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
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
第一條 內部審計人員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嚴格遵守中國內部審計準則、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及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
第二條 內部審計人員不得從事損害國家利益、醫院利益和內部審計職業榮譽的活動。
第三條 內部審計人員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做到獨立、客觀、公正和勤勉。
第四條 內部審計人員在履行職責時,應當保持廉潔,不得從被審計部門獲得任何可能有損職業判斷的利益。
第五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并合理使用職業判斷。
第六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當保持和提高專業勝任能力,必要時可聘請有關專家協助。
第七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誠實地為醫院服務,不做任何違反誠信原則的事情。
第八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當遵循保密性原則,按規定使用其在履行職責時所獲取的資料。
第九條 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報告中應客觀地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事項。
第十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技能,妥善處理好與醫院內外相關機構和人士的關系。
第十一條 內部審計人員應不斷接受后續教育,提高服務質量。
篇2:開展職業道德競賽活動實施方案
為了全面提升我院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深入開展“提素質、比技能、講奉獻、樹形象”大練兵、大比武競賽活動,現就全院開展職業道德競賽活動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大精神和*****為指導,以“提素質、比技能、講奉獻、樹形象”為主題,以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職業道德建設,弘揚白求恩精神教育為主要內容,通過深入開展職業道德競賽活動,促進全院醫德醫風的進一步改善,提升職業道德素質和服務能力以滿足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的要求。
二、活動內容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貫穿到思想政治建設、職業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醫療服務之中,使之轉化為職工的自覺行動。要在全院廣大干部職工中堅持不懈地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和家族美德教育,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三、方法步驟
職業道德競賽活動作為全省、全市大練兵、大比武活動必賽的科目內容,共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學習教育階段,第二階段為考核測評階段。
(一)學習教育階段
20**年5月到20**年2月,為全院職業道德練兵學習教育階段。
1、各黨支部、各科室要堅持集體輔導與自學相結合,做到學習教育有規劃,有時間安排,有具體內容。
2、各黨支部、各科室學習教育前要廣泛收集有關文件資料,包括醫院印發文件與資料等(目錄符后),并認真組織實施。
(二)考核測評階段
20**年3月到20**年6月為全院職業道德競賽考核測評階段。
1、20**年3月,在對全院大練兵的成果進行測評時,對職業道德活動一并進行測試和評估。20**年4月―6月,在全院組織開展職業道德知識專題競賽活動。
2、我院職業道德練兵比武競賽采取問卷答題,知識競賽等形式進行。各科室在職業道德練兵效果評估時,要注重患者、社會對科室醫德醫風等醫療服務的評價。醫院采取患者滿意度調查,出院患者意見征求,回訪,行風監督員明查暗訪等形式客觀評價。
四、幾點要求
1、各黨支部、各科室要提高對開展職業道德建設的認識,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統籌安排,精心部署,抓好落實。
2、要把職業道德學習教育作為長期任務和大練兵、大比武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上講求方法,注重實效。
3、要注重宣傳。利用宣傳媒介與陣地加大正面宣傳力度。要特別重視宣傳本支部、本科室的先進模范典型,使大家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篇3:基于職業道德背景下教師信息技術學習價值訴求
基于職業道德背景下教師信息技術學習的價值訴求
龐世清甘肅省岷縣岷陽鎮第一中心小學
【摘要】終身學習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之一,而信息技術不僅是終身學習的突破口,也是教師終身學習的保障平臺,更是教師繼續教育最基本的學習內容。本文把教師信息技術的學習和職業道德規范結合起來,體現教師終身學習的價值訴求。可以說,能否從事信息技術的學習,不僅是教師教學的需要,也是現代教師最起碼的職業操守。信息技術學習不斷刷新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引領教師不斷夯實自身教學素養,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它不斷創新教師的教學手段,也變革教師的教學方法,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關鍵詞】職業道德;信息技術;專業發展
曾經,誰能夠把教師職業道德和教師終身學習結合起來呢?如今,分析《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其中第六條明確指出:“終身學習”,即“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業務,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明確地把教師能否終身學習納入了教師的職業道德范疇。去年試行的《小學教師標準》也把“終身學習”作為是否達到教師的標準之一。但是究竟要讓教師終身學習什么?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以及教師校本培訓必須面對的課題。通過本人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應該是教育理念,而汲取教育理念的主要平臺應該是信息技術。古人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那些所謂的“天下事”只不過是讀書人通過讀書獲得的基本常識而已,和當先信息化時代不可同日而語。可以說,一個人不出門,通過電腦就能夠獲得大量最新的信息,甚至在家中也可完成本職工作。因為信息技術確實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教師的學習方式以至教學方法。教師能否從事信息技術的學習,不僅是教師教學的需要,也是現代教師最起碼的職業操守。信息技術學習不斷刷新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引領教師不斷夯實自身的文化底蘊,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它不斷拓展著教師的教學手段,也不斷革新著教師的教學方法,有效地促進著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一、信息技術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徹底改變了“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現狀,有力推進了新課程改革。教育部在“十五”期間推進我國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當前信息化已經引起中小學教育思想、觀念、內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變革,需要建設一支數量足夠、質量合格的具有較高信息素質的中小學教師隊伍。”《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中又進一步指出:“加快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提高教師和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有機結合。”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堅持信息技術的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給人一杯水,教師要有活水源頭”。在知識更新異常迅速的今天,如果只滿足于目前的知識,早晚要被社會所淘汰。從國家的政策導向和具體行動來看,政府對信息技術推動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抱有很大的希望。教師只有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跟上時代的節拍,不斷充實自己,拓寬知識視野,才能在教育教學中得心應手。如果沒有起碼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就不可呈現出生動活潑的現代課堂,更不可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現代學校教育中,學校之間的相互交叉滲透,促使教師加強對其他相關學科的了解,擴大邊緣學科的把握,提高校本研究過程與方法的駕馭能力,重視對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指導作用。而要實現這些目標,信息技術才是所有教師汲取營養的窗口,教師只有虛心的利用好這顆“窗口”,推動自身的專業化發展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