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鋼瓶使用安全要求泄漏搶救措施
一、通用安全:1、新建、擴建、改建的氯氣生產、使用單位,必須按照國家管理權限,向公安、勞動、環保等部門申報,未經批準不得建設。
2、氯屬于Ⅱ級(高度危害)物質,直接接觸氯氣生產、使用、貯存、運輸等作業人員,必須經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取得特種作業合格證后,方可上崗操作。
3、氯氣生產、使用、貯存、運輸車間(部門)負責人(含技術人員)應熟練掌握工藝過程和設備性能,并能正確指揮事故處理。
4、氯氣生產、使用、貯存、運輸等現場,都應配備搶修器材,見表1。有效防護用具及消防器材,見表2。
表1常備搶修器材表器材名稱常備數量易熔塞2~3個六角螺帽2~3個專用扳手2把手錘1把克絲鉗1把活動扳手1把竹簽、木塞、鉛塞5個,O6鐵絲20m鐵箍2個橡膠墊2條密封用帶1盤氨氣,10%200mL表2常備防護用品表名稱種類常用數備用數防毒面罩防毒面具與作業人數相同6個操作工備2套防毒口罩隔離式防毒面具送風隔離式面具與從事緊急作業人數相同隔離式氧氣面具防護服橡膠或乙烯材料與作業人數相同防護手套防護靴5、氯氣生產、使用、貯存等廠房結構,應充分利用自然通風條件換氣,在環境、氣候條件允許下,可采用半敞開式結構;不能采用自然通用的場所,應采用機械通風,但不宜使用循環風。
6、生產、使用氯氣的車間(作業場所),空氣中氯氣含量最高允許濃度為1mg/m3。
7、定期清除滯留在反應設備和管道內的反應生成物,消除堵塞。
8、氯化設備和管道處的連接墊料應選用石棉板、石棉橡膠板、氟膠料、浸石墨的石棉繩等,嚴禁使用橡膠墊。
9、液氯氣化器、蒸發器、貯罐等,必須裝有壓力表、液面計、溫度計等安全裝置。
10、設備、管道檢修時,必須切斷物料來源和傳動設備電源,然后泄壓,放盡物料,進行氣體置換后,取樣分析氣體合格,方可操作。操作時應有專人監護。需要動火時,必須事前辦理動火手續。
11、使用液氯鋼瓶,必須執行原國家勞動總局頒發的《氣瓶安全監察規程》有關規定。
二、使用安全:1、?液氯鋼瓶使用前要認真檢查,確認鋼瓶是否有缺陷,如有問題停止使用并報車間處理。2、應采用經過退火處理的紫銅管連接鋼瓶。紫鋼管應經試驗合格。連接好后應試壓合格,方可進行加氯。3、不得將鋼瓶設置在樓梯、人行道口和通風系統吸氣口等場所。
4、應有專用鋼瓶開啟扳手,不得挪作它用。
5、開啟瓶閥要緩慢操作,關閉時亦不能用力過猛或強力關閉。
6、鋼瓶出口端應設置針型閥調節氯流量,不允許使用瓶閥直接調節。
7、瓶內液氯不能用盡,必須留有余壓。一般應保留5kg以上的余氯。
8、作業結束后必須立即關閉瓶閥,記錄鋼瓶重量。9、嚴禁使用蒸汽、明火直接加熱鋼瓶。可采用45oC以下的溫水加熱。10、鋼瓶與反應器之間應設置逆止閥防止物料倒灌,并定期檢查以防失效。11、加氯時嚴格按工藝要求,認真控制好加氯壓力和速度,確保加氯安全。三、液氯泄漏的搶救:
1、嚴格執行氯氣安全操作規程,及時排除泄漏和設備隱患,保證系統處于正常狀態。
2、氯氣泄漏時,現場人員應立即組織搶修,撤離無關人員,搶救中毒者。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搶修、救護人員必須佩帶有效防護面具。
3、液氯鋼瓶瓶體泄漏應轉動鋼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氣態空間。及時使用鐵箍箍緊,將泄漏鋼瓶返回充裝單位。
4、易熔塞處泄漏時,應由竹簽、木塞做堵漏處理;瓶閥芯泄漏時,擰緊六角螺母。5、嚴禁在泄漏的鋼瓶上噴水。
6、泄漏無法處理時,應立即聯系吊車或鏟車(相關人員佩帶好氧氣呼吸器)將液氯鋼瓶鏟入事故槽進行吸收處理。附:氯氣信息卡氯氣標識信息CAS號:7782-50-5危險貨物編號:23002?UN編號:1017危險性類別:第2.3類?有毒氣體?理化性質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分子量:70.91熔點:-101℃?沸點:-34.5℃相對密度(水=1):1.47相對密度(空氣=1):2.48臨界溫度:144℃?臨界壓力:7.71Mpa飽和蒸氣壓(KPa):506.62/10.3℃溶解性:易溶于水、堿液。?燃燒爆炸危險特性燃燒性:助燃建規火險分級:乙閃點:無意義自燃溫度:無意義爆炸上限:無意義爆炸下限:無意義危險特性:本品不會燃燒,但可助燃。