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生產中不安全行為原因控制措施
煤礦的絕大多數事故是由環境因素和人的行為因素造成的,即物和環境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所致。人的不安全行為不僅可直接造成事故,而且會導致物和環境的不安全狀態,形成事故隱患。
一、煤礦生產中不安全行為的類型及產生原因
1、不安全行為的類型
安全行為學中,將人的不安全行為分為有意識的不安全行為和無意識的不安全行為。根據煤礦產生的不安全行為的具體體現,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故意行為、隨意行為和無意行為。
故意行為即明知故犯,當事人在進行某種作業時,明知道怎樣做才符合規定,但出于某種個人目的卻不按規定去做。如在井下高瓦斯區帶電檢修電氣設備,明知道此種做法是嚴重違章行為,并有造成瓦斯爆炸的危險,但圖省事或其他原因,而有意采取錯誤行為。
隨意行為是按自己的意思行事,當事人不考慮具體條件和對錯就自行其是。如忽視警示標志或警示信號;乘坐罐籠或人車時搶上搶下;工作累了隨便躺臥,熱了摘掉礦帽,脫去防護服等。
無意行為是當事人對自己的行為過錯沒有意識到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行為的對錯,有的事后可察覺到,有的一直沒察覺。如操作機電設備按錯按鈕;絞車司機聽錯信號;新工人對煤礦井下不熟悉而產生的某些錯誤行為等。
2、不安全行為的產生原因
不安全行為的產生原因較為復雜,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有個體內在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知識和技能因素等;有外在客觀因素,如環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根據煤礦從業人員在生產中的行為表現,其不安全行為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知識與技能缺陷。知識不足容易產生無意行為,技能不熟練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偏差和操作上的失誤。在煤礦從業人員中農民工占很大比例,他們文化水平較低、接受能力差,對煤礦安全生產知識掌握不足、技能熟練程度差、生產實踐經驗缺乏,因而促成不安全行為多發。
(2)生產環境影響。心理學認為,行為是人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并隨人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因此生產環境對不安全行為的產生有直接影響。煤礦井下光線昏暗、視野窄,容易造成作業不準確,并易使人感到困倦、精神不振,而造成操作失誤;井下作業空間狹小易使操作動作變形;采掘作業場所風機及采掘機械噪聲大,嚴重的噪聲影響語言和聲音信息交流并易使人多疑易怒,從而產生不安全行為。
(3)思想和情緒因素。思想和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反映,與人的行為有直接關系。有無所謂思想的人,對安全持麻木不仁的態度,視一些安全制度、規定、措施為束縛手腳的條條框框。有麻痹思想的人,明知安全重要但不重視,做事馬虎大意。持僥幸思想的人,明知道有危險,卻因怕麻煩而不采取安全措施,抱有僥幸過關的態度。情緒急躁的人,求勝心切,往往工作不仔細,易出現有章不循現象。情緒煩躁的人,工作精神不集中,自身與外界環境不能很好協調,極易產生不安全行為。
(4)利益與管理原因。煤礦企業的領導者為了片面地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安全,產生違章生產、違章指揮;工人為了多進尺、多出煤、多收入而忽視安全,產生違章作業。企業安全管理不好,規章制度不完善,作業規程不完整,監督檢查不嚴,從而助長了職工的不安全行為發生。
二、不安全行為的控制措施
1、強化安全教育培訓
安全教育培育包括安全生產知識和安全法規教育、生產技術知識和崗位培訓等,此外從控制不安全行為出發,還要進行安全態度和安全思想教育。
