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罐檢修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動火結束時應清理現場,熄余火,做到不遺漏任何火種,切斷動火作業所用的電源。
油罐動火
1、油罐檢修動火之前,必須對油罐進行清洗。
2、作業前應進行動火分析,即檢測罐內及周圍空間爆炸混合氣體的濃度,分析合格后方可進行動火。
3、動火油罐的相鄰油罐,如系汽油罐,應與動火油罐同樣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4、由于各種原因,罐內油品無法抽空只得帶油動火時,除上述檢修動火應做到的安全要求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在油面以上不準帶油動火。
②、動火前應先進行壁厚測定,動火處的壁厚應滿足焊時不被燒穿的要求(一般應≥3mm)。根據測得的壁厚確定合適的焊接電流值,防止因電流過大而燒穿焊補處造成冒油著火,電焊機的接地線盡可能靠近被焊鋼板。
③、動火前用鉛或石棉繩將裂縫塞嚴,外面用鋼板補焊。
④、罐內帶油,油面下動火補焊作業危險性很大,只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采用,動火前一定要有周密的方案,可靠的安全措施,并選派經驗豐富的人員擔任。
三、管線動火
在油庫內管線因改造、擴建需要對系統調整,或因腐蝕等原因對管線進行檢修施焊是經常遇到的問題。油庫工作者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了不少輸油管線動火的方法和經驗。可根據具體情況和所具備條件選用不同方法動火施焊。
1、全線清洗動火施焊。油庫輸油管線某個部位需動火施焊時,先放空需動火施焊的管線,將一切與本管線連接的管線、油罐、油泵等拆開用盲板密封隔開。然后將管線沖洗吹風,直至管內無油漬、無可燃氣體為止,再動火焊接。
2、鋸斷堵泥動火施焊。對于輸油管線較長,動火部位附近又無可供拆卸的法蘭、閥門連接,連接支線又較多無法拆卸沖洗的情況下,可采用鋸斷堵泥處理后動火焊接。將需要動火施焊的部位先用鋼鋸割斷,鋸斷后在水平位置將管線向相反方向移動大于等于管徑的4倍。然后將管線開口兩端分別用泥封堵,泥厚300mm左右為宜,且不應太稀或太干,以能成型為準,并仔細用稀泥沿管線內周圍反復涂抹幾遍,以無裂紋為好。這樣使動火部位與管內油氣及與之相連的其他設備密封隔離。再把動火管端擦拭干凈后動火焊接,焊好后開泵用火或油將所有的泥沖出即可。
3、注水動火施焊。對于起伏較大不易放空的管線動火時,可將管線內充水動火焊接,爾后再把水放掉。對于起伏較大原輸送輕質油料的管線,雖經放空、沖洗、吹風、管內仍可能有殘油和油氣,動火十分危險。如管線兩端位差較大,低處又與回空罐、油泵等設備連接,或支線較多時,用此法更為安全。首先關閉回空罐等處的閥門,拆開管線另一端注水,再把注水口封堵。并將與其他連接部位用盲板密封隔離,然后動火焊接。注水動火施焊實質上是用水作為水封,使管線、容器、油泵等設備設施里的油氣無法接近動火部位。此方法在施焊時可能出現小火苗,是因管內仍有殘油漂聚所致,小火不會持久,熄滅后再焊。
4、注泡沫施焊。在需要焊接的部位加潤滑油鉆孔,從孔注入兩個10L泡沫滅火器的泡沫,即可動火將管線切斷。水平向相反方向移動管線直徑的4倍,再向切斷管口注入兩個10L泡沫滅火器的泡沫,即可動火焊接。此法與用泥堵封方法相似,只是將泥密封隔離變為泡沫密封隔離。