在日光下與易燃氣體混合時會發生燃燒爆炸。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燃燒(分解)產物:氯化氫。穩定性:穩定禁忌物:易燃和可燃物、醇類、乙醚、氫。滅火方法:不燃。切斷氣源。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毒性資料屬高毒類?LD50:LC50:293ppm?1小時(大鼠吸入)?中毒途徑吸入健康危害對眼、呼吸系統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迷走神經興奮、放射性心跳驟停。急性中毒:輕者出現粘膜刺激癥狀:眼紅、流淚、咳嗽,肺部無特殊所見;中度者出現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表現,病人胸痛、頭痛、惡心、較重干咳、呼吸及脈搏增快,可有輕度紫紺等;重者出現肺水腫,可發生昏迷和休克。有時發生喉頭痙攣和水腫,造成窒息。還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發生呼吸驟停死亡。慢性中毒:長期低濃度接觸,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和肺水腫;可引起職業性痤瘡及牙齒酸蝕癥。衛生限值最高允許濃度:1mg/m3?急救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鐘。若有灼傷,按酸灼傷處理。眼睛接觸:立即翻開上下眼瞼,用流動清水和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呼吸困難時給輸氧。給予2~4%碳酸氫鈉溶液霧化吸入。就醫。防護措施工程控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排風。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必須佩帶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建議佩帶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防護服:穿相應的防護服。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進入罐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泄漏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隔離直至氣體散盡。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穿特別推薦的化學防護服(完全隔離)。避免與乙炔、松節油、乙醚、氨等物質接觸。切斷氣源,噴霧狀水稀釋、溶解,然后抽排(室內)或強力抽風(室外)。如有可能,用管道將泄漏物導至還原劑(酸式硫酸鈉或酸式碳酸鈉)溶液。也可將漏氣鋼瓶置于石灰乳液中。漏氣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經過技術處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氣體。
篇2:液氯泄漏事故應急措施
1液氯泄漏事故應急措施
(1)報告
根據美國OSHA高危險化學品過程安全管理:臨界值681kg;預防事故泄漏臨界值l135kg;應急計劃和社區知情權45.4kg,應急報告量4.54kg,最低應報告濃度1.0%。
(2)疏散
在液氯泄漏事故中,必須及時做好周圍人員及居民的緊急疏散工作。結合氣象條件,迅速確定疏散距離是救援工作的重要課題。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聯合編制的ERG2000中的數據是運用a.最新的釋放速率和擴散模型;b.美國運輸部有害物質事故報告系統(HMIS)數據庫的統計數據;c.美國、加拿大、墨西哥3國一百二十多個地方5a的每小時氣象學觀察資料以及各種化學物質毒理學接觸數據等3個方面綜合分析而成,具有很強的科學性。
2液氯泄漏事故應急措施應考慮的方面
(1)緊急隔離
緊急隔離帶是以緊急隔離距離為半徑的圓,如上述危險區域(死亡半徑)范圍,非事故處理人員不得人內。
