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作面兩端頭支護安全技術措施

工作面兩端頭支護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6675

204綜采工作面在回采推進過程中,工作面端頭端尾處于三角區,懸頂面積大,壓力集中導致頂板破碎不易管理,為確保回采作業的安全順利進行,特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如下:

一、工作面端頭、端尾基本情況

1、直接頂為泥巖、石灰巖、砂質泥巖,老頂為k2灰巖,底板為泥巖或含黃鐵礦泥巖,局部為粉砂質泥巖。

2、工作面端頭沿順槽方向跨度為4.6m、沿工作面方向寬度為3.0m,端尾沿順槽方向跨度為4.6.m、沿工作面方向寬度為2.5m。

二、端頭、端尾支護工藝

采用端頭支架配合邁步抬棚與大板垂直交錯綜合管理頂板

1、首先在工作面端頭沿順槽方向順槽垂直工作面分別距支架200mm、距支架900m、距順槽外幫200mm平行架設一組兩排邁步抬棚,并超前工作面不少于2個進刀,邁步抬棚采用dz28-25/100型單體液壓支柱配長為2.4m的л型鋼梁支護,邁步錯距為0.6m,兩梁間距為200mm,同步梁間距為700mm,每推進一循環,兩鋼梁邁步前移一次,每根梁下架設3根單體液壓支柱,柱距為0.6m,為保證轉載溜及行人要求,在特殊情況下可適當調整柱距,如因其他原因端頭每增寬少于0.6m加一根л型鋼梁,每增寬大于0.6m加一組л型鋼梁,但要確保有一對同步梁間距不小于700mm的行人道。同時要在抬棚上垂直支架貼頂鋪設1.5*0.18*0.12m大板,大板間距為0.6m,并在端頭支架前的大板下適當加打戴帽點柱,其次要在邁步梁的后方采空側(即支架的切頂處)加設兩排迎山合理的切頂柱,柱距為0.6m,排距為0.2m,以利有效切頂。

2、工作面端尾采用緊靠支架和順槽外幫分別架設一組邁步梁,其它支護方式與端頭相似。

(附端頭、端尾支護示意圖)

三、安全技術措施:

1、支護措施

1)工作面支護材料、工具準備齊全,包括單體、л型鋼梁、圓木、、斧子、刀鋸、大板、木楔子、鐵絲、鐵絲網等。

2)工作面進出安全通道必須暢通,嚴禁物料或雜物堵塞進出安全通道。

3)對現有工作面嚴格按支護方案執行。л型鋼梁與木棚采用鐵絲綁扎,單體與л型鋼梁也采用鐵絲綁扎;對于л型鋼梁頂部冒高段采用“井”字形圓木鉸接連鎖并棚實巷道頂部。

4)頂板破碎時提高支護質量,適當加大支護密度,確保端頭支架與順槽相參0.5m以上(可采用改變工作面的開采斜度來調整并加架),必要時加密加鋪金屬網,防止出現端頭漏冒頂。

5)支護單體時,一是底部見硬底,二是單體必須穿鞋(采用5公分木板制作)。

6)所有支柱必須正確掛設防倒鏈,不得有空載支柱;單體支柱的初撐力不得小于60kn(7.7mpa)。

7)不得使用漏液、自動卸載、嚴重銹蝕和外觀缺損的單體液壓支柱。

8)單體支柱不得超高使用(接頂后至少應有100㎜的行程)。

9)工作面大板搭好后,方可給壓升單體,嚴禁將單體全部升起后在架設抬棚。

10)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嚴格執行“先支后回”和“敲幫問頂”的原則,人員要始終站在頂板完好、支架完整處,同時進出安全通道必須暢通。

11)當頂板懸空超過5m時必須采取強制放頂并另行制定相應安全技術措施。

12)跟班干部必須調整好勞力,禁止工作面支護人員過于集中;

13)加強上下端頭支護檢查工作,對人員行走及作業地段每班要求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4)工作面按規定設置瓦斯、一氧化碳傳感器,定期標校,確保數據的準確;工人在實施端頭支護期間,必須每班派專人對端尾上隅角進行氣體監控,嚴禁超限作業;同時做好各種檢查記錄。