5、帶油動火施焊。如輸油管線輸送油料中發現裂紋滲漏或腐蝕空孔,不能及時放空沖洗,或者根本無法放空,其他補漏方法又難于實施,也可帶油施焊補漏。其原理是:在輸油情況下,管線內充滿油料,排除了助燃空氣,即使管壁被燒紅,因管內流動的油液會很快將管壁冷卻,管線內不會發生燃燒。當然,要求熟練焊工進行施工,以防將管壁燒穿,引起油料流失,造成火災。施焊時,應除低管內輸油壓力,以能保證管線充滿油料緩緩流動,又不向外大滲為原則。補焊應分2~3層進行。第一層電流要少些,速度要快些,或采取斷續焊。這時會在滲漏處出現小火,把小火熄滅后再焊,直至焊好為止。如果孔較大,滲漏較為嚴重,不能直接焊接,也可將孔洞先用軟金屬(如鋁、鉛等)封堵、整平,再進行焊接。此法施用之前,必須將滲漏處滲出的油污清理干凈,使整個現場沒有可燃之物。
上述各種動火施焊方法究竟哪樣較好,應根據當時、當地具體情況研究選用。但不論采用哪種方法,也不允許以閥門作為隔離油氣的設施。同時應制定安全措施,準備消防器材,派出消防值班人員。
篇2:儲油罐檢修安全技術規程
第一章檢修內容及周期
第1條為做好油罐檢修工作,保障油罐檢修作業安全,不斷提高油罐檢修的技術水平,防止發生各類事故,根據“預防為主”的方針,特制定本規程。
第2條每二個月對油罐至少進行一次專門性的外部檢查,在冬季應不少于兩次,主要內容:
1、各密封點、焊縫及罐體有無滲漏;油罐基礎及外形有無異常變形;
2、檢查焊縫情況:罐體縱向、橫向焊縫;進出油結合管、人孔等附件與罐體的結合焊縫;頂板和包邊角鋼的結合焊縫;應特別注意下層圍板的縱、橫焊縫及與底板結合的角焊縫有無滲漏及腐蝕裂紋等。如有滲漏,應用銅刷擦光,涂以10%的硝酸溶液,用8~10倍放大鏡觀察,如發現裂縫(發黑色)或針眼,應及時修理;
3、罐壁的凹陷、折皺、鼓泡處一經發現,即應加以檢查測量,超過規定標準應作大修理;
4、無力矩油罐應首先檢查罐頂是否起呼吸作用,然后再檢查罐體其他情況;
5、檢查罐前進出口閥門閥體及連接部位是否完好。當發現罐體缺陷時,應用鮮明的油漆標明,以便處理。
第3條立式油罐第3~5年,應結合清罐進行一次罐內部全面檢查。主要內容:
1、對底板底圈板逐塊檢查,發現腐蝕處可用銅質尖頭小錘敲去腐蝕層。用深度游標卡尺或超聲波測厚儀測量,每塊鋼板,一般用測厚儀各測3個點;
2、罐頂桁架的各個構件位置是否正確,有無扭曲和撓度,各交接處的焊縫有無裂紋和咬邊;
3、無力矩油罐中心柱的垂直度,柱的位置有無移動,支柱下部有無局部下沉,各部件的連接情況;
4、檢查罐底的凹陷和傾斜,可用注水法或使用水平儀測量。用小錘敲擊檢查局部凹陷的空穴范圍;
5、每年雨季前檢查一次油罐護坡有無裂縫、破損或嚴重下沉。
第4條地上臥罐每3~5年進行一次內部腐蝕檢查,并放空油品,頂起油罐,檢查罐與座之間的腐蝕情況,且應同時除銹防腐。
第5條油罐主要附件的檢查周期見附表1:
第6條油罐附件檢修內容如附表2:
第7條埋地油罐每年挖開3~5處,檢查防腐層是否完好。
第8條正常情況下,大修理參考周期為3~5年(超過折舊年限的為3年)。在事故等異常情況下,做到“修理按需”。
第二章大修理項目和主要標志
第9條凡屬附表3內容之一者均列為大修理項目。
第10條凡需人員進罐修理或需動火作業修理的項目,一般應作為大修理項目對待。
第三章大修理作業的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
第11條油罐大修理前應做好:
