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外墻外保溫施工過程質量安全控制措施要點

外墻外保溫施工過程質量安全控制措施要點

2024-07-23 閱讀 6433

一、質量控制措施要點

1、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施工前,外墻墻身上各種進戶管線、空調管孔、水落管和空調支架等,應按設計要求安裝完畢,并按外保溫系統厚度留出間隙;外墻墻身上的對拉螺栓孔、腳手架拉結點及腳手架眼等應進行可靠封堵;外墻門窗洞口尺寸和位置應符合設計和施工質量要求;門窗輔框應完成安裝。上述內容均應經監理驗收合格。

2、外墻外保溫工程施工前墻體表面必須進行整體找平處理?;鶎討獔詫?、平整,表面應清潔,無油污等妨礙粘結的附著物??展?、和疏松部位應剔除并找平。找平層應與墻體粘結牢固。外保溫粘貼前應對基層進行檢查,并辦理相關隱蔽工程驗收。

3、保溫板應采用滿粘或條粘法粘貼,粘結面積不得小于80%。涂抹膠粘劑厚度不應小于10mm,涂抹膠粘劑后應用凹凸專用刮板攤平刮成條形,粘貼在墻面上時膠粘劑壓實厚度應控制在3~5mm,貼好后應立即刮除板縫和板側面殘留的膠粘劑。墻面以涂料飾面時,當用EPS板作保溫層,在距地面高度20m以上應輔以錨栓固定,錨栓每平方米不應少于3個;當用*PS板作保溫層時,應從首層開始采用粘錨結合方式將*PS板固定在墻面上,錨栓每平方米不應少于4個,并應在墻體轉角、門窗洞口邊緣的水平、垂直方向加密,間距不大于300mm。墻面以面磚飾面時,應從首層開始采用粘錨結合方式將EPS、*PS板固定在墻面上,錨栓應安裝在玻纖網布或后熱鍍鋅電焊網外,錨栓數量每平方米不應少于6個,靠近墻面陽角的部位應適當增多。

4、洞口四角處的保溫板應采用整塊保溫板切割成型,不得拼接。洞口滴水應采用專用成品塑料滴水線條。窗臺、窗膀保溫構造應按建設部《聚氨酯硬泡外墻保溫技術導則》和省《外墻外保溫構造詳圖》L07J108~112的相關窗口保溫構造詳圖施工。窗臺保溫構造必須按設計要求設置角鋼護邊,具體做法參照相關標準設計圖集施工(當為砌體窗臺時,應在窗臺標高處設置C20的混凝土壓頂,厚60mm,用以固定窗臺角鋼護邊)。窗臺頂面應內高外低,高差不應小于10mm。

5、外墻外保溫系統錨固件的數量、位置、錨固深度和拉拔力應符合設計要求。后置式錨栓施工前應進行現場拉拔力試驗,單個錨栓拉拔力承載力標準值不應小于0.3KN,檢驗數量為1‰,且不應少于3個。*PS板固定應采用粘錨結合方式,其錨固件拉拔力應符合設計要求。錨固件施工前應進行現場拉拔力試驗,其試驗數量參照后置式錨栓執行。

6、聚氨酯硬泡噴涂施工時的環境溫度宜為10~40℃,當施工時環境溫度低于10℃時,應采取圍擋等可靠技術措施保證噴涂質量,噴涂后的聚氨酯硬泡保溫層應充分熟化2~3天后,再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7、首層墻面必須加鋪一層加強耐堿玻纖網布。墻的陰陽角處玻纖網布應雙向繞角互相搭接,搭接寬度不小于200mm。在外墻陰陽角、門窗膀、窗臺處應使用帶玻纖網的成品塑料護角條(網),也可以使用不帶玻纖網的成品塑料護角條。

8、玻纖網布在保溫系統下列終端處應進行翻包處理:

(1)門窗洞口、管道或其他設備穿墻洞部位;

(2)勒腳、陽臺、雨篷等系統終端部位;

(3)變形縫等需終止系統的部位;

