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通信建設第一工程局職業健康安全應急預案

通信建設第一工程局職業健康安全應急預案

2024-07-23 閱讀 5322

中國通信建設第一工程局職業健康安全應急預案二00六年七月保定目錄一、應急救援組織機構(一)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名單(二)項目管理部應急救援責任人名單二、應急救援組織架構圖三、應急準備與響應流程圖四、應急救援小組職責五、項目管理部現場應急救援小組職責六、事故類別七、應急響應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八、重大事故報告及報警原則九、救援器材及設備十、各類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一)觸電事故應急預案(二)高處墜落事故應急預案(三)火災事故應急預案(四)物體打擊事故應急預案(五)傳染病應急預案(六)食物中毒應急預案(七)管線交越出現破損應急預案(八)遭遇山體滑坡等危害時應急預案十一、應急救援演練十二、本預案的發布和修改程序中國通信建設第一工程局職業健康安全應急預案為了保證把我局的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到實處,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消防法》等法律、法規和標準,快速、有序地控制緊急事件的發展,將事故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根據國務院《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以及河北省建設廳制定的《河北省建設工程重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結合我局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此應急預案。一、應急救援組織機構(一)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名單:組長:馬德海任總指揮電話:副組長:丁占平任副總指揮電話:組員:薛惠笙、陳秋實、陳洪勝、田成剛、張永發、劉占杰、付涓、王彥杰、崔會雪、吳立達、崔建橋、趙慶國、劉紅、翟永明、韋剛、楊錦輝、楚志娟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地點設在主樓209室,聯系電話0312-3099500(二)各項目管理部經理為各項目管理部應急救援主要責任人,名單如下:廣東項目管理部:王紹增福建項目管理部:宋建國山東項目管理部:馬軍政西南項目管理部:劉克文北京項目管理部:趙國君河北項目管理部:劉光輝河北維護部:趙銀山陜西項目管理部:蘇益民內蒙項目管理部:汪杰堂安徽項目管理部:李連仲天津項目管理部:孫中和西北項目管理部:崔會雪新疆項目管理部:趙澤申機械項目管理部:趙春建網絡項目管理部:李斌國際項目管理部:劉淑軍華為項目管理部:陶波二、應急救援組織架構圖:

現場總指揮副總指揮各組指揮員供電供水搶修組現場設備物資疏散組現場保護警衛組現場外圍人員疏散組搶救傷員排除險情組后勤供應組

三、應急準備與響應流程圖:工作時間非工作時間

事故現場報告人報告人外部通報局應急指揮部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應急組長確認指示部門(項目)領導應急救援結果外部報警消防:119匪警:110交通:122救護:120政府有關部門應急救援預案檢驗評價、修改

