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A商住廣場物業及附屬設備設施維修程序

A商住廣場物業及附屬設備設施維修程序

2024-07-18 閱讀 9330

商住廣場物業及其附屬設備設施維修程序

1、目的

1、對商場物業及其附屬設備設施進行有效維修,提高維修效率及質量,確保商場物業及其附屬設備設施完好,確保其能正常發揮使用功能。

2、適用范圍

2.1、適用于小區物業及其附屬設備設施(即建筑物、建筑小品、公共場地、道路、廣場、給排水、供電、電梯系統、智能化系統等)

3、職責

3.1、對非保質期、非保養期維修,工程部負責維修、養護;

3.2、對保質期維修,工程部負責上報房產開發部;對保養期維修,工程部負責聯系相關公司維護保養,并跟進維護保養實施情況。

4、定義

4.1、維修類別判斷依據:

4.1、工程部維修類:非保質期、非保養期維修,不需耗費材料可當場處理的小問題,屬此類維修,由維修工現場處理;需耗費材料或費用的維修,由工程部填寫請購單或打維修報告向公司申請維修,并跟蹤維修實施情況。

4.2、保質期維修類:按物業接管時發展商的承諾規定。

4.3、保養期維修類:按保養公司合同的規定。

4.2、維修項目的保修界定

4.2.1、水、電管線的安裝和維修(由我公司提供材料)保修半年(其中不包括燈管、燈泡、閥門等易損件)

4.2.2、防水、防滲漏工程維修(由我公司提供材料)保修1年

4.2.3、排水管疏通(屬非保修項目)

篇2:礦用設備設施器材使用檢查維修管理制度

為確保我礦用設備、器材的使用管理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機電設備完好標準》、《煤炭工業企業設備管理規程》及行業其它相關標準、規范,正常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1條礦用設備、設施、器材使用管理

1、礦需要購置設備器材時,由使用單位填報購置申請審批表,報礦分管職能部門(生產設備機電器材為機電科,通防器材為通防科,支護材料為生產科)審核選型后經礦分管領導批準,并經礦主要領導簽批后由供應科組織使用單位、機電科或審計科共同簽訂采購合同。

2、設備器材選型應在礦分管領導主持下進行,應注意通用化、標準化、系列化、節能化,選定的設備應是經國家權威部門鑒定的、三證(生產許可證、檢驗合格證、產品合格證)齊全的、有煤安標志及防爆合格證的。

3、所有生產用設備(器材)都必須嚴格按照設備(器材)操作維護規程和完好標準進行使用與維護。

4、貫徹使用與維護相結合的原則,設備誰使用,誰維護,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包機制,日保養(維護)和定期保養、檢修制度。

5、防爆設備(器材)入井必須遵守入井許可證制度。

6、對主要生產設備的安裝使用,機電科應參與編制操作規程和安裝質量標準。安裝完畢后,應由機電科組織安裝、使用單位的有關人員參加驗收,進行試運轉并辦理移交手續后才能投入使用。

7、有關職能科室分別建立日常管理制度。按照檢查獎懲條例,定期進行檢查,下達整改通告單,監督整改,保證在用設備、器材,保持完好狀態。

第2條礦用設備、器材使用前檢測、檢查

1、購置設備(器材)到貨后由審計科質檢組牽頭組織供應、機電科(通防科、生產科)等有關單位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入庫或投入使用。驗收要嚴格按照合同及有關標準進行,不得徇私舞弊,否則嚴肅追究驗收人員的責任。

2、驗收后將全部圖紙、使用維護說明書、質量檢查、試驗驗收報告等技術資料移交機電科資料室進行整理、建檔登記保管(技術資料復印2份,原件交礦檔案室存檔,復印件1份交機電科資料室,1份交使用單位)

3、依據《煤礦安全規程》對三環鏈、主要鋼絲繩、皮帶、電纜及通防儀器、支護、器材委托具有國家主管機關認證檢測中心試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大型設備系統改造、安裝,按程序報上級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3條設備、器材使用中的檢驗

1、設備(器材)使用中的檢驗由分管職能科室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編制實施計劃,注明檢驗標準、周期、方法,指定取得相應資質的檢驗單位。

2、由職能科室對所管理的設備(器材)按實施計劃組織落實,派技術員參加現場測試或送檢。檢驗不合格的要提出整改建議,報礦領導協調解決,要保證在用設備(器材)的性能達到生產要求。

3、由職能科室對所管理的設備(器材)的檢驗報告存檔管理。復印若干份供其它單位借閱存檔。

第4條礦用設備(器材)的維護、更新和報廢

(一)維護

1、機電科是礦生產設備(器材)日常修理的管理部門,負責修理全過程的管理工作。

2、各單位負責對本單位使用范圍內的設備的日常維護和小修。

3、設備的中修和大修一般由礦機廠承擔,機廠無力承擔修理的設備,由機廠寫出書面報告交機電科核實并簽字蓋章,上報分管設備領導批準,經主要領導同意,由機電科、審計科聯合辦理外委修理。

