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成品油安全儲運與HAN阻隔防爆技術措施

成品油安全儲運與HAN阻隔防爆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7663

一、HAN技術

HAN是容器阻隔防爆技術的簡稱,HAN技術是對盛裝易燃易爆物品容器的防護技術,可以防止容器在靜電、燃燒、焊接、槍擊、碰撞等意外情況下發生的危險,極大地提高了容器的本質安全度。HAN技術是對容器安全防護的最好技術,有著不可替代的安全保護作用,該類技術首先被用于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之后從軍事工業轉向民用,已被實踐證明是安全可靠的。

HAN技術根據材料性質和生產方法分為:不同密度,不同成型形狀的金屬(鈦合金、銅合金、鋁合金等)、非金屬類(聚酯、聚醚)、復合類(涂復)等;根據應用情況可分為:①定型產品類:HAN橇裝式加儲油裝置、HAN便攜式儲罐、HAN集裝罐、HAN運油車、HAN地理式儲油罐、HAN液化氣儲罐;②安全工程類:HAN防護技術對空氣/油汽(LPG、汽油、柴油、乙醇)混合氣儲罐改造的安全施工;HAN防護技術對大型浮頂復合防爆的設計施工;HAN防護技術對液化氣儲罐預防BLEVE事故的設計施工。

二、HAN技術應用狀況

HAN技術在國外有著不同的稱呼,美國、歐洲稱之為**防爆系統,賦予其不同的代號,用于軍警車輛,行走裝備,教練飛機、運輸飛機等油箱防護。民用方面有特種車輛、比賽車輛、快艇、摩托車等的油箱防護;大型儲罐類有運油車輛、儲油罐、液化氣儲罐等的安全防護;航空運輸規定必須使用**防爆容器盛裝易燃易爆液體方可運輸;小汽車在擁有ABS系統和安全氣囊后,已開始由客戶自由選擇**防爆油箱。

我國某單位率先引進和從事該類技術的開發、應用,擁有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并且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擴大實際應用范圍,在地埋油罐、運油車、集裝罐、橇裝加油裝置、大型液化氣儲罐、便攜儲罐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這些方面的成功為國家新增了一個實用的技術方法,填補了我國在該項技術領域的空白。

經專家鑒定,HAN阻隔防爆技術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篇2:成品油儲運生產安全要點

1安全監督重點部位

1.1油品收發成品油的接卸和分發是最容易發生火災、跑、冒、混油等事故的作業部位。有資料統計,成品油庫各區的火災發生率:罐區為6.94%、接卸區為27.78%、發油區為36.11%,這三個區占71%,所以油品收發是安全監督的重點部位。

1.2儲藏保管不論是散裝或整裝油品,其儲藏保管的油罐和桶裝庫都屬要害部位,儲藏保管的物質是易燃易爆類物品,很容易發生事故,而且事故的后果又最為嚴重。因此,這個生產環節是安全監督的重點部位。

1.3油品計量由于計量人員失職或失誤,經常給成品油儲運造成災害,如加大損耗、發生混油、引起著火爆炸等等。通過多次安全檢查,都發現油品計量作業有忽視安全,甚至違背安全原則的作法。計量作業是儲運生產中不可缺少的、經常進行的工作,又是在爆炸危險區接觸油品,其安全操作是很重要的,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

1.4油品化驗化驗室要使用明火加油和在不同狀況下測取某些參數,要使用一些有毒的試劑,本身會引起火災和中毒、灼傷等事故。操作人員玩忽職守,會造成錯收錯發、混油和變質等重大事故。儲運生產不能忽視這一環節。

1.5油罐清洗油罐清洗是一件危險性很大的作業,建國以來曾發生過多次重大事故,甚至罐毀人亡。因為油罐清洗是為了消除沉積的銹渣雜物,除去鐵銹,以便換儲油品、進行內部防腐,或對損壞的鋼板及附件進行修理和補焊。而罐內油氣濃度經常處于爆炸范圍之內,一面通風,一面還有殘存在焊縫特別是搭接焊縫內的油品繼續蒸發,若無可靠的監測手段,僅憑經驗、憑感覺作出下道清洗工序的決定,或由于任務要求急,時間緊,違背了安全規則,不等油氣濃度降到爆炸下限以下,就準許作業人員進罐打磨亂擦引起爆炸;或不等油氣濃度降到衛生規定的標準以下,不戴防毒面具進罐清洗而引起中毒。總之,在能夠產生油品蒸氣的環境下從事生產操作,稍有失誤應就會發生意外后果。如工具不當、電氣設備的設置和使用不合乎要求、穿戴能產生靜電的服裝鞋帽、錯誤的操作、不合時宜地帶入了火源等等,都會成為災害的根源。因此應嚴格對油罐清洗作業進行監督。