(4)保溫系統在女兒墻不連續的部位。

9、玻纖網布(后熱鍍鋅電焊網)鋪設時,玻纖網布(后熱鍍鋅電焊網)應處于兩道抹面膠漿中間位置。當墻面以涂料飾面時,抹面膠總厚度應控制在3~5mm(首層應控制在5~7mm)。當墻面以面磚飾面時,抹面膠總厚度玻纖網布應控制在5~7mm(后熱鍍鋅電焊網應控制在7~10mm)。玻纖網布不得皺褶、翹邊和外露。抹面膠漿在連續墻面上的施工間歇處,應留茬斷開,留茬處抹面膠漿不應完全覆蓋已鋪好的玻纖網布,需與玻纖網布、底層膠漿呈臺階型坡茬,留茬間距不小于150mm,以保證玻纖網布搭接處的墻面平整度。

10、裝飾線條應采用與墻體保溫性能相同的聚苯板施工。

11、外保溫系統宜優先選用涂料、飾面砂漿、柔性面磚等輕質飾面材料,不宜采用飾面磚。當采用時,應進行專項設計,其安全性與耐久性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外墻外保溫粘貼飾面磚系統最大高度不應超過40米。

12、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應加強對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觀感質量的檢查與驗收。抹面膠漿應無脫層、空鼓和裂縫,外墻及外門窗不得滲漏。飾面層應平整、潔凈,陰陽角和橫豎線條應順直、方正、清晰美觀,窗臺、壓頂、水平線條等流水坡向應正確。

二、安全生產管理控制措施要點

1、施工前,建筑外墻外保溫施工單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施工總承包單位、監理單位必須對方案進行審查并監督外墻外保溫施工單位按照方案要求組織實施。

2、建筑外墻外保溫施工單位進入施工現場前,施工總承包單位、監理單位必須審查登高作業人員的持證上崗、人員體檢以及安全教育情況。

3、施工總承包單位必須對建筑外墻外保溫施工單位進行施工前的書面安全技術交底。外墻外保溫施工單位在進行登高作業前,必須對本單位從事外墻外保溫的登高作業人員進行書面的安全技術交底。

4、外墻外保溫施工腳手架的購置與租賃、方案編制與論證、搭設與拆除、驗收與使用和監督管理等相關工作應嚴格按照《市建筑工程腳手架及模板支撐安全管理暫行規定(試行)》實施。

5、外墻外保溫施工各相關責任單位及責任人應嚴格按照模式化管理的相關要求,明確職責,落實責任,規范"安全檢查標識牌"和"重大安全事故隱患檢查檔案"管理,確保施工全過程"四層立體防護"等措施的有效落實。

