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崗位聘任制方案
一、實行聘任制的指導思想
我國實行科教興國的戰略,突出了教育的戰略地位。為了更好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學校必須加大改革力度。實行聘任制,引進競爭機制,是被省內外許多學校的發展經驗已經證明了的一種能更好地發揮全體教職工的潛能,保持學校的活力,激發學校強有力發展后勁的一條成功的經驗。更是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趨勢。我校作為省級示范性重點中學,倍受上級領導的重視和關注,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加速發展,盡快達到“千強”標準。
二、聘任辦法
1、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委會負責制,即由校級領導組成聘任班子,實施層層聘任。
2、教師的聘任以年級制格局為主實施聘任。
3、實行層層聘任的操作方法為“兩步到位法”(勤工儉學系列實行“三步到位”);
第一步:校委會聘任中層干部。中層干部設11個職位:黨辦、校辦、政教處、教務處、高一年級、高二年級、高三年級、勤儉辦各設一名主任(或副主任);總務處設正副主任各一名;團委設專職書記(或副書記)一名。(考慮到上級對我校干部編制的總量控制,個別部門可交叉兼職或暫缺。)
第二步:校委會授權中層干部聘任本處室工作人員及本年級的教師。
兩步聘任之后,校委會作第一次協調,以保證各年級師資力量及各處室工作人員相對的平衡。
在完成第一次協調之后,各年級、各處室進行優化組合,分工到位。年級的組合是在年級主任所聘出的全體教師的范圍內,以班主任為核心,在班主任與教師之間進行一定范圍內的雙向選擇。在雙向選擇的基礎上,年級主任對各班教師進行平衡性協調以保證本年級的教師合理定位。組合掉的教師經協調仍無法安排的,上交學校處理。處室的組合是指有部門負責人的處室,以部門負責人為核心進行優化組合,方式和步驟與年級同。
在優化組合、中層干部協調之后,校委會進行第二次協調,協調后仍無崗位者即落聘。全校落聘人員比例控制在3%以內。
三、聘任制原則
(一)中層干部聘任條件:
1、衷心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服從黨的領導。
2、品質優良、作風正派、樂于奉獻、顧全大局、吃苦耐勞、團結同志。
3、有較深的教育理論素養和明確而科學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有五年以上的教育教學或管理工作經歷。
4、具有較強的開拓進取精神和行政管理能力,善于組織和協調,工作踏實,辦事干練。
5、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男同志年齡在50歲以內,女同志年齡在45歲以內。(原任干部若需續聘,可不死摳年齡界限。)
6、具有良好的群眾公論。
(二)教職工聘任條件: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樂于奉獻,團結同志,工作認真負責,全面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教育教學效果較好。
2、學歷要求:原則上要求教師本科以上,職員專科以上,工人高中以上且具有本工種上崗證書。
3、學校依據教務處、教科室、教研組對教師的考核結論逐步實行高職低聘、低職高聘。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聘任:
①嚴重違法、違紀,師德敗壞,造成惡劣影響者;
②不服從工作安排,抵制學校政策的順利實施造成不良后果者。
③工作責任心差,勞動紀律松弛,經常不能完成崗位職責者;
④業務素質低、工作質量差,不能勝任一中工作且無潛力可挖者。
(三)聘任范圍:
1、不受現有干部格局的限制,重新聘任布局。
2、行政人員不受現崗的限制,各處室各部門可在全校范圍內聘任。
3、課任教師的80%在現有的年級內聘任,20%可打破年級的界限。新分來的教師全部在高一安排上崗,待見習一年轉正后再聘任。
(四)聘任期限為三年,中途有特殊情況,可以提前解聘。教職工也可以拒聘和辭聘,但都要提前一個月通知對方。
(五)未聘人員的安排及待遇:
1、老年職工(男滿55,女滿50歲)落聘,在校內換崗或辦理內退手續(內退的有關條件待遇按上級政策辦),換崗后的待遇,只享受新崗位校內津貼的80%。
