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主井維修安全技術措施

主井維修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9154

主井井硐原采用U型棚支護,由于受“1.03”1058C回風巷潰水事故影響,巷道變形嚴重,1058C回風巷往下局部巷道底板被水沖空,導致軌道、皮帶等懸空,不能滿足運輸和行人的需要,經礦安全辦公會研究決定:對該巷道采用4.2型U型棚支護進行擴修;對底板沖空地點進行充填。為保證施工安全,特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如下:

一、巷道維修標準:

永久支護采用4.6型U型棚,架棚間距為0.6米,腿凈寬4.2m,腿窩不低于0.2米,高度不低于3.1米,迎山角度為3-5度。

1、巷道斷面:采用拱型,凈斷面為12.38m2。

2、充填部分必須保證充填到原巷道底板高度。

二、支護型式:巷道支護分臨時支護、永久支護。

1、臨時支護:采用長度不低于3.5米,規格為12kg/m的軌道與吊鉤相結合。

操作方法:先吊鉤吊掛在頂部棚梁上。拆棚后進行敲幫問頂,及時前移軌道,緊貼迎頭巖(煤)壁,并且在軌道上部用長木板將頂部封嚴密、接實,作為臨時支護。兩根軌道間距為1.6m,軌道必須平穩,不松動。臨時支護與永久支護允許的最大距離為0.9米。

2、臨時支護材料及規格:

(1)、兩根長度不低于3.5m的由12kg/m的軌道制成。

(2)、吊鉤材料為Φ≥16的圓鋼制成

(3)、封頂木板:長0.8米、寬20---30cm、厚5cm的硬質木料15--20塊。

3架棚支護工藝流程

拆棚后敲幫問頂----前移臨時支護----出完矸-----刨出腿窩、達規定的深度和跨距-----將鋼棚腿栽入窩中-----然后用矸將腿窩填平、并用木棍斜撐抵住或用繩栓住-----上梁-----梁與腿連接部分要用棚夾夾好-----擰緊棚夾螺絲-----梁上用木背板接頂、接實,并且用木片將頂封嚴-----用木楔加固-----用背板腰幫、楔緊-----再次擰緊棚夾螺絲。

4、永久支護形式:U型棚支護。

三、勞動組織

根據巷道維修實際,結合生產工藝,確定施工勞動組織,合理人員安排,提高勞動效率。

1、作業方式:采用“三八制”作業方式,每班出勤人數7人。

2、循環作業進度及安排:每班施工進度為1.8m,每天進度5.4m,三班正常推進,每班維修擴幫、出渣、支護二棚,棚距為0.6m。

四、巷道支護與頂板管理:

⑴、撤棚前要先加固撤棚處的支架,施工人員與撤棚的距離應保持在0.5米以上,嚴禁人員站在撤棚及巷幫之間施工,撤棚前要將巷道內的浮矸雜物清理干凈,保證施工人員退路暢通。

⑵、施工前及施工過程中要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要安排有經驗的老工人監視頂板活動情況,發現異常,及時發出撤人信號。(3)敲幫問頂工作由班組長負責進行,找掉松東的煤矸,一旦發現有危及人身安全,必須立即處理后,方可施工。

(4)、支架必須要保證迎山有力。不得出現前傾后仰、吊斜等現象。

(5)、維修時,若頂板冒落,要先采用撞楔法控制好頂板,把冒落物及時清理干凈,并用廢舊的老料把頂接實,不準空頂作業。

(6)、施工中需要改棚時,至少二人進行,設好臨時支護,一人觀察頂板,一人作業,嚴禁大拉大換,并必須保證若發生冒頂堵塞巷道時人員有撤退的出口。在獨頭巷道維修支架時,必須有外向里逐架進行,并嚴禁人員進入維修地點以里。撤掉支架前,應加固好工作地點的支架。架設和撤除支架時,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撤換支架的工作應連續進行,不連續施工時,每次工作結束前,必須接頂封幫,確保作業地點安全。

(7)、柱窩深度符合要求,底板軟時穿木鞋。木鞋的規格為長×寬×厚:0.3m×0.3m×0.2m。

(8)、若煤體松軟時,根據情況打超前探板或采用撞楔法超前臨時支護,及時過梁護頂,防止漏頂或冒頂事故發生。若煤體松軟或頂板破碎、頂板壓力大時,可適當縮小棚距加大支護強度。

(9)、每棚必須保證五個撐木或拉桿,分別在棚梁中心、棚梁腿接洽處及棚腿中部各設1根,撐木拉桿必須打緊打牢,打成直線,必須將支架連鎖組成整體。

(10)、施工過程中,必須保持有一定的備用材料,為處理不可預測事故發生做好應急物資儲備。

五、改擴U型棚支護的質量要求

1、巷道斷面要符合設計要求,嚴禁兩幫超挖或欠挖。

2、棚腿窩深度不低于0.2米,且見實底.

3、巷道兩幫及頂部用背板腰幫接頂,并且用木片全封閉。背板排列整齊,漏縫距離不得超過3cm。必須接實頂幫。

4、棚體要端正,無左右扭曲的現象.誤差小于+100mm。

5、棚距(中-中)為0.6米.誤差(±50mm).

