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重大機械設備事故安全措施起重機安全事故
為加強機械設備的安全監察工作,提高機械管理水平,保障人身和機械設備安全,杜絕重大機械設備事故的發生,結合我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防止重大機械設備事故的安全措施》如下:一、強化機械操作人員及相關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二、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和“機械三定”制度,實行機長負責制。三、堅持持證上崗制度,起重機械的操作、指揮等特殊作業人員,必須由經過具有相應資質的機關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的人員擔任。四、起重機械的操作人員及配合作業的相關人員必須進行專業培訓,掌握相關的安全操作規程,了解該機性能、構造及專業維修技術,熟悉捆綁、拴掛要求和正確的指揮信號。五、確保安全保護裝置齊全有效,在安全保護裝置失效或臨時解除未恢復之前進行作業,必須停止作業,并加強監護。六、起重機械的操作、指揮人員必須具有高度事業心和責任心,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指揮程序,杜絕違章操作和違章指揮,對無證指揮和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可能引起機械損傷或機械事故的指揮,操作工必須拒絕執行。七、操作工必須嚴格遵守“十不吊”的內容。八、起重機械安全保護裝置定期檢查形成制度,各車操作工必須每天例行檢查,施工處每周組織一次檢查,發現問題,落實到人,限期整改,并認真做好整改記錄。九、嚴格執行“機械交接班制度”,并認真做好交接班記錄。十、加大對報廢延期使用和已到大修間隔期而因各種原因未安排大修等超期服役機械的監測和檢查力度,定期組織具備資質的檢驗監測機構對其進行檢驗,確保機械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十一、進一步加強修理人員的技能培訓,提高修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責任心,認真做好修理記錄和驗收記錄,責任落實到人,杜絕因修理不當造成的機械損傷和機械設備事故,特別是起重機械的修理,修理人員應當了解其結構性能及修理工藝和安全方面的要求,嚴禁違章蠻干。十二、嚴格大型起重機械安裝、拆除作業指導書的審批程序,其安裝、拆除作業隊必須具備相應資質。十三、塔式起重機、龍門式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裝載機、推土機、挖掘機、混凝土拖泵、混凝土攪拌樓等大型機械設備項目工地間的轉移,同樣必須辦理調撥手續,指定專人負責,制定具體的裝卸措施和封車措施,并與運輸單位簽定運輸協議,分清責任,確保裝卸和運輸全過程的安全。十四、各機械使用單位項目經理、施工員、機械管理員、班組長、專職安全員充分發揮各自職責,認真組織落實本部門的定期機械大檢查,發現問題限期整改,做到檢查、整改、驗收閉環管理,責任落實到人,記錄齊全完整。十五、加大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力度,確保機械設備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況,嚴禁機械設備帶病運行。十六、加強操作監護和起重指揮監護,不能以人員少任務重等任何理由而不安排監護人員,安排的監護人員應盡職盡責,起到應有的監護責任,確保施工全過程的安全。十七、機械設備的使用必須嚴格遵守操作、使用和維護規程,嚴禁拼裝設備和超負荷使用,因工程需要必須超負荷使用時,應經精確計算,采取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經總工簽字,有關部門批準后并在有關部門監護下,方可實施。十八、各機械使用部門認真組織“反違章,反事故”討論和學習,總結交流經驗,吸取教訓,解決機械操作人員及相關配合人員的認識問題,消除松懈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從平時的細微工作抓起,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決不能靠吃一“塹”才長一“智”,因為這一“塹”往往是我們吃不起的。十九、各施工項目項目經理與機械所在班組班組長,班組長與機械設備操作人員之間,層層簽定“安全生產責任書”,實行“目標責任制”,堅持重獎重罰的原則,明確責任,落實到人。二十、每項工程開工前進行危險點預測,采取防范措施,并進行詳細交底,將責任落實到人,確保機械設備在施工全過程中的安全。二十一、機動車輛出車前、行車中、收車后必須進行詳細的安全技術檢查,確保各種油液符合標準,行車安全裝置:轉向系、制動系、傳動系、喇叭、燈光齊全有效,輪胎氣壓正常。機動車司機必須嚴格遵守交通規則,載物載人符合規定,嚴禁酒后駕車。二十二、進一步加強土石方機械和混凝土機械的管理,確保其使用、維護、保養符合規程,將維護、保養的責任落實到人,做到人人有崗位、事事有專責、臺臺機械有人管。確保土石方機械和混凝土機械的施工安全。總之,機械設備的安全使用與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課題,除了把好管、用、養、修關之外,還必須做到領導重視,各級機械管理人員、機械操作人員、維修人員及相關配合人員之間責任明確,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記錄清晰、有人操作、有人監督、獎懲分明,專管與群管相結合,并注重強化機務人員的安全意識,提高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使用、維護、保養嚴格按規程辦事;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真正做到“預防為主”,就一定能夠杜絕重大機械設備事故的發生,保障機械設備安全優質高效地為我們的施工生產服務。