2、回撤措施:

1)、回撤前,加固上下安全出口20m范圍內支護,保持單體液壓支柱齊全,無斷梁、無淤煤、積水,無雜物堆積,保證通風行人安全暢通。

2)回撤前先要對使用工具進行檢查,確保其完好,且連接處牢固可靠,絞車壓柱必須齊全、牢固可靠,開關、信號必須靈敏可靠。

3)回撤前,安排專人仔細觀察老塘冒落情況、頂板及巷幫完好程度、單體液壓支柱及兩端頭支架支護情況,發現問題必須先整改再施工。

4)回撤過程中隨時檢查上隅角的瓦斯濃度,當瓦斯超限時停止工作。

5)回撤要及時,檢修班回撤保持與支架切頂線平齊,生產班上端頭做到兩刀一回,回撤后及時加切頂柱,縮順槽轉載機進行回撤時,將落地段前方及兩側浮煤、浮矸、雜物清理干凈,礙事的支柱、棚及時更換,檢查機頭處巷道是否夠寬,并將電纜、管線保護好,防止歪斜、掉道、擠壞電纜。

6)回柱的原則為:由采空向煤壁,先柱后梁。

7)所有施工人員必須持有效證件上崗。

8)壓力過大時,必須加設密集支柱進行切頂,柱帽采用長30cm、寬12cm、厚不小于10cm的方木。

9)用回柱絞車回柱必須4人以上協同作業,一人開絞車、一人掛鉤、一人指揮、一人監護并觀察頂板,信號由掛鉤工電鈴發出,不得用喊話與晃燈等方式作為信號。

10)絞車回柱前,必須利用繩頭拴住單體液壓支柱手把,再將單體液壓支柱卸液,然后回柱,禁止不卸液回柱和用勾頭直接掛在手把上回柱。絞車司機要看好繩路,若阻力過大,必須先挖腿窩,嚴禁強拉硬拽。回風巷回撤嚴禁鐵與鐵的硬性碰撞或磨擦,防止產生火花。

11)絞車使用前,所有人員必須撤到支架完好,無崩繩、崩柱、甩鉤頭、斷繩崩人等安全地點。

12)回收單體液壓支柱或工字鋼棚,一次只能拉一根。若鋼絲繩著力過大,需人工挖腿窩,嚴禁硬拉。

13)回柱前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可先增設點柱進行臨時支護,同時必須堅持先支后回的原則。

14)回出的單體液壓支柱和工字鋼必須及時運到安全出口以外堆放好,回撤過程中不得造成單體液壓支柱和工字鋼埋壓而丟失。

15)回撤時,人不得開動工作面刮板機和轉載機,并將刮板機和轉載機閉鎖。

3、實施工作面班交班制度,所有參與施工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此措施,并簽字認可。

4、各級安管人員必須對此施工段,加強各方面的安管工作,積極排除各類隱患,確保安全施工。

本措施未敘部分嚴格遵照《204綜采工作面作業規程》及《煤礦安全規程》執行。

篇2:采煤工作面端頭兩巷超前支護管理規定

為切實加強采煤工作面上、下端頭及兩巷超前支護管理,進一步提高和鞏固采煤工作面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確保安全生產,結合焦煤公司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本規定適用于焦煤公司除采用充填開采、沿空留巷開采或有其它特殊要求以外的所有采煤工作面。

第二條采煤工作面端頭管理應遵守以下規定。

1、采用單體柱鉸接梁支護的炮采工作面,使用單體柱π型鋼梁邁步對棚支護端頭,端頭對棚邁步步距與工作面循環進度一致。

2、采用單體柱π型鋼梁對棚支護的炮采工作面,使用單體柱π型鋼梁邁步對棚支護端頭,端頭對棚邁步步距與工作面π型鋼梁一致。

3、采用懸移支架支護的采煤工作面,優先使用端頭支架加強支護,使用單體柱π型鋼梁邁步對棚支護端頭時,端頭π型鋼梁邁步對棚與排頭架間距不超過500毫米,超過500毫米時要增加一對棚,夠一架懸移支架寬度時,要及時加架。端頭對棚邁步步距與工作面循環進度一致。

