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放射性物品泄漏事故處置措施

放射性物品泄漏事故處置措施

2024-07-23 閱讀 7610

一、放射性物品的定義

放射性物品是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按照其放射性大小細分為一級放射性物品、二級放射性物品、三級放射性物品。

二、放射性物品的一般處置程序

當放射性物品的內容器受到破壞,使放射性物質可能擴散到外面,或劑量較大的放射性物品的外容器受到嚴重破壞時,必須立即通知當地公安部門和衛生、科學技術管理部門協助處理,并在事故地點劃區適當的安全區,懸掛警告牌,設置警戒線等。

當放射性物品著火時,可用霧狀水撲救;滅火人員應穿戴防護用具,并站在上風處,向包件上灑水,這樣有助于防止輻射和屏蔽材料(如鉛)的熔化,但注意不能使消防用水過多,以免造成大面積污染。

放射性物品沾染人體時,應迅速用肥皂水洗刷至少3次;滅火結束時要很好地淋浴沖洗,使用過的防護用品應在防疫部門的監督下進行清洗。

篇2:放射性物資泄漏應急救援預案格式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公司于1992年開始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裝置,主要用于高壓設備的液位檢測。現在用鈷60放射源8枚,情況如表:

序號

安裝時間

安裝地點及用途

儀器型號

出廠活度

國家編號

1

94.5.2

1#精練銅塔液位

FDL-4

2

95.5.8

Φ1000合成氨分液位

FDL-5

3

95.5.19

Φ1000合成冷交液位

FDL-5

4

97.8.7

Φ1200合成冷交液位

FDL-5

5

97.8.10

2#精練銅塔液位

FDL-5

6

98.10.6

Φ1200合成氨分液位

FDL-5

7

05.12.10

Φ1800合成冷交液位

FDL-4

8

05.12.10

Φ1800合成氨分液位

FDL-5

放射源的安裝及拆卸均由河南同位素研究所的專業人員進行,現場采用鋼板、水泥、沙子等材料固定防護,設置危險警告標志。放射性物質失控可導致工作人員或公眾受到意外的、非自愿的異常照射,引起放射性疾病,嚴重的短時間內可致人死亡。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2.1、受困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安全優先;

2.2、防止事故擴大優先;

2.3保護環境優先。

3、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救援組織體系

在集團公司應急救援組織體系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放射性物品泄漏事故應急救援組織分體系。

3.2指揮機構及職責

3.2.1為加強處置鈷60泄漏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統一指揮、協調,集團公司成立放射性物品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副總經理

成員:生產辦、環保處、動力處、安全處、保衛處、救護大隊、公司辦、醫療機構、供應公司、財務處、物業處、工會、倉庫、儀表車間的主要領導。

3.2.2指揮部職責:

1)批準現場搶救方案;

2)組織協調現場的搶救工作;

3)向上級組織匯報事故搶救進展情況;

4)與其他單位聯系搶救需求;

5)組織集團公司放射事故演練。

3.3成員單位職責

3.3.1生產辦:負責承接放射物泄漏事故報告,根據情況報告總指揮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通知指揮部成員單位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協調各成員單位的搶險救援工作,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事故和搶險救援情況,傳達、落實上級有關領導及指揮部關于事故搶險救援的指示和批示。

3.3.2環保處:接到放射事故報告后,立即上報市環保局,并立即組織專家評估、判斷,提出建議,報指揮部批準;負責組織放射事故的現場調查和現場監測。

3.3.3保衛處:負責維護事故現場秩序,做好安全警戒,保障救援交通暢通,以便于人員疏散和受害者的護送;負責維護現場和周圍地區的正常秩序,保證事故救援、調查、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3.3.4醫療機構:負責組織放射事故的人員搶救和治療工作,組織協調相關醫院收治放射事故病人。

3.3.5安全處:監督檢查現場救援方案的實施,參加事故的調查與處理.

3.3.6控制組:由環保處、安全處、儀表車間、保衛處、生產辦等單位負責人組成。負責放射事故的控制,指導放射事故現場調查和處理、放射防護和防護管理等措施;全面掌握放射事故的概況、經過、原因、處理情況,起草放射事故預防、控制的有關文件并督導落實。

3.3.7專家組:由環保處、醫療機構、儀表車間和相關人員組成,負責對放射事故的性質、危害程度等進行評估,判定放射事故的級別。

3.3.8供應公司、財務處、倉庫:負責應急救援物資儲備,搶險設備、器材、物資和資金調配。

3.3.9工會、物業公司:負責做好事故影響區域人員的疏散及傷亡家屬的安撫善后工作;負責做好事故現場搶險情況的宣傳報道,正確引導輿論;負責建立和維護好應急通訊網絡,保證通信暢通。

