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制冷系統加氨安全措施

制冷系統加氨安全措施

2024-07-23 閱讀 6911

1、加氨前,維修工、操作人員對制冷系統全面檢查,包括各處的閥門、管路制冷機、蒸發冷、卻保不泄漏。查點防護用具的完好、現場工具、所需材料的到位。

2、將加氨管路與氨罐連接好,并檢查密封性,可放入少量氨氣測試管路、接頭,無泄漏方可進行加氨。否則,立即進行處理。

3、開啟蒸發冷、冷媒泵開啟制冰機運轉正常運轉時省去此項,檢查運轉情況,并使制冷系統的低壓部分蒸發器壓力降到1公斤以下,并保持好。

4、關閉加氨站與回氣總閥連接的閥門關閉高壓儲液罐的供液閥門,打開加氨站閥門,打開加氨閥門和氨罐的供液閥門,使氨罐的氨液通過加氨站進入制冷機房內供液管路,通過供液管路直接進入低壓側的蒸發器,再由制冷機抽氨回儲液罐。

5、加氨過程要隨時觀察各處壓力變化,操作現場至少保證兩人以上當制冷低壓壓力過高,超過氨罐壓力時,應停止供液,關閉供液閥門。待低壓系統蒸發器壓力降低,重復上述加氨步驟。

6、加入氨液量到標準后,應及時先關閉氨罐的供液閥門,停止加氨稍后關閉加氨閥門關閉加氨總閥開啟儲液器往低壓側至蒸發器的供液閥即制冷設備進入正常運轉階段.

7、對于加氨管路和加氨站內剩余的氨液,則可打開加氨管路中的泄氨閥門,通過高壓膠管,將剩余氨液與充分水混合排走,要控制好排量。氨管路中剩余的氨液全部排走后,可將氨罐與加氨管路的連接管路拆除,并將加氨站的各閥門恢復原狀。

8、加氨過程,安排專人至少兩人以上做好現場防護,穿戴防護衣、防毒面具,準備好消防水帶,隨時應對異常。安排專人隨時對系統各設備、管路閥門、接頭進行檢查,發現異常立即處理并及時匯報,否則,立即停止加氨。

篇2:制冷系統加氨安全管理辦法

1、目的

為加強液氨裝卸環節的安全管理,進一步規范液氨裝卸的安全行為,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防止發生事故,制定本規定。

2、使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公司下屬各廠制冷車間,以液氨為冷媒的制冷系統加液氨的安全管理。

3、裝卸管理

3.1?裝卸人員要求?

3.1.1液氨裝卸崗位(場所)人員,必須進行專業教育、培訓,經考核合格,取得特殊工種作業證和安全作業證后,方可從事裝卸作業。

3.1.2液氨裝卸崗位(場所)人員,應熟悉液氨安全裝卸規程,正確佩戴防護用品,規范作業。

3.1.3液氨裝卸崗位(場所)人員,應具有一般消防知識,熟悉液氨的特性,掌握儲存、裝卸裝置的事故處理程序及方法,具有應急處理能力。

3.1.4嚴禁未取得崗位操作證和安全考試(核)不合格的人員上崗操作。

3.2裝卸前的檢查與確認

3.2.1運輸液氨的機動車輛,其排氣管應裝阻火器,并懸掛“危險品”標志,罐體應印制“有毒氣體”標志。

3.2.2充裝液氨槽罐車應符合以下要求:

1.充裝前必須有專人對液氨槽車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缺陷和異物,方可充裝。

2.液氨槽車有以下情況時,不得充裝:

①漆色、字樣和氣體不符合規定或漆色、字樣脫落,不易識別氣體類別。

②標記不全或不能識別。

③新槽罐車無檢驗合格證和置換證明。

④超過技術檢驗期限。

⑤安全附件不全、損壞或不符合規定。

⑥槽罐內無剩余壓力,沒有判明槽罐內是否混入其它物質的。

⑦液氨槽罐外觀有嚴重變形、腐蝕及凹凸不平現象。

3.必須有緊急切斷裝置。

4.必須有對液氨泄漏時進行緊急處理的裝置,如水噴淋裝置等。

5.必須有防止罐車充裝過程中車輛發生移動的有效措施。

3.2.3裝卸前,操作人員要認真對運輸車輛所在單位的相關資質、駕駛員和押運員的資質、車輛狀況等進行檢查和確認。

隨車必須攜帶的文件和資料包括:汽車罐車使用證、機動車駕駛執照和汽車罐車準駕證、押運員證、準運證、汽車罐車定期檢驗報告復印件、液面計指示刻度與容積的對應關系表;在不同溫度下介質密度、壓力、體積對照表以及運行檢查記錄本等。

3.2.4液氨槽車必須符合《道路運輸危險貨物車輛標志》(GB13392—2005)的規定。

?1.罐車的顏色必須符合國家色標要求,并且安裝靜電接地裝置和阻火設備。

2.液氨儲罐上應裝設壓力表、安全閥和液面計等,且靈敏好用。

?3.且罐內氨氣余壓應≥0.3Mpa。

4.新購置的液氨罐車或者檢修后的液氨罐車及氮氣余壓<0.3MPa的貯槽,則必須用氮氣置換,并經分析合格,氧含量<1%。

3.2.5充裝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必須兩人進行操作。車輛駕駛員、押運員持證堅守指定崗位。對新投用的充裝設備,相關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必須到現場指導,其他人員必須遠離充裝點。

