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人身安全事故處理辦法

人身安全事故處理辦法

2024-07-23 閱讀 5421

第一條、為規范人身傷害事故的管理,落實安全事故的責任追究制度,減少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造成人身傷害或經濟損失的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1、出現工傷事故必須由本人寫出事故經過,由本人和證明人簽字。車間或部門寫出事故報告,明確事故過程、事故原因、責任人,由車間或部門領導簽字,及時上報人力資源部,否則醫藥費不予報銷。事故發生后車間或部門隱匿不報、逾期未報貽誤工傷申報者,追究車間主任或部門領導責任,情節嚴重者,造成公司或個人損失的由車間和部門領導承擔責任;

2、受傷人員必須到指定醫院就醫(急診除外);

3、發生事故后由公司安全負責人做出事故調查,確認事故事實,明確事故原因,車間或部門寫出整改措施,存檔備案;

第三條、工傷事故,是指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從事本崗位工作或執行領導臨時指定的包括在其它場所,工作任務而造成的傷害;

2、在緊急情況下(如搶險救災救人等),從事對企業或社會有益工作造成的傷害;

第四條、工傷事故依照嚴重情況分為4個等級:

輕微事故:事故中造成輕傷需到醫院門診治療的;

一般事故:事故中造成的傷害需到醫院就醫,住院治療的(住院不超過七天);

較大事故:事故中造成的傷害需到醫院就醫,需要手術治療或不需要手術但住院超過7天的;

重大事故:事故中造成重傷,住院醫治后鑒定傷殘等級的;

第五條、報告與搶救:

1、發生事故時,現場人員應立即報告安全部(現人力資源部);

2、事故現場人員應立即搶救傷員并對現場拍照;

第六條、由人力資源部辦理工傷認定(30天內),及社會保險理賠。

第七條、由公司“安委會”負責事故通報。

第八條、人力資源部負責對車間、部門負責人的安全項點扣分考核落實。

第九條、對生產單位各級管理人員、職工在職責范圍內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自己應盡的職責,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玩忽職守論:

1、不執行有關規章制度、條例、規程,自行其是;

2、對可能造成的重大傷亡事故的風險性和隱患不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的;

3、不聽取合理建議不顧他人安危,強令他人違章作業的;

4、對安全生產漫不經心、馬虎草率、麻痹大意的;

5、對安全生產不檢查、不督導、不指導,放任自流的;

6、擅自拆動安全防護設施的;

7、違反操作規程冒險作業或擅離工作崗位或對作業漫不經心的;

第十條、公司內處罰條例:

1、發生人身傷害輕微事故的,事故責任人罰款100元,車間正副主任或部門領導罰款300元;

2、發生人身傷害一般事故的,事故責任人罰款300元,車間正副主任或部門領導罰款500元;

3、發生人身傷害較大事故的,事故責任人罰款500元,車間正副主任或部門領導罰款1000元;

4、發生人身傷害重大事故的,事故責任人處罰1000元車間正副主任或部門領導處罰3000元;

第十一條、工資待遇及護理費。

1、發生人身傷害事故的當事人休假期間工資按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發放,但不得超出6個月;

2、住院期間,傷者需要人員護理的,由車間自行安排,如不能安排的護理費用由車間承擔(根據各車間情況不同,另議);

第十二條、本辦法即日起生效。

篇2:人身安全事故總結

時間如流水,四周的鐵道公務實習一晃即逝,在這過去的四周實習其中,在現場師傅和老師的耐心指導下,通過自己的不斷實踐,深刻的體會到了理論指導時間,而時間又反作用于理論的真正含義,尤其是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

在這四周的鐵道公務實習中,深刻認識到了人身安全的重要性,現在就人身安全做詳細介紹:

人身傷亡事故是指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存在危險因素或違章違紀,突然收到意外傷害而造成的事故。人身傷亡事故分為多人事故、死亡事故、重傷事故、輕傷事故等幾種。

《鐵路企業傷亡事故處理規則》對事故分類、事故報告、傷亡事故原因、責任及性質判定做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和說明。

(一)?事故類別

1.物體打擊。由失控物體的重力或慣性力引起傷害的事故。?