1、將罐內存油降至最低液位,并按《油罐清洗安全技術規程》(下稱
《清罐規程》)中第三章“排出底油”的辦法和要求盡可能排除底油;
2、打開人孔、光孔,并根據《清罐規程》第四章“排除油蒸氣”的規定,排除油氣;
3、人員進罐或動火前,應嚴格執行《清罐規程》中有關規定,動火前尚應嚴格執行相應的動火審批手續。
第12條罐體更換或補焊時,其鋼板材質必須符合原設計要求。材質不清時,應進行必要的機械性能試驗和化學分析。
第13條油罐修理時,應注意防止壁板或底板產生熱應力集中等現象。
第14條內浮頂罐大修理作業應注意:
1、確定維修時,必須將浮盤安置在維修位置上;
2、在正常操作時浮盤上不允許進入,確需從罐頂人孔或帶芯人孔進入前,要確認罐內油氣濃度在安全范圍內,否則必須配戴有供氣式呼吸器和掛有救生索具,并要有人在罐頂監護;
3、在浮頂油罐浮盤上動火時,應對密封圈處采取泡沫掩蓋等防火保護措施,嚴防密封部位著火。
第四章試運轉與驗收
第15條油罐大修理后,至少應不低于石油庫設備完好標準的要求。
第16條所有焊縫在檢驗和總體試驗合格前,嚴禁涂刷油漆。
第17條全部焊縫應進行外觀檢驗,并符合下列規定:
1、焊縫的表面質量應符合《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36-82)焊縫表面質量中Ⅲ、Ⅳ級焊縫的標準;
2、焊縫表面及熱影響區不允許有裂紋;
3、焊縫表面不允許有氣孔、夾渣和熔合性飛濺等缺陷;
4、對接接頭焊縫咬邊深度應小于0.5mm,長度不應大于焊縫總長度的10%。且每段咬邊連續長度應小于100mm;
5、對接接頭焊縫表面加強高度不應大于焊縫寬度的0.2倍再加1mm,且最大為5mm;
6、對接接頭焊縫表面凹陷深度壁厚4~6mm時應不大于0.8mm;6mm以上時,應小于1mm,長度不應大于焊縫全長的10%,且每段凹陷連續長度應小于100mm;
7、角焊縫的焊腳尺寸應符合設計規定,外形應平滑過渡,其咬邊深度應小于或等于0.5mm。
第18條油罐焊縫探傷應符合《鋼質油罐焊縫超聲波探傷》國家專業標準(ZBE93001-88)的要求。
第19條罐壁對接焊縫射線(或超聲波)探傷檢查數量見附表4。
第20條公稱容積等于或大于500m3的貯罐壁與弓形邊緣板的T型角焊縫,焊完后應對其內側角焊縫進行磁粉探傷,罐體總體試驗后再次探傷。
第21條弓形邊緣板對接焊縫在焊完第一層后,應進行滲透探傷,在全部焊完后,應進行磁粉探傷。
第22條上述焊縫的無損探傷位置,應由質量檢查員在現場確定。
第23條油罐大修完畢,在罐底嚴密性試驗后,應針對大修理項目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進行充水試驗,檢驗如下內容:
1、罐壁的嚴密性及強度;
2、固定頂的嚴密性、強度及穩定性;
3、內浮頂的嚴密性和升降情況。
第24條充水試驗條件:
1、在充分過程中水溫不應低于50C;
2、充水高度為設計最高操作液位;
3、充水試驗必須始終在監視下進行,檢查罐體有無變形和有無滲漏;
4、充水時,應將透光孔打開;
5、在充水過程中,若發現罐底漏水,應立即將水放掉,待泄漏處補焊后,方可繼續進行試驗;
6、放水管口應遠離基礎,以防止基礎地基浸水;
7、固定頂油罐放水,應將透光孔打開,以免罐內形成真空,抽癟油罐。
第25條罐底的嚴密性試驗前,應清除一切雜物,除凈焊縫上的鐵銹,并進行外觀檢查。
第26條罐底的嚴密性試驗可采用真空試漏法。試漏時,真空箱內真空度不應低于40kPa(300mmHg)。
