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氰化鈉防護措施現場急救處理

氰化鈉防護措施現場急救處理

2024-07-23 閱讀 2979

一、氰化鈉的性質及用途:

理化性質:為白色或灰色粉末狀結晶,有微弱的氰化氫氣味,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乙醚、苯,穩定。

危險特性:不燃。與硝酸鹽、亞硝酸鹽、氯酸鹽反應劇烈,有發生爆炸的危險。遇酸會產生劇毒、易燃的氰化氫氣體。在潮濕空氣或二氧化碳中即緩慢發出微量氰化氫氣體。

燃燒(分解)產物:氰化氫、氧化氮。主要用途:用于提煉金、銀等貴重金屬和淬火,并用于塑料、農藥、醫藥、染料等有機合成業。

二、氰化物中毒機理臨床表現

氰化物進入人體后迅速離解出氰基(CN-),氰離子在體內能迅速與氧化型細胞色素氧化酶(Fe3+)結合,并阻礙其被細胞色素還原為還原型細胞色素氧化酶(Fe2+),結果就失去了傳遞氧的功能,引起組織缺氧,導致組織內窒息。診斷依據為:

1、人在吸入高濃度氣體或吞服致死劑量氰化鈉時,即可停止呼吸,造成猝死。

2.非猝死中毒患者,早期可出現乏力、頭昏、頭痛、惡心、胸悶、呼吸困難、心慌、意識障礙等表現,甚至并發呼吸衰竭而死亡。

3.嚴重中毒非瞬間死亡者,其臨床表現可分前驅期、呼吸困難期、痙攣期和麻痹期,但由于病情進展快,各期往往不易區分。

(1)根據密切接觸史和相應的臨床表現,呼出氣或嘔吐物有杏仁氣味,皮膚粘膜及靜脈血呈鮮紅色,可診斷為氰化鈉中毒。

(2)由于發病急,不要等待化驗檢查才作診斷,以免耽誤搶救。

輕度中毒

有頭痛、頭暈、乏力、胸悶、流淚、流涕、惡心、嘔吐、呼吸困難,口中有苦杏仁味等。

重度中毒

除輕度中毒癥狀逐漸加重外,由于缺氧加重,引起氣急、胸部緊迫感、心律不齊、煩躁不安、抽搐、意識障礙,昏迷、血壓下降,呼吸變淺,變慢以致完全停止。口服或吸入大量高濃度氫氰酸可立即致呼吸、心跳驟停。

三、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接觸毒物時,必須佩戴防毒口罩或供氧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徹底清洗。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備用。車間應配備急救設備及藥品。作業人員應學會自救互救。

四、急救措施氰化物中毒急救

1.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塵或氰化氫氣體。亦可通過皮膚、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人口服氫氰酸0.06克,氰化鈉0.1-0.3克即可死亡。

2.吸入氰化鈉粉塵或吸入氰化氫氣體,應立即脫離現場,移至空氣新鮮處,用解毒劑解毒,中毒特別嚴重者呼吸、心跳驟停,按心肺復蘇方法進行搶救;當身上沾上氰化鈉粉塵或被氰化鈉溶液濺污時,應及時脫去被污的衣物,用清水沖洗皮膚,皮膚灼傷可用3%的硼酸溶液清洗傷處。

3.解毒劑的應用

如發生氰化鈉中毒,即刻緩慢靜脈注射50%硫代硫酸鈉25-50ml。如誤服氰化鈉可用10%硫代硫酸鈉溶液或1:2000高錳酸鉀溶液洗胃,洗胃后給適量硫酸亞鐵溶液口服。操作時,操作人員必須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口罩并備好防毒面具,避免氰化鈉直接接觸皮膚或吸入氰化鈉粉塵。工作結束后,必須用清水或5%硫代硫酸鈉水溶液反復沖洗,并進行沐浴,換上清潔衣服。工作期間嚴禁飲食、吸煙。

現場操作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流動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溶液徹底沖洗至少20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胃。就醫。

下面我們來教大家對急救藥箱的使用進行指導。

二○一○年九月十六日

篇2:氰化鈉安全防護應急措施

氰化鈉:別名,山萘鈉、山萘、山埃鈉。

主要用途:用于提煉金、銀等貴重金屬、淬火、電鍍及醫藥、染料等有機合成工業。

安全防護措施:

工程控制——加強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或事故通風,防治氰化鈉遇酸或與酸接觸;

呼吸系統防護——佩戴防毒口罩或供氧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護——戴面罩或防毒面具;

身體防護——穿防護服;

手防護——穿防護手套;

其它——工作場所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后徹底清洗,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車間應配備急救設備及藥品。有關人員應學會自救、互救。

應急措施:

急救措施——對吸入中毒者,急救要迅速,使患者立即脫離污染區,脫去受污染衣著,在通風處安臥、保暖。如果呼吸停止,須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切不可用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同時迅速送醫院搶救,要及早進行輸氧、休息和保暖。眼睛受刺激或皮膚接觸,須用大量水沖洗。如系誤服,更須速送醫院催吐洗胃。

泄漏處置——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置標志,防止擴散。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完全隔離)。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移至大量水中處理。如大量泄漏,應覆蓋,減少飛散,收集回收無害化處理。泄漏在河流中應立即圍堤筑壩防止污染擴散。處理一般采用堿性氯化法,加堿使水處于堿性,再加過量次氯酸鈉、液氯或漂白粉處理。

消防方法——滅火:干粉、砂土。禁止使用酸堿滅火器,如二氧化碳。

環境監測方法:快速方法——催化快速法。國標方法——硝酸銀滴定法、氰離子選擇電極法、異煙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