注:“”表示非必須程序四、應急救援小組職責:(一)應急救援小組接到重大事故報告后,應立即趕赴現場負責指揮組織搶救,同時將事故概況(包括傷亡人員、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原因等)分別報告政府有關部門。(二)指揮現場應急救援組織首先搶救傷員和排除險情,防止事故蔓延擴大。同時保護好事故現場。(三)負責協調、指揮、調動項目應急救援力量,包括應急物品和人員支持、技術支持,全力保障應急行動的順利完成。(四)協助和接受政府有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處理。(五)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分析事故原因和性質。(六)吸取事故教訓,制定并落實相應的預防措施,防止類似事故的重復發生。(七)協同現場做好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在做好預防措施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上報有關部門復檢認可后,努力爭取盡快恢復正常生產。五、項目管理部現場應急救援小組職責:負責事故現場應急的指揮工作,進行應急任務分配和人員調度,有效利用各種應急資源,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事故現場的應急行動。(一)工地現場發生重大事故后,應立即組織人員搶救,同時以最快的方式報告局應急救援機構,如發生人員傷亡或火警等,應分別第一時間直接打電話報120急救中心或119報火警救助。(二)現場應急救援小組立即組織人員展開搶救傷員和排除險情,防止事故的擴大和蔓延,力求將損失減至最低程度。同時注意保護好事故現場。(三)負責指揮調動工地現場一切所需的應急救援排險物資和人員,參與搶救救援,確保救援工作在統一指揮下有序進行。(四)協助局和上級部門開展事故調查,接受局及政府有關部門對事故的調查處理。(五)協助局及上級有關部門分析事故原因和性質,吸取事故教訓“舉一反三”地制定并落實相應的預防措施,切實防止類似的事故重復發生。(六)負責安排專人做好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使各級人員都受到安全教育,在切實做好預防措施和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上報有關上級部門,爭取盡快批準恢復工地的正常生產。六、事故類別根據我局施工特點,特確定以下八項事故為可能引起的事故:(一)、觸電:包括雷擊傷害。(二)、高處墜落:電擊墜落、登高作業沒系好安全帶、安全帶斷裂、腳扣滑脫墜落、高空作業時意外墜落等。(三)、火災、爆炸。(四)、物體打擊:指落物等碰傷的傷害。(五)、傳染病。(六)食物中毒應急預案(七)管線交越出現破損應急預案(八)遭遇山體滑坡等危害時應急預案七、應急響應中必須遵循的原則(一)、緊急事故發生后,發現人或當事人應立即報警。(二)、應急小組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組織自救隊伍,按事先制定的應急方案立即自救;若事態情況嚴重,難以控制和處理,應立即在自救的同時向專業救援隊伍求救,并密切配合救援隊伍。(三)、疏通事故發生現場道路,保證救援工作順利進行;疏散人群到安全地帶。(四)、在急救過程中,遇到威脅人身安全情況時,應首先確保人身安全,迅速組織脫離危險區域或場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五)、截斷電源、可燃氣體(液體)的輸送,防止事態擴大。(六)、項目設緊急聯絡員一名,負責緊急事務的聯絡工作,明確聯絡地址和電話。(七)、緊急事故處理結束后,部門負責人應填寫記錄,并召集相關人員研究防止事故再次發生的對策。八、重大事故報告及報警原則(一)、局機關辦公區發生重大事故的,立即報告局領導,現場應急救援小組應立即開展現場搶救工作,如發生人員傷亡或火災等,應分別第一時間直接打電話報120急救中心或119報火警救助,同時以最快的方式報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二)、工地現場任何人發現發生重大事故的,均應立即報告工地負責人,工地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立即通知項目管理部經理,并組織現場應急救援小組開展現場搶救工作,如發生人員傷亡或火警等,應分別第一時間直接打電話報120急救中心或119報火警救助,同時以最快的方式報告局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三)、局領導或相關部門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組織局應急救援組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指揮現場搶救工作,同時將事故的概況(包括傷亡人員、發生事故時間、地點、原因等)分別用電話和電報的辦法報告上級主管部門以及政府有關部門。九、救援器材及設備(一)、通訊設備:包括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對講機等。(二)、交通工具:供指揮、聯系、救援用車。(三)、應急器材:滅火器、水管、水帶、絕緣桿、絕緣鞋、絕緣手套、絕緣鉗等。(四)、急救用品:止血帶、頸托、擔架等。十、各類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一)、觸電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觸電事故和其它事故比較,其特點是事故的預兆性不直觀、不明顯,而事故的危害性非常大。當流經人體電流小于10mA時,人體不會產生危險的病理生理效應,但當流經人體電流大于10mA時,人體將會產生危險的病理生理效應,并隨著電流的增大、時間的增長將會產生心室纖維性顫動,直至人體窒息(“假死”狀態),在瞬間或在三分鐘內就奪去人的生命。所以,施工中必須做好預防工作,發生觸電事故時要正確處理,迅速搶救傷者。1、防止觸電傷害的基本要求:根據安全用電“裝得安全,拆得徹底,用得正確,修得及時”的基本要求,為防止發生觸電事故,在日常施工(生產)用電中要嚴格執行有關用電的安全要求。(1)一切線路敷設必須按技術規程進行,按規范保持安全距離,距離不足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隔離防護。(2)非電工嚴禁接拆電氣線路、插頭、插座、電氣設備、電燈等。(3)根據不同的環境,正確選用相應額定值的安全電壓作為供電電壓。安全電壓必須由雙繞組變壓器降壓獲得。(4)帶電體之間、帶電體與地面之間、帶電體與其它設施之間、工作人員與帶電體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距離不足時,應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隔離防護。(5)在有觸電危險的處所或容易產生誤判斷、誤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現場,設置醒目的文字或圖形標志,提醒人們識別、警惕危險因素。(6)采取適當的絕緣防護措施將帶電導體封護或隔離起來,使電氣設備及線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觸電。(7)采用適當的保護接地措施,將電氣裝置中平時不帶電,但可能因絕緣損壞而帶上危險的對地電壓的外露導電部分(設備的金屬外殼或金屬結構)與大地作電氣連接,減輕觸電的危險。(8)施工現場供電必須采用TN—S或TT的三相五線的保護接零系統,把工作零線和保護零線區分開,通過保護接零作為防止間接觸電的安全技術措施,同一工地不能同時存在TN—S或TT兩個供電系統。注意事項有:a)在同一臺變壓器供電的系統中,不得將一部分設備作保護接零,而將另一部設備作保護接地。b)采用保護接零的系統,總電房配電柜兩側做重復接地,配電箱(二級)及開關箱(三級)均應做重復接地。其工作接地裝置必須可靠,接地電阻值4Ω≤。c)所有振動設備的重復接地必須有兩個接地點。d)保護接零必須有靈敏可靠的短路保護裝置配合。e)電動設備和機具一機、一閘、一漏電、一箱保護,嚴禁一閘多機,閘刀開關選用合格的熔絲,嚴禁用銅絲或鐵絲代替保險熔絲。按規定選用合格的漏電保護裝置并定期進行檢查。f)電源線必須通過漏電開關,開關箱漏電開關控制電源線長度≯30m。2、發生觸電事故的應急措施:(1)觸電急救的要點是動作迅速,救護得法,切不可驚慌失措,束手無策。要貫徹“迅速、就地、正確、堅持”的觸電急救八字方針。發現有人觸電,首先要盡快使觸電者脫離電源,然后根據觸電者的具體癥狀進行對癥施救。(2)脫離電源的基本方法有:a)將出事附近電源開關閘刀拉掉、或將電源插頭拔掉,以切斷電源。b)用干燥的絕緣木棒、竹竿、布帶等物將電源線從觸電者身上撥離或者將觸電者撥離電源。c)必要時可用絕緣工具(如帶有絕緣柄的電工鉗、木柄斧頭以及鋤頭)切斷電源線。d)救護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纏干燥的衣服、圍巾、帽子等絕緣物品拖拽觸電者,使之脫離電源。e)如果觸電者由于痙攣將電線纏繞在身上,救護人先用干燥的木板塞進觸電者身下使其與地絕緣來隔斷入地電流,然后再采取其它辦法把電源切斷。