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措施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建筑業生產的產品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加大建筑物前期階段安全管理,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同時對建筑物使用階段進行安全管理。
1、建筑施工階段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現場各種不安定因素隨時都有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嚴重威脅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施工企業務必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水平,安全生產、安全工作可以給企業帶來社會信譽和經濟效益,國家和集體財產免遭損失,職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同時施工現場派駐的監理公司要對施工企業的安全生產實施監管,對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時下文要求整改到位,各級政府建筑安全監督管理機構要加大對其負責區域建筑工地的安全監督檢查力度,要及時發現糾正安全生產違法行為。
要進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須對照上述表格,切實采取針對性安全措施,減少建筑工程事故的發生概率。
1.1安全管理建章立制,管好施工作業人員建筑施工要露天作業、高處作業、主體交叉作業、手工作業及繁重體力作業,且建筑工地第一線作業的工人中,農民工約占50~70%,有的工地甚至高達95%,所以建筑施工企業必須建立一整套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生產觀念,重視對施工管理人員的培訓,加大對農民工的用工安全教育,對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安全作業培訓。
安全規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實現制度化管理是一項重要課題。安全制度的制定依據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業規定,制度的內容要齊全、針對性強。企業的安全生產制度應該體現更具有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企業性質面向生產一線和貼近職工生活,讓職工體會并理解透徹。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業領導的正確決策,有利于規范企業和企業職工行為,有利于指導企業生產一線安全生產的實施,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加強企業的安全管理最終實現杜絕或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生存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職工的安全教育在施工企業中應該是一堂必修課,而且應該具有計劃性、長期性和系統性。安全教育由企業的人力資源部納入職工統一教育、培訓計劃,由安全職能部門歸口管理和組織實施,目的在于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增強安全生產知識,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減少人為失誤。安全教育培訓要適時、適地、內容合理、方式多樣,形成制度,做到嚴肅、嚴格、嚴密、嚴謹講求實效。做好職工的進廠教育,特種及特定安全教育,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訓,正確識別危險源并加以控制,經常性進行安全生產檢查,防止違規指揮、違規操作、違反勞動紀律造成安全責任事故,購置必需的勞保物資和安全防護用品。
1.2安全管理施工材料機具設備,管好易燃易爆危險性物資