4、機電科負責每年年初,根據有關規定組織編制設備年度大修理計劃。上報分管領導批準后,監督實施。

5、主提升、運輸系統每天保證2小時的檢修維護時間,采掘設備每天要保證不少于4小時的檢修時間。

6、每月月底為固定停產檢修日(特殊情況除外)。每月20日由機電科組織各設備使用單位召開檢修預備會議,根據設備運行狀態和生產情況認真編制停產檢修計劃,報分管領導批準后下達檢修任務書并監督實施。

7、設備檢修完畢,由機電科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驗收,并在驗收報告上簽字,不合格不準投入使用。

?(二)更新、報廢

1、設備更新改造規劃及年度計劃,由機電科負責按照國家頒布的設備更新目錄和規定的更新時間組織編制,經礦分管領導審批,報主要領導批準后機電科組織實施。

2、由礦分管設備領導組織機電科、財務科、審計科等部門組成鑒定小組,提出報廢意見,按下列規定執行:

①凡已提完折舊的老舊設備,由公司分管設備領導審批。

②凡未提完折舊確需提前報廢時,由公司總經理審批。

③凡提折舊達80%以上,單臺設備原值不足3萬元的設備,確需提前報廢時,可按①項辦理,其余值攤入成本。

④綜采設備雖未達到使用年限,但出煤量已過國家有關規定的,并提完折舊者,亦可申請報廢。

⑤礦用器材性能達不到生產要求,維修改造費用超過原值50%或社會上推出新型替代產品性能顯著提高的,可申請報廢,采購新型器材。

3、待報廢設備(器材)在未批準前,應妥善保管好。已批準報廢的設備,應將其中可利用的部分,折價入帳,入庫保管。

4、已批準報廢的設備,應由礦固定資產管理小組寫出報告,上報縣國資局批準后辦理報廢沖賬手續。報廢設備的殘值收益,應用于設備的改造與更新。

篇3:煤礦設備設施檢查維修制度

(一)為加強煤礦設備設施檢查、維修工作,防止電氣事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

(2016)第4條“煤礦企業必須建立各種設備、設施檢查維修制度,定期進行檢查維修,做好記錄”的規定以及《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試行)》中對機電、運輸管理制度建設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設備檢修嚴格執行煤礦下達的年、季、月及大、中、小修計劃,按規定周期進行,達到預防性檢修的目的。

(三)檢修類別按內容和工作量,分為日常檢修,一般檢修和大修三種。

1.日常檢修(小修):按定期維護檢修內容和日常檢查(點檢)發現的問題、部分拆卸零件進行檢查、修整、更換或修復少量磨損件,基本上不拆卸設備的主要部份,通過檢查、調整、緊固機件等技術手段,恢復設備使用性能。

2.一般檢修(中修、項修、年檢):根據設備的技術狀態,對設備精度、功能達不到工藝要求的項目,按需要進行針對性檢修,一般要部分解體修復或更換磨損機件,必要時進行更換油質、校正坐標,以恢復設備的精度和性能;更換電機個別線圈和部分絕緣,進行涂漆、烘干,在檢修過程中,充分利用鍍、噴、鑲、粘等技術手段,恢復其精度。

3.大修:對設備進行全面修理,使設備完全恢復精度和額定功率,需要對設備進行解體,對所有零部件進行清洗檢查,更換或加固重要的零部件,恢復設備應有的精度和性能。調整機械和電器操作系統,處理設備基礎或更換設備外殼,配齊安全裝置和必要的附件,重新噴漆或電鍍,按設備大修標準進行驗收。

(四)設備檢修前,必須做好設備的原始記錄,詳細記錄設備的技術狀況(尤其是缺陷),使用情況,各項技術性能,精度參數,檢修部位等,以備在下次檢修中參考。

(五)屬于中修以上的設備檢修,其項目負責人必須是區隊主要領導。

(六)每一工作地點工作結束后,設備一律出井檢修,不得搬往其它工作地點繼續使用,特殊情況需經機電管理部門同意。

(七)綜采工作面的生產設備檢修要統籌安排,超前強化檢查,實行設備檢修質量責任制。每班對檢修工必須定項目、定任務、定質量,檢修班帶班隊長負責檢修項目質量的監督及落實工作。

(八)機電維修隊應按要求檢修足夠數量的常用易損設備或部件(防爆開關、油包、立柱、減速箱等)以備用。

(九)設備檢修后,要做好設備檢修記錄,詳細記載檢修時間、內容、參加人員,有項目及技術負責人簽字,作為設備以后檢修時參考及處理事故的依據。

(十)檢修后的設備,必須由機電管理部門組織有關人員嚴格按《煤礦機電設備檢修質量標準》進行逐項驗收,驗收合格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