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輥壓機的使用及操作規范

輥壓機的使用及操作規范

2024-07-23 閱讀 6331

在此我主要針對輥壓機的使用及操作,綜合我公司在線輥壓機的使用經驗以及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的知識、信息,在此向大家做一簡要介紹一.?輥壓機的基本結構對此大家可能都比較清楚,在此簡要敘述一下:它主要由軸線平行一對輥子組成,輥子通過輥軸兩端的軸承座安設在框架內,一個輥子相對框架是固定的,稱為定輥,另一輥子的軸承座可以在框架內沿滑道作水平往復運動,稱為動輥,工作時兩輥向中間作相向轉動,液壓系統施加的壓力通過動輥軸承座傳遞到物料推向定輥,機械限位保持兩輥間存在一定間隙,此時壓力通過機械限位傳遞給框架,當有物料喂入兩輥之間時,物料被咬入,兩輥被撐開,此時液壓系統施加的壓力通過動輥傳給物料,再經定輥、定輥軸承座、定位銷、傳給框架,在此過程中,兩輥間通過物料產生作用力及反作用力,使物料得到粉碎。由于兩輥的轉動,物料被不斷的咬入,并被強制卸出,從而實現連續的粉碎作業。二.輥壓機的工作原理輥壓機是依據料床粉碎的原理設計的。料床粉碎有別于單顆粒粉碎,單顆粒粉碎是外力直接作用于單顆粒層,形成破壞應力而粉碎;而在料床粉碎時,被粉碎顆粒集合在一起,形成顆粒床,各顆粒均被臨近顆粒所限制,外力作用于顆粒層,直接接觸的顆粒其數量很少,應力的傳遞主要靠顆粒本身,顆粒互相作用產生裂縫、斷裂、劈裂而粉碎。實驗證明這種粉碎節能明顯,運用料床粉碎機理的輥壓機與立磨在實踐中得到廣泛地采用,并取得較好的效果。與輥壓機結構比較相近的一種設備是輥式破碎機,但他們的工作原理是絕然不同的,輥式破碎機是單顆粒破碎,而輥壓機是根據料床粉碎的原理設計的,即在較高的壓力作用下,物料顆粒之間相互擠壓而產生破碎,要實現這種作用,必須保證輥壓機的過飽和喂料,即要求在兩輥上方存續有一定的料柱高度,保持一定的料壓。這也是輥壓機系統必須設置稱重倉的原因之一。三.介紹一下與輥壓機使用有關的兩個主要參數1.工作壓力壓力是決定輥壓效果的最基本參數。液壓系統壓力是一個設備操作參數,并不是工藝參數。它并不能直接反映輥壓機磨輥對物料的擠壓應力,必須通過輥壓機的液壓缸數量和活塞有效面積,才能換算成兩磨輥間的總壓力,進而求出表征輥壓各種量值。下列為表征輥壓機輥壓的幾個量值的計算式▲輥壓機總力F(kN)?F?=?n·S·Pr?式中:n一液壓缸數??S一液壓缸有效面積(m2)Pr一液壓系統壓力(MPa)▲平均輥壓Pcp(KN/m2)Pcp=2F/D·B?sinα?式中:D一磨輥直徑(m)?B—磨輥有效寬度(m)?α?---壓力角或稱咬入角(°)▲投影壓力PT(KN/m2)?PT=F/B·D?實際上真正對輥壓效果起作用的是最大輥壓。以兩輥中心連線為0度,壓力角起始于8.3度,終止于—1.6度,而最大尖峰壓力位于1.5度,尖峰壓力略大于平均壓力的2倍粉碎效應是壓力的函數,試驗表明平均壓力在7-10MPa之間細顆粒增加速度最快,粉碎效率較高,輥壓超過12MPa不再增加。壓力增加,單位能力電耗也增加,輥面磨損亦加重。為此輥壓機設計時要尋找一個合適的輥壓值。對于特定的輥壓機,由于其輥徑和有效輥寬已確定,因輥壓與液壓系統壓力呈線性關系。因此液壓系統壓力就可以作為輥壓機的工藝參數加以調整。?