1.6油品的調合與再生根據市場對商品石油的需要,調合精制一些特殊油品,以廢油進行再生,離不開爐、塔、罐、槽、釜、泵、閥和各種工藝管道。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加溫、沉降、攪拌、蒸餾、壓濾、冷卻,使用水、汽、氣、添加劑和各種基礎油,每個過程都存在不安全因素,都可能發生著火、爆炸、中毒、傷人等事故,必須對主要方面作出規定,進行監督。

2安全監督要點

2.1油品收發

02.1.1防止著火爆炸

2.1.1.1機車運送輕油時,應加掛隔離車,進庫時要分別戴防火帽和排氣防火罩。禁止清爐除灰。基本對位后要脫鉤固定,防止溜車。未發出行進信號,不得取送車。取送車的時速不宜超過5km/h,接近罐車時不宜超過2km/h,不得越過停車標志,禁止在消防通道干道道口處停車。

油船或油舶停靠時要減慢速度,拋錨和牽拉鐵鏈時應沖水潤濕和加墊。

汽車入庫要戴防火罩,接地拖刷應可靠觸地。

2.1.1.2檢查絕緣法蘭和絕緣軌縫的可靠性,防止雜散電流竄入作業線和船舶。同一作業線和同一碼頭的各種裝卸設備的防靜電接地應為等電位,接地線和跨地線不能使用鏈條代替。

2.1.1.3作業人員應穿戴防靜電服裝和鞋帽,不使用碰擊能產生火花的工具,活動照明要使用防爆手電筒。

2.1.1.4鶴管或輸油臂裝油時要插至底部,如采用分層卸油時應有人巡察監守,隨液面降低,進油口也相應下降,避免吸入空氣。

2.1.1.5準備工作就緒后,由作業班或組長檢查,并通過可靠的聯絡手段下達收發油作業命令。

2.1.1.6鐵路罐車和油船油舶的裝油速度,在出油口淹沒前的初始階段,要控制在1m/s以下,出油口淹沒后可按V2·D≤0.8(V—流速(m/s),D—輸油管內徑(m))控制。汽車油罐車的裝油流速在出油口淹沒之前按不大于1m/s控制,淹沒后可按V2·D≤0.5控制,裝至油罐容積的四分之三附近時,尤應小心操作,避免靜電閃火爆炸燃燒。

2.1.1.7鐵路罐車卸油時,應按設計控制的流速,開夠同時工作的鶴管數目,臨近卸油完畢要嚴格監視,及時關閉閥門,既要避免殘留油過多,又要防止吸入氣體。

2.1.1.8氣溫過高,接近或超過油品閃點時,要根據條件和可能,采取降溫措施,操作孔用澆水的石棉毯遮蓋,停止罐孔附近的非必要操作。

2.1.1.9不準在作業危險場所穿脫衣服,揮舞工具和搬運物品。

2.1.1.10雷雨天禁止裝卸油作業。

2.1.1.11裝卸作業時,拿取工具、開關孔蓋、取送鶴管等,都應做到既輕又穩,不得碰掉靜電連接線,口袋中的鑰匙、鋼物等物件不得掉出,并防止手表碰擊。

2.1.1.12提起鶴管和輸油臂時,要放進接油桶內。

2.1.1.13泵房司泵員在油泵運行中,不能擅離崗位,應監視電動機和泵的溫升、潤滑、冷卻水溫度、軸承溫度、軸封和各個接口的泄漏量、壓力、真空、電流、電壓、聲響、顫動等,發現異常及時排除,甚至停機檢查。