通過安全生產知識和安全法規教育提高員工對安全生產的認識,增強安全意識,規范行為;通過生產技術知識和崗位培訓,提高職業技能,避免工作差錯和操作失誤;通過安全態度和安全思想教育,消除員工頭腦中對安全的錯誤傾向性,克服不安全的個性心理,端正安全態度,提高搞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和責任心,從而避免不安全行為。
2、加強安全管理
根據煤炭企業的特點,以控制不安全行為為目標的安全管理,宜采取激勵與強制相結合的方式。在安全管理學中激勵是指利用人的心理因素和行為規律激發人的積極性;強制是用強制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為。通過激勵引導員工的行為向安全方面發展,通過強制對員工的不安全行為進行約束。
(1)企業領導以身作則,帶頭不違章生產、不違章指揮,以“榜樣”激勵員工不違章作業。
(2)將個人的經濟利益與安全掛鉤,搞好安全則得獎金,出了事故則遭罰款,通過經濟利益激勵促使員工關注安全。
(3)開展群眾性的安全宣教工作,通過精神心理激勵,祈望安全。
(4)嚴格執行各種安全法規和規章制度,違者必究,強制約束不安全行為。
(5)加強安全監察,發現問題及時查處,強制監督不安全行為。
3、科學地選用人員,做到人機匹配
各工作崗位和工種都有其特定的職業要求,要根據職業要求科學地選擇和配備人員,使職業適宜性人員從業,做到人機匹配。如果安排不當,易導致不安全行為產生。像普采工作面的采煤工,需要體力強的人員從業,如選用體質弱的人員從業,在其體力不支時易產生不安全行為;絞車司機要選擇視力和聽力敏捷,精神專注的人員從業,否則易出現操作失誤。
4、改善作業環境
由于煤礦井工生產的特殊性,作業環境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不同于地面工廠。所以作業環境的改善,主要是使環境達到并保持作業人員能適應的狀態。各種作業空間的尺寸和機電設備的安置都要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作業地點的照明要保持合理的亮度;噪聲大的設備要采用消聲設備及相應措施;作業環境要保持整潔??傊?要使作業環境達到作業人員不能因環境而產生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從而避免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5、做好思想和情緒的調解
企業員工因思想情緒的變化而影響正常工作的事件突出表現在:工資和福利待遇問題、工作晉級問題、與領導矛盾問題、家庭和個人生活中發生的問題等。企業的有關領導發現問題要及時調解,防止因此而引起不安全行為。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要公平、合理,并按時發放;員工的晉級要公正,不徇私情;員工與領導者發生矛盾,領導者要高姿態,通過互相交流和談心等方式加以化解;員工家庭和個人生活中出現問題和困難,有關領導和部門要妥善解決。
對不安全行為的控制是一個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工作要耐心、細致、注重實效并不斷創新??刂撇话踩袨榉乐故鹿拾l生,投入極小容易見效,如工作做到位,可產生長效。
篇2:某煤礦不安全行為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組織機構與職責
第五條?成立“不安全行為”管理小組。
組?長:礦長
副組長:黨委書記、安全監察處長、生產副礦長、掘進副礦長、機電副礦長、安全監察副處長、經營副礦長、總工程師、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成?員:各專業副總,礦屬各單位及外委施工單位負責人
管理小組辦公室設在安監處,負責員工“不安全行為”日常檢查、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不安全行為”管理小組組長、副組長職責:
負責礦“不安全行為”管理辦法的制定。
第七條?各相關部門職責:
(一)安監處
1.負責“不安全行為”人員的分析、分類、統計、上報等工作。
2.負責對員工“不安全行為”處理、罰款,有爭議的及時進行仲裁。
3.負責“不安全行為”人員信息反饋工作。
4.負責下發“不安全行為”相關制度、通報等文件。
5.負責定期對“不安全行為”人員進行曝光亮相。
6.負責建立“不安全行為”信息檔案,并提出處理意見。