建筑施工場地內都備足了要用的鋼材、水泥、碎石、沙子,還有大量的木模、鋼模、支撐、腳手架、竹籬笆、網罩,各種施工用的機具設備,如風鎬、電焊機、升降機、塔吊、挖掘機、汽車、推土機、壓路機,還有燃油、機油、潤滑油,爆破用雷管炸藥等危險性物資,以及電線、電纜、鍍鋅鋼管、不銹鋼管、PVC管材、潛水泵、消防泵、穩壓泵,各種閘閥、龍頭、燈具、風扇、開關、插座、控制柜等水電消防材料,裝修裝飾用的各種規格地面、墻裙瓷磚,天然石材,吊頂用鋁塑板、鋁扣板等。對于這些物資要分門別類進行妥善保管,大量的水泥物資保管要防潮防雨,各種建材要進倉庫保管的一律進倉庫,對于燃油、機油、雷管炸藥、酸堿性溶液要單獨存放。對于塔吊、卷揚機要定期維護,不可使用超出使用年限的卷揚機和塔吊機,不可以超載作業;做到施工用電安全,各種用電機器設備操作規范正確;對于管徑較大、深度較深的人工挖孔灌注樁,要邊挖邊做好護壁,防止坍塌;對于腳手架,著地部位必須硬化處理,與建筑物有可靠連接,每層必須鋪設竹籬笆,整個腳手架外圍或施工層用網罩進行維護,防止高空墜物;對于模板工程必須有牢固支撐,防止大體積混凝土爆模坍塌;對于建筑物臨邊洞口、豎直井道、樓梯等部位必須架設欄桿圍護裝置;塔吊物資必須綁扎結實,在進行視覺盲點區域操作時有對講機和指揮人員溝通對話,在大風、大雨、冰雹、下雪、冰凍等惡劣天氣時暫停施工,防止不利天氣對施工人員造成傷害;所有建筑工程都必須注意防火防災;注意輸送商品混凝土等車輛的出行安全;夜間工作應有足夠的照明;在進行腳手架、吊機拆除時必須安全、規范作業;外墻涂料對建筑物具有保護作用,但必須安全規范作業。
1.3引入全面質量管理(TQM)中PDCA循環的方法運用于建筑安全管理全面質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是已經得到普及的科學質量管理方法。依據TQM原理建立起來的PDCA(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循環模式是企業質量管理中一種有效的工作方法,此方法將大大強化企業全方位的、系統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①安全決策階段-計劃(Plan),即根據建筑安全需要,結合本企業、本建設項目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方針、安全目標和安全計劃;②計劃實施階段-實施(Do),即按照安全計劃進行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執行等各項工作;③效果檢查階段-檢查(Check),即按照建筑安全計劃的要求檢查驗收安全工作的進展情況;④匯總總結階段-處理(Action),即根據安全計劃的實施、檢查的情況進行分析總結,處理遇到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措施和建議,保證安全計劃的實現。對于一些重大的安全問題、安全事故隱患要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和對策,使安全問題解決在初發階段,并作為新一輪PDCA循環的開始,從而形成安全水平不斷提高、不斷改進的螺旋式上升過程。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把全面質量管理PDCA循環引用為ISO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系列標準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系列標準中通用的管理模式。
2建筑使用階段安全管理
建筑及其附屬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后,即進入使用階段,這個時候房屋建筑即可能開始損壞,出現病害,此為自然規律。施工單位一邊要根據中標價、施工圖、竣工圖,設計變更和簽證等全套資料辦理工程結算書,一邊要根據施工合同質量保修條款對房子進行保養維修。那么對施工方提交的工程結算,建設單位必須加強內審,看承包方有無工程量重復計算的項目,有無虛列工程的項目,有無高估冒算來增加其工程效益,內審完畢才能請審計部門辦理工程決算書[4]。工程造價是在施工過程中形成的,造價師必須事后完美編制出來。
建筑物進入使用階段的安全管理必須著重在以下幾點:①未經結構計算和基礎驗算禁止在建筑物頂層加層或者搭棚,工程實踐中有很多舊民用住宅樓屋頂加蓋一層甚至多層房屋,日久發生裂縫至不能使用,有些業主甚至在原設計圖紙的層數上追加層數,導致建筑物發生傾斜而不能正常使用;②禁止要空間大而拆除房屋的承重墻、梁、板、柱,或在承重墻上挖洞;③禁止在房屋無梁樓層面增設分割結構,增大房屋樓地面荷載;④避免建筑物長期處于潮濕環境或長期處于腐蝕環境;⑤加強對建筑物及機電設施進行保養更新維護。
綜上所述,要實現建筑工程全過程安全管理,對于建筑物產生之前的設計和招投標階段以及建筑物產生之后的使用階段安全管理必不可少。通過對建筑物投資概算安全、結構等級安全,再到產生對建筑物進行施工資質符合要求、資金技術力量雄厚、無不良記錄的承包單位;而建筑施工階段的安全管理乃重中之重,安全施工、文明生產才能為企業帶來社會信譽和經濟效益;加強對建筑物使用階段的安全管理可以使房屋健康安全,經久耐用。安全管理重在產生承包方,為施工過程進行安全管理鋪平道路,掃清障礙;安全管理通過對建筑工程事故分析,建立各種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在實際施工過程采取更加安全的針對性措施,避免發生任何傷亡事故;安全管理重在對投資建成好的房屋加強安全管理,使其發揮出應有的社會效益。
篇2:安全管理監控措施
1、公司每周一上午組織管理人員召開一次安全周會。
2、公司每月定期召開一次全體員工及駕駛員參加的安全月會。
3、公司安全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全體成員會議。
