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作業事故特點安全對策
一、起重作業事故特點
(一)發生在起重機械安裝、維修作業中的事故較多
起重機械安裝、維修作業是危險性較大的作業,如起重機械擠壓碰撞人、高處墜落等傷害事故,主要是在起重機械安裝、維修作業中發生的。
(二)起重機械傷害事故的傷害類型比較集中
造成起重機械傷害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有吊物墜落、擠壓碰撞、觸電、高處墜落和機體傾翻等,其占全部起重機械作業事故總數的比例分別為34%、30%、10%、8%和5%,五項合計約占87%。其中,尤以吊物墜落和擠壓碰撞兩類突出,兩項合計約占64%。
(三)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起重機械作業事故較多
發生在起重機械作業中的事故固然有技術和設備原因,但主要還是管理原因。屬于管理原因的主要有:
①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實。
②對起重機械作業有關人員缺乏安全教育,無證操作現象時有發生。
③管理不嚴格,監督檢查力度不夠,違章作業現象屢禁不止。
④維修保養不及時,帶病運行現象屢見不鮮。
⑤對起重機械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維修等缺乏系統安全管理。
(四)起重機械事故的機種比較集中
橋架類型起重機、流動式起重機、升降機和塔式起重機四類起重機械發生的傷害事故較多,四類合計發生事故數接近全部起重機械傷害事故總數的80%。特別是橋架類型式和流動式起重機,發生傷害事故概率最高,兩類合計接近全部起重傷害事故總數的一半(49%)。
二、安全對策
(一)健全制度
要建立和健全起重機械安全管理崗位責任制,起重機械安全技術檔案管理制度,起重機械司機、指揮作業人員、起重司索人員安全操作規程,起重機械安裝、維修人員安全操作規程,起重機械維修保養制度等,要分工明確,落實責任,獎罰分明。
(二)加強培訓款育
要對起重機械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培訓考核,按照國家有關技術標準,對起重機械司機、指揮作業人員、起重司索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培訓考核,提高其安全技術素質,做到持證上崗作業。
(三)實行系統安全管理
起重機械安全管理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對起重機械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維修等進行全過程的管理工作,做到科學、全面、規范、有序。要努力做到起重機械設計結構是合理的,技術水平是先進的,制造的產品是優質的,使用性能是安全、可靠、舒適的。
(四)強化安全監察刀度
各級質監部門要依據國家有關安全法規、標準的規定,加強對起重機械的安全監察。
①對起重機械制造廠家的制造資格進行安全認證,對其生產的起重機械產品進行安全質量監督檢驗,安全質量不合格的起重機械產品不得出廠,把好起重機械產品制造的安全質量關。
②對從事起重機械安裝、維修的企業,實行安裝、維修資格的安全質量認證,不具備從事起重機械安裝、維修能力的企業,不得承擔起重機械安裝、維修業務,把好起重機械安裝、維修的安全質量關。
③把好起重機械安全技術檢驗關。對新安裝的、大修的、改變重要性能的起重機械進行特殊的安全技術檢驗,經檢驗合格并發給使用合格證后方準投入運行。對在用的起重機械進行定期(每兩年)的常規安全技術檢驗,未經檢驗合格的起重機械不準繼續使用。
④對起重機械作業中發生的傷亡事故,進行嚴肅處理。
篇2:起重機發生事故原因檢查確認制度
起重設備發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1.規章制度不健全
(1)安全意識差,缺乏安全教育制度;
(2)安全操作與檢修規程不健全,缺乏上崗培訓與考核制度。
2.設備管理與維修存在隱患
(1)缺乏對起重設備重要零部件的檢查與修理、更換;
(2)起重設備上缺乏必要的防護裝置與安全措施;
(3)由于維護不及時,造成各限位裝置失靈。
3.違反操作規程
(1)起吊物體的重量已經大大超過額定起重量;
(2)采用斜吊,使鋼絲繩受力大大超過容許的數值;
(3)在吊運物體時不走規定的線路,使重物從人或裝備上方經過;
(4)在起吊物體上載人;
(5)在使用輪胎式起重機時,未使用支腿,或吊重過大、幅度過大造成翻車事故;
(6)未采取防風措施,當大風來臨時,塔式起重機或門座式起重機被大風吹翻。
起重設備安全檢查確認制度
一、檢查設備是否經勞動部門指定的單位驗收合格。
二、檢查起重作業區域是否設置了警戒線或明顯的安全標志。
三、檢查起重設備是否完好,動力設備絕緣是否良好,接地是否正確、可靠。
四、檢查鋼絲繩磨損斷絲、腐蝕、變形等情況,是否符合有關標準規定的要求。
五、檢查滑輪、吊夾具等是否有裂紋、缺損、磨損、變形等情況。
六、檢查起重設備的安全裝置是否齊全完好。
七、檢查起重設備的輔助安全設施是否完好。
八、檢查是否有超重現象。
九、對以上各條件進行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工作。
篇3:工程施工可能引起重大事故類別及應急原則
工程施工可能引起重大事故類別及應急原則
一、重大事故類別
1、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排山、土石方、深基坑(槽)倒塌等;
2、高處墜落:包括從架子、高支模、卸料平臺、墜落以及從平地墜落地坑等;
3、觸電:包括雷擊傷害;
4、機械傷害:指大型設備或操作過程的傷害;
5、物體打擊:指落物等碰傷的傷害;
6、傾覆事故:指腳手架搭拆、吊裝作業;
7、火災爆炸;
8、食物中毒、傳染疾病;
9、環境污染事件;
10、施工中挖斷水、電、氣管道、通信光纜。
二、應急準備原則
1、設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建立群眾性義務消防組織,加強業務學習和訓練,增強自防自救能力;對應急場所工作人員應進行崗位教育和防火、滅火知識的培訓。
2、工程開工前應制定本項目的保衛、消防方案,內容包括:防止發生事故所采取的預防措施;可能發生事故現場應配備的器材;發生事故時的應急對策及信息傳遞。
3、根據作業場所、儲存、運輸物品的數量、品種的不同,配備足夠數量、種類的應急器材。應急器材要定時檢查,做好標識、防止失效,檢查要有檢查記錄。
三、應急響應原則
1、緊急事故發生后,發現人應立即報警。
2、項目在接到報警后,應立即組織自救隊伍,按事先制定的應急方案立即自救;若事態情況嚴重,難以控制和處理,應立即在自救的同時向專業救援隊伍求救,并密切配合救援隊伍。
3、疏通事故發生現場道路,保證救援工作順利進行;疏散人群到安全地帶。
4、在急救過程中,遇到威脅人身安全情況時,應首先確保人身安全,迅速組織脫離危險區域或場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5、截斷電源、可燃氣體(液體)的輸送,防止事態擴大。
6、項目設緊急聯絡員一名,負責緊急事物的聯絡工作,明確聯絡地址和電話。
7、緊急事故處理結束后,部門負責人應填寫記錄,并召集相關人員研究防止事故再次發生的對策。
四、重大事故報告及報警原則
1、工地現場任何人發現發生重大事故的,必須立即報告工地負責人,工地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立即通知公司總部,并組織現場應急救援小組開展現場搶救工作,如發生人員傷亡或火警等,應分別第一時間直接打電話報120急救中心或119報火警救助,同時以最快的方式報告公司工程總部及公司領導。
2、公司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組織公司應急救援組趕赴施工現場,組織指揮現場搶救工作,同時將事故的概況(包括傷亡人員、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原因等)分別用電話和快報的辦法報告上級主管部門以及政府有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