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液燙傷防范應急處理措施
氧化鋁公司采用堿法生產氧化鋁,工藝介質具有堿液濃度高、溫度高等特點,在濕法作業崗位,當設備及流程存在缺陷,發生“跑冒滴漏”等情況時,工藝介質將有可能直接與人體發生接觸,若勞保穿戴不齊全,對人體造成的傷害較大。
堿液具有較強的腐蝕性,一旦觸及身體裸漏部位將會造成灼傷,特別是濺到眼睛內部,危害性更大。
第一章發生堿液燙傷的原因分析
(1)發生堿液灼傷事故的大多數原因為進入作業現場,勞保用品穿戴不齊全不規范,如
1.1、現場巡檢時未佩戴防護眼鏡,含堿機封水或物料刺入眼內。
1.2、清理地溝時,不正確穿戴勞保,未穿雨褲、雨鞋或未將褲腳放到雨鞋外,堿液灌入鞋內將腳部灼傷。
1.3、取樣放料時未佩戴防護眼鏡,堿液濺入眼內或與面部、頸部接觸;未帶橡膠手套,堿液噴濺將手部燙傷。
1.4、拆卸管道或槽罐人孔螺栓時未佩戴勞保用品,或工作人員正對法蘭,內部存有余料噴濺傷人。
(2)執行檢修或清理作業時,未嚴格落實安全措施造成人員與堿液意外接觸,如:
2.1、維修泵類設備或管道時,堿液未放凈或進出口閥門關不嚴就開始許可工作。
2.2、清理各類槽罐時,物料未放凈或未對進料管道未做徹底隔斷(加盲板或拆卸進口短接彎頭)。
(3)現場安全隱患消除不及時,如:
3.1、過路管網上管道有堿液滴漏,下方有人員經過。
3.2、危險區域未做警戒提示和防護,非工作相關人員誤入。
3.3、地溝蓋板不牢靠、有缺口或缺失,工作人員易踩入地溝。
(4)其他方面
4.1、存在僥幸心理,未離開危險區域就摘掉勞動防護用品。
4.2、現場照明或光線不足,導致工作人員誤入帶堿危險區域。
4.3、勞保用品質量出現問題,如雨衣、雨鞋破損等。
4.4、生產控制不合理,含堿物料槽罐液位過高導致冒槽,大量堿液漏。
第二章堿液燙傷后應急處置
(1)被堿液灼傷人員首先應“自救為主”,若傷勢較輕則應以最快速度撤離危險區域,傷情嚴重者如難以自行撤離應在第一時間通過手機、對講機等通訊方式或大聲呼喊等方式尋求救助。
(2)協助救援人員進入現場首先要保證個人勞保用品穿戴齊全,并注意觀察現場環境,確定合適救援線路,防止造成傷害。
(3)緊急處置方法:
3.1、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灼傷面,時間不低于30分鐘,新鮮創面上不要任意涂抹油膏或紅藥水,水泡不要自行挑破處理,以防止發生感染。
3.2、如眼部被燙傷,不得揉搓眼睛,應立即用流動清水沖洗,或由其他人員協助用洗瓶沖洗,沖洗時眼皮一定要掰開,時間不低于30分鐘。如現場無沖洗設備,可把頭埋入清潔水盆中,掰開眼皮,轉動眼球洗滌。
3.3、若燙傷面積較大,應立即脫掉傷者衣服沖洗,如衣物較緊,可用剪刀小心剪開衣物。
(4)在做以上處理的同時,班組人員還應第一時間通知領導,并視傷情聯系車輛將傷員送往專業醫院檢查或救治。
篇2:堿液燙傷防范應急處理措施
氧化鋁公司采用堿法生產氧化鋁,工藝介質具有堿液濃度高、溫度高等特點,在濕法作業崗位,當設備及流程存在缺陷,發生“跑冒滴漏”等情況時,工藝介質將有可能直接與人體發生接觸,若勞保穿戴不齊全,對人體造成的傷害較大。
堿液具有較強的腐蝕性,一旦觸及身體裸漏部位將會造成灼傷,特別是濺到眼睛內部,危害性更大。
第一章發生堿液燙傷的原因分析