(2)下風向疏散距離
下風向疏散距離是指必須采取保護措施的范圍,即該范圍內的居民處于有害接觸的危險之中,可以采取撤離、密閉住所窗戶等有效措施,并保持通訊暢通以便于指揮。
(3)氣象和環境條件
由于夜間氣象條件對毒氣云的混和作用要比白天來得小,毒氣云不易散開,因而下風向疏散距離相對比白天的大。夜間和白天的區分以太陽升降為準。
對周圍建筑或樹木情況以及當時風速等也應當進行考慮。
如泄漏形成的毒氣云從山谷或高樓之間穿過,因大氣的混和作用減小,疏散距離應增加。白天氣溫逆轉或在有雪覆蓋的地區,或者在日落時發生泄漏,如伴有穩定的風,也需要增加疏散距離。因為在這類氣象條件下污染物的大氣混和與擴散比較緩慢(即毒氣云不易被空氣稀釋),會順下風向飄至較遠處。
(4)泄漏量
結合事故現場的實際情況如泄漏量、泄漏壓力、泄漏形成的釋放池面積,如有多只貯罐同時泄漏,應增加大量泄漏的疏散距離;另外,如果液氯物料溫度或室外氣溫超過30℃(上述計算中取值t=25℃),疏散距離也應增加。表1為國外氯氣泄漏疏散計劃簡表。
表1國外氯氣泄漏疏散計劃
篇3:液氯鋼瓶泄漏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液氯鋼瓶在使用及運輸過程中,如遇到液氯鋼瓶泄漏,應立即通知所在地(或附近)氯堿生產企業,并及時營救和安全疏散周圍人員,實施緊急處置措施。
一、參加氯氣鋼瓶泄漏事故應急處置的人員應獲取氯及液氯的理化性質、毒性特征、中毒急救等必要信息,并按本措施進行氯氣鋼瓶泄漏處置。
二、氯氣鋼瓶泄漏通常發生在以下部位:
(1)易熔塞處泄漏
(2)瓶閥泄漏
(3)瓶體焊縫泄漏
三、應急處置措施
(一)迅速進行人員撤離疏散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根據現場的檢測結果和可能產生的危害,確定隔離區的范圍,嚴格限制出入。一般地,小量泄漏的初始隔離半徑為150m,大量泄漏的初始隔離半徑為450m。如果液氯物料溫度或室外氣溫超過30℃,疏散距離也應增加。
隔離區域內,非事故處理人員不得入內。
進入隔離區域內的救助人員,應佩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穿防毒服。在運輸途中發生液氯鋼瓶泄漏,車輛駕駛員、押運員配帶濾毒罐式防毒面具,將車輛開到無人的偏僻處進行處理,禁止停留在人口密集或交通要道區域。
毒罐式防毒面具適用于空氣中氯氣濃度不大于2%的區域,并應防止失效。
(二)泄漏源偵查
施救人員應盡早發現泄漏源。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利用26%氨水逐一對液氯鋼瓶進行檢漏測試,如有白煙冒出,則為泄漏源。
確定泄漏鋼瓶后,應盡快將其拖至無人的偏僻處等安全地帶。
(三)對泄漏源進行處理
1.轉動鋼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氣態空間。
2.易熔塞處泄漏時,應用竹簽、木塞做堵漏處理;
3.瓶閥泄漏時,用六角螺母擰緊;
4.瓶體焊縫泄漏時,應用內襯橡膠墊片的鐵箍箍緊,并盡快將液氯使用(抽空處理)完畢。
5.當氯氣泄漏無法控制時,可用大量的水進行噴淋稀釋。
6.在泄漏點周圍設置水幕水帶和霧狀水流,降低空氣中氯氣濃度。
7.在運輸途中液氯鋼瓶無法處理時,應將車輛開到無人的偏僻處,使氯氣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8.嚴禁在泄漏的液氯鋼瓶上噴水。
(四)防止次生災害
泄漏現場應去除或消除所有可燃和易燃物質,所使用的工具嚴禁粘有油污,防止發生爆炸事故。
(五)人員和環境保護
1.合理通風,加速擴散。
2.噴霧狀堿液吸收已經揮發到空氣中的氯氣,防止其大面積擴散,導致隔離區外人員中毒。
3.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所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用銅管將泄漏的氯氣導至堿液池,徹底消除氯氣造成的潛在危害。可以將泄漏的液氯鋼瓶投入堿液池,堿液池應足夠大,堿量一般為理論消耗量的1.5倍。
4.實時檢測空氣巾的氯氣含量,當氯氣含量超標時,可用噴霧狀堿液吸收。
5.防止泄漏的液氯進入下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