(二)各專業副總、職能科室及相關單位通過跟帶班、旬檢、日常檢查、安全小分隊、中夜班查崗等各種檢查方式,對現場員工的作業行為進行監督、檢查,并對存在的“不安全行為”予以糾正制止。
(三)培訓中心負責對查處的“不安全行為”人員進行針對性矯正培訓。
(四)工會負責監督“不安全行為”人員所在區隊班組對其進行談話幫教。
(五)各基層區隊負責本單位人員“不安全行為”的日常管理,尤其要關注員工生理、心理狀態,結合知識和技能因素,合理安排工作任務,避免超強度作業,同時加強現場監督管理,營造良好的作業環境。
第三章?“不安全行為”預防
第八條?各單位應承擔本單位“不安全行為”管理的主體責任,要把員工“不安全行為”預防納入整體安全管理方案之中,明確“不安全行為”控制目標。
第九條?加強業務知識培訓,提高員工業務技能。要根據生產組織形式和能力變化、人員增減情況、設備更新、環境變化等因素,本著“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持續強化員工技能培訓,特別要針對不同崗位做好《崗位標準作業流程》、《操作規程》、《作業規程》的培訓。
第十條?加強員工思想教育,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從控制“不安全行為”出發,持續對“不安全行為”人員進行安全態度和思想教育培訓,消除員工頭腦中對安全生產的一些錯誤認識,克服不安全的個性心理,端正安全工作態度,提高抓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避免“不安全行為”發生。
第十一條?各區隊要在班前會開展因“不安全行為”造成的事故案例培訓,使員工認識到“不安全行為”的危害性和嚴重性。
第十二條?各單位要分工種梳理涉及本單位的“不安全行為”,并進行分類預控、告知說明,做到員工熟知本崗位“不安全行為”及如何避免本崗位“不安全行為”。
第十三條?區隊長要從員工的文化程度、持證情況、技能掌握程度、思想情緒等多方面入手,合理安排員工的工作任務,防止出現超時、超強度作業和違章作業現象。
第十四條?各區隊跟班隊長、班組長要對易發生“不安全行為”的人員、工作程序、時間段進行重點管控。
第四章?“不安全行為”查處
第十五條?根據“不安全行為”情節以及產生或可能產生后果的輕重程度,將其分為A、B、C三類。
A類是特別嚴重“不安全行為”,即情節或后果特別嚴重的“不安全行為”。
B類是嚴重“不安全行為”,即情節或后果僅次于A類的“不安全行為”。
C類是一般“不安全行為”,即情節較輕的“不安全行為”。
第十六條?“不安全行為”按以下標準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一)礦內“不安全行為”
1.對觸犯C類“不安全行為”規定的人員,扣除月度安全風險抵押獎金200元。單位月度C類“不安全行為”超過在冊人數3%的,每超1人次對該單位月度績效考核扣0.1分。
2.對觸犯B類“不安全行為”規定的人員,扣除月度安全風險抵押獎金、本金,本金重新抵押。單位月度績效考核扣0.1分/人次。
3.對觸犯A類“不安全行為”規定的人員,根據情節給予開除礦籍、留礦查看或解除勞動合同的處理。單位月度績效考核扣0.5分/人次。
(二)外委施工單位“不安全行為”
1.對觸犯C類“不安全行為”規定的人員,罰款200元。
2.對觸犯B類“不安全行為”規定的人員,罰款500元;單位項目經理罰款200元。
3.對觸犯A類“不安全行為”規定的人員,罰款2000元;單位當班跟班隊干罰款500元,項目經理罰款300元。情節嚴重的給予解除勞動合同的處理。
(三)“不安全行為”造成事故隱患或較大經濟損失,現場不能直接認定責任人的,組織追查認定責任后,參照本辦法給予處罰。
(四)各單位自查的“不安全行為”不列入考核范圍,自行處罰。
第十七條?各級安全管理人員檢查時發現“不安全行為”,現場予以糾正,并對“不安全行為”人員進行批評教育,使其明白“不安全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正確的操作方法。
第十八條?檢查人員檢查結束后立即到安監處填寫“不安全行為”處罰通知單。安監處對所發生的“不安全行為”進行分級定性,于24小時內將處罰通知單下發責任單位,在調度會通報,并每旬掛礦內網公示。
第十九條?“不安全行為”人員所在單位接到通知單后,安排C類“不安全行為”人員在本班班前會談認識;B類“不安全行為”人員在本單位三個班前會談認識,并停工到礦培訓中心培訓2天;留礦察看的A類“不安全行為”人員停工到礦培訓中心培訓7天,停工談認識和培訓期間,“不安全行為”人員不計出勤。