2.1.1.14作業完畢,將各種裝卸設備歸位,拆開作業線棧臺、碼頭或躉船與鐵路油罐車、油船或油舶的聯系,經班組長檢查無誤后,方準許取車啟航。

2.1.1.15處理漏灑油品、整理工具、擦拭設備、清掃作業場所時,應斷開供電閘。

2.1.2防止混油

2.1.2.1接到收發油運單或任務單后,詳細核對品種、規格和數量,正確安排油罐、油泵和管組,避免錯收錯發。

2.1.2.2收、發油作業方案要制訂得詳細具體,張掛上墻。作業時,按方案認真操作,不準開錯油泵和閥門。清底、掃槽和管組排空時,將油導入相應的排空罐,待裝卸相同油品時,抽出排走。

2.1.2.3檢查管組閥門有無內滲內漏現象,如出現壓力下降過快、閥門啟閉不費力、油罐液面發生不正常變化、經過掃線排空后的管組仍能從低位放空管放出油品等情況,均可能因閥門關閉不嚴或有內滲內漏,應及時修理、研磨和更換。

2.1.3防止跑油和漏油

2.1.3.1收油進檢查鉛封,進行計量,發現與運單不符時,要及時報告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2.1.3.2經常保持管道、閥門、法蘭、盲板和其它管件的完好狀態。發現裂紋、松脫、法蘭墊片老化損壞等現象時,要立即修復。對油船和碼頭、躉船的軟管連接要留有足夠的剩余長度并且要牢固,避免潮水漲落、波浪起伏而斷脫。位差和壓力較大的裝卸油地區,要安裝緩沖裝置,防止水擊破壞。

2.1.3.3根據沿途最高氣溫,確定車船的裝滿程序,避免脹溢。

2.1.3.4各崗位要有可靠的訊號聯系,協調作業,防止滿罐、滿車溢油跑油。

2.1.4防止中毒

2.1.4.1室內作業的油氣濃度不得超過衛生容許標準。

2.1.4.2室外作業要站在操作孔上風方向。

2.1.4.3不讓油品浸粘皮膚,特別是含鉛汽油會引起乙基鉛慢性中毒。

2.2儲藏保管

2.2.1防止著火爆炸

2.2.1.1易揮發的油品如航空汽油、車用汽油、工業汽油、溶劑汽油、煤油等宜采用浮頂和內浮頂油罐、地下和山洞油罐儲藏,既能降低蒸發損耗,又能降低罐體空間的油氣濃度,減少與外界火源接觸的機會。

2.2.1.2各種油罐、油桶都要按安全容量和安全高度儲油。

2.2.1.3裝有避雷針的油罐,每年要檢查1次安裝連接情況,發現有影響雷電通路的松脫、斷裂,要及時修復。

2.2.1.4對油罐的防雷接地和罐區其它設備的防感應電、防靜電接地,每年春秋雷雨季節到來之前和土壤上凍之前各檢測1次接地電阻,分別不大得于10Ω、30Ω和100Ω,超過時應對接地環境進行處理。接地極要連接牢固密貼,趁檢測時擦去鐵銹油污。

2.2.1.5阻火器要使用金屬波紋板型,每季度檢查清掃1次,冰凍季節每月1次。

2.2.1.6雷雨天油罐停止進油作業。

2.2.1.7油罐及油罐區的自動化儀表和導線安裝,應嚴格遵守《石油庫安全用電規定》,禁止在罐內裝設縣吊式測量儀表、儀器和探頭。

2.2.1.8每月檢查1次罐上泡沫發生器或液下噴射裝置,有無雀窩、玻璃是否完好、螺線及螺栓有無松動、噴射管有無凍凝堵塞。

2.2.1.9油罐進油時,進油管口淹沒前,流速控制在1m/s以下,淹沒后可按V2·D≤0.8提高。換裝油品按規定清洗,避免將罐底不同品種油品和沉淀攪起,加大靜電產生。

2.2.1.10罐區作業人員應穿戴防靜電服裝和鞋帽;上罐時在欄桿處消散一下靜電。

2.2.2防止跑、冒、滲、漏和混油

2.2.2.1高液位顯示和報警裝置要準確可靠,無自動顯示報警的油罐,進油時要設專人監視。

2.2.2.2每天巡察1次油罐焊縫、管道接口、閥門、法蘭、人孔、放水閥、排污管等有無滲漏現象,對防止基礎沉降影響而采用軟管臨時連接的進出油管接口,更要仔細檢查。

2.2.2.3管道要及時排空,如因故不排空時,氣溫上升要打開脹油管上閥門泄壓,下班前和輸油前必須關閉。排空時打開進氣閥,作業完后隨時關閉。脹油閥和進氣閥要設專人管理,并作為交接班的記事內容。

