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易燃固體自燃物品遇濕易燃物品泄漏事故處置措施

易燃固體自燃物品遇濕易燃物品泄漏事故處置措施

2024-07-23 閱讀 4391

一、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的定義

易燃固體指燃點低,對熱、撞擊、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點燃,燃燒迅速,并可能散發出有毒煙霧或有毒氣體的固體。

自燃物品指自燃點低,在空氣中易于發生氧化反應,放出熱量,而自行燃燒的物品。

遇濕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時,發生劇烈化學反應,放出大量的易燃氣體和熱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燒或爆炸。

二、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泄漏的一般處置程序

1、易燃固體著火

絕大多數可以用水撲救,尤其是濕的爆炸品和通過摩擦可能起火災促成起火的固體以及丙類易燃固體等均可用水撲救,對就近可取的泡沫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干粉等滅火器也可用來應急。

亞硝基類化合物和重氮鹽類化合物等自反應物質著火時,不可用窒息法滅火,最好用大量的水冷卻滅火。因為此類物質燃燒時,不需要外部空氣中氧的參與。

鎂粉、鋁粉、鈦粉、等金屬元素粉末類火災,不可用水施救,也不可用二氧化碳等施救。因為這類物質著火時,可產生相當高的溫度,高溫可使水分子或二氧化碳分子分解,從而引起爆炸或使燃燒更加猛烈。由于三硫化四磷、五硫化二磷等硫的磷化物遇水或潮濕空氣,可分解產生易燃有毒的硫化氫氣體,所以也不可用水施救。

2、自燃物品著火

黃磷等可用水施救,且最好浸于水中;潮濕的棉花、油紙、油綢、油布、賽璐珞碎屑等有積熱自燃危險的物品著火時一般都可用水撲救。有遇濕易燃危險的自燃物品著火時,不可用二氧化碳、水或含水的任何物質施救(如泡沫等)。

3、遇濕自燃物品著火

從目前研究成果看,遇濕易燃物品著火的最佳滅火劑是偏硼酸三甲酯(7150),也可用干砂、黃土、干粉、石粉等。對于金屬鉀、鈉火災,用干燥的食鹽、堿面、石墨、鐵粉等效果也很好。

篇2:易燃物品泄漏管理辦法

一、污染物排放源:

油漆庫及作業面;氧氣瓶、乙炔瓶庫、食堂天然氣管道;機械使用、維修、保養時漏油。

二、控制措施:

1、上崗人員合格化。具備職業資格證書的崗位,工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無證崗位由主責部門定期組織崗位培訓。

2、使用者必須熟悉所使用物品的安全要求及在緊急情況下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3、存放易燃物品的區域必須保持干燥、陰涼、通風,并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4、存放易燃物品的區域嚴禁吸煙,不得有明火。在存放區域明顯位置張貼“嚴禁吸煙”、“嚴禁明火”的標志。需明火作業時必須經過負責管理人員批準,不得擅自操作。

5、存放易燃物品的庫房應保持清潔,地面做防潮、防滲漏處理。

6、存放易燃物品的區域必須明顯標識物品名稱,對于張貼有商標的物品,必須將物品商標朝外放置,易于辨識。

7、對易燃物品進行分類、分區存放。對化學性質或防護、滅火方法不同的物品,不得在同一區域內存放。

8、油料、油漆及其他化學品定期變換存放位置,以防止沉淀結塊,影響使用效果。

9、易揮發變質的物品,應根據使用情況隨用隨購,在不影響其使用效果的同時減少庫存。

10、各種氣瓶在使用時,應距離明火10米以上。注意,平時與乙炔瓶之間的工作距離至少不小于5米。

11、各種氣瓶不得暴曬、倒置使用。氧氣瓶的減壓器上應有安全閥,嚴防沾染油脂。

12、管理氣瓶和天然氣管道的操作人員,必須定期對氣瓶和管道進行檢查,防止氣瓶或管道的破損,防止連接部位或計量儀表的損壞,造成氣體泄漏事故的發生。安全管理人員應定期對物件以及操作人員進行監督檢查。

13、食堂設專人負責,每天下班后對煤氣開關進行檢查,防止泄露。

14、易燃物品的運輸、裝卸應符合安全規定。運輸過程中不得將乙炔瓶和氧氣瓶混放,裝卸做到輕拿輕放。

15、加強對火源、電源和生產中儲存、使用易燃物品的場所的監控。

16、必須在存放易燃物品的區域配置消防器材,例如:庫房、食堂及其他重要地點。由專人負責,按照規定周期進行檢查、更換。

17、保持消防通道的暢通,并張貼“安全通道”等明顯標志。

三、監測:

1、設專人對易燃物品的管理控制措施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必要時委托專業部門對污染情況進行檢測。

2、公司主管部門進行定期監督檢查,并填寫檢查記錄。

四、評審:

公司于每年12月份由主責部門組織對管理辦法的有效性進行評審,當發生法律法規變化、產品和組織結構變化、事故事件和相關方投訴抱怨等情況時,及時進行評審,必要時更新相關信息,以保證其充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