針對不同的工藝系統,輥壓機采用的輥壓值亦不相同。早期用于預粉磨的輥壓機輥子的投影壓力波動于8500-10000kN/m2相當于平均壓力為12-15MPa;當前聯合粉磨的輥壓機投影壓力已降至5000-6000kN/m2,相當于平均壓力為7-8MPa。液壓系統壓力的選擇的依據是喂入輥壓機物料的物理性能、輥壓機系統工藝以及后序設備的配套情況.壓力的調節最好以電流有變化為基準。壓力沿輥寬呈不均勻的曲線分布,窄輥壓力分布呈三角型,尖峰值2倍于平均壓力;寬輥的壓力分布呈拋物線型,尖峰值1.5倍于平均壓力。壓力沿輥寬的分布狀況說明物料通過輥壓機時有些部分是壓力不足,有些部分又超壓浪費小于0.5PCP大于1.5PCP窄輥35%30%寬輥20%0由此可見寬輥有更好的壓力分布曲線,意味著粗顆粒循環量少和總的能耗低端部壓力降低的原因是喂料溜子和夾板(也就是兩輥端面的側板)摩擦減慢了端部的喂料速率,這就形成了所謂的邊緣效應。為此加強端部喂料、保持夾板的良好封閉狀態即可改善壓力分布2.料餅厚度輥壓機的通過量公式為Q=3600·B·s·υ·γ(t/h)式中:B---輥壓機寬度(m)s----料餅厚度(m)υ----輥壓機線速度(m/s)γ----料餅容重(t/m3)由于輥壓機輥寬、線速度一定,調整料餅厚度也就是調整輥壓機的通過量(也就是輥壓機的生產能力)料餅厚度與輥壓前后物料的容重、咬入角和輥徑有關,壓縮前物料的容重決定與物料的粒度組成,壓縮后的物料容重于輥壓有關,最大可至物料真比重的80%咬入角(α)決定與物料物理性質以及輥面的狀況(一般為8-9度)如果輥壓前后容重及咬入角不變則料餅厚度僅與輥徑有關,一般料餅厚度≈0.02D,如果輥壓降低料餅將變厚,這說明輥壓機能力(通過量)將隨輥壓降低而增加。在實際生產中,料餅厚度(即通過量)的波動主要是由于物料物理性能(主要是顆粒組成)變化引發的咬入角的變化,在生產實踐我們會體會到:物料粒度偏大,料餅就較厚;細粒級含量增多時,輥縫就將減小。所以要保證輥壓機通過量的穩定,首先要保證入料性能的穩定。在保持使用壓力不變情況下,需要調整輥壓機通過量(料餅厚度),只能使用輥壓機進料裝置的調節插板才能有效,其他方式的調節都將破壞輥壓機料床粉碎的工作原理。一般料餅厚度調節準則是:在工藝設備能夠滿足要求的前提下,應適當加大料餅厚度,尤其是當所喂料的粒度較大時,可以降低設備的負荷波動,有利于設備安全運轉,因為這樣可以適度加大輥壓機能夠耐受的非破碎物的尺寸由于粉碎效果決定于粒間壓力而與料餅厚度無關,所以不要錯誤地認為增大料餅厚度,會導致輥壓機出料中粗顆粒含量的增加四.輥壓機操作參數的調整及操作方式當一臺輥壓機應用于具體的工藝生產線中時,其規格參數,包括輥面形狀、輥寬、線速度、裝機功率以及液壓系統最大操作壓力均已確定,喂入輥壓機新鮮物料的物理特性基本定型(當然對于不同生產品種,亦存在較明顯變化)。因此輥壓機可以調整的參數,實際上只有液壓系統壓力和輥壓機出料的料餅厚度(即通過量)輥壓機的功率計算公式為:N=2·β·PT·D·B·υ(kW)式中β為作用角,一般為1/3α咬入角由于在輥寬、輥徑一定情況下,投影壓力決定于液壓系統壓力;輥壓及咬入角又與料餅厚度直接相關,所以從上式可以看出輥壓機的液壓系統壓力和料餅厚度決定了輥壓機主電機的輸出功率。在保持主電機輸出功率相對不變時,不同的壓力與料餅厚度的搭配,即不同的操作方式,將對擠壓后的物料產生不同的效果。