4、安全思想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經常性的工作,是保障安全運輸生產的重要措施之一,各部門必須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必須做到:研究工作時,研究安全工作;布置工作時,布置安全工作;總結工作時,總結安全工作。
5、公司安全領導小組對駕駛員每季至少安排一次安全教育課(職業道德、技術操作、事故分析)。公司每季出安全宣傳欄。
6、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必須經公司安全領導小組召開事故分析會議進行分析、定性、處理。
7、事故分析會議,由公司安全領導小組根據具體情況,統一召開,各專職安全員必須參加。
8、嚴格執行國務院和上級有關工傷事故管理規定,及時準確掌握已、未遂事故情況,總結教訓,研究事故發生規律,必須加強工傷事故的報告、調查、統計分析和處理,采取預防措施,實現安全運輸生產,提高經濟效益。
9、公司員工在辦公區域內,從事工作有關的勞動,發生喪失勞動能力滿一個工作日以上的事故稱工傷事故。
10、工傷事故報告:如發生工傷事故,所在部門必須立即組織搶救,保護好現場,迅速報告安全部。輕傷者三日內填寫“事故登記表”上報,重傷以上事故要拍照上報、存檔。
11、發生重傷、死亡多人事故,特別重大傷亡事故,在當天內迅速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市紀委、市勞動局、檢察院和旅游局等相關領導部門。
12、傷亡事故一般應在兩個月內結案,特別情況不得超過三個月;重傷、多人事故由上級部門批準結案;死傷事故由勞動局、檢察院等相關部門批準結案。
篇3:附院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與監控措施
附屬醫院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與監控措施
一、管理制度:
1、認真落實各級護理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工作明確分工,團結協作,結合各科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有專人負責,定期組織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及時報告,采取措施及時處理。
3、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預防院內交叉感染。
4、對危重、昏迷、癱瘓患者及小兒應加強護理必要時加床檔、約束帶,以防墜床,定時翻身,防止褥瘡。
5、劇、毒、麻、貴重藥品人專人保管,加鎖、帳物相符。
6、搶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種類、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時(及時檢查、及時維修、及時補充),搶救器械做好應急準備,一般不準外借。
7、搶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時清點交接,嚴防損壞和遺失。
8、對科室水、電、暖加強管理,保證不漏水、漏電、漏氣,如有損壞及時維修。
9、內服藥和外用藥標簽清楚,分別放置以免誤用。
二、監控措施:
1、氧氣管理:用氧管理:
1)用氧過程中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2)告知患者及家屬勿在室內抽煙,氧氣管道周圍禁煙火和易燃品。
3)定期檢查氧氣接口,發現漏氣及時維修。
4)吸氧設施有"四防"標志(防熱、防油、防火、防震),并系有安全帶,氧氣筒內的氧氣不可用盡。
2、對危重患者及小兒防止發生意外措施:
1)防墜床。小兒要使用有床檔的小兒床;昏迷及煩燥患者有專人守護,必要時加床檔。
2)防燙傷。需要熱敷的患者,護士要及時巡視,嚴格交接班;給嬰幼兒、老人、昏迷、肢體癱瘓麻痹患者用熱水袋時,溫度50℃以內,熱水袋不可直接接觸病員的皮膚。
3、制度落實:
1)執行分級護理,進行健康教育,術后及長期臥床初起活動者,有人扶持,動作要輕慢,以防因體位變化,引起虛脫。
2)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好"三查七對",按時巡視病房,發現不良反應及時處理。
3)對急危重癥患者,做好各項基礎護理。
①昏迷患者專人護理,床旁備好壓舌板、開口器、舌鉗、紗布、吸痰器等,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
②做好皮膚護理,定時翻身、拍背、按摩、防止褥瘡的發生。
③煩躁患者給約束帶固定,注意松緊適度,觀察肢體血運、溫度、顏色等變化。
④嚴格執行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制度,發現隱患及時討論處理并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