2.2.2.4如發生意外停電,必須斷電停機,立即關閉有關閥門,檢查停電造成的影響。

2.2.2.5對油罐液面的不正常變化,要找出原因,避免閥門關閉不嚴、閥板損壞、罐底板開裂或腐蝕穿透而跑油、漏油和混油。

2.2.2.6寒冷地區的油罐、管線、附件和閥門,冬季上凍前要排放積水,做好防凍工作。氣溫下降到-20℃以下時,不得敲打和震動,避免冷脆凍裂。

2.2.2.7夏天要減少油罐孔蓋的開啟次數,降低蒸發損耗。

2.2.2.8作業人員應經過培訓,掌握本工種的應知應會,忠于職守,不擅自離崗,并對一般性事故具有應急應變的處理能力。

2.2.3防止變質

2.2.3.1合理限定油品的儲存期限,一般情況下規定:汽油、煤油不宜超過5年,柴油不宜超過8年,植物剎車油不宜超過3年,合成剎車油不宜超過5年,其它潤滑油不宜超過8年,潤滑脂不宜超過5年。含硫份高、添加劑含量大和性質不穩定的油品,要分別情況縮短儲存期。對長期庫存油品,罐裝每隔3個月,桶裝每隔6個月采樣化驗,以防變質過快而未能及時處理,造成損失。

2.2.3.2按《石油庫管理制度》的規定,定期清洗油罐,合理使用油泵和管組,不得互用洗刷。

2.2.3.3收發和儲存過程中,要防止雨、雪、砂、土等進入。

2.2.3.4減少輕質餾份的揮發:

2.2.3.4.1減少不必要的倒罐作業。

2.2.3.4.2一種油品多罐儲存,盡量讓其中一些罐裝滿,減少氣體空間。

2.2.3.4.3氣溫高時,如有條件應采取降溫措施。

2.2.3.4.4涂刷絕熱涂料,減少熱輻射。

2.2.3.4.5呼吸閥下加防沖擋板。

2.2.3.4.6油品升溫時,只加熱到操作溫度,平時只維持到凝點以上5℃左右。

2.2.4防止設備損壞

2.2.4.1每月檢查2次呼吸閥,氣溫低于攝氏零度時每周檢查1次,清除塵土和冰霜,防止閥桿凍卡。大風降溫天氣要保持閥桿升降靈活,避免油罐“吸癟”。

2.2.4.2每年春末冬初,更換1次液壓安全閥的油品。平時每月觀察2次油面高點,及時補充。

2.2.4.3油罐加熱時,每天觀察1次蒸汽或熱水的回水管和罐底,如發現水中帶油或罐底有水,說明加熱管穿孔,必須清罐修理。

2.2.4.4如預報將發生某種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颶風、外部大火等時,要采取應急措施,迅速行動,減少損失。

2.3油品計量

2.3.1新投產的油罐,為了避免驗收時沒有檢查到和沒有暴露出缺陷,需在頭半個月內每天計量3次,早、午、晚各1次,運轉前后各1次,以后每3天對不運轉的罐計量不得少于1次,發現不正常的減量和增量要查明原因,并報告給有關部門處理。