已發現的缺陷應在鏟除后進行補焊,并用原方法進行檢查。
第27條充水過程中,應對逐節壁板逐條焊縫進行檢查。充水到最高操作液位后,持壓48h,如無異常變形和滲漏,罐壁的嚴密性和強度試驗即為合格。
第28條試驗中罐壁上若有少量滲漏現象處,修復后可以采用煤油滲透法復查;對于有大量滲漏及顯著變形的部位,修復后應重新作充水試驗。
修復時應將水位降至300mm以下。
第29條固定頂的嚴密性和強度試驗按如下方法進行:在罐內充水高度大于1m后,將所有開口封閉繼續充水,罐內空間壓力達到設計規定的正壓試驗數值后,暫停充水,在罐頂焊縫表面上涂以肥皂水,如沒發現氣泡且罐頂無異常變形,其嚴密性和強度試驗即為合格。
發現缺陷應在補焊后重新進行試驗。
第30條罐頂的穩定性試驗,應在充水試驗合格后放水時進行。此時水位為最高操作液位。并在所有開口封閉情況下放水,當罐內空間壓力達到負壓設計規定的負壓試驗值時,再向罐內充水,使罐內空間恢復常壓,此時檢查罐頂,若無殘余變形和其他破壞現象,則認為罐頂的穩定性試驗合格。
第31條罐頂試驗時,要防止由于氣溫驟變而造成罐內壓力波動。應隨時注意控制壓力,采取安全措施。
第32條內浮盤板應采用真空法檢查,試驗負壓值不應低于40kPa(300mmHg)。邊緣側板與內浮盤板之間的焊縫及邊緣側板的對接焊縫均應采用煤油滲透法檢查。
第33條油罐充水、放水時,進行內浮頂的升降試驗。內浮頂從最低支承位置上升到設計要求的最高位置,又下降到最低支承位置的過程中,應檢查升降是否平穩,密封裝置、導向裝置以及滑動支柱有無卡澀現象,內浮頂附件是否與固定頂及安裝在固定頂或罐壁上的附件相碰。并在內浮頂的漂浮狀態下,檢查內浮盤板及邊緣側板的全部焊縫有無滲漏現象。
第34條驗收時應提供以下資料:
1、大修前檢查記錄及設計預算和審批等資料;
2、大修后檢查、驗收記錄;
3、更換零部件記錄及合格證;
4、焊縫探傷和測厚等記錄以及所用金屬、電焊條等質量合格證;
5、試壓泵試壓、試水記錄以及油罐接地線測試等記錄;
驗收結束后,上述資料應存入設備檔案。
第五章報廢條件
第35條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均可申請報廢:
1、罐體1/3以上的鋼板上,出現嚴重的點腐蝕,點腐蝕深度超過第9條規定;
2、大修費用為設備原值的50%以上;
3、由于事故或自然災害受到嚴重損壞無修復價值者;
4、鉚釘罐、螺栓罐發現嚴重滲漏者;
5、無力矩罐頂開裂無法恢復其原幾何狀態或中心柱嚴重傾斜者。
篇3:油罐檢修安全技術規程
第一章檢修內容及周期
第1條為做好油罐檢修工作,保障油罐檢修作業安全,不斷提高油罐檢修的技術水平,防止發生各類事故,根據“預防為主”的方針,特制定本規程。
第2條每二個月對油罐至少進行一次專門性的外部檢查,在冬季應不少于兩次,主要內容:
1、各密封點、焊縫及罐體有無滲漏;油罐基礎及外形有無異常變形;
2、檢查焊縫情況:罐體縱向、橫向焊縫;進出油結合管、人孔等附件與罐體的結合焊縫;頂板和包邊角鋼的結合焊縫;應特別注意下層圍板的縱、橫焊縫及與底板結合的角焊縫有無滲漏及腐蝕裂紋等。如有滲漏,應用銅刷擦光,涂以10%的硝酸溶液,用8~10倍放大鏡觀察,如發現裂縫(發黑色)或針眼,應及時修理;
3、罐壁的凹陷、折皺、鼓泡處一經發現,即應加以檢查測量,超過規定標準應作大修理;
4、無力矩油罐應首先檢查罐頂是否起呼吸作用,然后再檢查罐體其他情況;
5、檢查罐前進出口閥門閥體及連接部位是否完好。當發現罐體缺陷時,應用鮮明的油漆標明,以便處理。