3.3.10公司辦:負責組織救援車輛,運送事故搶救人員和搶險物資。

4、預防和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4.1.1成立放射性裝置防護領導小組,制定《放射性同位素防護管理制度》,對放射物質從申請安全許可證、運輸、儲存、使用到廢源上繳,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4.1.2儀表車間要建立放射物質檔案,掌握其類型、核素名稱、放射性活度、放射源類別、所在位置等詳細情況。

4.2預警行動

生產現場操作人員和儀表車間在日常巡檢過程中,發現放射性物質小劑量泄漏或丟失,立即啟動應急處理預案,上報集團公司,公司處于預警狀態。

5、信息報告程序

發生放射物泄漏事故后,現場人員要立即向當班調度報告,并以最快的速度向公司生產辦(電話)、安全處(電話)、環保處匯報。若放射物丟失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匯報。報告內容:事故源名稱、發生地點、發生時間、波及人群或潛在的威脅和影響。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集團公司放射事故專家組根據事故的性質、危害程度判定放射事故的級別,向指揮部提出是否啟動應急預案的建議。

放射事故預警分級為:一般事故、嚴重事故和重大事故。

6.1.1一般事故為個人全身受照劑量≥1Gy且受害人數10人以下,或個人全身受照劑量≥0.5Gy、受照人員劑量之和≥20Gy的放射性的突發事故。

6.1.2達到下列條件之一者為嚴重事故:

1)個人全身受照劑量≥1Gy且受害人數10人以上,或個人全身受照劑量≥0.5Gy、受照人員劑量之和≥40Gy的放射性突發事故。

2)丟失放射性物質,其放射性活度(Bp)密封型≥4×106,非密封型≥4×105。

6.1.3重大事故為出現人員死亡的放射性突發事件。

6.2響應程序

6.2.1經放射事故專家組判斷為一般突發事故的,由突發事故的單位啟動本單位放射性物品泄漏事故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6.2.2放射放射事故要立即停止事故現場人員的作業行為,并撤至安全地點。同時組織專業人員,采取措施,防止危害蔓延擴大。

6.2.3經專家組認定已經達到嚴重及其以上事故等級的,建議集團公司總指揮立即批準啟動《**集團放射物泄漏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指揮部進入實戰指揮,集團公司各單位、各部門、各專業組根據職責進入應急工作狀態。

6.2.4指揮部、專家組到達現場后,根據事故情況,研究、制定、批準事故搶救方案,明確現場指揮員,開展事故搶救工作。

6.2.5參加事故搶救人員要做好個人安全防護工作。

6.2.6擴大應急:對重大技術問題,放射事故專家組及時請上級有關部門進行幫助。集團公司應急處理指揮部不能及時控制突發事故的蔓延,要立即申請地方政府或上級機關給予幫助或增援。

6.2.7應急恢復:根據放射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的進展和放射事故專家組的評估建議,放射事故專家組要向總指揮部適時提出解除警戒的建議,條件為:事故得到控制,事故條件已經消除;事故中放射性物質強度已降到規定值以下;繼續采取一切必要的防護措施足以保護公眾健康,并使事故的長期后果可能引起的照射量達到國家標準水平。

6.2.8應急結束

搶險工作結束后,總指揮宣布結束應急狀態,恢復正常生產、生活治安秩序。

6.3處置措施

6.3.1放射事故控制組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劃定安全區域,指導、協調事故單位人員控制放射源,防止繼續危害。

6.3.2保衛部門根據劃定的安全區域,布置安全警戒,疏散無關人員,維護現場秩序,必要時配合交通部門實施交通管制,保證搶險工作順利進行。

6.3.3放射傷害治療組全力搶救醫治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放射危害人員,并對可能受到危害人員進行應急健康檢查或醫療觀察。

6.3.4放射事故控制組要組織人員深入事故現場調查事故發生情況,查明事故原因,提出防治對策。同時組織放射檢測技術人員深入事故現場,對現場的放射強度進行檢測,盡快檢測出放射強度,查明原因,為處理事故提供科學依據。

6.3.5放射性物質丟失時,保衛處組織專業人員對丟失的放射源進行查找。6.3.6造成放射污染時,環保處組織專業人員處理放射污染。

6.3.7普及防護知識。針對事件性質,有針對性的開展放射防護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健康意識合自我防護能力,消除公眾心理障礙,開展心理應急和危機干預工作。

7、應急物資保障準備

7.1物資保障:環保處配備一定的放射突發事故應急設備,明確存放地點和管理責任人。

7.2建立放射事故專家組。

7.3開展培訓和演練。定期對放射性裝置及同位素使用單位人員進行防護知識的培訓,開展放射事故應急處理相關張三技能的培訓及事故演練。

篇3:放射性物質泄漏人身傷亡事故應急預案

1總則

1.1為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電力生產方針,堅持防御和救援相結合的原則,以危急事件的預測、預防為基礎,以對危急事件過程處理的快捷準確為重點,以全力保證人身安全為核心,以建立危急事件的長效管理和應急處理機制為根本,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將危急事件的損失和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特制定《放射性物質泄漏人身傷亡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本預案。