2.3.2計量尺、測溫盒和取樣器,應采用導電性能良好、與罐體金屬相碰不產生火花的材料制作。同一測量和取樣器如用兩種以上材料制作時,其材料的電阻率應相近。

2.3.3車船和儲罐灌裝油品后,車船進站停靠并接通靜電接地后,都要置一段時間,才能計量、取樣。石化總公司《靜電安全規定》規定靜置時間如表

@b32301

2.3.4計量人員應穿戴防靜電服裝和鞋帽,上罐時在盤梯欄桿始端用手握一下未刷漆部分,以消散靜電。

2.3.5開啟計量孔時,應站在上風向。測量含鉛汽油罐和車船時,要戴口罩和手套,避免吸入和皮膚接觸。

2.3.6計量、測溫和取樣,要沿銅質或鋁質導槽緊貼落下和提起,不準猛拉快落,要求下落速度不大于1m/s,上提速度不大于0.5m/s。

2.3.7平時計量和取樣應在早晨上班后進行,因氣溫低、蒸發慢,相對比較安全。大風雷雨天氣停止計量、測溫和取樣作業。

2.3.8晚上計量和觀察油面,要使用防爆電筒,注意不要失落。

2.3.9計量人員禁止攜帶打火機、鋼筆、鑰匙及其它金屬物件上罐。不準在計量孔附近穿脫衣服,揮舞工具。

2.3.10計量、測溫和采樣完畢后,關好計量孔,用棉紗或棉布擦凈計量、測溫和取樣工具,禁使用化纖物擦拭。

2.4油品化驗

2.4.1易燃、易爆、有毒、強腐蝕性試劑、藥品和樣品,要封口專門保管。相互接觸能起劇烈反應的試劑、藥品,如強酸與氨水、氧化劑與有機易燃品等,必須分開保管存放。

2.4.2化驗室要保持清潔、整齊、明敝和通風良好。精密與貴重儀器設備間,要按要求設置防曬、防塵、防震、防潮等設施,必要時安裝恒溫和空調設備。

2.4.3一切電氣設備場應有良好的接地。散發油氣的化驗間,開關、接線盒和插接式連接器應選用隔爆型,照明不用移動式白熾燈,總配電箱安裝在通道的適當位置。

2.4.4開啟氨、乙醚、硝酸、鹽酸等易揮發的試劑容器之前,應先冷卻降溫。

2.4.5加熱易燃油品時,使用電熱板、水浴、油浴或砂浴,禁用明火。蒸餾油品或揮發性大的溶劑時,每次不得超過蒸餾用燒瓶的三分之二,添加蒸餾油品時,要在熄火冷卻后進行,蒸餾瓶內要加沸石或一端封閉的毛細管,防止突沸。系統密封不漏氣,冷凝水暢通。加熱過程中不能斷人。

2.4.6有毒物品的吸取、投放、應使用專用器具。凡有散發油氣、毒氣、濃煙和惡臭的化驗,均須在通風櫥內進行。

2.4.7散失在地上的強酸、強堿、要用水沖洗。對水銀可用撒磺粉的辦法處理。

2.4.8化驗室的房間和通道,分別情況設備1-2只8kg手提式干粉或5kg二氧化碳滅火器,貴重儀器間設1-2只4kg1211自動滅火器,另外在適宜的位置配置0.5m3砂箱和2-3塊石棉毯。

2.4.9化驗后的殘液和廢料要分保管,不能隨意亂扔。

2.4.10每項化驗完畢不再繼續化驗時和下班前,要關好水閥、氣閥、封閉藥品容器,歸還各種用品,斷開電源,關好門窗。

2.5油罐清洗

2.5.1油罐的清洗周期和重復使用洗刷要求,應執行《石油庫管理制度》的規定。

2.5.2清洗工作的安全準備

2.5.2.1劃出警戒線,一般規定:輕油沿罐壁周圍35m、粘油沿罐壁周圍18m,并設置標志。

2.5.2.2配齊配足洗罐安全用具與儀器,如采樣器、危險濃度報警器、油氣濃度測定儀、空氣呼吸器、呼吸軟管、防爆電動往復泵、齒輪泵或螺桿泵,也可用手搖往復泵、防爆照明燈具、銅合金螺絲刀、鏟子、手錘、以及手提滅火器等。

2.5.2.3斷開一切連接管線和導線,并加塞密封和錯口隔離。危險區域內鄰罐停止作業,將管線口和附件孔密封。動火檢修時,還需采用隔離屏障。

2.5.2.4洗罐期間,消防隊、安技和安監人員,要輪流到現場監守防護。

2.5.3安全清洗作業

2.5.3.1利用進出油管、放水閥和排污孔抽凈罐內殘油。

2.5.3.2打開人孔、光孔和量油孔,拆下呼吸閥、安全閥、通風孔和阻火器等附件,進行自然通風。如尚有底油利用放水閥和抽不凈時,可送入帶靜電接地的吸油軟管用防爆電動往復泵、齒輪泵或螺桿泵抽吸,也可用手搖往復泵抽吸,并裝入殘油桶內。

2.5.3.3進行強制通風,風機出口處可用清洗過濾加濕。

2.5.3.4分別測定罐內和罐區下風向的油氣濃度,罐內油氣濃度必須低于爆炸下限的20%并穩定一段時期后,方準許作業人員佩戴隔離式呼吸面具入罐內作業。如油氣濃度高于上述規定值時,嚴禁使用壓縮空氣和高壓水通風沖洗,防止產生靜電爆炸事故。

