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安全行為產生原因控制措施
大家都知道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作業環境等,但事故的根源是人的不安全行為,企業安全生產的關鍵是改善人的行為方式,最大限度的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
人的不安全行為表現形式及產生的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為是指那些曾經引起過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為。人的不安全行為一般有五種表現形式
(1)在沒有排除故障的情況下操作,沒有做好防護或提出警告;
(2)在不安全的速度下操作;
(3)使用不安全的設備或不安全地使用設備;
(4)處于不安全的位置或不安全的操作姿勢;
(5)工作在運行中或有危險的設備上。
人的行為是受其心理控制的,行為是心理活動結果的外在表現,但是人的不安全行為與其所在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環境影響著人的心理活動。具體來看,造成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因素大致有以下數種:
一是僥幸心理。有僥幸心理的人以為,操作違章不一定會發生事故,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發生,還會認為別人不一定能發現,就是發現了,認為自己的“動機是好的”,不會受到責備。
二是冒險心理。有冒險心理的人,或爭強好勝、喜歡逞能,或有違章行為而沒造成事故的經歷;或為爭取時間,不按規程作業。有冒險行為的人,甚或將冒險當作英雄行為。有這種心理的人,大多為青年職工。
三是麻痹心里。具有麻痹心里者,或認為是經常干的工作,習以為常,不感到有什么危險;或沒有注意反常現象,照常操作;還有的則是責任心不強,得過且過,沿用習慣方式作業,憑“老經驗”行事,放松對危險的警惕,最終釀成事故。
四是捷徑心理。具有捷徑心理的人,常常將必要的安全規定、安全措施、安全設備當成完成生產任務的障礙,如為了省時間而擅闖危險區,為了方便操作拆掉安全裝置等。這種心理造成的事故,在發生事故中占很大比例。
五是從眾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人,其工作環境內大都存在有不安全行為的人,于是也為之仿效,甚或不從眾則感到有精神壓力。如果有人不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并未發生事故,其他人就會跟著不按規程操作。
六是逆反心理。具有逆反心理的人一般難以受正確的、善意的規勸和批評,堅持其錯誤行為,在對抗情緒的意識作用下產生一種與常態行為相反的變態行為,自恃技術好,偏不按規程辦,甚或在不了解物的性能及注意事項的情況下進行操作,從而引發事故。
七是厭倦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由于工作的重復操作產生心理疲勞,久而久之便會形成厭倦心理,從而感覺乏味,時而走神,造成操作失誤,引發事故。
人的不安全行為的控制措施
員工的不安全行為控制應從企業監管和員工自身控制兩方面入手,由此提出六項改進措施:
(1)增加安全投入,改善硬件環境。針對不安全行為對行為人需要的滿足,采取改善作業環境,提高勞動安全防護水平等有效措施。
(2)管理控制。從安全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加強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制定科學的安全管理制度,利用科學的管制度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
(3)加強安全文化建設。人受到安全文化力的作用,就會轉變安全觀念,使員工能自覺遵守企業的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規范自己的行為。
(4)提高員工的安全技能。不安全行為人往往有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建立的判斷準則,很難受到簡單說教的影響,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教育以及事故案例教育,提高員工的安全技能。
(5)物質激勵。物質激勵通常有很大的驅動力,物質獎勵的方法比較具體,最終都和金錢有關系。具體辦法由安全獎金法、安全結構工資法、安全抵押金法。
(6)精神激勵。他通過滿足人的精神需要,在較高層次上調動安全生產的積極性,例如采用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樹立形象、榮譽、榜樣等多種形式,其激勵深度大,維持時間長。
總之,我們必須認識到,人的不安全行為是最危險的安全隱患,決不能任其泛濫,一定要采取有效手段予以遏制,否則就會嚴重危害安全生產,引發事故。
篇2:煤礦生產中不安全行為產生原因控制措施
煤礦的絕大多數事故是由環境因素和人的行為因素造成的,即物和環境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所致。人的不安全行為不僅可直接造成事故,而且會導致物和環境的不安全狀態,形成事故隱患。
1.煤礦生產中不安全行為的類型及產生原因
1.1不安全行為的類型
安全行為學中,將人的不安全行為分為有意識的不安全行為和無意識的不安全行為。根據煤礦產生的不安全行為的具體體現,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故意行為、隨意行為和無意行為。
故意行為即明知故犯,當事人在進行某種作業時,明知道怎樣做才符合規定,但出于某種個人目的卻不按規定去做。如在井下高瓦斯區帶電檢修電氣設備,明知道此種做法是嚴重違章行為,并有造成瓦斯爆炸的危險,但圖省事或其他原因,而有意采取錯誤行為。
隨意行為是按自己的意思行事,當事人不考慮具體條件和對錯就自行其是。如忽視警示標志或警示信號;乘坐罐籠或人車時搶上搶下;工作累了隨便躺臥,熱了摘掉礦帽,脫去防護服等。