(1)發生堿液灼傷事故的大多數原因為進入作業現場,勞保用品穿戴不齊全不規范,如
1.1、現場巡檢時未佩戴防護眼鏡,含堿機封水或物料刺入眼內。
1.2、清理地溝時,不正確穿戴勞保,未穿雨褲、雨鞋或未將褲腳放到雨鞋外,堿液灌入鞋內將腳部灼傷。
1.3、取樣放料時未佩戴防護眼鏡,堿液濺入眼內或與面部、頸部接觸;未帶橡膠手套,堿液噴濺將手部燙傷。
1.4、拆卸管道或槽罐人孔螺栓時未佩戴勞保用品,或工作人員正對法蘭,內部存有余料噴濺傷人。
(2)執行檢修或清理作業時,未嚴格落實安全措施造成人員與堿液意外接觸,如:
2.1、維修泵類設備或管道時,堿液未放凈或進出口閥門關不嚴就開始許可工作。
2.2、清理各類槽罐時,物料未放凈或未對進料管道未做徹底隔斷(加盲板或拆卸進口短接彎頭)。
(3)現場安全隱患消除不及時,如:
3.1、過路管網上管道有堿液滴漏,下方有人員經過。
3.2、危險區域未做警戒提示和防護,非工作相關人員誤入。
3.3、地溝蓋板不牢靠、有缺口或缺失,工作人員易踩入地溝。
(4)其他方面
4.1、存在僥幸心理,未離開危險區域就摘掉勞動防護用品。
4.2、現場照明或光線不足,導致工作人員誤入帶堿危險區域。
4.3、勞保用品質量出現問題,如雨衣、雨鞋破損等。
4.4、生產控制不合理,含堿物料槽罐液位過高導致冒槽,大量堿液漏。
第二章堿液燙傷后應急處置
(1)被堿液灼傷人員首先應“自救為主”,若傷勢較輕則應以最快速度撤離危險區域,傷情嚴重者如難以自行撤離應在第一時間通過手機、對講機等通訊方式或大聲呼喊等方式尋求救助。
(2)協助救援人員進入現場首先要保證個人勞保用品穿戴齊全,并注意觀察現場環境,確定合適救援線路,防止造成傷害。
(3)緊急處置方法:
3.1、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灼傷面,時間不低于30分鐘,新鮮創面上不要任意涂抹油膏或紅藥水,水泡不要自行挑破處理,以防止發生感染。
3.2、如眼部被燙傷,不得揉搓眼睛,應立即用流動清水沖洗,或由其他人員協助用洗瓶沖洗,沖洗時眼皮一定要掰開,時間不低于30分鐘。如現場無沖洗設備,可把頭埋入清潔水盆中,掰開眼皮,轉動眼球洗滌。
3.3、若燙傷面積較大,應立即脫掉傷者衣服沖洗,如衣物較緊,可用剪刀小心剪開衣物。
(4)在做以上處理的同時,班組人員還應第一時間通知領導,并視傷情聯系車輛將傷員送往專業醫院檢查或救治。
篇3:防燒燙傷安全技術辦法
(一)高爐出渣鐵時,不得正面停留和跨越渣鐵壕,鐵水保溫的撇渣器出完鐵要蓋好護板。
(二)渣鐵罐內外不得有積水和濕泥、濕渣,工具接觸鐵水時,要事先烘烤,防止放炮燒傷。
(三)渣液、鐵水不得放得過滿,液面至罐沿不小于300毫米。
(四)禁止用空心鐵管捅鐵口、渣口、風口、撇渣器或接觸鐵水。
(五)渣口帶鐵應及時堵住,渣鍋內流進鐵水應及時通知調度另行處理。
(六)高爐休風后,禁止站在風口對面打窺視孔。換風渣口要避免正面作業,防止塌料燒傷。
(七)高爐休風后,禁止在風、渣、鐵口停留休息。
(八)禁止在室內火爐上化油,不準用汽油洗衣服。
(九)在金屬窗口內進行焊接,通風要良好,嚴禁使用氧氣吹掃排煙,不準用氧氣吹掃機電設備。
(十)高爐休風時,爐頂及除塵器應通入足夠的蒸汽或氮氣;切斷煤氣(關切斷閥)之后,爐頂、除塵器和煤氣管道均應保持正壓;爐頂放散閥應保持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