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氣著火事故預防與處理措施

煤氣著火事故預防與處理措施

2024-07-23 閱讀 1677

煤氣著火燃燒與其它燃料一樣,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一定要有足夠的空氣或氧氣,二是有明火,電火或達到各種煤氣不同的著火溫度。這二個條件缺一不可。

(一)引起煤氣著火事故的原因

引起煤氣著火的原因很多,多數是設備泄露煤氣遇火而引起燃燒。著火的地點一般在人孔,法蘭、放散閥、閥門、試驗頭等處。煤氣爆炸事故的同時也會引起著火事故。其它引起著火的原因還有:煤氣設備管網動火時,沒有采取必要措施而引起著火。靜電、雷擊或電氣火氣遇上泄露煤氣而著火;鐵器具碰撞的火花遇上泄露煤氣而著火,在煤氣泄露處附近生火或吸煙引起著火等等。

(二)煤氣著火事故的預防

防止煤氣著火事故發生的根本辦法,就是消除或避免煤氣著火的兩個必要條件同時存在。只要不具備這兩個必要條件,就不會發生著火事故,為此,必須作到:

1、保證煤氣設備及管道的嚴密性,經檢查發現,泄露及時處理。

2、在煤氣設備上動火要先辦好動火證,并檢查動火前準備工作是否按規章要求去辦,要有齊全的防火措施,并有安全部門檢查確認,否則,不準動火。

3、煤氣區域及煤氣作業區,要有嚴格的火源管理制度。

4、設備、管道要有良好的接地線,電氣設備要有完好的絕緣及接地裝置。對接地線要定期檢查測試。

5、帶煤氣工作時,作業區40m內嚴禁一切火源及高溫物體必須使用銅制工具。萬一找不到銅制工具時,需使用鐵制工具時,工具上要涂黃油,防止工作時與設備碰撞產生火花。

6、煤氣設備及管道附近不準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7、凡在停產的煤氣設備上動火,必須做到:

1)可靠地切斷煤氣來源,并處理干凈殘留煤氣。

2)檢測管道和設備內氣體,符合動火要求。

3)對設備內可燃物體清掃干凈或通入蒸汽,動火始終不能中斷蒸汽。

8、煤氣設備、管道的下列部位較易造成泄露,應經常檢查。這些部位是:閥芯、法蘭、膨脹器、焊縫口、計量導管、排水器、煤氣柜側與活塞間、風機軸頭、蝶閥軸頭和水封等。

(三)煤氣著火事故的處理

1、由于設備不嚴密而輕微小漏引起的著火,可用濕泥,濕麻袋等堵住著火處滅火。火熄滅后,再按有關規定補好漏處。

2、直徑小于100mm的管道著火時,可直接關閉閥門,切斷煤氣滅火。

3、直徑大于100mm的管道著火時,切記不能突然把煤氣閘閥關死,以防回火爆炸。

4、煤氣大量泄露引起著火時,采用關閥降壓通入蒸汽或氮氣滅火。在降壓時必須在現場安裝臨時壓力表,使壓力逐漸下降,不致造成突然關死閥門引起回火爆炸,其壓力不能低于500-100Pa,(煤氣最低壓力)。

5、煤氣設備燒紅時,不能用水驟然冷卻,以防管道和設備急劇收縮造成變形和斷裂。

6、煤氣設備附近著火,影響煤氣設備溫度升高,但還未引起煤氣著火和設備燒壞時,可正常供氣生產,但必須采取措施將火源隔開并及時熄滅。當煤氣設備溫度不高時,可用水冷卻設備。

煤氣設備內的沉積物,如:萘、焦油等著火時,通入蒸汽或氮氣滅火,也可使其隔絕空氣滅火,熄火后切斷煤氣來源,再按有關規定處理。

篇2:酒店餐飲部煤氣爆炸事故應急預案

酒店餐飲部煤氣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1、監控措施

1)制定煤氣的使用、維護、運輸及儲存的相關規定。

2)指派專人負責管理煤氣設備,做好關于煤氣設備的檢修及維護工作,并填相關的表格。

2、事故級響應分級

1)事故分級

根據爆炸物的類別、涉及的范圍及危害程度分為兩級

Ⅰ級,重大爆炸事故直接引發火災的。

Ⅱ級,一般的爆炸事故只涉及到本單位部門及人員但未造成人員重傷的事故。

2)響應分級

對應事故分級將響應分為兩級。

Ⅰ級響應,對應Ⅰ級事故,啟動Ⅰ級響應。

Ⅱ級響應,對應Ⅱ級事故,啟動Ⅱ級響應,必要時擴大響應,啟動Ⅰ級響應。

3、應急處置

1)現場第一人應立即按程序上報。

2)部門經理及安全主管應立即到事發現場,確定事故情況后,根據情況上報,并采取有效、快捷的措施控制事故發展。

2)各崗位員工在保證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應立即關閉水、電、煤氣等相關閥門,組織賓客及職工撤離,轉移易燃易爆危險品和貴重物品。