無意行為是當事人對自己的行為過錯沒有意識到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行為的對錯,有的事后可察覺到,有的一直沒察覺。如操作機電設備按錯按鈕;絞車司機聽錯信號;新工人對煤礦井下不熟悉而產生的某些錯誤行為等。
1.2不安全行為的產生原因
不安全行為的產生原因較為復雜,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有個體內在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知識和技能因素等;有外在客觀因素,如環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根據煤礦從業人員在生產中的行為表現,其不安全行為的產生主要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知識與技能缺陷。知識不足容易產生無意行為,技能不熟練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偏差和操作上的失誤。在煤礦從業人員中農民工占很大比例,他們文化水平較低、接受能力差,對煤礦安全生產知識掌握不足、技能熟練程度差、生產實踐經驗缺乏,因而促成不安全行為多發。
(2)生產環境影響。心理學認為,行為是人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并隨人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因此生產環境對不安全行為的產生有直接影響。煤礦井下光線昏暗、視野窄,容易造成作業不準確,并易使人感到困倦、精神不振,而造成操作失誤;井下作業空間狹小易使操作動作變形;采掘作業場所風機及采掘機械噪聲大,嚴重的噪聲影響語言和聲音信息交流并易使人多疑易怒,從而產生不安全行為。
(3)思想和情緒因素。思想和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反映,與人的行為有直接關系。有無所謂思想的人,對安全持麻木不仁的態度,視一些安全制度、規定、措施為束縛手腳的條條框框。有麻痹思想的人,明知安全重要但不重視,做事馬虎大意。持僥幸思想的人,明知道有危險,卻因怕麻煩而不采取安全措施,抱有僥幸過關的態度。情緒急躁的人,求勝心切,往往工作不仔細,易出現有章不循現象。情緒煩躁的人,工作精神不集中,自身與外界環境不能很好協調,極易產生不安全行為。
(4)利益與管理原因。煤礦企業的領導者為了片面地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安全,產生違章生產、違章指揮;工人為了多進尺、多出煤、多收入而忽視安全,產生違章作業。企業安全管理不好,規章制度不完善,作業規程不完整,監督檢查不嚴,從而助長了職工的不安全行為發生。
2.不安全行為的控制措施
2.1強化安全教育培訓
安全教育培育包括安全生產知識和安全法規教育、生產技術知識和崗位培訓等,此外從控制不安全行為出發,還要進行安全態度和安全思想教育。
通過安全生產知識和安全法規教育提高員工對安全生產的認識,增強安全意識,規范行為;通過生產技術知識和崗位培訓,提高職業技能,避免工作差錯和操作失誤;通過安全態度和安全思想教育,消除員工頭腦中對安全的錯誤傾向性,克服不安全的個性心理,端正安全態度,提高搞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和責任心,從而避免不安全行為。
2.2加強安全管理
根據煤炭企業的特點,以控制不安全行為為目標的安全管理,宜采取激勵與強制相結合的方式。在安全管理學中激勵是指利用人的心理因素和行為規律激發人的積極性;強制是用強制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為。通過激勵引導員工的行為向安全方面發展,通過強制對員工的不安全行為進行約束。
(1)企業領導以身作則,帶頭不違章生產、不違章指揮,以“榜樣”激勵員工不違章作業。
(2)將個人的經濟利益與安全掛鉤,搞好安全則得獎金,出了事故則遭罰款,通過經濟利益激勵促使員工關注安全。
(3)開展群眾性的安全宣教工作,通過精神心理激勵,祈望安全。
(4)嚴格執行各種安全法規和規章制度,違者必究,強制約束不安全行為。
(5)加強安全監察,發現問題及時查處,強制監督不安全行為。
2.3科學地選用人員,做到人機匹配
各工作崗位和工種都有其特定的職業要求,要根據職業要求科學地選擇和配備人員,使職業適宜性人員從業,做到人機匹配。如果安排不當,易導致不安全行為產生。像普采工作面的采煤工,需要體力強的人員從業,如選用體質弱的人員從業,在其體力不支時易產生不安全行為;絞車司機要選擇視力和聽力敏捷,精神專注的人員從業,否則易出現操作失誤。
2.4改善作業環境
由于煤礦井工生產的特殊性,作業環境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不同于地面工廠。所以作業環境的改善,主要是使環境達到并保持作業人員能適應的狀態。各種作業空間的尺寸和機電設備的安置都要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作業地點的照明要保持合理的亮度;噪聲大的設備要采用消聲設備及相應措施;作業環境要保持整潔。總之,要使作業環境達到作業人員不能因環境而產生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從而避免不安全
行為的發生。
2.5做好思想和情緒的調解
企業員工因思想情緒的變化而影響正常工作的事件突出表現在:工資和福利待遇問題、工作晉級問題、與領導矛盾問題、家庭和個人生活中發生的問題等。企業的有關領導發現問題要及時調解,防止因此而引起不安全行為。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要公平、合理,并按時發放;員工的晉級要公正,不徇私情;員工與領導者發生矛盾,領導者要高姿態,通過互相交流和談心等方式加以化解;員工家庭和個人生活中出現問題和困難,有關領導和部門要妥善解決。
對不安全行為的控制是一個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工作要耐心、細致、注重實效并不斷創新。控制不安全行為防止事故發生,投入極小容易見效,如工作做到位,可產生長效。收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