2.提升、車輛傷害。由運動中的機動車輛和運輸、斜井提升機械引起傷害的事故。

3.機械傷害。由運轉中的機械設備引起傷害的事故。

4.起重傷害由起重作業引起的傷害事故。

5.觸電。電流流進人體或電弧燒灼。造成生理傷害的事故。

6.淹溺。人落入水中,水浸入呼吸系統造成傷害的事故。

7.灼燙。因接觸酸、堿、蒸汽、熱水或因火焰、高溫引起皮膚及其他器官、組織損傷的事故。

8.火災。因失火造成傷害的事故。

9.高處墜落。人由站立工作面失去平衡,在重力作用下墜落(墜落高度超過2m)造成傷害的事故。

10.坍塌。建筑物、構造物、堆置物、土石方等因設計、堆置、擺放活施工不合理而發生倒塌造成傷害的事故。

11.冒頂片幫。礦井、隧道、涵洞開挖、襯砌過程中因開挖或支護不當,頂部或側壁大面積垮塌造成傷害的事故。

12.透水。礦山地下開采、隧道開挖過程中,意外水源造成的傷害事故。

13.爆破。施工中爆破作業造成傷害的事故。

14.火藥爆炸。在火藥、雷管、鞭炮、發令紙等生產、運輸、貯藏、使用過程中發生的違反人們意愿的爆炸并造成傷害的事故。

15.瓦斯煤塵爆炸。瓦斯或煤塵混合氣體含量達到爆炸極限,遇到明火發生爆炸造成傷害的事故。

16.其他爆炸。凡不屬于火藥、瓦斯煤塵爆炸的爆炸事故均屬于其他爆炸。

17.煤與瓦斯突出。煤或瓦斯從巖層中大量釋放涌出,將人員掩埋或使人員缺氧窒息造成傷害的事故。

18.中毒和窒息。接觸有毒物質,引起人體急性中毒或窒息,以及缺氧造成窒息的事故。

19.其他傷害。凡不屬于上述傷害事故的均稱為其他傷害。

(二)事故原因

1.違反操作規程或勞動紀律。

2.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揮錯誤。

3.安全設備缺少或有缺陷。

4.其他。

(三)傷害程度

1.輕傷。它是指造成人員肢體、某個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輕度損傷,致使勞動能力輕度或暫時喪失的傷害。其事故傷害損失工作日大于或等于1個工作日,但小于或等于299個工作日。

2.重傷。它是指造成人員肢體殘缺或某些器官受到嚴重損傷,致使人體長期存在功能障礙或勞動能力有重大損失的傷害。其事故傷害損失工作日等于或超過300個工作日。

3.死亡。其事故傷害損失工作日按6000個工作日計算。

(四)死亡事故等級

1.輕傷事故。一次事故中只發生人員輕傷的事故。

2.重傷事故。一次事故中法傷重傷(包括伴有輕傷)但無死亡的事故。

3.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1至2人(包括伴有重傷、輕傷)的事故。

4.特大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3人及以上,但構不成特大事故。

5.特大事故。按國家有關規定界定。

6.急性中毒事故。它是指生產性毒物一次或短期內,通過人的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大量進入體內,使人體在短時間發生病變,導致中斷工作,須進行急救處理,甚至死亡的事故。

(五)事故報告

1.事故報告內容

按照《鐵路企業傷亡事故概況表》所列項目,事故報告內容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事故經過,傷亡人數,傷亡人員情況,采取的應急措施,調查、善后組織工作及初步分析的原因等。

2.?事故報告程序

(1)輕傷事故。事故發生后24小時內報至本單位及同級工會;3日內報至鐵路局9鐵路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分院(指部署勘察設計院所屬各分院)、工廠(指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所屬工廠)、公司(指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鐵通公司所屬分公司)勞動安全監察部門、工會等。

(2)重傷事故。事故發生后24小時內逐級報至鐵路局(包括改制的集團公司)、勘察設計院(指部署勘察設計院)、物資總公司、鐵通公司勞動安全監察部門、生產業務部門、工會等。

(3)死亡、重大死亡、特大事故。事故發生后24小時內逐級報紙鐵道部勞動安全監察部門、全國鐵路總工會。重大死亡事故、特大事故應同時報告所在地鐵道部勞動安全監察特派員辦事處及地方政府安全生產主管部門。

(4)合資鐵路、地方鐵路企業發生死亡、重大死亡、特大事故,應在24小時內通過屬地的鐵路局勞動安全監察部門,報告鐵道部勞動安全監察部門。

(5)在國家鐵路、合資鐵路建設項目中發生的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特大事故,不論死亡人員歸屬及責任歸屬,施工單位、項目建設管理單位、產權代表單位均應在規定時間內直接或通過屬地的鐵路局勞動安全監察部門報告鐵道部勞動安全監察部門。

(6)鐵道部勞動安全監察部門在接到重大死亡事故、特大事故報告后,應及時向部門辦公室、主管部長、部長書面報告,同時向國家安全生產主管部門報告。

凡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在企業區域內發生的人員傷亡,不論原因、責任及傷亡人員歸屬,都必須執行24小時事故報告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報告、謊報或隱瞞不報。

(六)?死亡事故原因、責任及性質判定

1.事故原因判定

(1)事故直接原因。由人的不安全行為(或失誤)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或故障),以及環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直接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

(2)事故間接原因。使直接原因得以產生和存在的原因。

(3)事故主演原因。對事故的發生起主導作用的原因。

(4)事故次要原因。對事故的發生起次要、輔助、推動作用的原因,也可再細分為重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2.事故原因判定程序