f)如果觸電者觸及斷落在地上的帶電高壓電線,且尚未確證線路有無電之前,救護人員不得進入斷落地點8~10米的范圍內,以防止跨步電壓觸電。進入該范圍的救護人員應穿上絕緣鞋或臨時雙腳并攏跳躍地接近觸電者。觸電者脫離帶電導線后,應迅速將其帶至8~10米以外立即開始觸電急救。只有在確證線路已經無電,才可在觸電者離開觸電導線后就地急救。(3)在使觸電者脫離電源時應注意的事項:a)未采取絕緣措施前,救護人不得直接觸及觸電者的皮膚和潮濕的衣服。b)嚴禁救護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觸摸觸電者,救護人不得采用金屬或其他絕緣性能差的物體(如潮濕木棒、布帶等)作為救護工具。c)在拉拽觸電者脫離電源的過程中,救護人宜用單手操作,這樣對救護人比較安全。d)當觸電者位于高位時,應采取措施預防觸電者在脫離電源后,墜地摔傷或摔死(電擊二次傷害)。e)夜間發生觸電事故時,應考慮切斷電源后的臨時照明問題,以利救護。(4)觸電者未失去知覺的救護措施:應讓觸電者在比較干燥、通風暖和的地方靜臥休息,并派人嚴密觀察,同時請醫生前來或送往醫院診治。(5)觸電者已失去知覺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搶救措施:應使其舒適地平臥著,解開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圍人,保持空氣流通,冷天應注意保暖,同時立即請醫生前來或送醫院診治。若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或心跳失常,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擠壓。(6)對“假死”者的急救措施:當判斷觸電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就地搶救。方法如下:a)通暢氣道。第一,清除口中異物。使觸電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開其領扣、圍巾、緊身衣和褲帶。如發現觸電者口內有食物、假牙、血塊等異物,可將其身體及頭部同時側轉,迅速用一只手指或兩只手指交叉從口角處插入,從口中取出異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將異物推到咽喉深處。第二,采用仰頭抬頰法暢通氣道。操作時,救護人用一只手放在觸電者前額,另一只手的手指將其頦頜骨向上抬起,兩手協同將頭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隨之抬起、氣道即可暢通。為使觸電者頭部后仰,可于其頸部下方墊適量厚度的物品,但嚴禁用枕頭或其他物品墊在觸電者頭下。b)口對口(鼻)人工呼吸。使病人仰臥,松解衣扣和腰帶,清除傷者口腔內痰液、嘔吐物、血塊、泥土等,保持呼吸道暢通。救護人員一手將傷者下頜托起,使其頭盡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傷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氣,對住傷者的口用力吹氣,然后立即離開傷者口,同時松開捏鼻孔的手。吹氣力量要適中,次數以每分鐘16—18次為宜。c)胸外心臟按壓:將傷者仰臥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護人員跪或站于傷者一側,面對傷者,將右手掌置于傷者胸骨下段及劍突部,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壓向脊柱,隨后將手腕放松,每分鐘擠壓60—80次。在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宜將傷者頭放低以利靜脈血回流。若傷者同時拌有呼吸停止,在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還應進行人工呼吸。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臟按壓,做一次人工呼吸。(二)、高處墜落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施工過程中,高處作業的機會比較多,經常在鐵塔、機架、電桿上進行作業,施工條件差,危險因素多。因此對職工進行預防高處墜落的安全技術知識教育,使他們操作時,必須使用安全防護的用具;同時,在技術上要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1、防止高處墜落事故的基本安全要求:(1)施工前,制訂防范措施,并在日常安全檢查中加以確認。(2)凡身體不適合從事高處作業的人員,不得從事高處作業。從事高處作業的人員按規定取得高空作業證書,并按規定進行體檢。(3)嚴禁穿易滑鞋、高跟鞋、拖鞋進入施工現場。(4)作業人員嚴禁在施工現場互相打鬧,以免失足發生墜落事故。(5)不得隨意攀爬腳手架。(6)進行懸空作業時,應有牢靠的立足點并正確系掛安全帶。(7)施工使用的臨時梯子要牢固,踏步300—400mm,與地面角度成60—70度,梯腳要有防滑措施,頂端捆扎牢固或設專人扶梯。2、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應急預案:當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對休克、骨折和出血處進行處理。(1)發生高處墜落事故,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2)出現顱腦外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偶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3)發現脊椎受傷者,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招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4)發現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運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處上下關節為原則,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頭等,在無材料的情況下,上肢可固定在身側,下肢與腱側下肢縛在一起。(5)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正確的現場止血處理措施:a)一般傷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鹽水(0.9%NaCl溶液)沖洗傷口,涂上紅汞水,然后蓋上消毒紗布,用繃帶,較緊地包扎。b)加壓包扎止血法:用紗布、棉花等做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加包扎,來增強壓力而達到止血。c)止血帶止血法:選擇彈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條等,上肢出血結扎在上臂上1/2處(靠近心臟位置),下肢出血結扎在大腿上1/3處(靠近心臟位置)。結扎時,在止血帶與皮膚之間墊上消毒紗布棉紗。每隔25—4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鐘。(6)動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時把傷者送往鄰近醫院搶救,運送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同時,密切注意傷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及傷口的情況。(三)、火災和爆炸事故應急預案1、預防火災和爆炸事故的基本安全措施:(1)組織措施a)要建立、健全消防機構。局、項目管理部要成立義務消防隊,并明確局機關、項目管理部的消防安全責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負責管理本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b)局機關、項目管理部要加強對員工、臨時用工進行消防知識的教育,對義務消防隊員進行滅火技能的培訓,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每年至少舉行一次消防演練。c)辦公場所、集體宿舍、設備、材料堆放場所要配備充足有效的滅火器材。d)制訂事故發生時的撲救方案和人員疏散步驟、方法和路線,使事故的損失降到最低。(2)管理措施a)在易燃易爆場所動火作業,必須先辦理“三級”動火審批手續,領取動火作業許可證,并做足防火安全措施,方可動火作業,動火時要設專人值班,隨時觀察動火情況。b)焊接(動火)作業操作人員必須參加勞動、消防部門的培訓,考試合格取得焊工證后,方可上崗,在作業時應做到“八不”“四要”、“一清”。