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化工廠噪聲來源及防護措施

化工廠噪聲來源及防護措施

2024-07-23 閱讀 7247

化工企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很多,直接威脅著工人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然而噪聲的危害往往被忽視。其實,暫時性聽覺位移以及噪聲聾已經成為石化企業某些工段職工的職業病。本文就著重從化工企業的角度討論噪聲。

一、化工企業噪聲的來源和特點

化工企業噪聲來源非常廣。有由于氣體壓力突變產生的氣流噪聲,如壓縮空氣、高壓蒸汽放空、加熱爐、催化“三機”室等;有由于機械的摩擦、振動、撞擊或高速旋轉產生的機械性噪聲,如:球磨機、空氣錘、原油泵、粉碎機、機械性傳送帶等;有由于磁場交變,脈動引起電器件振動而產生的電磁噪聲,如:變壓器。

化工企業噪聲污染具有廣泛性和持久性。一方面,化工企業生產工藝的復雜性使得噪聲源廣泛,影響面大;另一方面,只要聲源不停止運轉,噪聲影響就不會停止,工人就會受到持久的噪聲干擾或影響,所以,化工企業中生產性噪聲多為高強度的連續性穩態混合噪聲。

二、噪聲對人的危害

通過對生產現場調查和臨床觀察證明:無防護措施的生產性強噪聲對人體能產生多種不良影響。

1.對聽覺的影響

(1)暫時性聽覺位移。聽覺位移就是聽覺上的一種幻覺,聲音在時間及空間上的不確定性,有時表現為聲音滯后,它分為暫時性聽覺位移和永久性聽覺位移,屬于聽覺系統功能性改變。發生暫時性聽覺位移的人脫離噪聲影響一段時間后,聽力一般可以恢復。但是,如果長期接觸噪聲并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話,就容易發生永久性聽覺位移。

2)噪聲聾。噪聲聾是在永久性聽力位移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其特點是雙耳對稱性發生。噪聲性聾主要表現在高頻范圍,一船是在4000Hz附近首先引起聽力降低。噪聲聾的發病與長期接觸噪聲的強度、頻率、工齡、年齡、有無伴隨振動、是否缺氧等因素有關。噪聲聾首先表現在高頻范圍,一般是在4000Hz的聲波附近首先引起聽力降低。隨著工齡的增加,這種聽力損失范圍將會逐漸延伸到3000-6000Hz的范圍。由于語言頻率一般在500~1000Hz之間,因此,這時人們在主觀上還沒有感到聽力降低。當聽力損失一旦影響到語言頻率的范圍時,人們就會感到聽話困難,這時實際已到了中度噪聲性耳聾了。一般認為,聽力損失在10分貝以內,尚認為是正常的;聽力損失在30分貝以內,稱為輕度性耳聾;聽力損失在60分貝以上者,稱為噪聲性耳聾;聽力損失為80分貝時,就是在耳邊大叫也聽不到了。噪聲性耳聾的劃分,一般是以500、1000、2000Hz三個倍頻程中心頻率的平均聽力損失來度量,聽力損失超過25分貝即認為是噪聲性耳聾。

2.對神經、消化、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1)噪聲可引起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等神經衰弱綜合癥。

(2)可引起心率加快或減慢,血壓升高或降低等改變。

(3)噪聲可引起食欲不振、腹脹等胃腸功能紊亂。

(4)噪聲可對視力、血糖產生影響。

三、噪聲控制

評價噪聲的指標有頻率、聲壓級、聲壓、聲強、聲強級、聲功率、聲功率級。噪聲對人體的危害主要以聲壓級來衡量,但人耳對聲音的敏感程度又與頻率有關。

通常對噪聲的評價是以噪聲等級的分貝數為主要評價量。即使綜合了頻譜特性也是以人耳對不同頻率聲波敏感程度不同考慮的。由于這些噪聲評價量主要反映的是對人耳聽力的損傷,未能準確反映噪聲對人的心理及其他生理功能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因此,通常的噪聲評價量難以客觀反映噪聲實際產生的危害。事實上,噪聲對人心臟的危害遠超過對人耳聽力的危害,所以,噪聲的頻譜特性尤其重要。對于嚴重的特殊頻譜的噪聲不是限制降低,而是應該嚴格禁止。