3)接到通知后本部門的個專業組成員應立即趕往現場。在應急救援指揮部的領導下,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5)其他人員在部門經理的領導下配合專業組的工作,保障賓客及員工的安全。

篇3:煤氣事故救援規定范本

1、煤氣事故的處理規則

1)發生煤氣中毒、著火、爆炸和大量泄漏煤氣等事故,現場人員除及時組織救援外,應第一時間電話報告部門負責人。部門負責人接到電話后及時通知主管廠長、生產管理部、技術設備部等相關部門。

2)相關部門得到通知后立即啟動煤氣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即刻成立現場總指揮部,通知搶險組、警戒組、聯絡組、醫療救護組、物資組立即攜帶救援裝備、物資趕赴現場實施救援。

3)搶救事故的所有人員都應服從統一領導和指揮,總指揮應按照煤氣事故應急預案規定組織救援。

4)救援結束后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前,不應向煤氣設施恢復送氣。

2、各種事故的救援原則

1)煤氣中毒者的救援

○1對煤氣中毒者,要在300秒內要使其脫離有毒現場,行動要快,分秒必爭。

○2煤氣中毒事故的搶救,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以免造成事故擴大,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當中毒人員發生呼吸困難或呼吸停止時,救護人員要立即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對中毒者進行緊急搶救。

○4防止碰傷、撞傷、上下梯子時,將中毒者頭部抬高。

○5將中毒者迅速及時地救出煤氣危險區域,抬到空氣新鮮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礙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搶救場所應保持清靜、通風,并指派專人維持秩序

○6檢查中毒者狀態,配合呼吸的立即強力吸氧,對停止呼吸意識昏迷不醒者,立即做人工呼吸或用蘇生器搶救,直到搶救人員或醫生趕到現場為止。

○7中毒者未恢復知覺前,不得用急救車送往較遠醫院急救,就近送往醫院搶救時,途中應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應有醫務人員護送。

2)煤氣著火事故的處理

○1由于設備不嚴密而輕微漏氣引起的著火,可用濕泥、蒸汽、濕麻袋、草袋、沙子等堵塞著火處滅火。

○2煤氣大量漏氣引起著火時,可適當采取關閉降壓同時通入蒸汽滅火,在降壓時嚴禁關閥氣源,壓力不能低于980Pa。

○3煤氣設備燒紅時,禁止用水驟然冷卻,以防管道和設備急劇收縮,造成變形和短裂。但在用蒸汽時,可適當加水伴隨降溫冷卻。

○4煤氣設備附近著火,使煤氣設備溫度升高,但還未引起煤氣著火和設備燒壞時,可正常供氣生產。但必須及時采取措施將火源隔開并及時熄滅。當煤氣設備溫度不高時,可用冷卻設備。

○5煤氣設備著火時,可將設備的入孔、放散閥等一切大氣相通附屬孔關閥,使其隔絕空氣自然熄滅,或通入蒸汽滅火。

○6煤氣設施著火時,應逐漸降低煤氣壓力,通人大量蒸汽,但設施內煤氣壓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10.2mmH,O)。不應突然關閉煤氣閘閥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直徑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氣管道起火,可直接關閉煤氣閥門滅火。

○7煤氣隔斷裝置、壓力表或蒸汽、氮氣接頭,應有專人控制操作。

○8處理完著火,按漏氣事故處理。

3)煤氣爆炸事故的處理

○1發生煤氣爆炸事故后,應立即切斷煤氣來源,迅速將剩余煤氣處理干凈。

○2對爆炸地點應加強警戒。煤氣擴散區域,不許有火源,不許有人停留,威脅到室內工作人員安全時,工作人員需戴上氧氣呼吸器,無關人員應立即離開現場。

○3在爆炸地點40m以內不應有火源。

○4迅速查明爆炸原因,在未查明原因之前,不準送煤氣。

○5煤氣爆炸后,產生著火事故,按著火事故處理,產生煤氣中毒后,按煤氣中毒事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