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實中教師專業發展年活動實施方案

實中教師專業發展年活動實施方案

2025-04-06 閱讀 6920

  西雞實中“教師專業發展年”活動實施方案

  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打造名優教師團隊,創辦一流名校。根據市教育局關于《西雞市“教師專業發展年”活動實施方案》精神,結合我校教師隊伍建設實際,特制定本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為統領,以“創辦人民滿意學校,做人民滿意教師”為宗旨,以提升內涵質量為核心,以提高師德修養和教師專業水平為重點,加強教師專業引領,強化教師專業培訓,搭建教師發展平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不斷增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生機和活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精良,業務嫻熟,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為把學校創建成高質量、有特色、現代化的名牌學校而努力。

  二、發展目標

  以“面向全體,明確中心,突出重點,強化提升”為原則,以師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培訓為重點,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全面提高全校教師的理論水平、職業素養、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創新能力,使每一名教師都牢記做人民滿意教師的宗旨,樹立一個追求,即成為專家型教師的追求;實現兩個轉變,即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轉變;促進三個提高,即課堂教學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效果的提高。

  三、活動步驟

  活動分宣傳發動、組織實施、檢查驗收、總結表彰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階段(3-4月份)

  學校成立教師專業發展年活動領導小組,制定“教師專業發展年”活動實施方案,召開全校“教師專業發展年”活動啟動儀式,各部根據活動安排認真制定本部門的活動實施方案,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教師制定個人發展規劃。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5-10月份)

  按照《西雞實驗中學“教師專業發展年”活動實施方案》(以下簡活動方案)的要求,全面落實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年”活動各階段的工作任務,各部門要建立健全相應規章制度,落實工作責任制,健全各項考評制度,大力開展校本培訓和崗位競賽活動。通過開展教師專業發展年活動,推進學校新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整體提高。

  第三階段:檢查驗收階段(20**年11月份)

  依據市教育局《“教師專業發展年”督導評估方案》和學校活動方案,學校將對各部門“教師專業發展年”工作推進情況進行驗收。

  第四階段:總結表彰階段(20**年12月份)

  對各部門“教師專業發展年”活動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對總結出的成功經驗,在全校推廣并建立長效機制,對在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學校將在第七屆科研年會暨教師專業發展年表彰會上給予表彰。

  四、活動內容

  (一)大力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

  1、開展師德教育月活動,提高教師師德修養。

  學校把4月份定為全校師德教育月,大力弘揚“修身、齊家、愛國、敬業”的西雞人精神和“熱愛西雞、扎根教育、為人師表,追求卓越”的“西雞教育人精神”,通過開展“創文明校風,樹師表形象”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弘揚高尚師德,力行師德規范,強化師德教育,優化育人環境。

  (1)廣泛開展“西雞人精神”和“西雞教育人精神“的學習討論活動。

  (2)開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十不準“行為規范》和《教師文明用語》等方面學習討論與師德知識競賽活動。

  (3)組織全校教師《師德承諾書》簽字活動。

  (4)分部門開展師德演講和師德征文活動。

  (5)開展師德滿意度測評和“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的評選活動。

  2、樹立師德典型,發揮示范作用。

  學校將在全校教師中開展“講師德,比風尚;講業務,比貢獻”的競賽活動,通過文明學年、優秀備課組的評比等,形成全校教師比學趕幫、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學校將在教師節表彰一批文明學年和“十佳師德典型”。

  3、強化師德考核,實施責任追究制度。

  學校把師德考核作為教師年度工作考核一項重要內容和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對有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等違規行為的教師,在晉職評優時實行一票否決。

  (二)加強學校領導干部隊伍建設

  1、加強學習,打造學習型領導集體。

  (1)學習方式

  采取集中學習、分散自學和理論研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

  集中學習:每季度2次,每次安排學習一個專題。

  自主學習:每學期學習一本教育理論書籍,記好學習筆記。

  理論研討:適時舉辦理論學習研討會,圍繞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及學校發展重大問題進行討論。

  (2)學習內容:學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以及秋季召開的黨的**大理論、教育政策法規和教育理論書籍。

  2、深化改革,打造創新型領導集體。

  學校各級領導干部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帶頭抓課改,強管理,搞教研,提質量。學校領導干部帶頭高質量聽課,高效率評課;帶頭按照新課堂教學模式授課;帶頭抓好教育教學管理;帶頭抓好教育科研,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

  (三)加強教師的師能素質建設

  1、創建書香校園。大力營造教師讀書的濃厚氛圍,教師每學期必須讀一本專業理論書籍,書目由各部門選定。參考書目有《教師如何做研究》、《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新課程改革與實踐》、《校本開發、理論與實踐》以及教育局下發的教師專業成長必讀書目等。各部門每學期要通過讀書論壇、讀書筆記展評、讀書征文活動等,推動書香校園建設。

  2、開展“五個三”崗位練兵活動。這“五個三”崗位練兵活動是:過好“三關”,即理念觀、教法觀、學法觀;苦練“三功”,即教學設計基本功、語文表達基本功、多媒體教學基本功;開展“三說”,即說課標、說教材、說教學設計;落實“三幫“,即導師幫、領導幫、同行幫;評選“三優”,即優秀教案、優質課,優秀論文。