當高壓力、薄料餅操作時,將使輸出料的顆粒分布放寬,既有較高成品含量;低壓力、厚料餅操作時,輸出物料的顆粒均勻性好,但成品含量會有所降低。輥壓機的操作方式應根據工藝流程、物料情況、設備配置方式進行選擇,由壓力和物料循環量的不同,形成低壓大循環和高壓小循環為特征的操作方式。?各種專門為輥壓機系統配置的選粉設備的出現,為擠壓粉磨新工藝的出現提供了條件,使低壓大循環成為輥壓機的操作方式的主流,為輥壓機的可靠、穩定運行奠定了基礎,在某種意義上講輥壓機使用的推廣亦有賴于此。目前,帶有輥壓機的水泥粉磨系統進行增加打散分級機的系統工藝改造,也正是出于這一原因五.各種擠壓粉磨工藝的特點及輥壓機操作具體說明1.預粉磨系統預粉磨系統是將物料在輥壓機進行擠壓預處理,一般采用邊料循環方式,將由于邊緣效應而輥壓不好的邊料分出后,中料送入球磨機粉磨至成品。可采用低壓大循環和高壓小循環兩種操作方式。實驗證明:對于預粉磨系統,高壓操作時,循環負荷(回輥壓機料量與新喂入料量的比值)在100%時對功耗和節能幅度有一個最佳值,而低壓時,循環量增加,系統功耗降低、節能幅度增加,直至300%采趨于穩定。由此可以認為:低壓操作時料餅循環量在200%--300%是有利的,高壓操作時料餅循環量宜控制在100%左右。就系統功耗的絕對值而言,兩種方式在循環量為270%時相同,在小于這一循環量范圍,高壓操作始終低于低壓操作;在各自最佳循環負荷下(功耗最低)前者亦較后者的5%預粉磨系統由于原料顆粒分布集中、不連貫,細粉含量多,物料輥壓前后容重變化大,形成輥壓機較大的水平位移,水平振動劇烈,另一方面,物料易出現離析,導致輥縫偏斜,增加載荷,所以上述兩種操作方式,均存在一定不足。具體方式的選擇需要依據具體系統的輥壓機工況、附屬設備及后續球磨能力確定根據上面所述內容,預粉磨系統采用高壓小循環方式較為適宜,降低循環量,秤重倉內細粉比例小,避免發生嚴重離析現象,減少輥子的偏斜,同時可以杜絕秤重倉內細粉積存形成的塌料、下游輸送設備過載的情況。對于后續磨機由于配置、介質級配、工況等因素形成的與輥壓機能力不匹配情況,可采取減薄料餅厚度、控制通過量的方式來保證輥壓機較小的循環量,不宜采用過分加大循環量的做法。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通過調整輥壓機鉗料范圍,減小其通過量要注意適度,如果輥壓機入料口調的過小,使物料流出速度小于輥壓機線速度時將導致在有倉重情況下的喂料不飽和。無論采取何種操作方式均應保證輥壓機達到合理的功耗,充分發揮其在整個系統中的作用。2.聯合粉磨系統聯合粉磨系統是將擠壓后的物料(包括料餅)先經打散分級后,小于一定粒徑的半成品(一般為小于0.5mm-1mm)送入球磨機繼續粉磨,粗顆粒返回輥壓機再次擠壓。輥壓機的操作原則應該是努力提高打散分級機的半成品總量,降低半成品粒徑,而并不需要追求半成品中的成品含量。因而宜采用低壓大循環的方式操作。盡可能加大輥壓機與打散分級之間的循環量。正如前面提到的料床粉碎作用決定與粒間壓力,而不決定于兩輥的間隙,所以在壓力不變情況下,可以認為:輥壓機出料中細粉比例不變,增加通過量就意味著輥壓機半成品量增加,系統產量的提高。3.半終粉磨系統聯合粉磨系統中打散分級機的細粉與球磨機出料一同送入球磨選粉機分選。輥壓機的操作仍與聯合粉磨相同,以低壓大循環為主。