3.2.6充裝現場應配備專用防化服、隔離式呼吸器、過濾罐、滅火器等,并確保完好。

3.2.7對照《液氨裝卸安全確認單》表中的內容逐項檢查確認,并將現場檢查結果逐條認真記錄,必須完全符合條件方可進行裝卸作業。

3.2.8裝卸現場應有防止污染環境的設施和措施。

3.2.9夜間裝卸時,場地必須有足夠的照明(必須為防爆型)。

3.3液氨裝卸安全

3.3.1現場裝卸作業時,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嚴格執行裝卸安全操作規程。開關閥門應緩慢進行。

3.3.2液氨罐車在裝卸液氨時,必須規范接地。裝卸工作之前、完畢后,應靜置10分鐘方可進行其他工作。

3.3.3液氨汽車裝卸過程中,駕駛員、押運員等相關人員必須在現場,堅守崗位。

3.3.4裝卸中隨時檢查罐槽外觀有無鼓包、泄漏、壓力、溫度急劇變化及其它異常現象。

3.3.5嚴禁超裝、混裝。

3.4液氨泄漏的應急處理?

3.4.1裝卸過程如出現液氨大量泄漏情況時,崗位人員應穿戴好防護用品站在上風口,立即關閉槽車的緊急切斷閥,同時撥打應急救援電話(必須在安全區域)并向有關部門匯報,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3.4.2在毒區處理時應有兩人以上進行,并先穿戴氨防護服,攜帶隔離式防毒面具后方可進入毒區。

3.4.3當大量泄漏影響周邊崗位和居民人身安全時,應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向上風向轉移。

4安全管理與防護

4.1安全管理

4.1.1裝卸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明確各崗位人員的職責。確保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落實。

4.1.2操作人員經崗前培訓合格,方可參加操作,并加強日常安全教育。崗位人員應熟悉掌握以下內容:

1.熟悉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安全管理制度;

2.掌握并正確執行裝卸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3.會辨識液氨裝卸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能防范可能發生的泄漏、火災、爆炸事故;

4.會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和崗位消防器材;

5.熟練掌握預防和處理事故發生的措施和方法,確保事故發生時能夠正確處置,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4.1.3液氨裝卸場所的儲罐、壓力管道、電氣設施和防雷、防靜電裝置必須符國家標準、規范的要求,并定期檢查及監測。

4.1.4在液氨裝卸場所必須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注明危險化學品主要品種的特性、危害防治、處置措施、報警電話等。

4.1.5企業安全管理部門應認真查找液氨裝卸環節存在的隱患和問題。對查出的問題嚴格按照“誰檢查,誰簽字;誰整改,誰簽字;誰驗收,誰簽字”的要求進行落實,對“薄弱時間,薄弱環節,薄弱地點,薄弱人物”嚴格監督檢查。

安全檢查主要應包括以下內容:

1.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

2.設備、設施是否處于安全運行狀態;

3.從業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是否持證上崗;

4.從業人員在工作中是否嚴格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5.發放配備的勞動防護用品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從業人員是否正確佩帶和熟練使用;

6.現場有無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行為;

7.危險源的檢測監控情況;

8.其他應當檢查的安全生產事項。

4.2安全防護?

4.2.1涉及液氨裝卸的單位必須加強設備管理,消除跑冒滴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氨泄漏,保持作業場所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

4.2.2液氨裝卸崗位應配備過濾式防毒面具、氧氣呼吸器或空氣呼吸器、隔離式防護服、防護手套、防護眼睛等,過濾式防毒面具必須滿足每人一具,氧氣呼吸器或空氣呼吸器、隔離式防護服應配備兩套以上,并定期檢查,以防失效。

4.2.3各種防護器具都應定點存放在安全、方便的地方,并有專人負責保管,定期校驗和維護,每次校驗后應記錄或鉛封,主管人應經常檢查。

4.2.4對各種防毒設施,未經主管部門同意或報請單位負責人批準,不得停用、挪用或拆除。

4.2.5液氨裝卸的場所應設置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衛生防護設施,洗眼器、淋洗器防護半徑不宜大于15m。

4.2.6液氨裝卸場所必須配備應急通訊器材,并保證暢通。

4.2.7加強液氨裝卸場所管理,及時清理雜物,保持整潔。

4.3應急救援和事故報告

4.3.1涉及液氨裝卸的單位必須針對液氨裝卸環節可能發生的泄漏、火災、爆炸等事故,編制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由單位負責人簽發。

4.3.2涉及液氨裝卸的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救援組織,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器材,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演練,并對演練結果進行評審,及時完善相關應急措施,補充相關應急救援物資。

4.3.3單位負責人接到液氨裝卸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4.3.4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3.事故的簡要經過;

4.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5.已經采取的措施;

6.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5.附表《液氨裝卸安全確認單》

6本規定自批準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