2、中青年教職工落聘,第一去向,也是主要去向是由上級人事部門出面調出一中重新安排;第二去向是校內換崗,換崗機會只有一次,換崗后一年以內的待遇只享受新老崗位校內津貼中低的一項的70%,滿一年后經部門負責人考核,能勝任新崗工作,可享受新崗津貼的全部;仍然不能勝任,即按第一(或第三)去向處理;第三去向是自找出路,從宣布自找出路的下一個月起,校內津貼停發。國撥工資的發放及工作籍保留期限等問題按照“宜市教人發(1995)11號”文件執行。拒聘和辭聘人員與第三去向的待遇相同。
(六)本方案經教代會討論通過后方可施行。
附:(一)層層聘任示意圖
(二)年級制工作框架(一)層層聘任示意圖
說明:
1、黨辦主任由校黨委任命;各黨支部書記一般經換屆選舉產生,屆中變動由校黨委任命;團委書記經團代會選舉產生后報校黨委任命。
2、政教主任先提出超過實際班額20-30%的全校班主任的資格人選,年級主任在政教主任所提人選的范圍內再聘班主任。
(二)年級制工作框架
管理的科學化,除了管理思想的科學化外,最重要的體現是管理體制的完善。我校要進一步發展,必須對以前的管理體制進行一些調整,使之更加完善。1992年我校實行年級組與教研組并存的管理體制,是對以前的管理體制的一次較大調整。六年的實踐,證明這一調整提高了學校的管理水平,加快了學校向規范化發展的步伐,但隨著工作的逐漸深入,這種并存并重的體制也暴露出了許多與現實的不適應性,必須適時進行調整。實行年級組與教研組并存而以年級組為主、年級組與處室并列的體制,是省內外絕大部分重點中學的經驗證明了的一種較為科學的管理體制。我校在實行聘任制之前,要建立年級制,并以年級制格局為主,實行聘任制。
一、年級制組織形式
年級制就是在自然年級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管理形式。每個年級由校委會聘任一名年級主任組閣,由該年級主任聘任本年級教育教學的助手各一名,組成年級領導班子,通過兩支隊伍--由班主任組成的教育研究小組、由備課組長組成的教學研究小組,對年級實行教育教學的一體化管理。
每個年級建立一個黨支部,支部書記原則上從三人領導小組中產生。
二、年級主任的責、權、利
1、年級主任受校委會委托,對本年級的全體教師具有聘任權。
2、年級主任對年級師生具有行政上的一定的組織指揮權。
3、年級主任對年級教育教學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權。
4、年級主任對本年級的教育教學結果負有重要責任。
5、年級主任為學校中層干部,享受副科或正科級待遇。
6、年級主任有一定的經濟權,學校每學期撥給年級主任一筆經費,用于年級教育教學的獎勵和活動的開支。經費標準另文決定,其發放總原則是多勞多得、優質優酬。具體發放辦法由年級自定,校委會審定。每學期與校財務室結算一次,做到學期完,帳目清。
三、年級組與處室、教研組之間的關系
處室主任與年級主任是平級關系,處室是從某一方面覆蓋全校。如政教處是從德育方面管理全校,而管理內容只是一個方面;年級組則不同,其管理覆蓋面是一個年級,而管理內容則是教育教學與教研一體化。
依據以上這一規律性的認識,三處一室對三個年級實行宏觀上的管理。即在各自分管的一個方面對全校提出統一的規范化要求,并進行檢查評估、督促改進、總結提高;而年級組則是依據各處室宏觀上的規范化要求,創造性地組織實施,保證處室的要求得到貫徹落實。其創造性的工作不受處室的限制,但要符合處室的宏觀要求。凡全校性活動,年級組要服從處室的統一安排;凡年級創造性或正常的常規活動,處室均不可干預。
教科室面向全校進行教學教改的研究,年級和處室必須予以配合和支持。
教研組的功能是根據教務處提出的宏觀要求,進行教學常規的基本建設。其原有的行政功能轉移到年級組,但教研功能卻要得到加強。要研究本學科的教學規律,把握本學科教學發展的脈搏,通過集體備課,提高本學科教師的整體素質,同時要對本學科教師任職資格進行考核評估,為教師晉級、聘任提供依據。
篇2:流動崗位人員聘任管理辦法
1.根據中央、*有關部門關于非營利性科研機構用人制度改革的一系列精神,為建立“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人才使用、培養和激勵機制,健全、規范我所的人員聘任制度,特制定本辦法。
2.流動崗位人員是指非營利性科研機構額定編制中,30%的用于聘用流動崗位研究人員。
3.流動崗位研究人員的聘用要堅持“按需設崗、雙向選擇、擇優聘用、按崗定酬”原則。
4.流動崗位研究人員的招聘可采用推薦和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聘的方式。
5.流動崗位人員不應突破核定編制數額(單位編制的30%)。
二、流動崗位人員的基本條件
6.擁護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為我國科學事業現代化和地球科學事業發展獻身的精神;