這種系統,由于將輥壓機系統的細粉先經過成品選粉機分選,合格細度的物料不再進入球磨,避免了過粉磨現象和不必要的能量消耗,系統電耗較聯合粉磨系統低,但由于部分經輥壓機處理形貌成片狀的物料,未經球磨“打圓”而直接進入成品,會造成成品標準稠度需水量一定程度的提高?對于上述兩種系統采用低壓大循環的操作方式另一方面因素在于考慮料餅的打散問題,V型選粉機的打散效果直接影響到輥壓機系統的循環量以及能耗,如果壓力過高,料餅過于密實,細粉難于釋放,導致輥壓機出料有效粒徑的提高。對于特定的系統,適宜的使用壓力應通過生產實踐摸索予以確定。需要注意的是入輥壓機物料綜合水份亦是影響打散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生產中應予以充分注意。入料水份在一定范圍內對擠壓效果影響很小,少量水份甚至可以改善擠壓性能,1%--2%的水份較為理想。六.輥壓機使用及操作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稱重倉的設置及倉重控制的意義輥壓機之所以具有高效節能效果是因為它應用了高壓料床粉碎原理進行工作,如前所述,要實現輥壓機料床粉碎的機理,必須保證其過飽和喂料。稱重倉是實現過飽和喂料的必然設置。稱重倉主要作用并非是計量倉內物料的重量,而是配合料流調節回路,確保倉內始終存有一定物料,實現過飽和喂料的控制要求。同時,秤重倉的倉重監控的設置,亦為操作者提供了判定、調整輥壓機系統平衡的依據。從設備角度來說,穩流稱重倉雖不屬于輥壓機,但在工藝系統中,卻是擠壓粉磨系統中必不可的—部分。如果采用空倉操作方式,物料將處于松散狀態通過輥壓機,難以保證輥壓機的過飽和喂料要求,不能連續實現料層粉碎,擠壓效果差,系統能力難以發揮,同時還會出現因喂料不均勻,負荷波動大,引起設備振動;物料落差高,粉塵飛揚,惡化生產環境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所以在生產中一定要避免這種現象2.確保喂料裝置的良好狀態喂料裝置是滿足輥壓機滿料操作的重要裝置,由彈性支撐的側擋板和調整通過量的插板組成,該結構應與鉗料范圍輥面共同組成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以確保將料壓傳遞給輥子,實現充分的喂料。如果側擋板與輥端面存在較大縫隙,出現大量漏料,將導致輥寬近端部喂料更加不充分,邊緣效應加劇,如前所述的壓力分布曲線將趨于平緩及收束,是更多的物料吸收較低的壓力,輥壓效果下降,系統能力降低,這一點對于預粉磨系統尤為重要另一方面如果喂料裝置密閉性差,將導致輥壓機實際通過量過多地超過理論通過量,在系統循環量較大、入輥壓機細粉含量高情況下,極易導致下游設備過載。所以在運行中應加強對輥端部漏料情況的檢查,定期停機檢查確認,及時調整,保證合理間隙,磨損后應及時補焊或更換。在這里需要強調一點:通過減小輥子的喂料寬度,來減少輥端漏料的做法是極不可取的,如前所述這將加劇邊緣效應,降低系統能力,同時將導致輥面的不均勻磨損,縮短輥面使用周期。3.確保輥壓機通過量輥壓機承擔的粉磨功耗愈多,系統能耗就愈低、臺時就越高,而輥壓機消耗功率取決于使用壓力機通過量,所以,在附屬設備能力滿足情況下,應盡可能加大輥壓機通過量,這一點對于聯合及半終粉磨系統而言尤為重要。4.輥子偏斜與兩輥電流的差異輥子的偏斜是由沿輥寬方向物料粒度組成存在差異,導致輥兩端咬入角不同所引發的,而形成入輥壓機物料沿輥寬粒度組成的差的原因在于:秤重倉內物料的不均勻離析。