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不安全事件調查處理辦法

不安全事件調查處理辦法

2024-07-23 閱讀 5486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將安全生產落到實處,加強公司的安全監督管理,通過對人身、設備不安全事件的調查分析和處理、統計,總結經驗教訓,研究事故發生的規律,積極采取預防對策,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事故調查必須按照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即時、準確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質和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措施,并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做到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應受教育者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受到處罰不放過(簡稱:四不放過)。

第三條事故統計報告要即時、如實、準確、完整。

第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本辦法做出降低事故性質標準的解釋;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辦法、隱瞞事故或阻礙事故調查的行為有權越級反映。

第五條本辦法適用公司屬相關部門、單位發生的各類人身、設備不安全事件的調查、處理、統計和報告。

第二章事故和異常情況統計分類

第六條設備事故和異常情況分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一類障礙、二類障礙、異常、未遂事故。

第七條人身事故和異常情況分特大事故、重大事故(死亡事故)、重傷事故、輕傷事故。

第八條各類事故、一類障礙的定性按原國家電力公司20**年1月1日發布實施的《電業生產事故調查規程》執行。

第九條二類障礙及以下不安全事件的定性根據公司下發的《二類障礙及以下事故的定性》執行。

第三章事故調查組織

第十條發生特大、重大人身事故、死亡事故或特大設備事故由上級有關部門組織調查。

第十一條發生重傷事故由公司安全管理委員會或指定專人組織安監、技術、人事等有關人員及工會成員成立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第十二條輕傷事故由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調查。性質嚴重的,公司安監、技術、人事、工會等人員參加。

第十三條電網事故由電網公司組織調查。

第十四條重大事故及以上設備事故由公司安全管理委員會或指定專人組織安監、技術人員以及相關部門人員進行調查,技術人員應提供專業技術意見,供領導和安監人員參考。

第十五條一般事故及以下設備事故由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組織調查。必要時,公司有關專業人員參加。

第四章事故調查程序

第十六條保護事故現場。

(一)事故發生后,如有人員傷亡情況,事故部門必須迅速搶救傷員,并派專人嚴格保護事故現場,未經調查和記錄的事故現場,不得任意變動。

(二)發生須上級部門組織調查的事故后,由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負責通知上級主管部門、當地公安部門、安監局、市工會和電網公司,必要時要求派人保護現場。

(三)事故發生后,參加事故調查的有關人員應立即對事故現場和損壞的設備進行照相、錄像、繪制草圖、收集資料。

(四)因緊急搶修、防止事故擴大等需要變動現場,應經公司安全管理委員會同意,事故單位應做出標志、繪制現場簡圖、寫出書面記錄、保存必要的痕跡、物證等。

第十七條收集原始資料

(一)事故發生后,當值值班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在下班離開事故現場前,必須分別如實提供現場情況并寫出事故發生和處理經過的原始資料,并打印出有關事故追憶記錄,送交事故單位負責人。

(二)事故調查組成立后,事故單位負責人即時將有關材料移交事故調查組。事故調查組應根據事故情況查閱有關記錄文件,即時整理出分析事故所必需的各種資料和數據。

(三)事故調查組有權向事故發生單位及有關人員了解事故的有關情況并索取有關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如有故意拖延、刁難、弄虛作假、拒不執行的情況發生,公司將按有關規定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給予嚴肅處理。

第十八條調查事故情況

(一)人身事故應查明傷亡人員和有關人員的基本情況,事故發生前工作內容、開始時間、許可情況、作業程序、作業時的行為及位置、事故發生的經過、現場救護情況;查明事故場所周圍的環境情況、安全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

(二)設備事故應查明發生的時間、地點、氣象情況;查明事故發生前設備和系統的運行情況,事故發生經過,擴大及處理情況。

篇2:安全生產事故事件調查制度

根據《安全生產法》及《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標準化規范》要求,為了提高事故、事件調查的有效性,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事故、事件調查制度,調查制度包括事故、事件類型是,調查主人員,調查內容,調查方法,時間要求,所需裝置、設備、現場調查要求,事故證據、資料的收集整理,事故、事件信息溝通的方式,附錄和時間,中高層管理人員參與調查的要求。

二、書面任命事故、附件調查員。并為事故、事件調查配備相應的設備和裝置。

三、被任命的調查員應撐握事故調查技巧和知識培訓,包括訪談技巧,證據收集和保留,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術,事故、事件調查報告編寫、報送及記錄保存。

四、事故、事件調查按規定進行,確保員工、中高管理人員及時響應現場參與,并堅持“四不放過”原則。

五、在形成事故調查報告前應將事故調查結果與相關人員進行交流。

六、要根據事故性質和結案權限按時完成事故結案工作。

七、事故結案后,及時跟進防范措施的落實,關有效。

八、按要求將事故調查結果報送相關部門。

九、事故調查相關資料經整理后歸檔保存。

篇3:事故事件報告調查分析處理制度

為了貫徹安全生產法關于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事故后“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等規定。遵照國家頒發的有關工傷事故報告調查處理規定,結合本公司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1、事故是指在生產作業進程中,突然發生的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產終斷的意外事件。凡發生事故,無論產生的損失結果如何,都必須逐級上報,并進行分析、處理、采取防范措施。

2、凡發生事故、當事人、知情人或單位負責人必須立即向領導報告,事故報告要真實、準確、及時。

3、發生傷亡事故后,負傷者或現場人員應當直接或者逐級報告企業負責人,企業必須立即組織人員,對受傷者進行及時的醫療救治。并做好相應工作。

4、公司負責人接到重傷、死亡、重大傷亡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將事故概況(包括事故的時間、地點、類別、傷亡情況、簡要經過和初步分析的事故原因)報告公司主管部門和公司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公安部門、工會;急性中毒事故還應當報告衛生部門。

5、輕傷和其它一般事故,由各單位負責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查清事故原因,明確責任,提出處理意見,制定出整改和防范措施后書面報告公司。

6、重傷及重傷以上事故和情形嚴重的其它事故,由公司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7、事故調查程序必須嚴格遵循《企業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分析規則》,事故必須嚴格按“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分析和處理,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人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整改防范措施或措施不完善不放過;事故有關的領導和責任人沒有受到處理不放過。

8、凡事故分析中確定防范措施時,必須同時確定措施落實時間,措施在不同范圍內落實的責任人,并把事故防范措施作整理、通報,上報相關對口部門,下發到相關工區、班組(崗位)。各類安全檢查時,必須將近兩年內職能責任范圍內發生的事故的防范措施落實情況作檢查。

9、工傷職工在醫療期內(住院期間和醫生建議休養期間),未經單位領導同意不準擅自回家休養,否則應按曠工處理,造成傷勢加重的應由本人負責。職工治療出院后應把出院證明復印件分別交公司安全環保部、單位安全員各一份,本人保存一份。

10、事故調查分析報告的內容應包括時間、地點(單位、班組),人物(包含現場相關人員、班組長)的自然狀況(指年齡、政治面貌、參加工作時間、崗位變動、住址、持證情況等)、經過、原因、直接經濟損失、事故性質、責任劃分(主要責任者基本情況)、防范措施、處理意見等,報告還應注明調查組人員姓名、職務、參加分析人員姓名等內容。

11、在事故調查中有下列情形的人應給予行政處分:隱瞞事故不報、謊報,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拒絕接受調查,隱瞞事故真相,作偽證等不利于事故調查的行為人。

12、對事故主要責任者給予行政處分時,必須事實依據清楚,經公司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討論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