在我國目前的經濟條件下,要達到預防和控制Ⅱ級以上噪聲性耳聾的目標,應采取兩級預防措施。

一級預防主要是改進工藝,改造機械結構,提高精密度。對室內噪聲,可采用多孔吸聲材料(玻璃纖維、礦渣棉、毛氈、甘蔗纖維、木絲板、聚氨基甲酯酸泡沫塑料、膨脹珍珠巖、微孔吸聲磚)進行吸聲,如此項措施使用得當可降低噪聲5-10分貝。裝置中心控制室采用雙層玻璃隔聲,加大壓縮機機座重量,對機泵、電機等設備設計消聲罩。另外,用橡膠等軟質材料制成墊片或利用彈簧部件墊在設備下面以減振,也能收到降低噪聲效果。同時,也要研制、推廣實用舒適的新型個人防護用品,如:耳塞、耳罩、防噪聲頭盔,實行噪聲作業與非噪聲作業輪換制度。

二級預防就是對接觸噪聲的作業工人定期進行聽力檢查,《職工安全衛生管理制度》規定:接觸90-100分貝噪聲的工人每2年進行一次聽力檢查,接觸大于100分貝噪聲的工人1年檢查一次。

此外,職工還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吸煙對心肺的危害眾所周知,但在噪聲中吸煙易致耳聾卻鮮為人知。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們接受聲音是通過聽覺神經將聲感傳經大腦的,這種傳遞必須消耗足夠的氧,且耗氧量與音量成正比。煙霧中的有害物質使人體血液中含有CO成份,使血氧相對減少,而噪聲強迫人們作出的超高音量的聲感傳導,必須耗損更多的氧。氧入不敷出。聽覺神經細胞缺氧,引起部分細胞壞死,久而久之,會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傷。

篇2:噪聲作業防護制度

1、編制要點

明確噪聲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目的、依據。

明確噪聲作業防護管理工作的負責部門、責任人。

確定噪聲作業的工作場所、工序、產生原因、防護措施。

明確噪聲作業的危害及程度。

明確噪聲作業的防護措施及管理辦法。

2、范例

噪聲作業防護管理制度

為搞好本單位噪聲作業的安全防護工作,保障員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業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根據《職業病防治法》、《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規定適用于本單位的所有員工和外來施工人員。

2、由職業健康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噪聲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的實施與監督。

3、企業應采取綜合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產區域和作業場所的噪聲要符合標準規定,超過標準要限期整改。

5、對易產生噪聲的生產過程和設備,技術部門設計時要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以及機械化、自動化、密閉化措施,用低噪聲的設備和工藝代替強聲的設備和工藝,從聲源上根治噪聲。

6、當班工人每天對噪聲進行日常監測,并做好記錄,企業應委托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每三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并將檢測和評價結果予以公布。

7、新、改、擴的工程建設項目以及技術改造和引進項目、及時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噪聲控制,必須嚴格執行職業危害“三同時”評查,沒有評查或評查不合格的一律不準施工和投產。

8、對于噪聲超過標準規定的生產車間和作業場所,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達到標準要求。在無法徹底消除噪音的情況下,必須給員工發放個體防護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減少或減輕對員工的聽力損害。

9、企業應安排接觸噪音的從業人員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10、職業病的管理和診斷按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對疑似或已確診的職業病患者應進行積極治療。

篇3:噪聲作業防護管理制度范文

為搞好本單位噪聲作業的安全防護工作,保障員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業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根據《職業病防治法》、《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規定適用于本單位的所有員工和外來施工人員。

2、由職業健康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噪聲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的實施與監督。

3、企業應采取綜合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產區域和作業場所的噪聲要符合標準規定,超過標準要限期整改。

5、對易產生噪聲的生產過程和設備,技術部門設計時要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以及機械化、自動化、密閉化措施,用低噪聲的設備和工藝代替強聲的設備和工藝,從聲源上根治噪聲。

6、當班工人每天對噪聲進行日常監測,并做好記錄,企業應委托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每三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并將檢測和評價結果予以公布。

7、新、改、擴的工程建設項目以及技術改造和引進項目、及時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噪聲控制,必須嚴格執行職業危害"三同時"評查,沒有評查或評查不合格的一律不準施工和投產。

8、對于噪聲超過標準規定的生產車間和作業場所,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達到標準要求。在無法徹底消除噪音的情況下,必須給員工發放個體防護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減少或減輕對員工的聽力損害。

9、企業應安排接觸噪音的從業人員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10、職業病的管理和診斷按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對疑似或已確診的職業病患者應進行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