c)集體宿舍的用電要由持證電工安裝,不準亂拉亂接電線,不準在電線上晾掛衣物,不準在宿舍內使用明火、電爐、氣化爐具,不準使用電熱器具,嚴禁躺在床上吸煙。d)倉庫存放物品應分類、分堆儲存,甲、乙類物品和一般物品以及容易相互發生化學反應或者滅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必須分間、分庫儲存。e)庫房內設置的配電線路,需穿金屬管或用非燃硬塑管保護,每個庫房應當在庫房外單獨安裝開關箱,做到人離斷電,禁止使用不合格的保險裝置。f)廚房不準同時使用煤氣爐、柴爐和油爐。2、發生火災和爆炸事故的應急措施:(1)發生火災和爆炸,首先是迅速撲滅火源和報警,及時疏散有關人員,對傷者進行救治。(2)火災發生初期,是撲救的最佳時機,發生火災部位的人員要及時把握好這一時機,盡快把火撲滅。(3)在撲救火災的同時撥打“119”電話報警,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及領導報告。(4)在現場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員,應立即指揮員工撤離火場附近的可燃物,避免火災區域擴大。(5)組織有關人員對事故區域進行保護。(6)及時指揮、引導員工按預定的線路、方法疏散、撤離事故區域。(7)發生員工傷亡,要馬上進行施救,將傷員撤離危險區域,同時打“120”電話求救。(四)、物體打擊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物體打擊傷害是常見事故中的其中一種,特別在施工周期短,勞動力、施工機具、物料投入較多,交叉作業時常有出現。這就要求在高處作業的人員對物料傳接、工具的存放過程中,都必須確保安全,防止物體墜落傷人的事故發生。1、物體打擊事故基本安全要求:(1)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按規定配戴好安全帽。應在規定的安全通道內出入,不得在非規定通道位置行走。(2)作業過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須放在工具袋內,物料傳遞不準往下或向上亂拋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應堆放平穩,不得放在臨邊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礙通行。(3)高處拆除、安裝作業時,對拆卸下的物料、垃圾要及時清理和運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亂放或向下丟棄。2、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的應急措施:當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搶救的重點放在顱腦損傷、胸部骨折和出血處進行處理。(1)發生的物體打擊事故,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人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狀態的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2)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者應平臥,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五)、發生傳染病后的應急措施(1)發生傳染病應立即撥打120向醫務部門報告,同時確定傳染范圍,對所屬范圍立即進行隔離、封鎖;(2)、配合醫務人員身著防護服裝進行搶救工作;(3)、立即控制現場水源、食品、垃圾及排泄物,無關人員不得接觸病人;(4)、配合流行病調查人員進行調查。(5)、立即組織后勤保障供應組織,向疫區供應所需物品。(6)、對疫區人員及接觸人員進行隔離觀察,疫情解除后,方可進入社會,對流入社會的接觸人員立即排查,隔離觀察防止交叉感染。(7)、當向受傷者提供幫助和救護時,采取必要的傳染病預防措施:不要與傷者的血液和其他體液接觸;可能的話借助安全手套,口罩和安全眼鏡;不要用手去撿受污染的鋒利物體,如玻璃碎片等。(8)、將全部廢棄污染物放進生物毒性廢棄物專用袋,并與疾病控制中心聯系確定如何處置這些可能發生生物毒性的廢棄物;(9)、用殺菌肥皂將手洗凈;(10)、盡快向有關部門報告。(六)、食物中毒應急預案1、當局機關食堂發生人員中毒后,事故現場負責人應及時向辦公室報告,根據中毒人員情況,迅速請示局領導起動應急預案,通知局衛生所進行現場救護,撥打急救中心120電話請求支援;2、食堂工作人員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通知當日就餐員工及顧客到局衛生所、醫院進行檢查或觀察治療;3、要保留現場的食物及殘留餐具,為公安人員調查和偵破中毒原因提供證據。4、預防措施(1)嚴把“病從口入”關,一切食用物品,必須符合衛生標準。(2)嚴把食物采購關:(3)所采購的食物必須定點,不準胡亂采購,以防萬一發生問題,便于尋根溯源;(4)腐爛、變質的食品堅決不能購買;(5)采購熟食品一定要有生產廠家、保質期限等,否則不能采購。(6)嚴把制作關:a)屬于清洗的食物(如蔬菜)一定按標準程序進行清洗;b)在制作生熟食品時,要做到生熟案板、菜刀分開使用;c)在食物制作過程中,如發現原料有問題時,應立即停止制作;d)食物要分不同種類做熟、做好,不能將夾生的食物讓員工食用;e)從業人員要按要求穿戴,做好清潔衛生工作;f)從業人員要經衛生部門身體檢查,取得健康合格證后,方可上崗;g)在制作、存放食品場所要備有防蠅、防塵設施;h)餐具要進行嚴格的清洗、消毒、存放。5、施工現場食堂發生中毒事故,參照以上步驟、程序執行。(七)管線交越出現中斷應急預案在施工中發生與交越的通信光(電)纜、自來水管線、煤氣或天然氣管道、電力線、石油管線等被中斷時,現場負責人應迅速按以下步驟進行應急救助:1、立即撥打局應急救援組織(0312-3099500)和直接領導的電話,重大事故可越級直接向局主管領導匯報,由局領導起動應急預案,在局應急救援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前,暫由項目管理部經理負責組織指揮,穩定局勢。2、及時與產權單位溝通,請產權單位配合處理。3、根據破損管線的危害程度,及時與社會救治機構如火警電話119、救助電話110及當地政府部門取得聯系,請求支援。4、發生人員傷害事故時,應及時撥打急救中心120電話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5、根據事故性質,確定是否與附近的機關、廠礦、街道家委會、或請相應媒體及時通知附近居民采取必要方法及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化。6、如挖斷自來水、電力電纜等設施時,項目管理部應及時與產權單位配合修復,并在事故現場及其附近張貼安民告示,告知修復時間,穩定現場民心。(八)遭遇山體滑坡等危害時應急預案山體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災害一般都發生在雷雨天,在山區施工時,應盡量避開雷雨天氣,對易發生山體滑坡的地區要暫停戶外作業。一旦事故發生后,要按以下方法迅速逃生:1、當人不幸恰好處在滑坡體上時,切不可慌張,一般情況下只要行動迅速都能安全離開,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是向滑坡體兩側跑,不要順也不能逆著山體滑動的方向跑,那樣很危險,而當遭遇山體整體滑動時,原地不動或抱住大樹等物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自救措施。2、遇到山體滑坡,千萬不要慌張,快速向安全方向奔跑,越遠越安全,待安定后用手機向有關部門求救,等待救援。3、遭遇泥石流時,也應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迅速向泥石流溝兩側跑,而不可順流而下或逆流而上。4、崩塌、滑坡在發生前,往往有前兆,如小崩小塌不斷發生,有異常氣味,偶爾有巖石的撕裂摩擦錯碎聲等,這些征兆應當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并迅速撤離。5、野外施工架設帳篷時、應選擇安全、合適的位置,避免山洪和泥石流的危害。十一、應急救援演練及事故應急預案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機關各部室人員、項目管理部有關人員、后方單位代表參加。項目管理部應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可定期或不定期演習預案,定期檢查施工現場內的設施、機具及消防器材。演練或事故發生后,對應急預案的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必要時進行修訂。十二、其他:對地震、臺風、水災等未盡自然災害或群發性事故的發生,請參照以上應急程序、步驟、方式和預案進行應急救助。十三、本預案的發布和修改程序本預案經局安全委員會會議通過,自發布之日起執行。本程序的修改須經局安全生產委員會全體會議通過,由局重新發布。