4、采用綜采(放)工藝的采煤工作面(設計采高≤3.5米),端頭支護必須使用端頭架。端頭π型鋼梁對棚與排頭架間距不超過500毫米,超過500毫米時要增加對棚,夠一支架寬度時,要及時換成綜采(放)支架。端頭對棚邁步步距為600±100毫米。

5、采用大采高綜采工藝的采煤工作面(設計采高>3.5米),端頭支護必須使用端頭架或過渡架。端頭π型鋼梁對棚與排頭架間距不超過500毫米,超過500毫米時要增加對棚,夠一支架寬度時,要及時換成綜采支架。端頭對棚邁步步距為600±100毫米。

6、端頭π型鋼梁長度為3.6米,一梁不少于4柱,柱間距(中-中)為1100±100毫米(可以適應機頭及安全口寬度進行調整梁長、柱間距),兩端單體柱距梁端100±100毫米,端頭對棚同步梁間距(中-中)為600±100毫米,并對梁間距為(中-中)200±50毫米。

7、順槽采用U型鋼棚支護,或采用工鋼棚支護時礦壓顯現明顯,必須采用單體柱π型鋼梁進行超前換棚,π型鋼梁長度與巷寬相適應。如工鋼棚礦壓顯現不明顯,只把原工鋼棚工鋼柱腿替換成單體柱。端頭第一對單體柱π型鋼梁邁步對棚必須完全托住超前替棚梁或工鋼梁的梁頭。

8、順槽采用錨網支護時,排頭架與非回采側巷幫間距不大于2米,排頭架與非回采側巷幫之間必須使用單體柱π型鋼梁架設邁步對棚加強支護頂板,同步梁間距(中-中)為600±100毫米,并對梁間距為(中-中)200±50毫米。

第三條采煤工作面上下缺口管理應遵守以下規定。

1、炮采工作面機頭處開缺口,機尾處不開缺口。缺口處采用單體柱π型鋼梁對棚支護。

2、懸移支架機采工作面機頭、機尾處開缺口。缺口處選用端頭架或單體柱π型鋼梁對棚支護,采用單體柱π型鋼梁對棚支護時,梁柱數量不少于“四對八根”。

3、缺口處單體柱π型鋼梁對棚與端頭支護形式一致。

4、綜采(放)工作面不得超前采缺口,如確需采缺口時,必須將安全技術措施報生產技術部備案。

第四條采煤工作面超前加強支護應遵守以下規定。

1、順槽超前支護必須用單體支柱π型鋼梁叉子棚加強支護,超前距離應根據超前壓力的實測數據確定,支護強度應與巷道壓力相適應,確保斷面滿足通風、運輸、行人等安全要求。最低要求為超前距離不少于20米范圍內叉子棚不少于兩排,20-100米范圍內叉子棚不少于一排。順槽采用U型鋼棚支護的,采用單體支柱托梁(一梁不少于兩柱)加強超前支護。

2、綜采(放)工作面及懸移支架機采工作面超前加強支護具備條件的應優先選用超前架支護,長度不少于20米,20米以外叉子棚加強支護長度不少于80米。

3、順槽采用U型鋼棚支護的,換棚段必須用單體支柱π型鋼梁叉子棚加強支護,沿巷道中心線方向必須至少打設三排叉子棚加強支護,上、下幫各一排,中間(或靠轉載機)一排,一梁不少于四柱,柱間距900±100毫米(可根據梁長及礦壓情況變更支柱數量及柱間距)。超前換棚以外采用單體柱U型鋼托梁加強支護,換棚段與單體柱U型鋼托梁加強支護段總長度不少于100米。