  三月份:初中部教師課改論壇;高中部文科青年教師業務培訓。

  四月份:初中部教師教學設計專業測試;高中部理科青年教師微格培訓;科研處第五屆綜合教學大賽。

  五月份:初中部課改先進個人評選。

  六月份:高中青年教師演講比賽和板書大賽;科研處課改論壇。

  七月份:全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下學期崗位練兵內容同上)

  3、強力推進新課堂教學模式。按照學校構建的“目標導學,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以學案導學教學為主要形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整體思路是:模式引領,教研先行,骨干帶動,全面推行。

  (1)實行二次備課。具體要求是:個人主備-集體研討-確定方案-打印文稿-二次備課-進入課堂。

  (2)申報課改先進個人和申請優秀備課組。

  (3)推廣三類課型,即典型引領課,組內循環課,領導推門課。

  (4)在課改先進個人的選拔課和組內循環課中使用教師聽課交流卡,其程序是:由講課教師當堂發給聽課教師聽課交流卡,課后由講課教師收齊并閱讀聽課教師的意見或建議,進行自我教學反思,然后當天交教務處保存,這種形式節省時間,便于教師交流。

  (5)學校設立“教學質量獎”和“教學進步獎”,年內對在新課程模式改革中教學成績突出的教師和教學進步幅度大的教師給予表彰。

  (四)開展校本研修活動

  (1)高端引領。繼續聘請中國教育學會教師發展學校專家來校講學,拓展教師的專業領域,提升教師的專業水準。

  (2)開展主題教研活動。堅持以教研組為依托,以教研活動為重點,大力開展“加強備課組建設,促進課堂高效”主題教研活動。

  (3)繼續開展每周每學科“一課一研究,一課一討論”教研活動,定時間、定內容、有檢查、有評比。

  (4)每學期舉辦一次以課堂教學模式為主題的優質課評比活動,對在教學評比活動中涌現出的教學新秀,將進行重點培養。

  (5)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工作。一是繼續開展“師徒結對幫扶”活動,通過師徒結對,幫助青年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實踐,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二是實施“135”工程,健全青年教師培養機制,搭建培養平臺,使青年教師一年適應,三年勝任,五年成為教學上的骨干。

  (五)開展“十二五”科研課題研究

  按照學校“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計劃,全校教師廣泛參與科研課題研究,保質保量地完成國家級、市級科研課題推進和階段性總結工作;完成“十二五”省級科研課題的立項及研究工作。

  (1)開展中國教育學會《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的策略與方法研究》和《“設疑探究,互動導學”教學模式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完成階段性工作任務。

  (2)開展“十二五”省級科研課題的立項工作,四月份進行科研課題的論證,五月份進行省級科研課題的申報工作。

  (3)調動全校骨干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到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青年教師要主動參加課題研究工作。

  (4)學校將在十二月份召開第七屆科研年會,總結階段性課題研究工作,對參與課題研究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

  (六)加強名師及班主任隊伍建設

  1、落實名師培養工程。

  對學校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學校將通過高端引領、主題教研、課題研究和名師工作室等,進一步提高其課堂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們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今年將申報一批骨干教師參加全市第四屆名師的評選。

  2、落實班主任培養工程。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班主任隊伍建設,建立獎勵機制,逐步完善班主任管理制度,充分調動班主任工作積極性。每學期開學前對班主任進行民主管理班級的全員培訓;在四月份召開班主任民主管理經驗交流會;九月份組織“班主任論壇”;定期選派部分骨干班主任參加省、市級骨干班主任培訓;評選全校“十佳班主任”,在教師節進行表彰。

  五、活動要求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為加強對“教師專業發展年”活動的領導,學校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各部門要相應成立本部門活動領導小組。各部門要把開展“教師專業發展年”活動作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學校持續、健康、協調、快速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加強領導,注重落實,強化責任,把活動貫穿于全校工作的全過程。

  (二)加強宣傳,注重引導

  各部門要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加強對這項活動的宣傳教育,讓每位教師了解這項活動對提高教師自身整體素質,促進專業發展的意義和作用。學校及時通過校園網等活動載體對活動的情況進行宣傳報導,每月將活動情況上報至教育局師資科。各部門要加強對活動的引導,對活動中的好經驗、好作法進行交流,共同提高。

  (三)完善制度,規范考評

  各部門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考評機制,繼續完善各項考核制度,把教師的自評、互評和學生、家長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每學期末要把教師的考核情況記錄在《教師業務考核檔案》中。

  六、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教師專業發展年”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

  下設活動辦公室:

  主任:z

  副主任:z

  材料整理宣傳:z

  各部上傳材料:z

篇2:加強學習型團隊建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加強學習型團隊建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八五二農場幼兒園于寧

[摘要]圣吉博士提出的一種新的管理理論,在組織上推行學習型文化,構成終身教育體系。學習型組織比傳統的教育組織形式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前瞻性和凝聚性。基于以上認識,結合我園園本實情,建立有效的教育機智,營建學習氛圍,通過構建學習型組織、園本培訓體系,加強學習型團隊建設,增加集體凝聚力,提高教師終身學習能力,促進個人的學習意識和學習動力不斷提升,達到教師專業化標準。

