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氨水性質安全措施

氨水性質安全措施

2024-07-23 閱讀 8514

日期出勤人數人培訓人題目氨水培訓人員簽字培訓內容:特別警示:有強烈刺激性氨味,有毒。理化特性:外觀與性狀:無色透明液體。氨溶于水大部分形成一水合氨,是氨水的主要成分(氨水是混合物),易揮發逸出氨氣,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能與乙醇混溶。呈弱堿性,能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與硫磺或其他強酸反應時放出熱,與揮發性酸放在近處能形成煙霧。相對密度(d25):0.90。有毒性,半數致死量(大鼠,經口)350mG/kG。有腐蝕性,催淚性。主要用途:分析試劑,中和劑,生物堿浸出劑。用于某些元素(如銅、鎳)的檢定和測定,用以沉淀出各種元素的氫氧化物、制備銨化合物、洗滌劑。軍事上作為一種堿性消毒劑,用于消毒沙林類毒劑。常用的是10%濃度的稀氨水(密度0.960),冬季使用濃度則為20%。無機工業用于制選各種鐵鹽。毛紡、絲綢、印染等工業用于洗滌羊毛、呢絨、坯布,溶解和調整酸堿度,并作為助染劑等。有機工業用作胺化劑,生產熱固性酚醛樹脂的催化劑。醫藥上用稀氨水對呼吸和循環起反射性刺激,醫治暈倒和昏厥,并作皮膚刺激藥和消毒藥。托電公司主要用于配置在線儀表藥和爐內處理。危害信息:【燃燒和爆炸危險性】不燃。易分解放出氨氣,溫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氣氛。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活性反應】氨水具有揮發性和不穩定性,具有堿通性,易分解放出氨氣,溫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氣氛。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穩定性:不穩定;禁忌物:酸類;燃燒(分解)產物:氨和水。【健康危害】吸入后對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氣短和哮喘等;可因喉頭水腫而窒息死亡;可發生肺水腫,引起死亡。氨水濺入眼內,如不采取急救措施,可造成角膜潰瘍、穿孔,并進一步引起眼內炎癥,最終導致眼球萎縮而失明。皮膚接觸可致灼傷。反復低濃度接觸,可引起支氣管炎。皮膚反復接觸,可致皮炎,表現為皮膚干燥、癢、發紅。【其它危害】由于呈堿性,該物質對環境有危害,對魚類和哺乳動物應給予特別注意。安全措施:【一般要求】1.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應具有防堿和預防職業病的知識和操作能力,嚴格遵守操作規程。2.在使用、儲存氨水的工作地點,應備有自來水、毛巾、藥棉、及急救時中和用的溶液。3.使用氨水的工作人員,應熟悉氨水的性質和操作方法,工作時需戴防毒面具、橡膠手套、防護眼鏡及穿工作服。4.生產、儲存區域應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容器破損。【特殊要求】皮膚接觸可致灼傷,注意個人防護。【操作安全】1.搬運氨水時,應將氨水容器放在牢固的木箱或裝載器具內,并用軟物塞緊。木箱或裝載器具上應有牢固的把手,由二人共同搬運,不準由一人單獨搬運,用車子搬運時,必須將木箱或裝載器具穩固地放在車上或加以捆綁。嚴禁用肩扛、背馱或抱住的方法搬運鹽酸容器。2.進行和氨水有關的工作,必須在室外或寬闊和通風良好的室內通風柜內進行,如果室內無通風柜,必須加裝強力通風裝置。3.進行鋼瓶容器操作時,應將鋼瓶固定牢固,泄放前加裝合適壓力減壓閥。4.進行氨水相關工作,必須佩戴防毒面具、防護眼罩。【儲存安全】儲存區周圍應設圍欄或圍墻,并有明顯的警示標示。儲存室應陰涼、必須通風良好,遠離火種、熱源,室溫不宜超過30℃。與酸類、金屬粉末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應急處置原則:【急救措施】誤食:誤服者用水漱口,給牛奶或蛋清。就醫。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若鼻粘膜受到強烈的刺激,可滴入1%的*溶液,重者應吸入糜蛋白酶。皮膚接觸:一旦氨水沾污皮膚,先用大量清水沖洗,再用2%的食醋液沖洗。若有灼傷,就醫治療。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發現氨水吸入中毒者(出現呼吸道、眼、鼻、皮膚粘膜的嚴重刺激感,并伴隨咳嗽、流涕、發癢、氣促、紫紺、煩躁等癥狀),應讓他迅速離開現場,并脫去被氨水污染的衣、褲;口服食醋50-100毫升,同時服用維生素C50毫克,每日3次;并應請醫生急診治療,以免發生意外。【滅火方法】滅火注意事項:易分解放出氨氣,溫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氣氛。滅火劑:水、霧狀水、砂土。【泄漏應急處置】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污染區,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堵漏。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調節至中性,再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利用圍堤收容,然后收集、轉移、回收或無害處理后廢棄。沒有專業防護用具時,用潮濕的毛巾捂住口鼻,其效果也很好(因為氨氣極易溶于水)。