篇2:職業健康安全應急預案格式

濟南城建工程公司

職業健康安全應急預案

編制部門:勞動人事部

審核人:

批準人:

編制日期:2004年9月27日

職業健康安全應急預案

為保證公司、社會及職工生命財產安全,在事故、事件發生時,能迅速做出響應,并能在事故發生后迅速有效控制、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人身傷害的程度或降低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本著“預防為主、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特制訂本預案。

一、應急組織機構

公司成立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負責公司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和指揮。

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總指揮:湯繼沂公司總經理

吳安山公司書記

副總指揮:張明生公司副總經理

閆家明公司副書記

王廣昌公司副總經理

徐寶星公司副總經理

牛勇公司副總經理

李少成公司副總經理兼工程部部長

成員:鐘永軍辦公室主任

郭祥材料設備管理部部長

王傳凱勞工部部長

賀寶泉工會主席

陳洪保衛部部長

楊輝(梁紅兵)一分公司經理(書記)

劉向華(王維峰)二分公司經理(書記)

孫杰(吳玉璞)三分公司經理(書記)

許庚(楊進)四分公司經理(書記)

房玉新(尹守明)五分公司經理(書記)

郭來耀(畢來寧)六分公司經理(書記)

劉洪波(李新華)七分公司經理(書記)

馬茂山(王立強)八分公司經理(書記)

孫萬臣(麻峰)九分公司經理(書記)

朱相波(隋安平)十分公司經理(書記)

指揮中心下設辦公,辦公室設在勞工部。

二、職責分工

1、總指揮職責:發生重大事故時,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指令;組織指揮應急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匯報和友臨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等。

2、副總指揮職責: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3、現場指揮組負責: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負責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負責協助搶險機械設備的調轉;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中毒、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負責事故現場的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負責與有關單位人員的緊急聯絡,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達領導小組的搶險指令,做好與“110”、“120”等單位的聯系。

4、技術保障組職責:協組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工作的現場指揮;負責搶險方案的制定,組織指導方案實施。

5、人力機械保障組職責:負責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負責搶險所需要的人力、機械的落實,保證人力、機械的優化配置。

6、物資供應組職責:負責救援物資的的儲備和供應。

7、善后處理組職責:負責搶險結束后現場及人員傷亡的善后處理工作。

三、有關單位人員緊急聯系電話一覽表:

姓名

職務

辦公電話

手機

湯繼沂

公司總經理

5829977

吳安山

公司書記

5829913

張明生

公司副總經理

5829966

閆家明

公司副書記

5829912

王廣昌

副總經理

5829933

徐寶星

副總經理

5829911

李少成

副總經理

5829938

牛勇

副總經理

5829955

鐘永軍

辦公室主任

5829909

賀寶泉

工會主席

5829917

郭祥

材料設備管理部部長

5829925

王傳凱

勞工部部長

5829918

陳洪

保衛部部長

5829902

楊輝

一分公司經理

5703701

劉向華

二分公司經理

5951925

孫杰

三分公司經理

2703721

許庚

四分公司經理

5812704

房玉新

五分公司經理

5701924

郭來耀

六分公司經理

5972311

劉洪波

七分公司經理

5974172

馬茂山

八分公司經理

5972338

孫萬臣

九分公司經理

8549281

朱相波

十分公司經理

5952310

梁紅兵

一分公司書記

5703701

王維峰

二分公司書記

5951925

吳玉璞

三分公司書記

2703721

楊進

四分公司書記

5812704

尹守明

五分公司書記

5701924

畢來寧

六分公司書記

5972311

李新華

七分公司書記

5974172

王立強

八分公司書記

5972338

麻峰

九分公司書記

8549281

隋安平

十分公司書記

5952310

四、應急準備

1、事故易發生單位(基層公司)應成立應急隊伍并落實應急措施。

2、勞工部負責健全包括有市消防部門、防汛指揮部、安全生產監督局等單位的應急電話聯絡表。

3、各基層單位在識別和評價進行危害畢辯識的過程中,確定本單位的事故狀態和緊急情況,提出預防重大環境安全事故的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和必要的物質準備。