6、外墻外保溫作業人員在進行高處作業時,必須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

7、建筑外墻外保溫施工單位要履行施工現場動火審批手續,嚴禁保溫材料與易燃易爆物存放在一起,防止火災發生。

8、電焊機在進行焊接作業時,要采取防焊渣迸濺措施。

篇2:食品質量安全事件應急演練范本

1、目的建立健全應對突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運行機制,規范和指導應急處理工作,有效預防、積極應對、及時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組織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2、參加對象銷售支援部、市場部、技術質量部、采購部、生產部、財務倉庫3、模擬演練時間2011年5月7日至2011年5月12日4、參加人員:銷售支援部經理、客服人員,市場部經理、業務員,技術質量部經理、文員,采購部經理,生產部經理、車間主任,財務倉庫主任、保管人員。5、食品質量安全事件應急演練內容1)接到客戶投訴2)事故處理小組開展工作3)產品質量追溯4)改進和預防措施顧客意見處理表LAY-GKYJN0:客戶姓名張三電話時間2011/5/7地址產品名稱生產日期包裝規格儲存條件保存期限投訴內容氣滋味異物形狀衛生√色澤包裝理化指標其它詳細內容:大腸菌群超標。接待人:日期:2011/5/7上午9時事故調查團成員討論記錄會議地點:公司小會議室日期:2011/5/7時間:上午10時團隊成員:討論內容:討論研究大腸菌群超標問題如何處理。討論結果:1.認為客戶投訴的情況為一次質量安全問題。2.對同批次倉庫的庫存產品進行隔離。3.及時質量技術監督局匯報。4.進行質量追逆。5.公司同時做好對產品召回的準備。采取措施:實行全部召回,對庫存在倉庫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監督下進行抽樣化驗。產品回收通知單LAY-CPHS-1N0:中牟經銷商茲通知下列產品收回,敬請協助為荷!N0品名:包裝N0批號:包裝形式:批量:200箱回收原因:由于產品被測得微生物大腸菌群超標,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制表:日期:2011/5/7審核人:日期:產品回收記錄表LAY-CPHS-2N0:產品名稱生產時間2011/4/1生產數量出廠數量生產批號2有效期發貨人員出廠時間銷售地區應回收數量回收批號回收時間2011/5/7至2011/5/12回收人員回收地域現存數量190箱回收率95%對回收產品的處理措施對召回的產品在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監督下抽樣化驗,檢出產品不合格為統一銷毀。同時對批次的產品進行質量追逆。記錄:審核:批質量追逆報告1.根據倉庫出貨單----車間成品入庫單-----車間原料領用記錄。查得本批次產品原料的基本情況如下表:生產日期生產數量(箱)原料批次2011/4/11000MGZ-1GPTJ-2SHUI-3NMS-42.查倉庫出貨單,2011/4/27出貨批次為,生產日期,共200箱。3.查在本公司庫存的同批次產品結果:2011/4/1日期生產的產品大腸菌群超標。4.故對原料MGZ-1、GPTJ-2、SHUI-3、NMS-4進行排查,由此查出本批次的產品檢出的大腸菌群的產品所用原料為GPTJ-2。糾正和預防措施記錄表LAY-JZYFN0:責任部門技術質量部相關部門生產部,采購部相關《品質異常通知單》的N0:不合格現象的描述:(本欄由報告人填寫):生產日期為的4出貨到中牟,檢出大腸菌群超標。2011年5月7日不合格現象的原因分析:(本欄由責任部門負責人填寫):經產品質量追溯,是由于GPTJ-2檢出有大腸菌群而造成批產品不合格。2011年5月10日糾正/預防措施的建議:(本欄由責任部門填寫)召回由GPTJ-2生產的統一銷毀處理。退回GPTJ-2,要求供應商加強品質控制,保證不再出現此情況。同時加強來料的檢驗力度。2011年5月11日驗證記錄:√如實采取相關措施;√該糾正/預防措施有效,可避免同樣問題的再發生。驗證人/日期:/2011年5月12日

篇3:SS縣藥品質量安全風險管控實施方案

為建立健全藥品安全責任體系,強化藥品生產、經營企業質量安全風險意識,促使企業切實履行藥品生產、經營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確保質量安全,結合我縣藥品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風險管控目標

以開展藥品生產、經營質量安全風險管控工作為抓手,通過排查潛在的影響藥品生產、經營質量安全的風險對象、風險環節、風險品種、風險時段等“風險點”,形成標準化、規范化、操作性強的風險排查評估、風險意識教育、風險管控承諾、風險責任追究、風險監督檢查等監管和防控機制,促進企業切實履行藥品質量責任,建立藥品生產、經營質量安全風險管控長效機制,從而達到有效預防、有效控制、有效處置藥品質量風險發生。

二、管控范圍

全縣藥品生產企業、藥品批發企業、藥品零售企業(包括單體藥店、直營門店、加盟店、乙類非處方藥零售企業)。

三、主要風險點

(一)風險對象

1.質量信用等級列入“輕微失信”等級(含)以下的藥品生產、經營企業。

2.上年度在監督檢查中發現有嚴重缺陷項目的企業和生產、銷售過假劣藥品的企業(單位)。

3.企業負責人、質量負責人變動頻繁的;生產、經營不能正常開展的企業。

4.未經審批進行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和交易服務的企業。

5.新開辦的藥品生產、經營企業。

6.生產、經營國家重點監管的藥品品種。

7.在藥品視頻在線監管過程中發現關鍵崗位人員2次以上不在職不在崗的經營企業。

8.質量管理體系(規范)運行不正常,質量負責人不能正確履行職責的企業。

(二)風險環節

1.藥品生產主要包括:

(1)物料管理。藥品生產所用物料的購入、貯存、發放、使用等未按管理制度執行,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毒性藥品(包括藥材)、放射性藥品及易燃、易爆和其它危險品的驗收、貯存、保管未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的規定,未按規定對物料供應商進行質量評估。

