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十萬教師百萬家庭連心育人工作方案

十萬教師百萬家庭連心育人工作方案

2025-04-13 閱讀 2361

  “十萬教師百萬家庭連心育人”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據臨沂市教育局《關于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十萬教師百萬家庭連心育人”工作的意見》的要求,經研究,學校決定開展“十萬教師百萬家庭連心育人”工作。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為根本,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以全員育人導師制為抓手,整合利用各種資源,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實現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不斷提高立德育人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的滿意度。

  二、總體目標

  通過開展“十萬教師百萬家庭連心育人”工作,在學校建立全員育人工作體系,不斷完善家庭、學校、社會協調一致、相互配合的工作機制,深化家校共建聯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組織機構

  為確保工作順利開展,學校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一)領導小組:

  組長:劉__

  副組長:雋__

  成員:張__

  (二)工作小組

  組長:孟__

  副組長:張__

  成員:孟__

  三、主要任務

  牢固樹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以班主任為核心,在職教師全員參與,充分發揮教師在學校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的引領作用,在家校共育中的主體作用,實現“教師人人是導師、學生人人有導師”的目標,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主動發展的空間,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一)全面掌握學生情況,精準指導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深入學生家庭,全面了解掌握學生家庭情況、道德行為和個性特點等,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增進師生感情,從學生的學習實際、思想狀況和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個案研究,實施因材施教,落實分類指導,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通過網格化研討和分析研判,集中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突出問題,有的放矢,精準施教,指導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二)認真傾聽家長期盼,共同解決學生成長問題。聯系教師與家長面對面溝通,零距離接觸,征集學生家長對教育工作的要求和期盼,了解學生家長普遍關注的教育熱點、難點和教育上的困惑,引導家長提升教育觀念,豐富育人策略;及時交流學生學習情況和品質表現,共同探討教學策略和育人措施,有效解決學生個體成長中的困惑和問題。

  (三)積極推進家校聯動,著力構建連心育人機制。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增強社會擔當,承擔社會責任,將教書育人的優勢延伸到校外,將立德樹人的使命滲透到家庭,將共同育人的策略普及到社會;學校、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改善教育服務,加強家庭教育引導;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學生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形成教育合力。

  四、活動內容和方法

  (一)合理確定聯系對象。各年級、各班級要根據學生數量、學生特長、地域分布和任課教師數量等整體情況合理確定教師聯系學生和學生家庭數量,確保覆蓋全部學生家庭。

  (二)經常開展聯系走訪。建立家校聯系長效機制,采取集中家訪和隨機聯系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家校聯系。集中家訪,要求原則上每年利用寒、暑假等時間集中家訪1次;經常聯系,主要通過家長委員會、電話、網絡等方式,每學期至少聯系2次;隨機聯系,根據學生教育的實際需要,及時與家長聯系,爭取家長對教育工作的支持。教師要定期與學生進行談心交流,在學生學習、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

  (三)突出工作重點。聯系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四知情”,即“知道學生家庭基本情況,家庭教育情況,學生學習和品德表現情況,家長對孩子的希望和期盼等情況”;要做到“四關注”,即重點關注“生活困難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留守兒童、殘疾兒童,思想、學業上有異常情況的學生”;要做到“四到位”,即“對學生家長提出的需求訴求要幫扶處理到位,自己不能答復處理的要按照網格逐級上報到位,確實不能解決的要解釋反饋到位,對學生家長提出的合理化意見建議要落實整改到位。

  (四)實施網格化管理。以班級為一級網格,年級為二級網格,學校為三級網格,班主任、年級主任、校長分別為相應層級網格長。教師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上一級網格,各網格定期召開分析研判會,可邀請有關的學生家長參加。

  (五)進行個案課題研究。教師對自己聯系的每一個學生都要當作一個課題,進行針對性的個案研究,對聯系的過程和效果進行記載、[制度大全-分析。要詳細記錄學生學習情況、品德表現、家庭情況、家長訴求、學生困難等,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推出個性化培養措施,制定具體的計劃,進行綜合施教育人。

  (六)建立工作消息臺賬。教師聯系走訪完成后,及時收錄整理學生家庭基本信息,建立工作臺賬,通過家長開放日等多種形式,積極吸引學生家長參與分析研判,引導家長參與家校共育。

  五、工作要求

  一是注意方式方法。教師要充分做好聯系前期準備工作,精心準備個性化工作方案,切實增強工作的最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對學生要以正面引導、積極鼓勵為主;要做好學生個人信息保密工作;要注意禮儀禮節,保護好自身安全。

  二是嚴肅工作紀律。要嚴格遵守群眾工作紀律和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做到“五個嚴禁”:嚴禁要求家長安排車接車送;嚴禁收受家長的各種饋贈;嚴禁接受家長家長的宴請和娛樂消費活動;嚴禁借走訪聯系名義向家長提出任何私人要求;嚴禁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教育等信息向家長謀取利益或以走訪聯系名義進行有償家教等活動。

  三是強化督導考核。學校將通過日常隨機抽查、定期集中檢查、家長滿意度調查等方式,加大對教師、班級、年級“十萬教師百萬家庭連心育人”工作的考核力度。

篇2:小學語文教師師德論文以人為本教書育人

小學語文不僅是小學各基礎學科的基礎,更是人文教育的寬廣舞臺。目前“關懷人文,關注人性”的教育理念在教育領域逐漸深入人心,語文教育的人文性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小學生理應從語文一科學習中得到更多的文化知識和人文關懷,成為一個同時具有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人。這就要求小學教師能夠最大限度地做到以人為本,教書育人。