五、日常工作

1、勞工部:負責督促檢查、落實應急計劃;負責與公安、消防、安監、醫療等單位進行聯系;負責潛在的事故或緊急情況發生后所采取糾正預防措施的處理及監督檢查;定期對義務消防組織進行防火技能檢查和指導消防演習;負責應急設備的保障;協助遭受臺風襲擊或發生洪水災害時的搶救工作。

2、辦公室:負責應急信息的傳達及應急指揮車輛的保證。

3、工程管理部:負責應急救援物質的保障。

4、各基層公司:負責應急現場人力資源及搶險工具的保障。

六、應急預案的實施

(一)火災應急預案

1、初起火災,現場人員應就近取材,進行現場自救、撲救;控制火勢蔓延。必要時,應切斷電源,防止觸電。

2、自救、撲救火災時,應區別不同情況、場所,使用不同的滅火器材。

(1)撲滅電器火災時,應使用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嚴禁用水或泡沫滅火器,防止觸電。

(2)撲滅油類火災時,應使用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或泡沫滅火器

3、遇有火勢較大或人員受傷時,現場人員在組織自救的同時,應及時拔打火警電話“119”、急救中心電話“120”或公安指揮中心電話“110”求得外部支援;求援時必須講明地點、火勢大小、起火物資、聯系電話等詳細情況,并派人到路上接警。

4、火災的自救與逃生;火災最初五分鐘是最佳逃生時機,首先應躲避濃煙,能向下跑的決不能向上跑;其次是躲避大火,不能一下就打開安全門,要用手背試一試門面的溫度不高時再打開門。然后撤離到安全地帶。

5、將受傷人員及時轉送醫院進行緊急救護。

6、將信息迅速傳遞給勞工部或基層分公司;傳遞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部位(單位)、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等。

7、勞工部或基層分公司接到應急信息后應立即核實現場的處置情況,組織有關人員或應急隊伍趕赴現場。

8、應急隊伍到達現場后,應服從現場指揮人員人統一指揮,按分工要求進行疏散人員,搶救物質,盡可能減少生命財產損失,防止事故蔓延;可能對區域內外人群安全構成威脅時,必須對與事故應急救援無關的人員進行緊急疏散。

9、火災撲滅后,起火單位應保護好現場,接受事故調查并如實提供火災事故的情況。協助消防部門認定火災原因,核定火災損失,查明火災直接責任。

10、應急信息的對外傳遞由勞工部按照《事故管理規定》中的上報程序執行。

11、火災的預防由勞工部按照《事故、事件、不符合控制程序》的要求,做好日常工作的檢查、糾正落實。

(二)工程施工(溝槽)塌方事故應急預案

1、各基層公司施工現場應設安全領導小組,負責施工過程可能造成的(溝槽)塌方傷亡事故的處置。

2、當發生(溝槽)塌方事故時基層公司及現場人員應及時查明塌方原因;做好事故預防,防止對人員造成傷害。

3、遇有人員遭受傷害時在對人員進行現場搶救的同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塌方傷人,造成事故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應將有關信息迅速傳遞給勞工部。傳遞的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部位(單位)、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等。

4、勞工部及相關人員在接到報告后,要做好記錄。重傷事故、傷亡事故,由勞工部按規定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

5、如果單位搶救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機到社會安全時,應立即向公司或友臨單位通報請求支援,必要時應請求社會力量援助。

6、當應急隊伍或社會援助隊伍進入現場區域時,現場人員應給予引導并告知現場安全注意事項。

7、當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時,基層公司施工現場人員應立即向公司勞工部報告。必要時應及時撥打急救電話“120”或公安指揮中心電話“110”求得外部求援。

8、事故的預防由勞工部按照《事故、事件、不符合控制程序》的日常工作檢查、糾正落實。

(三)觸電傷亡事故應急預案

1、基層分公司施工現場設安全領導小組,負責施工過程可能造成的觸電傷亡事故的處置。

2、當發生人員觸電事故時,基層公司及現場人員應立即對觸電人軸按下列要求進行緊急挽救。

1)首先切斷電源開關或用電工鉗子、木把斧子將電線截斷以斷開電源;

2)距電源開關較近或斷開電源有困難時,可用干燥的木輥、竹竿等挑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或帶電體。

3)可用幾層干燥的衣服將手裹住,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觸電者的衣服,使其脫離電源。

3、當觸電者脫離電源后,應根據觸電的輕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1)如果觸電者受的傷害不嚴重,神志還清醒,或雖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覺,要使之就地休息1-2小時,并嚴密注意觀察;

2)如果觸電者受的傷害較嚴重,無知覺,無呼吸,但心臟停止跳動時,應立急進行人工呼吸。如有呼吸,但心臟停止跳動,則應采用胸外心臟擠壓法。

3)如果觸電者的傷害很嚴重,心臟和呼吸都已停止跳動,瞳孔放大,失去知覺,則必須同時采取人工呼和浩吸和胸外心臟擠壓兩種方法。

4、做人工呼吸要有耐心,并堅持搶救6小時以上,直到把人救活,或者確診已經死亡為止。

5、如果需要送醫院搶救,在途中不能中斷急救工作。

6、對于與觸電同時發生的外傷,應分別情況處理。對于不危及生命的輕度外傷,可以放在觸電急救之后處理。對于嚴重的外傷,應于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法同時處理。如傷口出血,應與止血。為了防止傷口感染,應當與以包扎。

