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廠作業安全注意要點
一、化工廠動火作業注意事項(一)動火作業必須遵守化工防火、防爆的有關規定,辦理動火證,經批準、分析合格后方可作業。(二)動火作業前的隔絕、清洗、置換準備工作是安全動火的關鍵。應嚴格執行工藝操作規程。大修時應將設備、管道內的可燃易爆有毒介質排凈,再用空氣置換,分析合格。二、化工廠抽加盲板作業注意事項(一)在易燃、易爆系統進行動火作業或罐內作業,該檢修的設備、管道必須用盲板隔絕或卸下一段管道隔絕。(二)抽加盲板由項目負責人負責,繪制盲板圖,并編號、登記、落實到人。盲板的材質、厚度應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抽加盲板應在系統卸壓后保持正壓時進行。檢修人員配備適當的防毒面具和滅火器材,并掛盲板標志牌。(三)動火作業的其他要求按《化工企業安全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執行。三、化工廠動土作業注意事項(一)動土作業前,應做好地質、水文、地下設施(如電纜、管道、隱蔽工程)調查,挖土深度超過0.5米,面積在2米2以上,必須按規定辦好動土許可證。(二)在廠區內凡推土機、鏟車、壓路機、載重卡車、重型物件對地坪壓力在5噸/米2以上,進入非正常行駛區域應視為動土作業范圍,必須辦理“動土許可證”。(三)動土許可證應由施工單位經總圖、水汽、電氣、工藝、基建、安全等部門會簽,在道路上動土還應辦理斷路聯絡票,經保衛消防部門簽證,并設圍欄,掛警示牌,夜間亮紅燈。(四)動土作業應遵照《建筑安裝技術規程》,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四、化工廠高處作業注意事項(一)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米以上(含2米)或作業地段坡度大于45度,斜度上方及附近有坑、池、罐和傳動機械等易傷人地段作業,均視為高處作業。(二)高處作業的分級、種類遵照《高處作業分級》標準GB3608-83執行。二、三級高處作業由安技部門審批,報主管廠長備案;特殊高處作業由主管安全廠長或總工程師審批。(三)在易散發有害、有毒氣體上方的廠房、塔、罐上部施工,應禁止放空,同時高處作業人員應注意站在上風側,佩戴防毒面具并派專人監護。(四)高處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安全帶應高掛低用;交叉作業必須戴安全帽,攜帶工具袋;在同一垂直下方多層次作業,必須有防止落物的安全措施。(五)直接攀登高塔、煙筒的爬梯、平臺、欄桿必須在作業前嚴格檢驗是否牢固,作業完畢及時撤離。嚴禁作業人員依、靠、坐在欄桿及腳手架護欄上休息。(六)高處作業人員所帶工具、材料能觸及的范圍內,應符合電氣安全間距規定。遇惡劣天氣應停止作業,夜間作業應有足夠照明。(七)腳手架的搭設應符合使用單位的操作要求,同時要遵守最新《架子工安全規程》。五、化工廠罐內作業注意事項(一)進入設備內作業,必須辦理罐內作業許可證。入罐作業前必須嚴格執行安全隔離、清洗、置換的規定。做到物料不切斷不進入;清洗置換不合格不進入;行燈不符合規定不進入;沒有監護人員不進入;沒有事故搶救后備措施不進入。(二)入罐作業前30分鐘取樣分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及氧含量合格方可進入作業。視具體條件加強罐內通風;對通風不良環境,應采取間歇作業。(三)進入罐內清理有毒、有害、有腐蝕殘留物時,必須穿戴符合規定的個體防護用品和防毒面具。在作業過程中注意檢修環境的變化,如有可能危及檢修人員安全時,必須立即撤出設備。進入設備作業后,應每隔2小時取樣分析一次氣體成份;罐外監護人員應堅守崗位,密切內外聯絡。(四)在罐內動火作業,除了執行動火規定外,還必須符合罐內作業條件,有毒氣體濃度低于國家規定值,嚴禁向罐內充氧。焊工離開作業罐時不準將焊(割)具留在罐內。(五)參加檢修的作業人員,除了遵守本系統、本崗位的安全技術規程外,還必須遵守本工種、本專業的有關安全規范,并接受檢修現場安全監督。
篇2:化工廠倉庫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和范圍
為了加強對倉庫的安全管理,杜絕安全責任事故,保障人員和財產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適用于倉庫的安全管理。
2.編制依據
依據《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規范(試行)》制定本制度。
3.職責
3.1危險化學品庫保管負責對庫存物資入庫、貯存和發放的整個過程和管理。
4.工作程序
4.1.倉庫配備足夠的與危險化學品性質相適應的消防器材,并由專人維護和保養。
4.2.在倉庫、堆垛設立明顯的防火等級標志,通道、出入口和通向消防設施的道路應保持暢通。
4.3.危險化學品倉管部門根據物品的危險性,為保管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器具。
4.4.危險化學品入庫時,保管員應按公司《倉儲管理程序》進行。
4.5.危險化學品發放,應嚴格執行發放管理制度。倉庫主管負責人應經常檢查核準。
4.6.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倉庫要采取杜絕火種的安全措施。經批準進入倉庫的機動車輛必須安裝阻火器作業人使用的工具、防護用品應符合防爆要求。
4.7.加強對防爆電氣設備、避雷、靜電導除設施的管理,選用經國家指定的防爆檢驗單位檢驗合格的防爆電氣產品。