篇2:起重機發生事故原因檢查確認制度
起重設備發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1.規章制度不健全
(1)安全意識差,缺乏安全教育制度;
(2)安全操作與檢修規程不健全,缺乏上崗培訓與考核制度。
2.設備管理與維修存在隱患
(1)缺乏對起重設備重要零部件的檢查與修理、更換;
(2)起重設備上缺乏必要的防護裝置與安全措施;
(3)由于維護不及時,造成各限位裝置失靈。
3.違反操作規程
(1)起吊物體的重量已經大大超過額定起重量;
(2)采用斜吊,使鋼絲繩受力大大超過容許的數值;
(3)在吊運物體時不走規定的線路,使重物從人或裝備上方經過;
(4)在起吊物體上載人;
(5)在使用輪胎式起重機時,未使用支腿,或吊重過大、幅度過大造成翻車事故;
(6)未采取防風措施,當大風來臨時,塔式起重機或門座式起重機被大風吹翻。
起重設備安全檢查確認制度
一、檢查設備是否經勞動部門指定的單位驗收合格。
二、檢查起重作業區域是否設置了警戒線或明顯的安全標志。
三、檢查起重設備是否完好,動力設備絕緣是否良好,接地是否正確、可靠。
四、檢查鋼絲繩磨損斷絲、腐蝕、變形等情況,是否符合有關標準規定的要求。
五、檢查滑輪、吊夾具等是否有裂紋、缺損、磨損、變形等情況。
六、檢查起重設備的安全裝置是否齊全完好。
七、檢查起重設備的輔助安全設施是否完好。
八、檢查是否有超重現象。
九、對以上各條件進行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工作。
篇3:起重機事故起因預防處理注意事項
起重機的事故起因、預防及處理注意事項
1.起重機事故的發生原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和設備因素兩個方面,其中人的因素主要是由于管理者或使用者心存僥幸、省事和逆反等心理原因從而產生非理智行為,物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設備未按要求進行設計、制造、安裝、維修和保養,特別是未按要求進行檢驗,帶"病"運行,從而埋下安全隱患。
占比例較大的起重機事故起因主要有:
a.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如超載或未確認吊運物品重量,斜拉斜吊,吊重下站人、吊重捆扎不可靠,吊鉤掛鉤不可靠和操作人員不具備資格等;
b.設備安全保護裝置未裝或失效。如起升高度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吊鉤防脫鉤裝置、運行極限限位器等未裝或失效,設備接地或接零不可靠,漏電保護不可靠等;
C.檢查、檢驗工作未按要求進行。如未建立并執行定期檢查制度(班前檢、周檢和月檢等),未按要求報監督檢驗機構進行驗收檢驗和定期檢驗,導致設備帶"病";
d.檢修作業時無安全監護人員或無警示牌。如相鄰設備運行未監護,地面供電開關未掛警示牌等;
e.使用維修等作業人員未按規定穿戴防護勞保用品;
f.塔式起重機安裝或拆卸未按規定程序進行;
g.汽車起重機作業時未能保證設備及吊運物品與作業環境中電線的安全距離。
2.針對起重機事故的各種起因,使用單位應與制造、安裝和維修單位以及起重機械監察部門、監督檢驗機構密切配合,加強管理工作,貫徹各項檢驗制度,消除安全隱患,最大限度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使用單位必須至少做好以下工作:
a.切實加強安全思想工作,從安全工作人員到操作、維修和檢查人員都要培養安全意識,自覺避免不安全行為;
b.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杜絕違章操作;
C.制定完善的檢查、檢驗制度并嚴格執行;
d.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考核。
3.起重傷害事故的處理
起重傷害事故的處理,一般可分為事故現場處理、事故詳情調查、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處理結案等五個階段,事故所在單位應注意:
1).發生起重傷害事故后,所在單位必須盡一切可能組織搶救受傷人員和國家財產,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擴大,并應認真保護事故現場,凡可能與事故有關的物體、痕跡、狀態等,均不得人為地破壞,如果為搶救受傷者需要移動現場某些物體,必須做好標志、照相和詳細記錄。
2).在處理現場的同時,所在單位應立即將事故概況,用電話、電報或其他快速辦法報告當地安全監督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
3).對事故原因及責任分析清楚后,即應按有關法律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1).應追究有關領導責任的事故,包括:
a.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不健全,使職工無幸可循;
b.未對職工進行安全技術培訓,職工未取得合格證,即令上崗作業;
C.起重設備未進行定期檢修,未經安全檢驗合格,或設備存在缺陷仍允許使用;
d.明知設備在不安全環境中作業,而不采取防護措施。
(2).追究肇事者或有關人員責任的事故,包括:
a.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玩忽職守;
b.發現緊急情況未報告,未采取緊急措施;
c.不服從管理,違反勞動紀律,擅離職守或擅自升動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