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罐區檢修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油庫設備和管道內的介質都是易燃易爆的物質,設備檢修時一般又離不開切割、焊接等作業,因此油庫檢修動火作業具有很大的危險性。近年來,由于一些工作人員缺乏安全常識,或違*火安全制度而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時有發生,教訓十分深刻。因此,為了防止動火作業中發生事故,油庫制訂動火制度,嚴格動火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禁火區與動火區的劃定
禁止區劃分尚無統一的標準,一般認為在正常情況下或不正常情況下都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場所和存在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場所都應劃為禁火區。
油庫中凡符合下列條件的地方可設立固定動火區。
1、固定動火區距易燃易爆物質的設備、儲油罐、倉庫、堆場等應符合國家有關防火規范的防火間距要求。
2、在任何氣象條件下,固定動火區域內的可燃氣體含量在允許含量以下,設備裝置正常放空時的可燃氣體擴散不到動火區。
3、固定動火周圍10m以內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及其它可燃物質。
4、固定動火區應備有適用的、數量足夠的滅火器材,并設置“動火區”字樣一類的明顯標志。
二、動火安全要求
1、禁火區內動火應辦理動火證手續,明確動火的地點、時間、范圍、動火方案、安全措施、現場監護人。沒有動火證或動火手續不齊、動火證已過期不準動火;動火證上要求采取的安全措施沒有落實之前也不準動火。
2、動火前要和相關部門聯系,明確動火的設置、位置。指定專人負責動火設備的置換、掃線、清洗和清掃工作,并作書面記錄。
3、凡能折遷到固定動火區或其他安全地方進行動火的作業不應在禁火區內進行,盡量減少禁火區內的動火工作量。
4、動火設置應與其他設備可靠隔離,防止作業中,設備管道內的油料泄漏到動火設備中來,將動火地區與其他區域采取臨時隔墻等措施加以隔開,防止火星飛濺引起事故。
5、將動火地點周圍10m范圍以內的一切可燃物移到安全場所。
6、動火現場準備好適用的足夠數量的滅火器材。危險性大的重要地段動火,消防車和消防人員到現場,作好充分準備。
7、上述工作準備就緒后,根據動火制度的規定,各部門負責人要現場檢查,檢查動火方案中提出的安全措施是否已落實,并再次明確和落實現場監護人和動火現場指揮,交待安全注意事項。
8、油氣在動火作業之前應檢測爆炸混合氣體的濃度,只有爆炸混合氣體的濃度符合動火的標準時方可動火。工作時間時,過程中還應抽測。
9、動火應由經驗豐富的人員擔任。動火時注意火星飛濺方向,防止火星落入危險區域。高處動火作業應戴安全帽、系安全帶,遵守高處作業的安全規定。氧氣瓶和移動乙炔發生器的間距不要小于5m。5級以上大風不宜高處動火;電焊機應放在指定的地方,火線和接地線應完整無誤、牢固、不準用鐵棒等物代替接地線和固定接地點。電焊機的接地線應接在被焊設備上、接地點應靠近焊接處,不準采用遠距離接地回路。
10、動火結束時應清理現場,熄余火,做到不遺漏任何火種,切斷動火作業所用的電源。
油罐動火
1、油罐檢修動火之前,必須對油罐進行清洗。
2、作業前應進行動火分析,即檢測罐內及周圍空間爆炸混合氣體的濃度,分析合格后方可進行動火。
3、動火油罐的相鄰油罐,如系汽油罐,應與動火油罐同樣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4、由于各種原因,罐內油品無法抽空只得帶油動火時,除上述檢修動火應做到的安全要求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在油面以上不準帶油動火。
②、動火前應先進行壁厚測定,動火處的壁厚應滿足焊時不被燒穿的要求(一般應≥3mm)。根據測得的壁厚確定合適的焊接電流值,防止因電流過大而燒穿焊補處造成冒油著火,電焊機的接地線盡可能靠近被焊鋼板。
③、動火前用鉛或石棉繩將裂縫塞嚴,外面用鋼板補焊。
④、罐內帶油,油面下動火補焊作業危險性很大,只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采用,動火前一定要有周密的方案,可靠的安全措施,并選派經驗豐富的人員擔任。
三、管線動火
在油庫內管線因改造、擴建需要對系統調整,或因腐蝕等原因對管線進行檢修施焊是經常遇到的問題。油庫工作者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了不少輸油管線動火的方法和經驗。可根據具體情況和所具備條件選用不同方法動火施焊。
1、全線清洗動火施焊。油庫輸油管線某個部位需動火施焊時,先放空需動火施焊的管線,將一切與本管線連接的管線、油罐、油泵等拆開用盲板密封隔開。然后將管線沖洗吹風,直至管內無油漬、無可燃氣體為止,再動火焊接。
2、鋸斷堵泥動火施焊。對于輸油管線較長,動火部位附近又無可供拆卸的法蘭、閥門連接,連接支線又較多無法拆卸沖洗的情況下,可采用鋸斷堵泥處理后動火焊接。將需要動火施焊的部位先用鋼鋸割斷,鋸斷后在水平位置將管線向相反方向移動大于等于管徑的4倍。然后將管線開口兩端分別用泥封堵,泥厚300mm左右為宜,且不應太稀或太干,以能成型為準,并仔細用稀泥沿管線內周圍反復涂抹幾遍,以無裂紋為好。這樣使動火部位與管內油氣及與之相連的其他設備密封隔離。再把動火管端擦拭干凈后動火焊接,焊好后開泵用火或油將所有的泥沖出即可。