4.8.易燃、易爆品倉庫內的各種安全設施,必須經常檢查、定期校驗、保持完好狀態,做好記錄。
4.9.儲存易燃和可燃物品的倉庫、堆垛附近,不準私自動火作業,如因特殊需要,應由倉庫負責人上報,經企業有關負責人批準,采取安全措施后才能進行上述作業。作業結束后,檢查確無火種,才可離開現場。
4.10.物品儲存嚴格執行危險化學品的配裝規定,對不可配裝的危險物品必須嚴格隔離。
5.相關制度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
6.記錄
6.1安全檢查記錄。
6.2出入庫記錄。
篇3:化工廠生產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為加強對生產設施的安全管理,提高生產設施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確保設施安全、穩定、長期滿負荷運行,特制定本制度。
2.范圍: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內的生產設施。
3.職責:生產部為本制度的具體落實部門,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為日常監督部門。
4.生產設施安全管理內容:
生產設施安全管理工作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必須堅持生產全過程的系統管理方式;堅持不斷更新改造,提高安全技術水平的原則;能及時有效地消除生產設施運行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確保公司財產和人身安全。
4.1生產設施選購
4.1.1必須堅持“安全高于一切”的生產設施選購原則,要求做到生產設施運行中,在能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確保操作工和環境的安全。
4.1.2生產設施管理人員應根據本企業生產特點、工藝要求廣泛搜集信息(包括:國際、國內本行業的生產技術水平,生產設施安全可靠程度、價格、售后服務等),經過論證提出初步意見報總經理批準實施。
4.1.3安裝、調試、驗收、建立檔案等。
4.2生產設施使用前的管理工作
4.2.1生產部門制定安全操作規程、開停車方案、設備停修吹掃方案。
4.2.2生產部門制定生產設施維護保養計劃,設備定期檢查和考核記錄。
4.2.3安全環境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安裝安全防護裝置。
4.2.4生產部工務負責員工培訓。內容包括生產設施原理、結構、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項、維護保養知識等。經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4.2.5特種設備的操作人員應持有有效的操作資格證書,否則不準上崗。
4.3生產設施使用中的管理工作
4.3.1嚴格執行本制度,由生產部工務人員負責檢查落實。
4.3.2生產設施操作工人須每天對自己所使用的機器做好日常保養工作。生產過程中生產設施發生故障應及時給予排除。
4.3.3為了便于操作工日常維護保養,由生產設施管理人員確定生產設施“點檢”位置和技術要求,由生產設施管理人員負責檢查實施。
4.3.4預檢預修,是確保生產設施正常運轉,避免發生事故的有效措施。生產設施管理人員根據生產設施零件的使用壽命,預先制定出安全檢修周期和檢修內容,落實專人負責實施。將生產設施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確保生產設施從本質上的安全性。
4.4生產設施維護保養制度
4.4.1生產設施運行與維護堅持“生產設施專人負責,共同管理”的原則精心養護,保證生產設施安全,負責人調離,立即配備新人。
4.4.2操作人員要做好以下工作:
1)自覺愛護生產設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不得違章操作。
2)管線、閥門做到不滲不漏。
3)做好生產設施經常性的潤滑、緊固、防腐等工作。
4)生產設施要定期更換,強制保養,保持技朮狀況良好。
5)按照《機器設備管理程序》做好生產設施的運行、維護、養護記錄。
6)保持生產設施清潔,場所窗明地凈,環境衛生好
4.4.3品質保證部門要建立特種設備臺帳和檔案,包括原始資料和檢維修資料、檢測資料,按照國家規定定期進行檢測且證件齊全。
4.5生產設施檢查制度
4.5.1生產部生產設施維修人員,每兩周對生產設施進行檢查一次,并將檢查結果記錄在《機器設備定期保養計劃及實施記錄表》上。
4.5.2每半年由使用部門組織維修人員,根據生產需要和生產設施實際運轉狀況,制定生產設施大修計劃。備大修前必須制定修理工時,停歇時間,材料消耗,清洗用油及維修費用。
4.6生產設施更新改造及報廢的管理工作
4.6.1生產設施報廢的基本原則按公司《機器設備管理程序》及相關規定進行。
4.6.2生產設施報廢手續按公司《機器設備管理程序》及相關規定進行。
4.6.3生產設施改造的基本要求
1)采取新技術、新材料、新的零部件就可以提高生產設施的綜合安全技術水平,經濟上也是合算的。
2)生產設施改造要持謹慎負責的態度,不能輕易蠻干,必須按照申請、論證、批準的基本程序運行。
4.6.3嚴格執行生產設施管理過程中的記錄制度
建立生產設施技術管理檔案,記載生產設施一生全過程的狀態。按照生產設施選購,生產設施維護保養、檢修、更新改造、報廢處理等程序運行。每個環節的責任人都要填寫規定的管理表格或圖表,負責人和主管領導簽名確認,存盤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