4、順槽采用錨網支護的,超前不少于20米范圍內沿巷道中心線方向必須至少打設三排單體支柱π型鋼梁叉子棚加強支護,棚向與巷道平行,上、下幫各一排,中間(或靠轉載機)一排,一梁不少于四柱,柱間距900±100毫米(可根據梁長及礦壓情況變更支柱數量及柱間距);棚向與巷道中心線方向垂直時棚間距不得大于800毫米,一梁不少于三柱,梁長與巷寬相適應,柱間凈距離不少于800毫米。

4、順槽采用錨網支護的大采高綜采工作面(設計采高>3.5米)超前不少于40米范圍內,采用單體支柱π型鋼梁叉子棚加強支護,棚向與巷道中心線方向垂直時棚間距不得大于600毫米,一梁不少于三柱(因設備原因打不上的,作業規程中要有說明,并采用其它方式加強支護),梁長與巷寬相適應,柱間凈距離不少于800毫米,以外單排叉子棚支護長度不少于60m,一梁不少于四柱,柱間距900±100毫米(可根據梁長及礦壓情況變更支柱數量及柱間距)。

5、順槽超前支護以外巷道頂板下沉掉兜、兩幫收縮嚴重時,要及時維修補強,確保巷道斷面滿足通風、運輸、行人等安全要求。

第五條其它規定

1、采煤工作面兩端頭及安全出口處單體支柱初撐力不得小于90kN(11.5MPa),超前支護單體柱初撐力不得小于50kN(6.4MPa),并采取防倒措施,對于軟巖條件下初撐力達不到要求的,在制定措施、滿足安全條件下,必須經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批。工作面端頭及超前礦壓顯現不明顯的,單體柱可以不穿柱鞋、不加底梁。

2、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頂板垮落不充分時必須采取強制措施放頂,嚴禁使用風障、風簾導風處理瓦斯。

3、工作面端頭、順槽超前支護及超前換棚、換柱支護形式、規格參數、超前支護及換棚長度等必須在作業規程及施工圖板上圖示說明,標明架間距、棚距、最大、最小控頂距、支柱間、排距,且與現場保持一致。

4、順槽超前100米以外叉子棚可用工鋼梁、柱替代π型鋼、單體柱,但單體柱柱頭必須墊扣板,防止單體柱柱牙承受壓力。順槽坡度達到或超過10度時,打叉子棚必須使用π型鋼梁、單體柱。

5、順槽超前支護用鉸接梁替代π型鋼時,鉸接梁應鉸接,不得出現丁字棚。

第六條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附:工作面端頭及超前支護示意圖

檔案管理制度

篇3:端頭支護工安全生產責任制(薦)

端頭支護工是本崗位的安全生產直接責任者,對本崗位的安全工作負責,必須掌握相關知識并依法經過培訓,取得操作資格證。

1、認真執行煤礦安全生產方針,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嚴格遵守安全法律、法規和有關的規章制度。

2、必須熟悉工作面作業規程、頂板控制方法及支柱特性,掌握工作面頂、底板巖性及厚度參數。

3、作業前必須執行敲幫問頂,確保周圍作業環境安全。

4、回柱放頂時,必須每2-3人一組,一人回柱放頂,一人觀察頂板及支架周圍情況,觀察人除協助回柱外,不得做其他工作,嚴禁單人獨自操作。

5、出口及端頭要按作業規定要求支護,保證寬度、高度符合規定尺寸,并要整潔無雜物。

6、巷道作業要做到“先打后回,由外向里支,由里向外撤”要站在安全點作業,危險處要設專人觀察。

7、負責工作面兩端頭及超前支護段的支護、維修,坑木及錨桿、托板等廢舊材料的回收,保證巷道不冒落,發生冒頂預兆及時進行匯報。

8、做好推移機頭、機尾的工作,保證機頭、機尾順利推移。

9、負責工作面兩端頭及超前支護段的支護、維修,對超前架及支柱進行認真檢查,保證設備完好,初撐力達到規定要求。

10、工作面局部壓力較大、遇斷層、破碎帶、老空等,回柱時要在隊長的監督指導下操作,并嚴格執行作業規程和專項措施的各項規定。

11、對兩巷及上下出口的片幫及鱗皮現象進行處理。

12、負責所分管范圍內的電纜吊掛及文明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