第3條立式油罐第3~5年,應結合清罐進行一次罐內部全面檢查。主要內容:
1、對底板底圈板逐塊檢查,發現腐蝕處可用銅質尖頭小錘敲去腐蝕層。用深度游標卡尺或超聲波測厚儀測量,每塊鋼板,一般用測厚儀各測3個點;
2、罐頂桁架的各個構件位置是否正確,有無扭曲和撓度,各交接處的焊縫有無裂紋和咬邊;
3、無力矩油罐中心柱的垂直度,柱的位置有無移動,支柱下部有無局部下沉,各部件的連接情況;
4、檢查罐底的凹陷和傾斜,可用注水法或使用水平儀測量。用小錘敲擊檢查局部凹陷的空穴范圍;
5、每年雨季前檢查一次油罐護坡有無裂縫、破損或嚴重下沉。
第4條地上臥罐每3~5年進行一次內部腐蝕檢查,并放空油品,頂起油罐,檢查罐與座之間的腐蝕情況,且應同時除銹防腐。
第5條油罐主要附件的檢查周期見附表1:
第6條油罐附件檢修內容如附表2:
第7條?埋地油罐每年挖開3~5處,檢查防腐層是否完好。
第8條?正常情況下,大修理參考周期為3~5年(超過折舊年限的為3年)。在事故等異常情況下,做到“修理按需”。
第二章大修理項目和主要標志
第9條凡屬附表3內容之一者均列為大修理項目。
第10條凡需人員進罐修理或需動火作業修理的項目,一般應作為大修理項目對待。
第三章大修理作業的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
第11條油罐大修理前應做好:
1、將罐內存油降至最低液位,并按《油罐清洗安全技術規程》(下稱
《清罐規程》)中第三章“排出底油”的辦法和要求盡可能排除底油;?
2、打開人孔、光孔,并根據《清罐規程》第四章“排除油蒸氣”的規定,排除油氣;
3、人員進罐或動火前,應嚴格執行《清罐規程》中有關規定,動火前尚應嚴格執行相應的動火審批手續。
第12條罐體更換或補焊時,其鋼板材質必須符合原設計要求。材質不清時,應進行必要的機械性能試驗和化學分析。
第13條油罐修理時,應注意防止壁板或底板產生熱應力集中等現象。
第14條內浮頂罐大修理作業應注意:
1、確定維修時,必須將浮盤安置在維修位置上;
2、在正常操作時浮盤上不允許進入,確需從罐頂人孔或帶芯人孔進入前,要確認罐內油氣濃度在安全范圍內,否則必須配戴有供氣式呼吸器和掛有救生索具,并要有人在罐頂監護;?
3、在浮頂油罐浮盤上動火時,應對密封圈處采取泡沫掩蓋等防火保護措施,嚴防密封部位著火。
第四章試運轉與驗收
第15條油罐大修理后,至少應不低于石油庫設備完好標準的要求。?
第16條所有焊縫在檢驗和總體試驗合格前,嚴禁涂刷油漆。
第17條全部焊縫應進行外觀檢驗,并符合下列規定:
1、焊縫的表面質量應符合《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36-82)焊縫表面質量中Ⅲ、Ⅳ級焊縫的標準;
2、焊縫表面及熱影響區不允許有裂紋;
3、焊縫表面不允許有氣孔、夾渣和熔合性飛濺等缺陷;
4、對接接頭焊縫咬邊深度應小于0.5mm,長度不應大于焊縫總長度的10%。且每段咬邊連續長度應小于100mm;
5、對接接頭焊縫表面加強高度不應大于焊縫寬度的0.2倍再加1mm,且最大為5mm;
6、對接接頭焊縫表面凹陷深度壁厚4~6mm時應不大于0.8mm;6mm以上時,應小于1mm,長度不應大于焊縫全長的10%,且每段凹陷連續長度應小于100mm;
7、角焊縫的焊腳尺寸應符合設計規定,外形應平滑過渡,其咬邊深度應小于或等于0.5mm。
第18條油罐焊縫探傷應符合《鋼質油罐焊縫超聲波探傷》國家專業標準(ZBE93001-88)的要求。?