[關鍵詞]學習型團隊、園本培訓體系。

教師專業發展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教師的自身素質與教育智慧對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高起重至關重要的作用。園領導班子,對教師隊伍結構進行了系統分析,制定了“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教育教學能力強、學歷層次與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的發展規劃。為適應新時期課程改革的需要,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這一實驗課題,經過反復論證,我們提出了“加強學習型團隊建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實驗研究這一課題。

為適應教育的發展趨勢,加強學習型團隊建設,從整體上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以促進教師適應新時期教學改革的需求。

一、構建學習型組織,促進教師自主發展

走進新課程后,教師主體思想、教師專業化發展及教師反思性實踐,從不同角度對教師成長提出了新的思考。為使教師以主人翁的姿態應對教育教學活動,為培養和造就新型教師,結合我園園本實情,進行了積極的嘗試。

1、新教師培訓,打好堅實基礎

為使參加工作的新教師盡快地進入教學角色,我園對新參加工作的新教師進行了崗前培訓、崗中指導。一是崗前培訓。組織教師參加新教師上崗前培訓,目的使教師快速進入角色,適應教學要求。二是崗中指導。新教師在承接教學任務的同時,與學科骨干教師結對子“傳、幫、帶”,教學管理人員進行跟蹤指導,指導常規工作,重點是課堂教學,使新教師一年進入角色,二年達到合格,三年進入骨干教師行列。教師中有許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2、培訓者培訓,促進能力提升。

通過培訓,掌握培訓技能,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師走進課改,并解決課改進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每月兩次的園本培訓,教師通過培訓者的引領,掌握課改新動態,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

3、崗位培訓,更新知識結構。

通過培訓,補充了教師本體性知識,豐富了教師的文化底蘊,使教師實踐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得以完善,條件知識得以進一步更新。

4、學歷提高培訓,完善知識體系。

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新一輪課程改革向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為此,教師提高學歷水平的同時,也促進了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教師終身學習意識強,教師利用假期及時充電,進一步完善更新、知識結構,為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篇3: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措施

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措施

摘要: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尤其是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要求和挑戰。進入信息時代,教師專業發展因附有信息化特色,對很多教師來說不知所措。本文針對信息時代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教師對信息技術及專業發展的理解給予定位;對信息技術的導向作用及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所采取的有效措施進行研究和總結,進一步使教師明確信息時代自身專業發展方向;明確信息技術對自身專業發展所起的促進作用。從而能夠更好的提高和完善自身專業發展,最終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

關鍵詞: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教育信息化教師專業發展

信息時代以來,信息技術悄然融合到教育教學中,對教育各因素產生影響。因此,教育信息化發展、信息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就成為教育領域一系列新課題。近年來,教育領域一直致力于通過各種方式培養中小學急需的信息化教學人才,借助信息技術推動基礎教育信息化和教師專業發展。然而通過一些研究資料和作者實踐中發現,教師對信息技術融入教育教學有些不知所措,迫切需要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指導,特別是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方法、途徑和經驗技巧,需要提供大量案例,啟發他們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自身的教師專業發展,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適當的指導下,設計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教師專業發展之路。存在這些問題,主要原因是教師對于“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話題普遍感到比較陌生,只有在弄清楚信息技術為何能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道理,并且掌握信息技術如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法、途徑和技巧之后,才會提高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利用信息技術的自覺性、可持續性和有效性,才有可能將信息技術融入工作、學習、生活和專業發展。

一、對信息技術和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解

提到信息技術,老師們并不感到陌生,也許能說出很多自己的理解,但往往很片面甚至理解錯誤,人們總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看成是機器或有形的物體。從技術的起源和發展來看,技術是指在解決實際問題或完成現實任務過程中,系統地運用科學和其他有組織的知識。因此,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則可以理解為: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各種硬件設備及軟件工具與科學方法,對圖文聲像等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存儲、傳輸與使用的技術之和,即包括“硬技術”和“軟技術”。硬技術為所使用的工具和設備,如儀器、視聽媒體、計算機及其軟件等;軟技術為所使用的知識、策略、方法和技巧,如思維方法、學習策略、教學設計等。我們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必須綜合“硬、軟”兩方面技術,不能獨立的只看到物化技術,還要深入到背后所隱藏的智能層面。

教師專業發展,這個詞對很多老師來說有點陌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曾經和一些老師交流,他們中有人在質疑是不是叫法不對,或者書寫錯誤。因此,這種理解也是導致教師專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增長和完善的過程,即由一個專業新手發展成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也就是說作為教師,我們不光會給學生傳授已有知識,還得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斷提升學習意識、拓展知識面、提高能力,在不斷鉆研中形成自己獨有的教學理念和思想。所以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自我不斷完善的過程,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發展過程。

二、信息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目標及特點

信息時代將教育推向信息化,因此,教師專業發展不同于以往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人們往往把信息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稱為“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故教師專業發展在這個新的時代呈現出新的目標要求和特點。