(1)根據工藝文件列出正確的生產工藝流程。

(2)分局事故發生過程、后果,從直接原因入手,列出各項可能導致事故的全部原因。

(3)分居縣城勘察、痕跡分析鑒定、尸體解刨結果一級計算、實驗、試驗結果,逐一排除不能、可能的原因。

(4)將可能的原因排隊分析,區分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5)將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按順序排列找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3.事故原因判定原則

(1)直接原因、間接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科恩相互交叉,也可能分列。在安全管理水平較低的單位,管理上的問題往往是釀成事故的主要或重要原因。

(2)一起事故系由多種原因綜合作用所導致,應將本源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原因列為主要原因。

4.事故責任者判定

(1)事故主要責任者。應對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承擔責任者。

(2)事故次要責任者。應對造成事故的次要、輔助、起推動作用的原因承擔責任者。

事故次要責任者還可細分為事故重要責任者、次要責任者,也可以細分為事故領導責任者、事故管理責任者,還可以細分為事故重要領導責任者、事故次要領導責任者,或者事故重要管理責任者、事故次要管理責任者。

5.?事故責任者判定程序

(1)根據工藝流程確定有關崗位及有關人員。

(2)根據事故原因分析,確定有關人員中的有責任者。

(3)根據所負責任程度確定直接責任者、主要責任者、重要責任者、次要責任者。

6.事故責任者判定原則

事故直接責任者和主要責任者可能分數不同人員,也可能是同一人,應分居原因和責任分析準確認定。

7.?事故性質判定

事故性質的判定是指在對事故發生的原因和責任屬性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對事故嚴重程度以及師傅屬于責任事故、非責任事故、自認災害事故等做出認定。

8.事故性質判定原則

(1)凡屬《鐵路企業傷亡事故處理規則》所列責任事故范圍內的事故,及事故單位有違反鐵道部規章制度行為的,都屬于責任事故。

(2)由不可抗力如自然災害,包括突發地震、山洪、海嘯、泥石流、風暴、沙塵暴、火山噴發等造成的死亡事故,屬于自然災害事故。

(3)在自然災害發生時,組織或參加搶救人民生命、國家財產、文獻資料等造成傷亡,屬于非責任事故。但不包括接到災害預報后,不采取措施,延誤防范時機,或采取明知屬于不安全措施卻一意孤行而造成的事故。

(七)事故調查處理

事故反生后,企業和有關人員應保護事故現場,采取措施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擴大。

為搶救人員或回復生產必須移動現場物件時,應做好標志,采取攝像、攝影、繪畫等方法記錄事故現場原貌,妥善保存重要痕跡、物證等。

1.?.輕傷事故,由發生事故單位(站、段、分廠、工程隊等)的主管負責人任組長,組織有關人員調查處理。

2.?重傷事故,由發生事故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組織有關人員組成事故調查組,鐵路局(設計院、工廠、公司等)有關部門派員參加。

3.?死亡事故,由鐵路局(設計院。物資總公司、鐵通公司等)主要負責人人物張,組織有關人員組成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

4.?重大死亡事故,有鐵路局(設計院、物資總公司、鐵通公司等)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組織有關人員組成事故調查組,鐵道部勞動安全監察部門,鐵道部安全監察特派員辦事處、鐵路總工會等派員才加。

5.?鐵打事故,按國家有關規定調查處理。

6.?急性中毒事故的調查可同時草詔《鐵路急性職業中毒調查處理規程》(TB1320?2)。

7.?由國家控股或委托國家鐵路企業管理的合資鐵路企業發生死亡及以上事故,由該合資鐵路企業組織事故調查,相關國家鐵路企業派員參加。

事故調查工作中,需要進行級數鑒定的,應組織專家或委托有關單位進行。從業人員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死亡,但死因不明或疑奇因病致死的,應由法醫或縣級以上醫院提尸表檢驗報告,確定死因,若尸表檢驗不能查明死因的,則由法醫做尸體解刨鑒定,確定死因。

人身傷亡事故發生后,工班長要按照《鐵路企業傷亡事故處理規則》的要求提出處理意見,不得隱瞞或者以后補報。發生事故后,工班長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發現或得知發生人身傷亡事故時,要立即趕到現場,對重傷者采取緊急搶救措施。

2.?組織人員保護好事故現場,未經上級安全部門同意,不得破壞現場。

3.?立即將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傷亡者向明、年齡、性別、工種、職稱、傷害程度和事故原因向上級報告。

4.?組織開好事故分析會,像分析行車事故一樣,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

5.?及時做好班組成員的思想工作,穩定思想情緒,盡快恢復生產。

在鐵路運輸生產中發生的一些安全事故,給國家、企業的財產一級職工個人的人身財產造成了很大的損害?!扒败囍b,后事之師”。我們應該從這些安全事故案例中,吸取深刻的教訓。作為工班長,應該掌握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方法,從中了解哪些安全事故的發生與班組管理息息相關,班組職工應該從安全事故中西區那些教訓,采取那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