1.2本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防護條例》《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危急事件管理工作規定》等相關規定而制定。

2內容

2.1、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2.1.1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

副組長事故部門的分管廠級領導

成員其他廠領導、副總工程師、廠工會、職能部門負責人、相關基層單位第一責任人

2.1.2放射物質泄漏人身傷亡事故應急辦公室

主任副總工程師

副主任安監負責人、生技負責人、運行管理負責人、檢修負責人、培訓負責人、工會專職

2.1.3職責

組長職責

(1)貫徹落實國家、集團公司的有關放射性物質管理的法規、政策等,并進行部署;

(2)負責本單位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

(3)督促檢查做好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

(4)全面負責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發生后的救援、調查、恢復工作;

(5)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

副組長的職責

(1)檢查各分管部門對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應急預案的落實情況;

(2)指導各分管部門的工作;

(3)協助總指揮正確處理在危急情況下的救援、調查、恢復工作。

成員職責

(1)建立健全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應急預案;

(2)對本部門發生的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及時匯報、救援、恢復、調查并提出防范措施。

辦公室職責

(1)負責監督各部門對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應急預案執行情況;

(2)負責日常監督管理工作;

(3)每年組織相關人員修訂本預案;

(4)每年6月份組織專業隊伍進行本預案的演練;

(5)對發生的危急事件及時匯報、調查、責任處理。

2.1.4搶救小組

組長:工會主席

成員:物業公司經理、醫務所人員

職責:保證傷員的搶救及將傷員安全送往醫院。

2.1.5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設在生產調度部)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生產副總經理

成員:生產調度部主任設備技術部主任保衛部主任安監部主任衛生所所長材料管理部主任行政事務部主任

2.1.6總指揮的職責

(1)發生事故時由總指揮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2)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3)向上級匯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4)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救援工作經驗教訓。

副總指揮的職責

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

2.1.7指揮部成員職責

2.1.7.1安全監察部主任職責

協調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

2.1.7.2生產調度部主任的職責

a、負責事故處理時生產系統的隔離等工作;

b、事故現場的通訊聯絡和對外聯系;

c、負責事故現場放射性物質的的監測工作;

d、必要時代替指揮部對外發布有關信息;

(3)設備技術部主任的職責

負責事故現場放射性物質的監測及設備維護

(4)保衛部主任職責

負責治安保衛、警戒、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5)衛生所所長的職責

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受傷人員的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

(6)行政事務部主任的職責

負責搶救受傷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

2.1.8應急救援專業隊伍

安監部、設備技術部、生產調度部、思想政治工作部、保衛部、車隊、物業公司醫務所、總經理工作部、行政事務部全體成員;運行、檢修部門的相關人員;

2.1.9應急通訊

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電話號碼

日常管理辦公室電話辦公室主任手機

醫院門診××××市醫急診120

廠總機××××廠部值班××××

2.2危急事件的表述

放射性物質的類型

(1)核輻射

(2)*射線

(3)其他放射性物質

2.3危急事件的預防

…………

2.4危急事件的應對及預案的啟動與結束

2.4.1放射性物質泄漏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條件

放射性物質發生漏泄后,無法控制的應立即啟動此預案。

2.4.2應急救援措施

放射性物質發生漏泄后,無法控制,造成人員傷亡事故的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2.4.3最早發現放射性物質漏泄者應立即向安監部、值長、醫務所報警;

2.4.4安監部、值長、醫務所接到報警電話后,應迅速通知有關分場、部門,查明擴散嚴重,立即發出應急救援預案處置指令,立即通知指揮部及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往事故現場;

2.4.5指揮部成員通知所在部門按專業迅速向上級主管部門公安、勞動、環保、衛生等領導機關報告情況;

2.4.6發生事故的部門要迅速查明漏泄點和原因;

2.4.7醫務所人員到達現場后,戴好防護用品,首先查明有無受傷害的人員,以最快的速度將受傷害者脫離現場,嚴重者盡快送醫院救治;

2.4.8指揮部成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根據事故狀態和危害程度做出相應的應急決定,并命令各應急專業救援隊伍立即開展救援。如果事故擴大,應請求支援;

2.4.9生產調度部、安全監察部、設備技術部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會同發生事故的部門,查明放射性物質泄漏部位和范圍否是能控制,迅速指揮停運隔離;

2.4.10保衛部人員到達事故現場后,與醫務人員配合立即救護傷員,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對重傷員及時送往醫院搶救;

2.4.11當事故得到控制后,在生產副總經理的指揮下,組成安全監察部、生產調度部、設備技術部、工會、勞動人事部積發生事故的部門人員參加的事故調查度,調查事故的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