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外協件質量檢驗制度

外協件質量檢驗制度

2024-07-23 閱讀 6722

為加強產品質量管理,保證產品的整體質量,樹立良好的質量信譽,提高工廠的經濟效益,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適用于外協件(外購件),應包含整機產品、零部件、中間工序以及帶料外協等項目。

一、外協的基本原則:

1、由外協部門根據生產要求外協,檢計處按要求進行檢驗。

2、外協產品,包括零件如需變更技術要求,應預先取得生產、技術部門的同意,未經生產、技術部門同意不得任意變更要求。外協廠如不能履行合同或質量不穩定,經協調仍達不到質量標準或協作廠要重新進行選點。

3、由工廠帶料的外協件,按發料制度辦理。如涉及材料代用(包括材質、規格尺寸等),應按工廠規定辦理材料代用手續。

二、合同簽約:

1、外協件供需雙方簽訂協議或訂貨合同。如有必要還可附技術協議,協議或合同內容應明確反映質量保證條款。

2、中間工序協作應滿足圖紙及工藝要求,并盡可能簽訂合同或按市內中間工序協作規定辦理,協作件回廠后應辦理送驗手續,經驗收合格后,應在工藝單上簽字。

3、外協的協議、合同、技術協議等有關文件付本分送財務。

三、驗收付款:按照雙方商定的要求執行。

篇2:外協件質量檢驗制度

為加強產品質量管理,保證產品的整體質量,樹立良好的質量信譽,提高工廠的經濟效益,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適用于外協件(外購件),應包含整機產品、零部件、中間工序以及帶料外協等項目。

一、外協的基本原則:

1、由外協部門根據生產要求外協,檢計處按要求進行檢驗。

2、外協產品,包括零件如需變更技術要求,應預先取得生產、技術部門的同意,未經生產、技術部門同意不得任意變更要求。外協廠如不能履行合同或質量不穩定,經協調仍達不到質量標準或協作廠要重新進行選點。

3、由工廠帶料的外協件,按發料制度辦理。如涉及材料代用(包括材質、規格尺寸等),應按工廠規定辦理材料代用手續。

二、合同簽約:

1、外協件供需雙方簽訂協議或訂貨合同。如有必要還可附技術協議,協議或合同內容應明確反映質量保證條款。

2、中間工序協作應滿足圖紙及工藝要求,并盡可能簽訂合同或按市內中間工序協作規定辦理,協作件回廠后應辦理送驗手續,經驗收合格后,應在工藝單上簽字。

3、外協的協議、合同、技術協議等有關文件付本分送財務。

三、驗收付款:按照雙方商定的要求執行。

篇3:醫住院病歷質量持續改進管理辦法

醫住院病歷質量持續改進管理辦法

  為進一步提高我院病歷書寫質量,杜絕醫療差錯和重大缺陷的發生,根據原衛生部《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衛醫政發〔2010〕11號)等有關規定,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管理辦法。

一、病歷質量評定標準

  1.運行病歷:

  (1)住院病歷環節質量與時限基本要求(見附件1)。

  (2)病歷打印基本要求:滿頁打印。

  (3)分級質量檢查:各級醫師隨時檢查、修改并手簽名。

  (4)醫務科、質控科隨時檢查、評價、通報。

  2.終末病歷:①首先用單項否決法進行篩選,存在單項否決缺陷的病歷不再進行病歷質量評分,一票否決為丙級病歷。②經篩選合格病歷按照評分標準進行質量評分。③每一書寫項目內扣分采取累加的計分方法,最高不超過本書寫項目的標準分值,如入院記錄部分,標準分值為25分,在入院記錄部分內扣分累計最高扣25分。④病歷質量等級的劃分:≥90分為甲級病歷;80—89分為乙級病歷;≤79分為丙級病歷。

  全年無乙級和丙級病歷的科室年終考評獎勵3000元,科主任獎勵1000元,科室質控員獎勵500元。

二、優秀病歷評定標準

  評定標準:以原衛生部《病歷書寫基本規范》(2010版)及《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版)的“住院病歷質量評價用表”為評分標準。評分在99分及以上的甲級病歷,可由科主任、科室質控員直接推薦,經院病歷質量檢查組專家再次核審后推薦為優秀病歷的,參加院定期組織的院內病歷展評。