輥子長期的固定性的處于嚴重偏斜狀態,直接危及到輥子軸承及液壓缸,運行中必須加以避免解決。在兩輥加工良好、軸承、傳動設備工況基本一致情況下,理論定輥電流比動輥高,但幅度并不大。如兩輥電流相差較多,則說明在垂直輥子軸線方向物料粒度組成存在差異,由此導致兩輥鉗入角不同,物料咬入點連線與兩輥中線連線不平行,產生了附加力矩,兩輥負載不平衡。5.輥壓機系統連鎖程序設置應注意的方面由于輥壓機設有稱重倉,可以作為輥壓機閉路內物料提供存儲和緩沖,喂料閘板可以快速切斷輥壓機入料,因此,輥壓機閉路與后續球磨系統在連鎖程序設置上具有相對獨立性,為避免輥壓機系統高壓設備頻繁起停,輸送設備帶料停機,在后續設備發生故障時,輥壓機系統可不參與連鎖停機,只須設置喂料閘板連鎖關閉程序。需要著重強調的是:由于輥壓機為強制卸料,所以其下游輸送設備必須與輥壓機主機設置連鎖停機程序,皮帶機、提升機必須設置測速裝置并與輥壓機主機設置連鎖停機程序,否著有出現設備損壞的可能。7.除鐵裝置的使用由于輥壓機使用壓力較高,兩輥間進入較大金屬異物時必然會導致輥面的損傷、進而引起嚴重的輥面剝落,直接影響輥子的使用壽命及輥壓機運轉率,為此輥壓機來料及循環流程必須設置除鐵裝置,為防止非磁性金屬及大質量金屬進入,必須設置金屬探測器。8.蓄能器壓力的設置由于輥壓機是在較高負荷下運行,所以必須避免過度的沖擊載荷,蓄能器即可起到緩沖、減震作用,蓄能器容量愈大,其緩沖作用愈明顯,液壓系統特性愈軟,雖然動輥水平位移波動大,但輥電流波動小。蓄能器的預充壓力應略低于系統工作壓力的波動最低點(工作壓力的60-80%),系統工作時氮氣囊進油閥應始終處于開啟狀態。預充壓力過高,系統剛性太大,承受沖擊載荷大、蓄能器進油閥將發生頻繁開閉,彈簧易損壞,閥芯進入蓄能器內容易劃壞氮氣囊;預充壓力過低,氮氣囊進氣口部位易于損壞。9.后續球磨操作的注意事項對于聯合粉磨系統由于輥壓及半成品已較細(V選半成品比面積可達170m2/kg以上),后續球磨在配球方面必須與之相適應,充分發揮研磨作用,在平均球徑、襯板形式的選擇上均應予以充分考慮,如使用打散分級機,設備本身結構決定其半成品中必然存在一定比例的粗顆粒,磨機球徑不可選擇過小,一倉襯板必須保有一定帶球能力。?由于入磨物料粒度較細,聯合粉末系統還會有較大量成品顆粒進入磨機,為減少靜電吸附、包球襯墊作用對粉磨效率的影響,應盡量使用助磨劑。七.輥壓機正常運行狀態的確認:1.輥壓機活動輥脫離中間架擋塊作規則的水平往復移動,這標志液壓壓力完全通過物料傳遞;2.兩臺主電動機電流達到額定電流60%以上,在額定電流范圍內作小幅度的擺動,這標志輥壓機對物料輸入了粉碎所需的能量。3.喂入兩輥間物料應承堆存狀態,溜子出口不存在快速的流量狀態,輥端部與夾板間無明顯的物料快速流動4.單位料餅功耗在2.5-3.0kwh/t范圍內八.結束語輥壓機經過了十五年的應用實踐,工藝系統從預粉磨、聯合粉磨到半終粉磨基本囊括了輥壓機的工藝系統類型。正確、合理使用輥壓機、充分發揮其效能,對于水泥粉磨系統提高產能、降低消耗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對擠壓粉磨技術的更深研究與掌握,相信完全可以做到在保障設備安全運行的前提下,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篇2:輥壓機安全操作規程