6、鋼棚梁的牙口要穩合,棚梁接口不得離合、錯位。棚腿跨度符合設計要求。

7、U型棚之間其上部、下部的撐木或拉桿齊全。

8、巷道的凈寬、凈高不得超過+100mm。

9、U型棚和巷道頂板要垂直,傾度合理、迎山有力。

篇2:變壓器巡視維修安全控制措施

作業活動或區域范圍變壓器巡視、維修承接單位設備檢修工區電工班風險等級D級危險因素類別觸電、高處墜落作業地點變壓器室特種作業人員:其他作業人員:互保聯保情況:安全確認內容:1、檢修人員的是否正確穿戴勞動保護用品;2、檢修人員巡視過程中是否保持安全距離;3、是否對變壓器運行進行適時監控;4、是否執行安全作業規程;5、是否正確使用檢測儀器儀表;6、滅火器材是否足夠、齊全、有效。作業安全控制措施:1、正確穿戴勞動保護用品;2、嚴格執行工作票制度;3、作業前必須要經過:停電、驗電、裝設接地線、懸掛標示牌的步驟方能進行變壓器維修;4、適時檢查校驗變壓器的保護定值和線路;5、要掌握和正確使用儀器儀表,防止反擊電壓觸電;6、巡視過程中保持安全距離;7、登高作業時要注意踩穩、抓牢,懸掛好安全帶;8、做好互保聯保和安全監護工作;9、檢查滅火器、防護裝置的完好情況。10、嚴格遵守各項制度,并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篇3:中央變電所維修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況

中央變電所位于井底車場南側,布置在二1煤層頂部巖層中,于20**年竣工投入使用。由于變電所受上部滑動構造及周圍巷道應力分布不均的影響,導致該處礦壓較大,配電柜后的墻30m嚴重失修,造成了極大的不安全隱患,影響了正常的安全供電。為此,對變電所進行復修落底,達到高、寬,確保安全供電。

二、工程規程質量技術要求

1、頂部完好,主要復修拱頂下直墻,該墻采用425號混凝土澆灌及錨桿支護,墻厚500mm。

2、復修前應首先對高壓配電柜后側的電纜和配電柜采取有效保護措施,防止漏電觸電事故發生。

3、維修時,應對失修墻體進行分段擴幫,且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毛斷面,凈墻厚為500mm,墻體擴修高度為1800mm。

4、擴幫后,先對墻體打樹脂錨桿,上部錨桿孔間距為500×500mm,下部錨桿孔間距為700×700mm呈正方形分布,上下共三排,最底排孔應高出底板200mm,錨桿外露凈長度為450mm。

5、安設完錨桿后,在毛斷面垂直于墻體向拱基底處打300mm深鉆孔,呈“品”字形分布,孔與孔中間間隔300mm,然后鉆孔內安設長600mm、直徑22mm的螺紋鋼,外露凈長300mm。

6、最后進行對墻體混凝土澆灌,混凝土兌料必須嚴格按比例要求,灰槳要飽滿、嚴實。墻體上面與頂拱基底接合部位必須為規整平直,接合嚴密,不得有錯茬。

7、墻面凹凸不得超過50mm,更不得有錨桿端頭露出墻體面,墻體下部扎角100mm。

8、混凝土澆灌墻體時,必須用震動棒搗實,灰漿飽滿。

9、接茬處搭接嚴密,嚴禁有空幫空頂現象。

三、安全技術措施

1、所有施工人員必須事先接受機電科安全培訓,熟知供電的安全常識,嚴禁私自到處亂摸,使用工具亂放,要時刻高度注意施工的安全,防止任何物件碰住供電設施。

2、施工前,必須切斷配電柜電源,按規定進行驗電、放電,把配電柜向車場側移動,保證安全作業。

3、機電科每班要派專人在現場監督、指導有關供電安全工作,跟班技術員及安全員要隨時檢查安全生產情況。

4、施工前,機電科要對硐室內電器設備及電纜加以有效的保護,在施工中,做好供電設備及電纜移動工作。

5、搬遷電器設備時必須停電作業,在電器設備附近作業時,應穿好絕緣膠鞋及戴上絕緣手套后方可作業。

6、機電科要對電器設備的防護負起責任,搞好電器及電纜防護,如施工隊未按要求對電纜及電器設備進行防護,機電科和現場值班人員有權制止停止作業。

7、拆挖失修墻時嚴禁放炮,必須先把壓劈的大塊混凝土用點桿戧好,再進行用風鎬拆挖。

8、墻體要逐段拆挖,每段不得超過1.5m,拆挖處前后各3m長范圍內的墻幫用坑木頂緊墻體,每米一根,拆挖前應先敲幫問頂,以防破落的混凝土下滑傷人。

9、拆挖一段必須及時用點桿支撐,否則,禁止拆挖下一段。

10、當班下班前,必須把拆挖下來的雜物全部清理干凈,否則不準交班。

11、在全部拆挖完后,必須對上部所留的墻進行加固,確定無隱患后方可拆除撐桿,進行支模型混凝土澆灌。

12、在支模型及混凝土澆灌時,要經常檢查上部隔離墻,如有裂隙或有脫落的可能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加固處理。

13、在打錨桿時,必須設專職一線監督員監督電纜、電氣設備防護情況,維修工經常檢查施工區的安全,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止施工進行處理。

14、在維修前,機電科必須把配電柜及電纜吊掛牢固,然后下部用絕緣膠帶墊起,防止在落底時工具或人員碰住觸電。

15、墻體拆挖完后,必須先進行打錨桿眼、安設錨桿,然后才能拆除支撐上方隔離墻的點柱。

16、機電科、安教科對本施工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隱患進行監督、檢查,有權停止作業。

本措施不盡之處,按照《煤礦安全規程》以及《操作規程》執行。

新玉煤礦總工辦

2009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