3、注水動火施焊。對于起伏較大不易放空的管線動火時,可將管線內充水動火焊接,爾后再把水放掉。對于起伏較大原輸送輕質油料的管線,雖經放空、沖洗、吹風、管內仍可能有殘油和油氣,動火十分危險。如管線兩端位差較大,低處又與回空罐、油泵等設備連接,或支線較多時,用此法更為安全。首先關閉回空罐等處的閥門,拆開管線另一端注水,再把注水口封堵。并將與其他連接部位用盲板密封隔離,然后動火焊接。注水動火施焊實質上是用水作為水封,使管線、容器、油泵等設備設施里的油氣無法接近動火部位。此方法在施焊時可能出現小火苗,是因管內仍有殘油漂聚所致,小火不會持久,熄滅后再焊。
4、注泡沫施焊。在需要焊接的部位加潤滑油鉆孔,從孔注入兩個10L泡沫滅火器的泡沫,即可動火將管線切斷。水平向相反方向移動管線直徑的4倍,再向切斷管口注入兩個10L泡沫滅火器的泡沫,即可動火焊接。此法與用泥堵封方法相似,只是將泥密封隔離變為泡沫密封隔離。
5、帶油動火施焊。如輸油管線輸送油料中發現裂紋滲漏或腐蝕空孔,不能及時放空沖洗,或者根本無法放空,其他補漏方法又難于實施,也可帶油施焊補漏。其原理是:在輸油情況下,管線內充滿油料,排除了助燃空氣,即使管壁被燒紅,因管內流動的油液會很快將管壁冷卻,管線內不會發生燃燒。當然,要求熟練焊工進行施工,以防將管壁燒穿,引起油料流失,造成火災。施焊時,應除低管內輸油壓力,以能保證管線充滿油料緩緩流動,又不向外大滲為原則。補焊應分2~3層進行。第一層電流要少些,速度要快些,或采取斷續焊。這時會在滲漏處出現小火,把小火熄滅后再焊,直至焊好為止。如果孔較大,滲漏較為嚴重,不能直接焊接,也可將孔洞先用軟金屬(如鋁、鉛等)封堵、整平,再進行焊接。此法施用之前,必須將滲漏處滲出的油污清理干凈,使整個現場沒有可燃之物。
上述各種動火施焊方法究竟哪樣較好,應根據當時、當地具體情況研究選用。但不論采用哪種方法,也不允許以閥門作為隔離油氣的設施。同時應制定安全措施,準備消防器材,派出消防值班人員。
篇2:成品油罐區安全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成品油罐區的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發生,落實“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結合我事業部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制度。
一.成品油罐區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或指定專人兼管,具體負責成品油罐區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油罐運行操作,確保油罐安全運行。
二.油罐的運行操作:
1、油罐進油時,操作工必須到位,注意監視油罐液面,防止油品溢出,并做好進油登記。進油后,泵房要及時上鎖。
2、禁止懸空向油罐輸油,以免產生靜電。
3、雷電時,停止輸送油品,防止雷電感應而引發火災事故。
4、在開啟管線時,應緩慢進行,防止產生強烈水錘效應損壞設備。
5、定時觀測罐內液面,測量時應輕放工具,勿撞擊,以免產生火花。
6、嚴格監視油罐內溫度,夏季高溫時段,要對油罐不定時噴淋降溫。
7、油品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會混入一定數量的水份,要經常做好油罐油的排水工作。
三.成品油庫設備的定期檢修和保養:
1、堅持對油罐進行巡回檢查制度,并做好記錄。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常規巡查,檢查呼吸閥,阻火器是否完好,油罐入孔門及各處閥門有無漏油或滲油現象,油位是否正常、符合規定標準等。一旦發現異常現象,要及時采取措施排除隱患。
2、定期對油罐上的防爆裝置進行檢查和對油罐的防銹保養。
3、對油庫設備要定期檢修,特別注意油罐的呼吸閥,阻火器,油位指示器及各處閥門,管道的密封性,油泵等主要部件和設備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四.成品油罐區的消防安全措施:
1、消防設備,器材及工具要齊全完整。消防滅火器應根據消防部門的要求,參照油罐數量和容量備足配齊,車間和安全科定期檢查、更換。
2、成品油庫管理區必須確保消防通道暢通。
3、防火標志,顯眼明確。油庫管理區內嚴禁吸煙,禁止穿帶鐵釘子的鞋進入油庫區。
4、成品油庫區嚴禁明火作業、帶電作業(如帶電換燈泡)。
5、嚴禁高壓電線跨越油罐區,在油罐區設置固定電源,嚴禁架設電線,一切電氣設施采用防爆型。
6、外來人員一律禁止進入油罐區,參觀防問者須經經理批示后,由現場安全管理人員帶領下方可進入。
五.油庫的衛生要求:做到“三清”、“三無”、“三不漏”。
1、“三清”:設備清潔,場地清潔,工具清潔。
2、“三無”:無油垢、無雜草、無其它易燃物。
3、“三不漏”:不漏油、不漏汽、不漏水。
4、廢紙、廢布、棉紗頭等應放入專用鐵箱內,并及時清除。
望每位員工高度重視此安全制度,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