1、作前必須正確穿戴勞動保護用品。

2、開機前應檢查周圍有無障礙物,各處安全防護罩是否完好。

3、輥壓機主電機要求空負荷起動,對于故障停機后的再起動,應首先在無擠壓力的情況下,將存料排空,然后按要求起動加載擠壓。

4、正常生產的擠壓力調整應根據測定情況進行。

5、正常停機后的重新起動前應檢查受力聯接螺栓的擰緊和各潤滑點及潤滑情況。

6、定期檢查蓄能器的氮氣壓力,不足應及時補充。

7、輥壓機工作時,要經常檢查設備振動情況。

8、冷卻水壓力為0.6MPa,水溫不超過25℃,否則需相應增加冷卻水用量。

9、定期檢查緊固縮套聯軸器螺絲,擰螺絲時采用扭力扳手。

10、定期檢查輥子磨損情況,根據磨損情況調節輥縫大小。

11.在中控檢查主輔機的設備狀態,各閥門的位置及主輔機的備妥信號是否完備.設備狀態均應在中控及AUTO位置,溫度、壓力、間隙等保護信號不允許人為阻斷。

12.檢查液壓油油位是否正常,不足應及時補充。

13.檢查減速機油油位以及稀油站過濾器指示。

14.檢查輥子間隙是否正常,輥間有無積料、雜物。

15.檢查冷卻水路、循環油路、高壓氣路,各閥門是否在正確位置。

16.各安全罩、檢查門是否裝好。

17.各部件是否完好。

18.應保證輥壓機穩定運行,注意觀察工作壓力、溫度、間隙、主機功率變化,在中控作出相應調整。

19.注意觀察小倉料位變化,中、邊料量,以及判斷邊料、中料溜子是否堵塞。

20.觀察液壓油、主減速機油、中心潤滑油油位,不夠時應及時補充。

21.觀察中心墊鐵、框架螺栓、地腳螺栓,如松動應及時緊固。

22.定時耳聽輥子軸承座聲音,有異常時應停機檢查。

23.觀察密封圈油脂泄出情況,判斷內部油路是否暢通、滲漏。

篇3:輥壓機巡檢規程

1、開機前的準備5.1檢查各加油部位油位是否適當,不得缺油。5.2檢查各地角螺絲有無松動。5.3檢查各循環水是否暢通。各檢查門是否關閉。5.4檢查各儀表是否完好。5.5檢查傳動三角皮帶張緊是否適當。5.6聯系中控,確定所有設備均已送電,并且各控制按鈕已打到中控位置,所有電氣設備均已備妥。5.7確保傳動運轉設備附近沒有人員工作,無影響設備的障礙物的存在2、巡檢內容6.1檢查各稀油站供油壓力是否正常6.2檢查輥壓機有無振動,漏油6.3檢查提升機鏈板,鏈條,銷子有無斷裂;料斗有無變形;偶合器有無漏油;鏈條有無斷裂。4.4檢查各電機是否發燙,有無振動,有無異響。6.5檢查入料,回料管道有無堵塞。6.6檢查入磨物料是否均細,有無大顆粒。粗粉管道回料是否正常。3、故障排除序號項目檢測判斷處理方法1主電機過電流兩輥之間有較大的鐵塊或其它異物1.停機檢查,檢出異物斜插板提得太高或磨損1.調整斜插板,并鎖緊螺母2.拆卸檢修調節插板物料堵塞輥壓機下料口排除出料設備故障清理被堵塞的出料口2擠壓出的物料質量下降液壓系統壓力低。斜插板調的過低。兩軸承座之間被物料堵塞調整液壓系統工作壓力。調整插板位置清除軸承座之間物料3軸承過熱a.潤滑不充分b.冷卻不充分c.軸承損壞d.密封摩擦a.檢查潤滑狀況,并作必要處理b.檢查冷卻管路流量c.更換軸承(機修)d.通知機修檢查軸承密封并按要求重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