7、可能對區域內外人群安全構成威脅時,必須對與事故救援無關的人員進行疏散。

8、事故發生后,應立即上報勞工部。事故報告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部位(單位)、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等。

9、應急信息的對外傳遞由勞工部按照《事故管理規定》中的上報程序執行。

10、事故的預防由勞工部按照《事故、事件、不符合控制程序》的日常工作檢查、糾正落實。

(四)煤氣泄漏事故應急預案

1、基層公司施工現場設安全領導小組,負責施工過程可能造成的煤氣泄漏事故的處理。

2、當發生煤氣泄漏事故時,基層公司及現場人員應立即對現場周邊進行煙火控制,封閉現場,疏散人員并立即通過電話通知煤氣管理部門;情況緊急時還應立即通過火警“119”、公安指揮中心“110”請求支援;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3、對已著火的煤氣管道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消防措施,用黃泥、濕草袋及相應的滅火器進行滅火,并對現場隔離警戒。

4、切斷火勢威脅的電源。

5、夜間施工不能使用高溫燈(如碘鎢燈)。

6、可能對區域內外人群安全構成威脅時,必須對與事故救援無關的人員進行疏散。

7、事故發生后,應立即上報勞工部。事故報告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部位(單位)、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和以采取的應急措施等。

8、應急信息的對外傳遞由勞工部按照《事故管理規定》中的“上報程序”執行。

9、事故的預防由勞工部按照《事故、事件、不符和控制程序》的要求,做好日常工作的檢查、糾正落實。

(五)機械人員傷亡事故預案

1、基層公司施工現場設安全領導小組,負責施工過程可能造成的機械人員傷亡事故的控制。

2、發生機械人員傷亡時,基層公司及現場人員應立即對人員進行固定、包扎、止血、緊急救護等。

3、必要時,應立即同急救中心取得聯系,求得外部支援。

4、事故發生后,應立即上報勞工部。事故報告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部位(單位)、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和以采取的應急措施等。

5、應急信息的對外傳遞由勞工部按照《事故管理規定》中的“上報程序”執行。

6、事故的預防由勞工部按照《事故、事件、不符和控制程序》的要求,做好日常工作的檢查、糾正落實。

(六)食物中毒事故應急預案

1、基層公司施工現場設安全領導小組,負責駐地及施工現場食堂可能發生的人員食物中毒事故的處置。

2、當發生食物中毒事故時,基層公司及現場人員應立即向勞工部報告,并同市急救中心取得聯系,求得外部支援

3、盡快確定就餐人員的范圍和中毒人員的有關情況,確保可能中毒人員處于嚴密監控中。

4、應急信息的對外傳遞由勞工部按照《事故管理規定》中的“上報程序”執行。

5、事故的預防由勞工部按照《事故、事件、不符和控制程序》的要求,做好日常工作的檢查、糾正落實。

(七)腳手架坍塌事故應急預案

1、基層公司施工現場設安全領導小組,負責施工過程可能造成腳手架坍塌事故的處理。

2、當發生腳手架坍塌事故時,安全領導小組要立即救人。救人時應先排除危險,防止搶救時事故再發生。

3、發生人員傷亡時,基層及現場人員應立即采用臨時救護措施,對出現腦震蕩狀況者,要墊高頭部,出血者應緊急捆扎傷口,將傷者送就近醫院救治。發生群體事故時,還需撥打110報警。求得110警方快速救援。

4、事故發生后,應立即上報勞動人事部。事故報告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部位(單位)、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和已采取的應急措施等。

5、緊急信息的對外傳送由勞動人事部按照《事故管理規定》中的“上報程序”執行。

6、事故的預防由勞動人事部按照《事故、事件、不符合和控制程序》的要求做好日常工作的檢查、糾正落實。

(八)突發傳染性疾病應急預案

1、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傳染性疾病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和施工秩序,制定本預案。

2、傳染性疾病發生時,各單位應立即采取措施對傳染源進行隔離,同時逐級上報到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公司根據情況成立應急指揮部,全面負責突發傳染性疾病的應急工作。

3、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盡快確定傳染源的傳播范圍并對有關人員就地實施隔離,確保可能感染人員處于嚴密監控中。

4、應急指揮部應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有關規定及時上報衛生行政部門,并在衛生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工作。

5、突發傳染性疾病事故的預防由勞動人事部按照《事故、事件、不符和控制程序》的要求,做好日常工作的檢查、糾正和落實。

七、處理與改進

勞工部在事故或事件發生后,應對發生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針對事故或事件發生的原因,責成責任部門采取糾正措施,并組織對應急預案和相關程序進行評審及修訂,使其不斷完善,提高應急應變能力。

八、應急預案的演練

應急預案應根據實際適時組織進行演練。公司和各單位可結合生產情況,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組織單項演練或綜合演練,以檢驗和測試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的應急能力和應急預案的可行性,提高實際技能及熟練程度,通過演練后的評價、總結,糾正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提高預案質量。

九、常用應急電話

序號

外援單位

聯系電話

備注

1

火警

119

2

盜警

110

3

交通事故

122

4

急救中心

120

5

市政公用局服務熱線

12319

6

煤氣公司

2971190

7

管道煤氣公司

8931190

8

自來水公司

2051190

9

供電局

10

供熱公司

691717

11

12

13

14

15

篇3:職業健康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范本

1總則

1.1?目的

為了建立健全職業健康安全事故綜合應急處置工作機制,確保發生職業危害事故后,應急處置工作及時、高效、有序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證生產經營工作的順利進行,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職業病危害事故調查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公司《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編制。