三、缺陷病歷評定標準

  1.乙級病歷

  病歷評分在80分—89分的病歷為乙級病歷,乙級病歷每份扣罰病歷書寫者300元,上級醫師200元,科主任100元,科室質控員50元,并與醫院年度考核掛鉤。

  2.丙級病歷

  病歷評分≤79分或存在下列其中1項者即單項否決為丙級病歷,丙級病歷每份扣罰病歷書寫者600元,延遲職稱晉升1年,同時扣罰上級醫師300元,科主任200元,科室質控員100元,并與醫院年度考核掛鉤。

  (1)無入院記錄,或入院記錄未在患者入院后24小時內完成,或非執業醫師書寫入院記錄。

  (2)首次病程記錄未在患者入院后8小時內完成。

  (3)上級醫師首次查房記錄未在患者入院后48小時內完成。

  (4)疑難或危重病例1周內無科主任或主(副主)任醫師查房記錄。

  (5)無會診意見或未在發出申請后48小時內完成。

  (6)無有創檢查(治療)操作記錄或未在操作結束后24小時內完成。

  (7)搶救記錄、搶救醫囑未在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完成。

  (8)無死亡搶救記錄(放棄搶救除外)。

  (9)無交、接班記錄,轉科記錄、階段小結或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10)交班與接班記錄,轉出與轉入記錄雷同。

  (11)擇期三級及以上手術無術前討論記錄。

  (12)無手術記錄或未在患者術后24小時內完成。

  (13)無麻醉記錄。

  (14)缺出院(或死亡)記錄或未在患者出院(或死亡)后24小時內完成。

  (15)缺死亡病例討論記錄。

  (16)手術、麻醉、輸血及有創操作病例無患者簽名的知情同意書。

  (17)放棄搶救無患者法定代理人簽署意見并簽名的醫療文書。

  (18)缺對診斷、治療有重要價值的輔助檢查報告單。

  (19)有涂改或偽造行為。

  (20)醫療記錄與護理記錄內容不一致。

  (21)病歷中記錄內容互相矛盾。

四、病歷出科流程及質控要求

  出科流程:主管醫師核查簽字----各醫療小組二線醫師核查簽字----科室質控員核查簽字----科主任核查簽字。

  質控要求:各級醫師在簽字前須對照《XA市中心醫院住院病歷質量評價用表》(附件2)及《XA市中心醫院病歷出科檢查表》(附件3)認真核查,特別是帶※(單項否決為丙級病歷項目)項目,杜絕丙級病歷出科。

五、歸檔病案質控

  院質控科每季度組織各臨床科室病歷質控員對全院歸檔病歷進行病歷抽查與評比,優秀病歷、丙級病歷,經院病歷質量專家組或院病案管理委員會審核后參加院內病歷展評。

  本辦法從2014年5月1日起實施

附件1:住院病歷環節質量與時限基本要求

  一、病案首頁:準確地填寫首頁各個項目,對個人信息要核實、不能空項,凡欄目中有“□”的,應當在“□”內填寫適當阿拉伯數字。欄目中沒有可填寫內容的,填寫“-”。如:聯系人沒有電話,在電話處填寫“-”。

  二、入院記錄:

  1.要求入院24小時內由住院醫師完成入院記錄。

  2.一般項目填寫齊全。

  3.主訴體現癥狀、部位、時間;能導出第一診斷。

  4.現病史必須與主訴相關、相符;能反映本次疾病起始、演變、診療過程;要求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概念明確、運用術語準確,有鑒別診斷相關資料。

  5. 既往史、個人史、月經生育史、 家族史齊全。

  6.體格檢查項目齊全;要求全面、系統地進行記錄。

  7.有專科或重點檢查:具有用于診斷、鑒別診斷的重點信息。

  三、病程記錄:

  1.首次病程記錄應當在患者入院8小時內完成,內容包括病例特點、初步診斷、診斷依據及鑒別診斷、初始診療計劃四部分。

  2.日常病程記錄時限要求:

  (1)對病危患者每天至少記錄1次病程記錄。

  (2)對病重患者至少2天記錄1次病程記錄。

  (3)對病情穩定的患者至少3天記錄1次病程記錄。

  3.病程記錄內容要求要及時反映病情變化、分析判斷、處理措施、效果觀察。

  4.要記錄更改重要醫囑的原因。

  5.輔助檢查結果異常的處理措施。

  6.要記錄診治過程中需向患者及家屬交待的病情、診治情況及他們的意愿。

  7.要有出院前一天病程記錄,內容包括患者病情現狀、出院標準是否達到、上級醫師是否同意出院等意見。

  8.會診及病例討論的內容記錄應在當日完成。

  四、上級醫師首次查房記錄:主治醫師應當于患者入院48小時內完成,內容包括補充的病史和體征、診斷及依據、鑒別診斷分析、診療計劃等。

  五、上級醫師日常查房記錄要求:

  1.病危患者每天、病重患者至少3天內、病情穩定患者5天內必須有上級醫師查房記錄。

  2.對診斷不清、治療不順利的疑難危重患者,必須有科主任或副主任醫師以上人員的查房記錄。

  六、手術科室相關記錄(含介入診療):

  1.術前要有手術者、麻醉師查看患者的記錄。

  2.術前一天病程記錄/術前小結。

  3.二級以上的手術要有術前討論,應在手術醫囑下達之前完成。

  4.手術記錄應當由手術者書寫,特殊情況下由第一助手書寫時,應有手術者簽名,應于術后24小時內完成。

  5.術后首次病程記錄要及時完成。

  6.術后連續記錄3天病程記錄,此3天內要有手術者或主治醫師的查房記錄。

  七、輔助檢查:

  1.住院48小時以上要有血尿常規化驗結果。

  2.輸血前要求查乙肝五項、轉氨酶、丙肝抗體、梅毒抗體、HIV。

  3.對輔助檢查陽性與重要陰性結果,應在收到報告后48小時有分析記錄。

  4.對醫院規定的檢驗“危急值報告”結果,收到后有分析記錄。

  八、醫囑單的基本要求:

  1.字跡清晰、無錯別字自造字,不允許有任何涂改。

  2.打印病歷不能有重復拷貝,要符合有關規定。

  3.醫囑執行與停止均須有手簽全名及時間,要能辨認。

  4.醫囑內容應當準確、清楚,每項醫囑應當只包含1個內容,并注明下達時間,應當具體到分鐘。

  九、知情同意書:

  1.手術同意書應當在手術醫囑下達之日完成雙方簽字,內容包括:術前診斷、手術名稱、術中或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手術風險、患者(監護人或委托人)簽名、醫師簽名等。

  2.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同意書應在醫囑下達之日完成雙方簽字,內容包括:特殊檢查、特殊治療項目名稱、目的、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風險、患者(監護人或委托人)簽名、醫師簽名等。

  十、出院記錄:

  1.內容包括:主訴、入院情況、入院診斷、診療經過、出院情況、出院診斷、出院醫囑,康復指導與出院隨訪復診意見等的重點摘錄。

  2.與交出院患者聯/或進入門診病歷聯內容一致。

  3.住院病歷必須在患者出院(或死亡)后24小時內完成所有項目的填寫,包括患者主管醫師(主治醫師)對病案首頁的簽字。

  十一、討論記錄:

  1.疑難病例討論會:對診斷與治療提出意見與建議。討論記錄應在討論當日完成,并經科主任、上級醫師簽字確認后納入病歷。

  2.死亡病例討論會:凡是死亡病例,一般應在患者死后一周內召開,特殊病例應及時討論。尸檢病例,待病理報告做出后一周進行,要有完整的討論記錄,有死亡原因分析,并經科主任、上級醫師簽字確認后納入病歷。

  十二、住院病歷的其它記錄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1.住院醫師變更交接,應在交班前由交班醫師完成交班記錄,接班記錄應當由接班醫師于接班后24小時內完成。

  2.轉科記錄由轉出科室醫師在患者轉出科室前書寫完成,轉入記錄由轉入科醫師于患者轉入后24小時內完成。

  3.搶救記錄應在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完成。

  4.患者入院不足24小時出院的,應于患者出院后24小時內完成24小時內入出院記錄。

  5.患者入院不足24小時死亡的,應于患者死亡后24小時內完成24小時內入院死亡記錄。

  XA市中心醫院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