篇2:氨水槽地下槽拆除安全作業施工方案

一、施工內容

氨水槽拆除2個,8T。

地下槽拆除2個,3T。

槽體鋼管綜合腳手架3.14*4.5m直徑*6m高*2座。

油槽內焦油清理、人工轉運500m,3.14*2.25*2.25*0.5m厚*2座。

地下槽基礎混凝土拆除:4.2m長*2.5m寬*1.5m深*2個。

二、施工準備

1、蒸汽管、消防水管到現場。

2、塔鋼管綜合腳手架。

3、油筒(廢油)準備10個

二、施工步驟

1、先將槽體與外部聯接管道全部斷開。

2、接一臨時蒸汽Dg32或高壓膠管、槽體1.2m處法蘭開口。(焦化廠配合)

3、開蒸汽吹掃,槽頂放散管打開、人孔關閉。(焦化廠實施)

4、槽內保持充足蒸汽,在槽體下部開二個1.5*1m口,底部控制在油渣液面以上。(焦化廠配合拉一條消防水管到現場)

5、關蒸汽,清理油渣。

6、油渣轉運,由焦化廠指定轉運地點。

7、槽體切割:打開槽頂部人孔蓋、下部開二個口2*2m。從上至下切割成約2*4m,吊機配合。

8、地下槽待氨水槽拆除完成后,由土建將混凝土挖開用吊機直接裝車。

三、安全措施

1、在焦化廠開動火票。

2、現場保證蒸汽、消防水管。

3、高處作業必須按照“高掛低位”的原則系掛安全帶,嚴禁在管道上行走。

4、切割作業時,氣瓶擺放在安全位置,與動火點10m以上距離。

5、拆下物件應擺放穩妥、撐固。

6、拆除作業區域和作業點均應設置安全警戒線。

7、化產區內嚴禁吸煙。

四、所用機具

16T吊機12個臺班

15T翻斗車10個臺班;

氧氣、乙炔氣瓶4套

五、人員

施工員兼現場安全員1人

鉗工4人

焊工8人

設備檢修中心

2006年9月28日

篇3:配制氨水安全操作規程

1.液氨罐嚴禁外露在陽光曝曬。

2.在液氨罐的周圍不得使用明火,或進行產生高溫的有關作業。

3.液氨罐裝液氨量不得超過噸。

4.液氨罐在裝有液氨的條件下,不許用空氣加壓。

5.液氨罐在使用過程中,必須留有不少于100公斤的余量且不低于0.1MPa。

6.嚴禁在操作過程中吸煙。

7.在使用過程,非特殊情況不能使用與液氨罐連接的第一個閘閥。

8.如果發現液氨罐漏氣,必須采取措施,并向廠領導和安全部報告。

9.嚴禁用鐵器敲打罐體。

10.在配制氨水時,必須控制流量,在確認液氨全部能吸收的條件下,才能適當增加流量,否則要減少流量。

11.在配制氨水過程中,必須觀察水位,加水水位高不得越過罐高的2/3。注意排氣孔是否通暢,如果不暢通,不得配制氨水。

11.嚴禁在裝有氨水或液氨罐體上進行管道作業、電焊、氣割等。

12.在液氨罐的周圍嚴禁堆放易燃品。

13.制液用氨和電解用氨要按要求分開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