第二十條?安監處、各基層區隊應建立健全“不安全行為”人員檔案。檔案內容包括“不安全行為”人員姓名、違章時間、地點、違章事實、違章定性和處理意見等。“不安全行為”人員談認識書面材料及簽字記錄需及時上報安監處,不及時上報的,礦內單位月度績效扣0.1分/人次,外委施工單位罰款200元/人次。
第二十一條?“不安全行為”人員所在單位,在安排“談認識”之前,必須通知安監處進行現場監督,否則按未談認識處理。
第二十二條?培訓中心根據安監處每旬“不安全行為”公示結果,及時通知“不安全行為”人員參加培訓。“不安全行為”人員考試合格后,由培訓中心、安監處、工會、區隊、家屬五方共同在“不安全行為”人員培訓返崗通知書上簽字確認,方可上崗。
第二十三條?出現“不安全行為”的班組,取消該班組當月優秀班組評選資格。出現A類“不安全行為”的單位,取消年度安全先進評優資格。
第二十四條?對“不安全行為”處罰有疑義的,本人可提出書面申請,由本單位負責人簽字后上報安監處,安監處及時匯報”不安全行為”管理委員會,召開會議進行仲裁。
第二十五條?將地面交通安全納入“不安全行為”考核范圍,治安保衛隊負責地面交通違章行為的治理工作,并按相關規定進行考核。
第五章?“不安全行為”指標考核
第二十六條?生產職能科室技術員及以上管理人員反“不安全行為”指標為礦內1起/季度,外委施工單位1起/季度。
第二十七條?非生產職能科室主辦以上管理人員反“不安全行為”指標為1起/半年。
第二十八條?安監員反“不安全行為”指標為1起/月。
第二十九條?各基層區隊副科級以上管理人員隊內自反“不安全行為”指標為1起/季度,每季度向安監處上報自反“不安全行為”臺賬。
第三十條?外委施工單位跟班隊長以上管理人員自反“不安全行為”指標為1起/季度,每季度向安監處上報自反“不安全行為”臺賬。
第三十一條?反“不安全行為”考核規定及要求。
(一)未按規定完成反“不安全行為”指標的人員,每少一起罰款200元。
(二)各基層區隊、外委施工單位未完成自反“不安全行為”指標的責任人罰款200元/人次。
(三)各基層區隊、外委施工單位自反“不安全行為”臺賬未定期向安監處上報的,礦內單位月度績效扣0.1分/次,外委施工單位罰款200元/次。
(四)未按要求組織“不安全行為”人員談認識的單位,礦內單位黨政負責人各罰款200元/人次,外委施工單位項目經理罰款200元/人次。
(五)“不安全行為”人員未參加培訓班或考試不合格,所在單位安排其上崗的,給予單位黨政負責人各罰款200元/人次。
第六章?“不安全行為”梳理分析
第三十二條?每月月底,安監處要對當月發生的“不安全行為”進行全面梳理,分析高發“不安全行為”的類型、人群、時段,“不安全行為”發生原因,制定針對性管控措施,明確重點管控對象,查找管理漏洞和缺陷,分類制定針對性矯正措施,控制“不安全行為”發生。
第三十三條?各基層單位每月對發生在本單位的“不安全行為”(包括自查“不安全行為”)進行梳理、分析。通過談話幫教等方式了解、分析員工“不安全行為”產生的原因,深入剖析“不安全行為”發生的根源,并對不同類別的“不安全行為”制定出針對性糾正預防措施,防止類似“不安全行為”的重復發生,力求從根源上降低“不安全行為”的發生。
第七章?“不安全行為”監督管理
第三十四條?成立員工“不安全行為”監督管理小組
組?長:紀委書記
副組長:工會主席、紀檢監察科科長、工會副主席
成?員:紀檢監察科、工會其他成員,員工代表
“不安全行為”監督管理小組辦公室設在紀檢監察科,主要負責監督“不安全行為”管理制度的落實。
第三十五條?“不安全行為”監督管理小組職責
(一)監督各級管理人員反“不安全行為”指標完成情況。
(二)監督“不安全行為”人員的處罰落實情況。
(三)監督“不安全行為”人員是否通過“矯正”培訓。
(四)監督各級管理人員和安監員是否按分類標準對“不安全行為”人員進行定性和分類。
(五)監督各單位嚴格按照崗位考核標準,對“不安全行為”人員進行考核。
(六)監督安監處每月公布各級管理人員反“不安全行為”指標完成情況,“不安全行為”人員姓名、所在區隊名稱及處罰考核情況。
(七)每年年底參與對全礦“不安全行為”管理情況進行綜合審查,對于管理制度、措施、檢查考核等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修訂和改進意見。
第三十六條?任何人有權對日常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全行為”和違章違紀行為實施監督舉報。安監處在東井口設立“不安全行為”舉報箱,鼓勵員工舉報“不安全行為”,對舉報“不安全行為”屬實的人員,經核實后上報礦“不安全行為”管理委員會,給予獎勵。
