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化氮預防措施管理措施
液氯汽化過程中會產生三氯化氮。在氮氣中三氯化氮含量超過5%就可能產生爆炸,在60℃時一受震動會發生分解爆炸,在陽光、鎂光直接照射下瞬間爆炸,與臭氧、氧化氮、油脂、有機物接觸或靜電火花均可誘發爆炸。項目生產中須執行《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規程》,且須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為避免液氯劇烈汽化造成壓力過高而引起三氯化氮爆炸的危險,汽化器夾套內采用熱水加熱,嚴禁用蒸汽加熱,并嚴格控制加熱水溫度≤80℃,汽化器氯氣壓力≤1.1MPa。為加強監測控制,裝置附有熱水溫度報警儀及氯氣壓力報警儀。
(2)加強強操作責任心,勤巡回檢查,密切注意計量槽內液氯進料情況,防止超裝。加強操作責任性,在開啟滿汁量槽進壓閥前,應先打開液氯出口閥門。
(3)根據原料氯氣及液氯內三氯化氮含量,調節汽化器排污次數及每次排污量,防止因三氯化氮富集而爆炸。定期由檢測部門對液氯中三氯化氮進行分析,控制其在10ppm以下,一旦含量超標將采取加強檢測和和排污措施。無機銨≤1mg/L,每天分析1次;總銨≤4mg/L,每周分析1次;特殊情況跟蹤分析,作為安全指標,每天報安全部門備案。
(4)停止操作后,汽化器內液氯不允許全部蒸發光.必須殘留總量1/3~l/4的殘液,并將其直接排入堿液中吸收。由于三氯化氮遇堿性物質即分解,從而保證了安全生產。停止操作后,必須關閉熱水進出口閥門,打開夾套熱水放水閥,放盡剩余熱水。
(5)三氯化氮注意不能用清水洗滌,不能用蒸汽吹掃,不能用超聲波探傷,否則容易引起爆炸事故發生。
(6)由于三氯化氮在液氯液化工序的液化器、氣液分離器、貯槽,計量槽加壓汽化器底部中極易富集,應嚴格控制三氯化氮的排污次數,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則,并嚴禁抽氣相氯干排,應帶液氯排污。
(7)液氯汽化器及相關配套裝置須排污(NCl3)后,方可進行檢修。
(8)從液氯汽化器工藝技術操作特點來看,夾套式汽化器是最易產生三氯化氮富集積聚的。蛇管式、套管式液氯汽化器同夾套式液氯汽化器不同,這二類汽化器的操作是連續進行的,即一邊液氯進去,一邊氯氣出來,而且可以做到液氯一進入汽化器,就全部蒸發汽化成氣體,它排除了三氯化氮在未蒸發的殘余液氯中濃縮積聚的可能性,故本評價建議項目采用蛇管式、套管式液氯汽化器。
篇2:三氯化氮氯堿廠爆炸事件樹分析預防措施
對三氯化氮的產生可以從原、輔料工藝流程的操作規程等方面進行控制。過程控制和采取的預防措施如下:
1原、輔料的控制
1.1原料鹽的控制
避免運輸、堆垛、倉儲過程含銨物質污染原鹽。
1.2鹵水的控制
控制地下鹽礦注水的水質量,避免鹵水含銨。
1.3化鹽水的控制
在采用河水化鹽時,特別在農村使用化肥的季節,應嚴密監視化肥對水體的污染,避免化鹽水含銨。
1.4精制劑的控制
在精制鹽水過程,應控制添加精制劑帶入含銨物質。
2工藝流程控制
2.1控制精鹽水指標
無機銨≤1mg/L,總銨≤4mg/L(離子膜電解鹽水經過二次精制后,總銨檢測一般為“O”).
2.2加次氯酸鈉
在精制鹽水中加次氯酸鈉除銨,并且壓縮空氣吹除。
2.3采用氯水冷卻洗滌工藝
用板式(Ti)熱交換器將氯水冷卻,低溫氯水直接洗滌電解槽出來的濕氯氣(凈化氯氣)。
2.4采用合理工藝
采用冷凍劑-冷凍鹽水-氯氣液化(間壁式)熱交換工藝,避免制冷劑(氨)與氯氣接觸(通常采用氯作為冷媒,一般是將氨蒸發器和氯冷凝器分別與冷凍鹽水熱交換,一旦設備腐蝕泄漏,也不至于氯和氨直接接接觸,由此發生事故的幾率很小的)。
2.5液氯分離的控制
氯氣液化后,經分離器、排污槽將NCl3排出系統(堿吸收處理)。
3操作規程控制
3.1建立安全控制指標
無機銨≤1mg/L,每天分析1次;總銨≤4mg/L,每周分析1次;特殊情況跟蹤分析,作為安全指標,每天報安全部門備案。
3.2控制排污物中NCl3含量不得超過60g/L,如發現排污物中的NCl3含量大于80g/L,應增加排污量(帶液氯排污)和排污次數,并加強檢測;如排污物中的NCl3含量大于100g/L時,應采取措施查找原因。
采用了以上過程控制措施,除非每一過程連續失控,否則是不會發生事故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氯化氮引起的爆炸,決不是偶然的。如果在原料、工藝流程和操作規程方面對三氯化氮進行控制,加強過程管理,就可以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