(一)既參透教材更吃透學生

參透教材和吃透學生是教師遨游教改藍天不可或缺的雙翼。教材和學生在教學中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扎實的專業知識是建構教師宏基偉業的牢固地基,地基砸得越深穩,教師向上發展的空間才會越廣大;同時,一個教師是否合格,教師的教學是否成功,關鍵還在他的學生。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善于找到其興趣點,將一般的問題興趣化,再投向他們,一石激起千層浪,把握時機進行教學。將學生本已感興趣的教學重點引領向一個新高度,更好地完成教學。

(二)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

讓人文精神滲透課堂。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人情的人文精神的課堂。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是平等的,他們之間的學習研討是雙向互動的,只有這樣,也才能達到師生之間信息的交流,知識的交流,情感的交流。

(三)作文教學以育人為主

欲作文,先做人。這是我的作文原則,也是我要求學生的作文原則。我在作文教學中大力提倡同學說真話,舒真情,寫作文以“我”為中心,即“以我眼看,以我腦思,以我手寫”,決不人云亦云。于是,作文不僅最大限度地反映了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最真實地暴露了學生思想中的問題。弘揚真、善、美,剔除假、惡、丑,不可掉以輕心。

有一篇寫心靈需要平視的作文。有學生在作文中稱自己的老師為“可惡的小婦人”,更有甚者詛咒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在上班路上摔死,原因是老師罰抄作業或當眾侮辱了他的人格,我以為這是作老師的大悲哀。我平心靜氣分析他們的心理,也許是小學階段的教育喚醒了他們對人、對人格的理解,于是他們要討回做人的尊嚴,而他們宣泄的方式又是何等偏激,他們不知道在討要自己尊嚴的同時也已經冒犯了他人尊嚴。他們人格曾經受到侮辱,于是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可要想扭轉他們已經扭曲的心靈,又談何容易,唯有首先以循循善誘來化解他們心中對老師的誤解,再以切實行動來糾正他們心中對老師的偏見。教師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話又說回來,教師的素質亟待提高。我們只有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突出自身人格魅力,使自己首先成為一個既具有淵博知識、扎實功底,又具有高尚品德、美好情操的合格教師,那么,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語文教師在塑造人類靈魂的工作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性。

高質量的教育,必須有高素質的教師。強化人民教師的師德建設,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的職業道德是一個獨特的體系,有其特有的內涵、規律和作用。我們要造就千千萬萬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才,其根本保證在于建設一支德才兼備、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教師隊伍。振興21世紀的中國教育呼喚高尚師德。

師愛是師德的核心。“愛是教育的基礎”。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關系學生性格的形成。一個學生如果生活在鼓勵和認可之中,他就會自信和自強。有學者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p>

篇3:教師寒假征文育人從讓孩子喜歡讀書開始

今天陽光燦爛,午后信步來到中原圖書大廈,里面熙熙攘攘,在假期里,來了很多的學生,還有很多父母,準備為孩子們準備一份新年大餐。

在一樓大廳,習慣性的翻閱著人文類新書書架上的《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文藝》和《梁曉聲說我們的時代與人生》,對于梁曉聲教授,我之前只依稀記得度過他的一本小說《知青》,他的文筆樸實流暢,有著深刻的生活氣息,在讀的時候會感覺特別輕松,有一種如臨其境的切身體會,給我印象深刻。當拿到這兩本書后粗略的翻閱后感到是作者這六十年人生歷練的切身體悟,真的是一本人文類的歷史書,值得擁有。

拿到書后繼續乘坐電梯向上走,突然我手上拉的小提籃被人輕輕地踢了幾下,我低頭一看原來竟是在此巧遇朋友,驚喜之外我們開始聊天,聊天之中原來還有另外一位朋友也帶著孩子在購書,后來又遇到了單位的同事帶著孩子在此購書。三位朋友都是教師,都有著相同的習慣,那就是在假期都會帶著孩子來書店購買書籍。假如我們可以把這一現象作為教師的基本特點之一的話,我認為是非常好的行為和習慣。有一位朋友曾經說過,作為教師首先是要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才有資格去教育別人的孩子,這一說法我們暫且不去評判是否對錯或是否苛刻,因為在生活中也有非常優秀的教師為了工作、為了教育自己的學生而可能忽視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的也有,但這僅僅只是萬分之一。教師既是專業的育人職業,也是為人父母,我們當然也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

在教師家庭中,我們知道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科學的生活習慣都會為孩子學習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就拿讀書這件事來說,教師長期的讀書習慣必然在家庭中形成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第一,我們父母要去買書且真正讀書,在家庭中無論是吃飯聊天,還是游玩中的聊天還是和孩子的長期陪伴都離不開思想的交流和語言的溝通,孩子會通過和父母的交流及觀察得到第一時間的榜樣,毫不夸張的說,你要想將孩子將來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要從生活的小處開始培養,一個不讀書的孩子在這個新時代將不會得到新的知識與能力的補充,必將會生活在社會的夾縫中。

望著遠去朋友的背影,我在想,我們如果還在埋怨孩子從小不愛學習是不是我們從來就不曾去營造這樣的環境呢?讀書使人明智,讀書能使人勤奮,讀書方知不足,方有敬畏之心和克己之禮。

育人,從讓孩子喜歡讀書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