7.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科研作風,良好的職業道德、勇于創新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8.流動崗位的高級研究人員一般應是國內外在相關學科研究中成績卓著的專家學者;中級研究人員一般應具有大學以上的學歷或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博士后研究人員;在讀研究生也可作為流動崗位人員聘用。
9.具有履行研究崗位職責的能力,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年齡一般應在60歲以下。
三、聘用程序
10.聘用流動崗位研究人員首先由項目、課題組根據工作需要提
出書面申請,并報所科技處、人事處審核。申請中應明確擬聘崗位、崗位職責要求、擬聘用期限、擬提供的工資待遇等條件。
11.推薦聘用:主要指聘用本單位熟習的科技人員、在本單位從事研究工作的在職研究生(博士、碩士)及本單位其他未進入非營利性科研機構的科技人員。聘人項目(課題)組,應按規定要求提供推薦人選的有關材料,如個人簡歷、工作業績、成果、研究方向等。單位人事部門和科技部門根據本所學科結構、崗位設置情況、項目(課題)組需要程度等提出聘任建議,交所行政會議研究決定。
12.公開招聘:主要指聘用本單位缺乏或不足的專門科技人才。
單位人事部門根據擬招聘崗位和崗位條件要求通過不同形式和渠道進行公開招聘。公開招聘一般要經過發布信息、資格審查、公開答辯、考察了解、研究決定等步驟。
四、流動崗位人員的管理
13.流動崗位研究人員必須與所簽訂書面聘用合同。合同應明確規定:
(1)聘用合同期限;
(2)聘用崗位及其職責要求;
(3)工資及福利待遇;
(4)崗位聘用合同變更和終止條件;
(5)違反聘用合同的責任。
聘用期限應與實際工作任務期限一致,一般不超過3年。
14.流動人員的待遇
(1)流動崗位人員(所定向招收的研究生除外)的人事關系實行人事代理;
(2)流動崗位的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的任職標準參照所固定崗位的相應標準;
(3)流動崗位人員的工資采用協議工資制度,研究員工資一般
不超過3500元/月,副研究員一般不超過2800元/月,助理研究員一般不超過*元/月,其中50%由所從非營利性科研機構事業費中列支,其余50%由項目(課題)經費支付(其中,50%計入績效工資)。特殊流動崗位人員的待遇由所規定。
(4)如項目(課題)需要,所招收的定向研究生可作為流動崗位人員受聘參與課題研究,博士生工資一般不超過1000元/月,碩士生一般不超過800元/月,其中50%由中心從非營利性科研機構事業費中列支,其余50%由項目(課題)經費支付(其中,50%計入績效工資)。
(5)流動崗位人員的社會保險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在國家沒有明確規定時,由雙方協商并寫入聘用合同;
15.流動崗位研究人員應遵守院、所的規章制度,嚴格履行聘用合同的所有條款。
16.流動崗位研究人員與固定人員一樣,按照所非營利機構科研人員的考核標準參加年度考核,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可終止聘用合同。
17.合同期滿后,根據工作的需要和雙向選擇的原則,雙方可續訂聘任合同。
18.連續兩次作為流動崗位聘用,或作為流動崗位聘用三年以上的科技人員可申請轉為所固定人員編制。經所按有關程序討論同意后,由人事部門負責辦理有關調入手續。
五、其它
19.本辦法適用于聘用進入所非營利科研機構的流動崗位研究人員。
20.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篇3:訓練中心技術主管崗位考評及聘任辦法
訓練中心技術主管崗位考評及聘任辦法
為貫徹落實學校建設實驗室隊伍的各種方針和政策,進一步發揮工程中心技術人員和工勤技能人員的潛在動力,充分調動一線技術人員和工人的工作積極性,在上海大學原有四級技術總監崗位基礎上,增設兩檔"技術主管"崗位。具體為:五級:高級技術主管;六級:技術主管。
一.工程中心技術主管聘任資格
1.從事實驗室工作經歷在8年以上。
2.工勤技能人員受聘于高級工以上職稱,
技術人員受聘于助理實驗師以上職稱。
3.工勤技能人員學歷一般情況下在高中或中專以上,技術人員學歷在高職或大專以上。
二.實驗室"技術主管"崗位聘任條件