2.5.3.5當油氣濃度低于300mg/m3時,持續1天時間不再上升,氧含量大于20%,才準許作業人員不戴面具入罐作業,但罐外仍須有人監護,并繼續檢測罐內的油氣濃度,防止由于溫度升高和其它原因,使油氣濃度增加。

2.5.3.6作業人員不得穿戴化纖織物服裝,不穿帶釘子的鞋和不導電網的膠鞋,不準使用硬質金屬和塑料制品。

2.5.3.7沖刷不掉的鐵銹油污,可用鋁、銅及其軟質合金制作的鏟、錘或竹、木刷、板等工具刮、擦和刷。

2.5.3.8粘油罐可用蒸汽蒸洗與吹掃,也可用高壓水沖刷,然后用鋸末擦拭干凈。

2.5.3.9進入含鉛汽油罐清洗時,油氣濃度必須低于300mg/3,進入人員應穿膠布工作服、膠皮靴,戴膠皮手套和過濾口罩。

2.5.3.10下列人員不得參加油罐的清洗作業:經期、孕期和哺乳期的婦女,聾、啞、呆傻和神經官能錯亂的生理缺陷者,有深度近視、癲癇、高血壓、過敏性氣管炎、哮喘、心臟病和其他嚴重慢性病患者,老弱人員與外傷未愈合者。

2.5.3.11清洗油罐期間,要訂出嚴格的明火和用電管理規則,消防隊、衛生所(室)做好配合工作。

2.5.3.12凡需要動火檢修的油罐,要求罐內任何低洼處、孔口處、變形明顯的底板搭縫處,油氣濃度都應低于爆炸下限的25~50%,動火前必須遙控試爆。

2.5.3.13高空作業的腳手架、吊籃、吊架等,應架設牢固,作業人員登高作業時,要系好安全帶,攜帶工具包,不準拋擲用具。

2.5.3.14嚴禁在作業場所用膳和飲水,要在指定的地點更衣和淋浴。

2.5.3.15清罐的油污雜物及洗罐用水,要分別處理,不準隨意排放和拋棄。

2.5.3.16洗刷完畢并檢驗合格后,要逐件按要求恢復附件安裝和管道連接,并經過技術人員檢查合格。凡在罐內進行換板補漏和其它焊接作業后,還要按規定做水壓試驗合格后,方可封罐,交付使用。

2.6油品調合與再生

2.6.1油品加熱禁止使用明火,個別小型調合間和廢油更生間,無過熱和飽和蒸汽時,要將作業間與明火間用防火墻隔開。

2.6.2向罐、槽、釜內加油時,不能超過90%。

2.6.3各種設備,如爐、塔、罐、槽、釜、管線、閥門、測量儀表、操作器具等,均完好無損,工作可靠,能滿足工藝和安全的要求。

2.6.4作業間內,應裝設氣體有害濃度報警裝置,凡能產生和散發有害有毒氣體的場所,要將氣體引出室外高出屋檐處排放。

2.6.5使用強酸、強堿和某些添加劑時,要用專用的工具和設備,并穿戴特制工作服、鞋帽和手套,避免吸入和接觸。

2.6.6定期清除釜內積炭和爐、塔內的污垢,防止燒裂。

2.6.7清除沉淀槽內的油泥時,根據槽的大小和深淺,選用相應工具,進入槽內作業時,上面必須有人監護。防止中毒和傷害身體。

2.6.8冷卻槽的水溫,不宜高于50℃,輕質油品回收間要與鍋爐房、變配電間和其它有明火或能閃火花的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回收容器要密閉,通氣孔上的防火器要定期清掃和修理。

2.6.9電氣設備、儲油容器和輸油管道的防靜電接地,每年檢測兩次,平時要經常檢查,發現碰斷脫開要立即修復。

2.6.10壓力過濾機電嚴密,殼體不滲漏,廢棄的濾紙和濾渣,可送到鍋爐房燒毀。

2.6.11調合再生間滅火設備的設置,可參照調配桶間配置。規模較大的廢油再生廠,可參照煉油生產企業的有關規定執行。

2.6.12再生作業完畢后,必須底熄火,關閉電源,清除油污,將再生油品經化驗合格后送桶裝庫單獨存放;重要設備要擦凈,不留任何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