第19條罐壁對接焊縫射線(或超聲波)探傷檢查數量見附表4。
第20條公稱容積等于或大于500m3的貯罐壁與弓形邊緣板的T型角焊縫,焊完后應對其內側角焊縫進行磁粉探傷,罐體總體試驗后再次探傷。
第21條弓形邊緣板對接焊縫在焊完第一層后,應進行滲透探傷,在全部焊完后,應進行磁粉探傷。
第22條上述焊縫的無損探傷位置,應由質量檢查員在現場確定。
第23條油罐大修完畢,在罐底嚴密性試驗后,應針對大修理項目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進行充水試驗,檢驗如下內容:
1、罐壁的嚴密性及強度;
2、固定頂的嚴密性、強度及穩定性;
3、內浮頂的嚴密性和升降情況。
第24條充水試驗條件:
1、在充分過程中水溫不應低于50C;
2、充水高度為設計最高操作液位;?
3、充水試驗必須始終在監視下進行,檢查罐體有無變形和有無滲漏;
4、充水時,應將透光孔打開;
5、在充水過程中,若發現罐底漏水,應立即將水放掉,待泄漏處補焊后,方可繼續進行試驗;
6、放水管口應遠離基礎,以防止基礎地基浸水;
7、固定頂油罐放水,應將透光孔打開,以免罐內形成真空,抽癟油罐。
第25條罐底的嚴密性試驗前,應清除一切雜物,除凈焊縫上的鐵銹,并進行外觀檢查。
第26條罐底的嚴密性試驗可采用真空試漏法。試漏時,真空箱內真空度不應低于40kPa(300mmHg)。
已發現的缺陷應在鏟除后進行補焊,并用原方法進行檢查。
第27條充水過程中,應對逐節壁板逐條焊縫進行檢查。充水到最高操作液位后,持壓48h,如無異常變形和滲漏,罐壁的嚴密性和強度試驗即為合格。
第28條試驗中罐壁上若有少量滲漏現象處,修復后可以采用煤油滲透法復查;對于有大量滲漏及顯著變形的部位,修復后應重新作充水試驗。
修復時應將水位降至300mm以下。
第29條固定頂的嚴密性和強度試驗按如下方法進行:在罐內充水高度大于1m后,將所有開口封閉繼續充水,罐內空間壓力達到設計規定的正壓試驗數值后,暫停充水,在罐頂焊縫表面上涂以肥皂水,如沒發現氣泡且罐頂無異常變形,其嚴密性和強度試驗即為合格。
發現缺陷應在補焊后重新進行試驗。
第30條罐頂的穩定性試驗,應在充水試驗合格后放水時進行。此時水位為最高操作液位。并在所有開口封閉情況下放水,當罐內空間壓力達到負壓設計規定的負壓試驗值時,再向罐內充水,使罐內空間恢復常壓,此時檢查罐頂,若無殘余變形和其他破壞現象,則認為罐頂的穩定性試驗合格。
第31條罐頂試驗時,要防止由于氣溫驟變而造成罐內壓力波動。應隨時注意控制壓力,采取安全措施。
第32條內浮盤板應采用真空法檢查,試驗負壓值不應低于40kPa(300mmHg)。邊緣側板與內浮盤板之間的焊縫及邊緣側板的對接焊縫均應采用煤油滲透法檢查。
第33條油罐充水、放水時,進行內浮頂的升降試驗。內浮頂從最低支承位置上升到設計要求的最高位置,又下降到最低支承位置的過程中,應檢查升降是否平穩,密封裝置、導向裝置以及滑動支柱有無卡澀現象,內浮頂附件是否與固定頂及安裝在固定頂或罐壁上的附件相碰。并在內浮頂的漂浮狀態下,檢查內浮盤板及邊緣側板的全部焊縫有無滲漏現象。
第34條驗收時應提供以下資料:
1、大修前檢查記錄及設計預算和審批等資料;
2、大修后檢查、驗收記錄;
3、更換零部件記錄及合格證;
4、焊縫探傷和測厚等記錄以及所用金屬、電焊條等質量合格證;
5、試壓、試水記錄以及油罐接地線測試等記錄;
驗收結束后,上述資料應存入設備檔案。
第五章報廢條件
第35條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均可申請報廢:
1、罐體1/3以上的鋼板上,出現嚴重的點腐蝕,點腐蝕深度超過第9條規定;
2、大修費用為設備原值的50%以上;
3、由于事故或自然災害受到嚴重損壞無修復價值者;
4、鉚釘罐、螺栓罐發現嚴重滲漏者;
5、無力矩罐頂開裂無法恢復其原幾何狀態或中心柱嚴重傾斜者。
收貨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