熱愛實驗室工作,掌握本科實驗理論基礎,熟悉本中心數控設備、冷加工、熱加工及電子技術本科實驗內容,熟練掌握實驗技能,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對本學科實驗技術開發有新思路,在儀器設備功能使用和開發上做出成績,工作認真負責。
實驗技術人員(或者愿意加入實驗技術隊伍的人員)可根據自身能力和實驗室兩類"技術管理"崗位的考評指標競聘實驗室"技術主管"系列崗位。
三.實驗室"技術主管"崗位的考評指標
1.五級:高級技術主管
實驗室的主要技術骨干。了解本學科試驗領域國內外新技術現狀和發展動態,對本學科實驗技術發展和建設有新思路,能為實驗室建設提供前瞻性建議。并符合下列1-5項標準任意二項及以上者:
1)熟悉本學科的實驗教學內容,開發出具有先進水平的新實驗,參與研制高水平的實驗儀器裝置,編寫實驗材料﹑實驗教學大綱和實驗指導文件。
2)熟練掌握大型精密儀器(十萬元以上)的使用功能,能對其功能的使用與開發和保證其有較高的使用率,以及對教學﹑科研工作的支撐效果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績者。
3)熟練操作和應用本實驗室的重要儀器設備,并進一步開發其功能,排除常見的設備故障,提高儀器設備完好率、使用率,在為教學、科研做好儀器設備保障工作中成績突出者。
4)在培養學生科技創新,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實驗、實踐競賽中,成績突出者
5)在實驗室建設與管理、開放實驗室、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項目開發、CAI課程設計、實驗室管理系統研制方面達到先進水平,做出突出成績者。
2.六級:技術主管
實驗室第一線的技術骨干,熱愛實驗室工作,了解本學科實驗領域的新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為實驗室建設提供有益信息。并符合下列1-5項目標準之一者:
1)熟悉和掌握本學科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以及有關測試儀器設備的技術參數及功能應用,具有創新精神和一定的開發設計、研制實驗室儀器的能力,積極進行實驗創新及實驗內容改革,開發和研制新的實驗項目。
2)熟練掌握大型精密儀器的使用功能,能對其功能的使用與開發和保證其有較高的使用率,以及對教學、科研工作的支撐效果等方面做出顯著成績者。
3)能熟練操作和應用重要的儀器設備,具有較強的排除設備故障、維修設備和設備管理能力。提高儀器設備完好率、使用率,在為教學、科研做好儀器設備故障工作中成績顯著者。
4)在培養學生科技創新,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實驗、實踐競賽中,成績顯著者。
5)在實驗室建設與管理、開放實驗室、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項目開發、CAI課件制作、實驗室管理系統研制方面做出顯著成績者。
四.考評聘任辦法及程序
1.實驗室"技術主管"崗位為學院聘任崗位,崗位考評指標和聘任程序按本辦法執行,聘期為三年。
2.學院成立實驗技術崗位聘任專家考評小組,考評小組由5至7人組成,負責對申報各類"技術主管"人員的實驗技術、能力水平及業績進行考評。
3.申報各類"技術主管"崗位的人員,由個人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交相關材料。學院和本中心應將個人所提交的申報材料在指定的地點內公示三天。
4.學院思想品德考察組負責進行思想政治表現和職業道德等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實行"一票否決制"。
5.學院實驗技術崗位聘任專家考評小組對申報人員進行評議,應根據需要采取面試、答辯、實地考評等形式,投票得出考評結果。
6.學院聘任工作領導小組確定聘任人選,并在學院網頁上將各類"技術主管"崗位擬聘名單公示一周。
7.學院簽訂聘任合同,頒發證書,并將聘任結果上報人事處、實驗設備處備案。
8.學院對各類"技術主管"人員每年考核一次,不合格者中途淘汰。
9.在評聘任工作全過程之中,教職工發現問題或有意見者,請及時向學院或人事處和實驗設備處反映,以保證評聘工作公平、公正和有序地進行。
五.實驗室"技術主管"的崗位數、崗位津貼及發放辦法
1.實驗室"技術主管"的崗位數由各學院根據具體情況設定,報人事處、實驗設備處審批和備案。
2."技術主管"崗位津貼標準由各學院根據具體情況參照表一確定。
3."技術主管"崗位津貼由學院按月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