(一)A類獎勵300元。
(二)B類獎勵200元。
(三)C類獎勵100元。
第八章?附?則
第三十七條?因“不安全行為”造成事故、未遂事件或惡劣影響的,由安監處負責于事故發生24小時內組織召開事故追查會,并出具書面事故追查報告,經礦安委會審核后,以礦安全通報的方式進行追責和處罰。
第三十八條?申訴和仲裁。
受到處罰的“不安全行為”員工,如對處罰有異議,自接到“不安全行為”處罰單之日起三日內,可以向礦安監處提起申辯。安監處負責組織開據處罰單的檢查人員和申辯人進行審議,按最終審議結果落實處罰?!安话踩袨椤比藛T如對審議結果不滿意,可向礦工會或紀檢監察科提起進一步申訴。
第三十九條?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反“不安全行為”的檢查人員、安監員進行威脅或打擊報復。一旦發現將嚴肅處理,并依據造成的后果追究其責任。觸犯法律、法規的將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第四十條?本辦法由礦安監處負責解釋。
篇3:煤礦職工不安全行為預防井下電氣網絡三大保護保護接地規程
煤礦井下防止觸電保護有:變壓器中性點禁止接地、完善的保護接地系統、靈敏的漏電保護。對保證煤礦低壓電氣設備的安全運行,避免各類事故的發生發揮著重要作用。保護接地、漏電保護、過流保護,通常稱為煤礦井下電氣網絡的三大保護。這里主要談談保護接地有關知識。
什么是保護接地呢肯定有人說,保護接地就是由金屬線把電氣設備外殼和大地連接。這僅是片面的理解。保護接地就是用導體把電氣設備中所有正常不帶電部分的外露金屬部分和埋在地下的接地電極連接起來,以防止人身觸電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措施。井下電氣設備電壓在36伏以上和由于絕緣損壞可能帶有危險電壓的電器設備的金屬外殼、構架、鎧裝電纜的鋼帶等必須有保護接地。保護接地的主要形式有:保護接地網、主接地極、局部接地極、接地母線、連接導線與接地導線。
保護接地有什么重要作用呢從觸電安全保護和直接短路兩個方面來解釋保護接地的重要作用。
1、有保護接地和沒有保護接地情形下,設備外殼帶電,如果人觸及帶電外殼的情形分析:沒有保護接地:這是觸電電流全部經過人體流入大地,形成回路,非常危險,可能導致觸電身亡。
有保護接地:人體電阻為1000歐姆,規程規定接地電阻不得超過2歐姆,由于人體電阻遠遠大于接地極的電阻,因此只有接地電流的一小部分流經人體,大部分則從接地裝置流過。
兩者比較可以看出,有保護接地的情況下,人體在觸及帶電設備時相對安全多了。
2、若兩臺井下電氣設備碰殼漏電,兩相對地短路,如果短路電流不能使繼電器動作,就存在危險電壓。若將所有的電器設備的接地極都連接起來,形成接地網,此時就不是接地短路,而是直接短路,短路電流增大,從而使保護裝置動作,切除故障。
我們再來談談保護接地網的構成。井下電氣設備比較分散,而且供電距離又遠,很難有一個集中的接地裝置來滿足保護接地的需要。因此,除井下中央變電所設置接地極外,沿途供電線路還埋設了許多局部接地極。利用鎧裝電纜的鉛皮、鋼帶以及橡套電纜的接線,把分布在井底車場、運輸大巷、采區變電所以及工作面配電點的電氣設備(36伏以上)的金屬外殼在電氣上連接起來,這樣就使各處埋設的接地極(局部接地極)也并聯起來,從而形成一個井下保護接地系統,這就是井下保護接地網。
在現實工作中,有些同志認為電氣設備的橡套電纜有接地芯線和設備金屬外殼連接,就不用再埋設局部接地極了,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在井下保護接地網中,局部接地極是基礎組成單元,接地芯線起一個連接作用,兩者缺一不可。
區隊在日常井下保護接地裝置的檢查與維修中應注意以下要點:應明確檢查人員、檢查時間、檢查標準。凡有值班人員的機電硐室和專職司機的電氣設備,在交接班時,必須由值班人員和專職司機對局部接地極、接地導線及連接導線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對于其它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則由維護人員每周至少進行一次表面檢查,檢查的重點是整個接地網的連接情況,使保護接地處于完好狀態,一經發現接觸不良,或有嚴重銹蝕情況,應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