主要設備應有安全保護裝置;輸油泵機組應有安全自動保護裝置,并明確操作控制參數;定期對原油加熱爐爐體、爐管進行檢測,間接加熱爐還應定期檢測熱媒性能,加熱爐應有相應措施,減少對環境造成污染的裝置與措施;儲油罐的安裝、位置和間距應該符合設計標準;對調節閥、減壓閥、安全閥、高(低)壓泄壓閥等主要閥門應按相應運行和維護規程進行操作和維護,并按規定定期校驗;管道的自動化運行應滿足工藝控制和管道設備的保護要求;應定時記錄設備的運轉狀況,定期分析輸油泵機組、加熱設備、儲油罐等主要設備的運行狀態,并進行評價;臂網和鋼質設備應采取防腐保護措施;根據運行壓力對管道和設備配置安全泄放裝置,并定期進行校驗;定期測試壓力調節器、限壓安全切斷閥、線路減壓閥和安全泄放閥設定參數;定期對自動化儀表進行檢測和校驗。

3輸氣站

(1)輸氣站的選址。輸氣站應選擇在地勢平緩、開闊,且避開山洪、滑坡、地震斷裂帶等不良工程地質地段;站的區域布置、總平面布置應符合GB50183和GB50251的規定,并滿足輸送工藝的要求。

(2)輸氣站場設備。進、出站端應設置截斷閥,且壓氣站的截斷閥應有自動切斷功能,進站端的截斷閥前應設泄壓放空閥;壓縮機房的每一操作層及其高出地面3m以上的操作平臺(不包括單獨的發動機平臺),應至少有兩個安全出口及通向地面的梯子,操作平臺的任意點沿通道中心線與安全出口之間的最大距離不得大于25m,安全出口和通往安全地帶的通道,應暢通無阻;工藝管道投用前應進行強度試壓和嚴密性試驗;輸氣站宜設置清管設施,并采用不停輸密閉清管流程;含硫天然氣管道,清管器收筒應設水噴淋裝置,收清管器作業時應先減壓后向收筒注水;站內管道應采用地上或地下敷設,不宜采用管溝敷設;清管作業清除的液體和污物應進行收集處理,不應隨意排放。

(3)輸氣站場的消防。天然氣壓縮機廠房的設置應符合GB50183和GB50251的規定;氣體壓縮機廠房和其他建筑面積大于等于150m2的可能產生可燃氣體的火災危險性廠房內,應設可燃氣體檢測報警裝置;站場內建(構)筑物應配置滅火器,其配置類型和數量符合GB50140;站內不應使用明火作業和取暖,確須明火作業應制定相應事故預案并按規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

(4)輸氣站場的防雷、防靜電。輸氣站場內建(構)筑物的防雷分類及防雷措施符合GB50057;工藝裝置內露天布置的塔、容器等,當頂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時,可不設避雷針保護,但應設防雷接地;可燃氣體、天然氣凝液的鋼罐應設防雷接地;防雷接地裝置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僅做防感應雷接地時,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30Ω;對爆炸、火災危險場所內可能產生靜電的設備和管道,均應采取防靜電措施;每組專設的防靜電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宜大于100Ω。

(5)泄壓保護設施。對存在超壓可能的承壓設備和容器,應設置安全閥;安全閥、調壓閥、ESD系統等安全保護設施及報警裝置應完好使用,并應定期進行檢測和調試;安全閥的定壓應小于或等于承壓管道、設備、容器的設計壓力;壓縮機組的安全保護應符合GB50251的有關規定。

三、防腐絕緣與陰極保護

埋地輸油氣管道應設計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防腐絕緣與陰極保護措施。

在輸油氣臂道選擇路由時,應避開有地下雜散電流干擾大的區域。電氣化鐵路與輸油氣管道平行時,應保持一定距離。管道因地下雜散電流干擾陰級保護時,應采取排流措施。輸油氣管道全線陰級保護電位應達到或低于-0.85v(相對Cu/CuS04電極),但最低電位不超過-1.50v。管道的管理單位應定期檢測管道防腐絕緣與陰級保護情況。及時修補損壞的防腐層,調整陰級保護參數在最佳狀態。管道陰級保護電位達不到規定要求的,經檢測確認防腐層發生老化時,應及時安排防腐層大修。

輸油氣站的進出站兩端管道,應采取防雷擊感應電流的措施,保護站內設備和作業人員安全。防雷擊接地措施不應影響管道陰級保護效果。埋地輸油管道需要加保溫層時,在鋼管的表面應涂敷良好的防腐絕緣層。在保溫層外有良好的防水層。裸露或架空的管道應有良好的防腐絕緣層。帶保溫層的,應有良好的防水措施。大型跨越臂段的入土端與埋地管道之間要采取絕緣措施。對輸油氣站內的油罐、埋地管道,應實施區域性陰級保護,且外表面涂刷顏色和標記應符合相應的標準規定。

四、管道清管

管道清管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清管周期,對于首次清管或較長時間沒有清管的管道,清管前應制定清管方案。對于結蠟嚴重的原油管道,應在清管前適當提高管道運行溫度和輸量,從管道的末站端開始逐段清管。