1.3?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生產車間、動力車間及使用危險化學危險品等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事故的綜合應急處置。

1.4?工作原則

1.4.1?以人為本,減少損失,把保護職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事故損失降到最低;

1.4.2?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1.4.3?常備不懈、快速反應、處置得當。

2組織機構及職責

2.1?組織機構

2.1.1?職業健康安全事故現場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組?長:主管安全工作副總經理

成?員:相關部門負責人

2.1.2?應急專業組

專業組及人員參照總體應急預案。

2.2?職責與分工

2.2.1?負責現場事故(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2.2.2?負責事故(事件)調查、上報和查處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對事故(事件)的調查、取證。

2.2.3?組織人員進行自救,對現場突發事故(事件)應急處置知識的培訓和演練。

3預警、預測

3.1?預警監測

生產部、倉儲部、技術中心負責職業健康安全事故的日常監測工作,安保部負責職業健康安全事故的定期監測與預警信息工作,并建立職業危害人員健康監護檔案,定期對從事、接觸職業危害因素人員組織進行體檢,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衛生教育,,形成完善的預警工作機制。對可能引發職業健康安全事故的隱患和苗頭進行全面評估和預測,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解決。

3.2?預警行動

根據行業上級應急指揮部(領導小組)和各級政府發布的預警預防通報,結合公司實際,應急領導小組及時通過網絡信息、公告欄、顯示屏等渠道發布預警信息。吸取行業同類事件的經驗和教訓,采取預防措施,防止和減少職業健康安全事故的發生。

3.3?預警支持系統

利用辦公自動化信息網絡、電話、傳真等發布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機構、人員、通訊資料,確保應急指揮信息傳遞及反饋高效快捷,資源共享,指揮有力。

3.4?預警級別

職業健康安全事故一般分為四個級別,IV級(藍色)、III級(黃色)、II級(橙色)、I級(紅色)。

——IV級(藍色):發生急性職業病1人以上5人以下的(含5人);

——III級(黃色):發生急性職業病5人以上,10以下的(含10人);

——II級(橙色):發生急性職業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

——I級(紅色):發生急性職業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

4應急響應

4.1報警與接警

當發生職業健康安全害事故后,當事人和發現人應立即向120和公司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或部門領導報告。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地點、時間、發病情況、可能發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發展趨勢等。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或部門核實情況后,應當即報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根據情況向地方政府有關部門、行業上級主管部門應急指揮部(應急小組)報告。并根據事故狀態積極開展先期處置工作。

4.2?應急處置

當發生職業健康安全事故后,應當根據情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停止導致職業危害事故的作業,控制事故現場,防止事態擴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疏通應急撤離通道,撤離作業人員,組織泄險;

——保護事故現場,保留導致職業危害事故的材料、設備和工具等;

——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及時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

——按照規定進行事故報告;

——配合衛生、安監部門進行調查,按照衛生、安監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事故發生情況、有關材料和樣品;

——落實衛生、安監部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4.3?應急預案的啟動

4.3.1?發生一般(IV級、III級)職業健康安全事故,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在規定時間內向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報告,同時啟動本預案,組織開展應急處置。保持與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系,及時報告處置情況。應急工作結束后,按規定上報地方政府有關部門;

4.3.2?發生重大(II級)、特大(I級)職業健康安全事故,公司應急領導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向行業上級主管部門應急指揮部(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地方政府報告,由行業上級主管部門應急指揮部(領導小組)發布或經授權啟動公司相關應急預案,同時組織開展應急處置。保持與行業上級應急指揮部(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聯系,及時報告處置情況;

4.3.3地方政府參與處置時,協助、配合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實施應急處置。

4.4?事故的調查分析、監測與評估

4.4.1?職業健康安全事故發生后,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派出調查組對事故的起因、性質、傷亡人數、財產損失、影響、責任、應急處置等進行調查、總結和評估,于調查工作結束后1日內向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提交書面調查和評估報告。公司領導小組于調查工作結束后2日內,向行業上級應急指揮部(領導小組)提交書面調查報告。必要時,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直接參與事故調查評估。

4.4.2?由地方政府調查的事故,公司應積極配合。

4.5應急結束

職業健康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結束后,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根據事故等級宣布或向行業應急指揮部(領導小組)報告,經批準同意后宣布應急結束。

5善后處置

事故救援結束后,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應組織安保、生產、技術、企管等部門參加的職業健康安全事故調查小組,調查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的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職工(家屬)的安撫、撫恤、理賠等善后工作,盡快恢復正常生產活動。

6?應急保障

6.1?通訊保障

公司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應急通訊錄,完善應急通訊系統,確保通訊暢通。

6.2?后勤保障

公司應急領導小組為應急提供運輸和應急救援物資保障,保障生活必須品的保障、配送、供應,提供應急所需資金。

6.3?醫療保障

公司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加強與醫療機構的聯系,建立公共衛生應急信息系統、醫療救治系統,全面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6.4?治安警衛

安保部門負責或配合地方政府對事故現場實行安全警戒和治安管制,加強對重點場所、重點人員的防護。維持秩序,疏散人員。

6.5?技術保障

生產部、物流部、技術中心負責搶險設備的技術保障。

7宣傳、培訓和演習

7.1?宣傳

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應充分利用公司各種宣傳工具對員工進行職業衛生、自防自救等方面的宣傳教育,提高員工的防范意識,提高避險、自救、互救能力。

7.2?培訓

應急領導小組、相關職能部門每年至少組織1次搶險救援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應急救援人員的處置能力。

7.3?演練

應急領導小組、相關職能部門每年至少組織1次預案演練。檢查預案的適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8附則

8.1?預案的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由公司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及相關職能部門根據演練情況進行修訂、更新并解釋。

8.2?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