(2)生產管理。產品未按規定制訂生產工藝規程及崗位操作規則,生產過程記錄不及時,記錄內容未能完整反應生產過程,生產中防止污染和混淆的措施不到位。注射劑產品中間體超過從配制到灌封(裝)結束規定時間,未采取措施避免物料、容器和設備管道最終清洗后的二次污染,清場滅菌不到位。

(3)質量管理。質量管理部門不能獨立履行其職責或未能履行其應當履行的職責,質量檢驗和質量管理人員數量不足,檢驗儀器、設備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質量管理部門未對物料、中間產品和成品進行取樣、檢驗、留樣,未按檢驗原始數據如實出具檢驗報告,未執行偏差處理程序,偏差調查不徹底。

(4)驗證管理。未按規定對空氣凈化系統、工藝用水系統、關鍵設備、生產工藝及其變更、培養基模擬灌裝試驗、設備清洗、主要原輔材料變更等進行驗證和再驗證,驗證內容不全面。

2.藥品流通主要包括:

(1)未按規定審核供貨單位及購進藥品的合法性,未建立完善的藥品銷售人員合法資質檔案,未嚴格執行藥品購銷票據和采購物流憑證審驗制度,對退貨藥品憑證管理不規范,存在走票及掛靠經營使用行為的。

(2)未按規定條件儲存藥品,尤其是需冷處、陰涼儲存的藥品。未設置與儲存藥品條件相適應的陰涼庫和配備冷藏設施,未按規定監測并記錄溫濕度。

(3)不具備符合藥品特性要求的運輸能力,對有溫度要求的藥品的運輸,未根據季節溫度變化和運程采取必要的保溫和冷藏措施,不能保證藥品運輸儲存條件的。

(三)風險品種

1.基本藥物目錄品種(含省增補品種)。

2.注射劑類等高風險品種。

3.特殊藥品及含特殊藥品的復方制劑。

4.需冷藏儲存的藥品。

5.藥品質量公告不合格的藥品。

6.監督抽樣不合格率高的藥品。

7.發布違法廣告的藥品。

(四)風險時段

1.新產品上市5年內重點監測期間

2.嚴重不良反應(事件)調查期間。

3.企業或產品在勒令停產、停業、召回或產品被暫控期間。

4.長期停產后恢復生產初期,產品委托和受托生產期間。

5.在未取得GMP、GSP認證證書期間。

6.產品在實驗室研究期間或試生產期間。

7.關鍵崗位人員變動后一個月內。

8.節假日、8小時工作日以外、重大活動等敏感期間。

四、工作步驟

(一)風險教育階段(6-7月完成)。采取多種形式,積極組織開展風險意識教育,加大宣傳力度。組織企業負責人集中進行培訓,宣傳藥品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新政策、新舉措,樹立和提高企業藥品安全風險意識,增強工作主動性。在集中培訓的基礎上,要把風險管控教育結合到日常監管工作中,通過對問題企業一對一、面對面的現場指導等方法不斷提高其風險意識,切實履行企業是藥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

(二)組織實施階段(8-10月完成)。

1.企業自查。全縣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嚴格按照本實施方案中第三點要求的主要風險點和自身實際開展藥品生產、經營質量風險自查,制定企業風險管控措施,落實風險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形成藥品質量風險分析評估報告或藥品質量安全風險排查評估表(附件1),于8月30日前報縣食品藥品監管局。

2.監管部門評估。監管部門結合日常監管、電子監管、許可認證、信用體系建設等手段,對企業上報的風險排查評估表提出評估意見,對企業漏報的風險點應予以補充糾正,同時以風險評估內容為重點,強化風險監督檢查。

(三)常態管控階段(于11-12月完成)。在全面完成轄區內有關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風險管控工作的基礎上,對前期工作進行全面總結,進一步鞏固和深化風險管控成果,進一步健全風險管控措施和機制,實現藥品生產流通風險常態化管控。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藥品生產、經營質量風險管控工作是強化藥品安全責任體系建設,促進企業規范生產、經營,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的重要手段,各企業要高度重視風險管控工作,組織人員認真開展排查,并及時報送藥品質量風險分析評估報告或《藥品質量安全風險排查評估表》。

(二)整改到位。對排查出的風險點,企業要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要確定整改期限并及時整改到位,確保防控措施的落實。

(三)落實責任。通過風險排查,企業要進一步樹立企業是藥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意識和藥品安全風險意識,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做到規范生產、經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