根據管道輸送介質不同,控制清管器在管道中合理的運行速度,并做好相應的清管器跟蹤工作。發送清管器前,應檢查本站及下站的清管器通過指示器。清管器在管道內運行時,應保持運行參數穩定,及時分析清管器的運行情況,對異常情況應采取相應措施。無特殊情況,不宜在清管器運行中途停輸。進行收發清管器作業時,操作人員不應正面對盲板進行操作。從收球筒中取出清管器和排除筒內污油、污物、殘液時,應考慮風向。

五、管道維搶修

根據管道分布,合理配備專職維搶修隊伍,并定期進行技術培訓。對管道沿線依托條件可行的,宜通過協議方式委托相應的管道維搶修專業隊伍負責管道的維搶修工作。合理儲備管道搶修物資。管材儲備數量不應少于同規格管道中最大一個穿、跨越段長度;對管道的閥門、法蘭、彎頭、堵漏工(卡)具等物資應視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儲備。應合理配備管道搶修車輛、設備、機具等裝備,并定期進行維護保養。

管道維搶修現場應采取保護措施,劃分安全界限,設置警戒線、警示牌。進入作業場地的人員應穿戴勞動防護用品。與作業無關的人員不應進入警戒區內。在管道上實施焊接前,應對焊點周圍可燃氣體的濃度進行測定,并制定防護措施。焊接操作期間,應對焊接點周圍和可能出現的泄漏進行跟蹤檢查和監測。

用于管道帶壓封堵、開孔的機具和設備在使用前應認真檢查,確保靈活好用。必要時,應挺前進行模擬試驗。進行管道封堵作業時,管道內的介質壓力應在封堵設備的允許壓力之內。采用囊式封堵器進行封堵時,應避免產生負壓封堵。

管道維搶修作業坑應保證施工人員的操作和施工機具的安裝及使用。作業坑與地面之間應有安全逃生通道,安全逃生通道應設置在動火點的上風向。

管道維搶修結束后,應及時對施工現場進行清理,使之符合環境保護要求。及時整理竣工資料并歸檔。

篇2:供熱與燃氣管道管材運輸安全技術交底

1.運輸道路應平整、堅實,無障礙物。沿線橋涵、便橋和管道等地下設施的承載力與穿越橋梁、通訊架空線路等的凈空應滿足車輛運輸要求;電力架空線路的凈空應符合安全技術交底具體要求。運輸前,應實地踏勘,確認符合運輸和設施的安全要求。

2.卸車時,必須檢查管子、管件狀況,確認穩固,方可卸管;卸放應緩慢,保持重心平衡,不得拋、摔、滾等。

3.施工現場運輸時,應根據現場和載物狀況確定車速;倒車應先鳴笛,確認車輛后方無人、無障礙物,方可倒車。

4.車輛運輸,裝車時管子、管件必須擋掩牢固,管體與車廂應打摽牢固連成一體;嚴禁車廂內乘人;預制的直埋供熱管、包敷防腐層的燃氣管等管子吊運時,應使用專用吊帶。

5.運輸前,應根據管子質量、長度選擇適宜的運輸車輛;車輛載管高度應符合道路交通運輸的有關規定。嚴禁超高、超載運輸。運輸時應采取防止管子變形、損傷管外防腐層的措施。

6.用絞車和卷揚機牽引運輸應符合下列要求:

(1)牽引路線應直順,道路應平整、堅實。

(2)鋼絲繩通過道路、地面時,應采取保護措施。

(3)作業時,嚴禁人員靠近、跨越牽引管子的鋼絲繩。

(4)作業現場應劃定作業區,設專人值守,非作業人員嚴禁入內。

(5)作業場地范圍應滿足通視要求,操作人員應能看清指揮人員和拖動的管子等物。

(6)絞車或卷揚機應置于平整、堅實的地方,機械應完好,防護裝置必須齊全有效,電氣接線與拆卸必須由電工操作,并應符合施工用電安全技術交底的具體要求,地錨應堅固。

(7)裝載管子的小車應堅固、重心低,管子必須擋掩固定。并與小車打摽牢固。

(8)現場應設信號工指揮。指揮人員和機械操作工與配合人員應統一信號,協調配合;絞車或卷揚機啟動前,指揮人員必須檢查裝載管節的小車、鋼絲繩、道路、道口及其值守人員等各個環節的安全狀況,待確認安全后,方可向機械操作工發出啟動指令的信號。

7.人工運輸應符合下列要求:

(1)雨、雪天必須采取防滑措施。

(2)現場運輸時應避讓車輛、人員。

(3)作業時應設專人指揮,作業人員應聽從指揮,協調配合。

(4)裝卸、搬運管子時,人工抬運、推動、起落應步調一致。

(5)手推車運輸時,管子放置應均衡、綁扎必須牢固;行駛應緩慢、勻速,并應采取防傾覆措施。

(6)滾杠運輸無防腐層的管子時,作業人員應站在管子兩側,嚴禁用腳在管子前進方向調整滾杠,嚴禁直接用手操作,嚴禁管子滾動前方有人。

(7)人工推運管子時,應速度緩慢、均勻,保持重心平衡;上坡道時應設專人在管后方一側備掩木;下坡道應采用控制繩控制速度;管前方嚴禁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